查看: 1667|回复: 25

浆糊调查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28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4-10 11:31:36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兄弟朋友,在下想要了解一下古籍修复用的浆糊,在这里象做份调查,一般浆糊有几种制作方法?
再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4:05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目出得很专业哦……
据我所知,一般估计修复所用的浆糊和书画装裱所用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个别的时候出于防虫防霉的需要,会在其中加入一些药材。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下面转载的介绍:
在裱画过程中,浆糊的制作相当关键。总的来说,浆糊要:
“淡”,字画裱出来才不会硬,但也要淡得适当;
“匀”,字画裱出来才会更舒展;
“粘”,也就是粘性要好,字画才不会起泡。
淡淡的浆糊均匀地刷在宣纸上而且要牢牢得把纸粘住,而且不能有漏粘,这就是浆糊制作要达到的目的。
首先,选料,要最好的富强面粉。
理论上,一次的浆糊制作需要几天时间,要提取面筋、浸泡发酵等,我师父在荣宝斋的时候就那样一丝不苟,那样做出的浆糊比没提取面筋的浆糊效果好很多,在这里就针对商业裱画而言,介绍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先选较好的富强面粉约一斤,放入锅内加水搅匀成糊状,然后再加大约1.3倍的水稀释搅匀,变成很稀的浆水。然后加入明矾少许(由于手上没有什么资料,仅凭记忆,具体几两几克我也说不上,只是用手掂掂就能感觉出来),放至火上熬,边熬边用勺搅拌,勿使其结成块或烧焦。随着温度升高,面糊会逐渐均匀变干凝结,但还是糊状,等面浆烧开煮熟,便移锅下火。这时的面糊还是100度,也没开始变硬,必须加冷水让其冷却凝固,如果直接放在水龙头下放水,大的水压力就会将面糊上打出一个个洞,破坏浆糊的整体性也显得不专业,注意放水的时候务必用勺接住水,让溅出的水花轻轻地洒在锅内,再渐渐溢满。冷却过的浆糊已经凝结成固体状,沉在水下,要用时按量一块一块取用。
说起来复杂其实做起来很简单,用这方法只要一小时就能制好一锅浆糊,而避免了几天才出一次成品的复杂程序。外行看当然得头痛一阵子,所谓各行有各行的道道,如果做过装裱的人相信一看就会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4:24 |显示全部楼层
又谈装裱书画的浆糊
一、关于制糊用药问题 用药之目的是为了“去蠹”,此法由来已久。史料中所载,染纸以黄檗树汁、雌黄,制糊以乳香、花椒,画橱内存放麝香或木瓜等,都是为了防蛀。制糊施以香料,不但防蛀,还可起防霉之效。而当今装裱者,大都因嫌太麻烦而将制糊入药的工序取消了,这种作法令人担忧。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制作浆糊方法,在用药上加少量的薰陆香和蜂蜡,效果也非常好。这种浆糊因其色呈半透明状,故很适宜托裱画心或镶补之用。”制作浆糊加蜂蜡的说法实属欠妥,而且蜂蜡也无法与浆糊相融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是这样记载的:“淠国公家背书画入少蜡,要在密润,此法得宜。”这里“入少蜡”绝非将蜂蜡加入浆糊中,而是采用一种叫“硬黄”的纸来覆背。因“硬黄”是以黄檗汁和蜂蜡涂染加工而成,以含有蜂蜡的“硬黄”“背书画”,可使裱件更加“密润”。后来此法又演化为擦蜡砑光的工序,其目的同样是使裱件更加“密润”,卷舒自如而不磨损画面。
二、关于制糊用矾问题 在淀粉水中施矾的目的是促使淀粉更好地沉淀。制糊时加矾并非为了防腐,其目的有三:一是采用加矾的浆糊托染绫绢可防止退色;二是采用加矾的浆糊托心可固定书画的墨色;三是采用加矾的浆糊镶活可避免镶缝开绽。笔者认为,不论装裱新书画还是揭裱或修复古旧书画,都应慎重用矾。如果用矾过多,就会使裱件(包括书画心)矾化,增加了裱件的脆硬度,还给日后的揭裱造成了难度,于书画的长期传世极为不利。
三、关子制糊的生熟问题 "制糊偏生者粘度强,但易腐,偏熟者不易腐,但粘度低。”其中偏生者易腐,偏熟者不易腐确是常理,但偏生者粘度强,偏熟者粘度低的观点则有失偏颇。实则浆糊越熟者其粘度越强,而偏生者则相反。不排除在天气低温时节,制作过熟、过稠的浆糊经冷却后犹如熟蛋青一般,但不意味着这样的浆糊就失去了应有的粘度,关键在于如何调制。关于浆糊的生熟问题,拙著《书画装裱艺术》一书中曾有阐述:“冲制浆糊要十分注意火候和稠稀度,如果冲得过稠和过熟,其浆性太大,并往往含有小疙瘩,不易调配,影响使用;如果冲得偏生或偏稀,其粘性不足,且容易发酵,同样影响使用。冲制浆糊的生熟程度和稠稀程度也要因季节而异,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浆糊应冲得稍熟一点,因较稀和火候较欠的浆糊更容易发酵;而在气温较低的季节,浆糊可冲得稍稀一些,火候稍欠一些,才便于使用。”
四、关子浆糊的存放时间问题 刚制作的浆糊不能马上使用,这是业内的常识。但究竟存放多少时间才能使用?清代周二学在《赏延素心录》中要求:“夏裱制糊十日之前,春秋制糊一月之前。”当今著述中也都强调制糊一个星期后方可使用。笔者认为这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如果在高温季节(包括春末和秋初)所制作的浆糊,纵是天天换水浸泡,七天以后也难免不发酵变质,更谈不上存放十日或一个月了。实践证明,浆糊制作后的第三天即可使用,而对裱件的质量并无大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10 13:05:30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制作包背装的浆糊是非常特殊而且事实上已经失传了的,估计LZ问的应该只是做普通金镶玉的线装,所以就不多赘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8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4-10 16:26:13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啊,我查过了很多资料,历代以来浆糊的制作方法,好象用再古籍修复上效果都不怎么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8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4-10 16:29:50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期1回单位在去试试!那个浆糊配置学问太打了!真得好好的研究研究,谢谢版主提供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10 18:26:45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你是在图书馆工作的吗?请问在哪个城市,也许我可以帮你介绍几个附近修古籍比较好的圈里同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8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4-22 14:16:00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的,谢谢版主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188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22 16:59:08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22 17:41:34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和上海都有不错的修补师傅,建议你有机会去南京看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8 00:08 , Processed in 0.05537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