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l_yizhai

浆糊调查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6 15:47:08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我最近要去上海,以后一定有机会见面的。
祝新开元灌水愉快~~

[ 本帖最后由 天德 于 2009-5-6 15:4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发表于 2009-5-6 17:47:22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的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5-26 18:31:1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l_yizhai 的帖子

这是我以前搜集的资料中的制浆糊方法,我没试过,供参考。制糊:先用花椒熬汤,滤去椒,待冷却后掺入面粉,不可搅动,越当夜,明早搅匀,如此浸数日,每早必搅一次,俟令过性,淋去原浸椒汤,入白矾粉与乳香少许,用新水调和,始以冷锅以大木槌速加擂转、加慢火候熟,再以原浸椒汤加入煮之,搅匀再煮,调入白芨水再煮,最后调入蜂蜡溶液15:1(或蜂蜜适当),再调以10%的丙三醇溶液搅匀以备用。用此糊装裱柔软不脆,卷舒温适,平展如贴,千年不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5-26 18:35:2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l_yizhai 的帖子

这是档案修裱技术规范中的:
4.2.2 常用粘结剂的选择
4.2.2.1 修裱档案可以选用:小麦淀粉浆糊、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丁醛等。a)小麦淀粉浆糊  最常用的修裱粘结剂。它是用除去面筋的面粉兑水加热搅拌制成。制好的浆糊团应浸入冷水盆中冷却、保存。使用时,将浆糊团从冷水盆中拿出捣烂,兑水搅拌成米汤状,再用铜丝小箩过滤,除去未捣碎的疙瘩,即可使用。浆糊的稀稠程度要合适,一般淀粉与水的比例,以重量计为1:5,以容量计为1:3。此外,浆糊的稀稠程度还应根据档案纸张的厚薄而定。机制纸内含胶,不易粘接, 应用稠浆糊;手工纸不含胶,易粘接,应用稀浆糊。b)聚乙烯醇缩丁醛  常用的化学粘结剂。呈白色或浅白色粉末,吸湿率小于4%,软化温度60℃-65℃,能溶于乙醇、醋酸乙酯,不溶于油和烃类,耐光、耐氧化,具有一定抗磨性。其配方为:75克聚乙烯醇缩丁醛兑100克乙醇,并需添加0.4克紫外线吸收剂(UV-531)。 4.2.2.2 装订档案可以选用:动物胶、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乳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5-26 18:45: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l_yizhai 的帖子

 修补离不开浆糊,浆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书的寿命。粘性不足,过一段时间补纸就会因浆糊水汇性而脱落起壳;粘性过强,书叶补纸又会因其暴性而产生皱纹,使书籍旧疾加伤,万一日蝗损坏重新修补,其破坏性更大。古代的佛经书叶较厚,古人用粘性极强的飞白粉、白芨水和褚树汗合成的粘水补书,十分窑固,收藏数百年而其粘性不泄,但用此法来修补书叶较薄的古籍就不妥当了。有些人用白芨水补书叶,日后重新修补时其痕迹难以去掉。现在补书所用的都是用富强粉制作,既简便又实用。
  南方与北言因气候条件的不同,制浆糊方法亦有区别,北方干燥,书叶伸缩性相对稳定,所以一般先洗耳恭听去面筋,取定粉在清水中养二、五天,其间每天换清水,至清水不变黄色,捞出晾干,随用随取干淀粉,制浆糊时可按淀粉一千克、水五千克、明矾(防腐作用)三克的比例制作。南方干湿参差,多潮湿,书叶伸缩性大,吸潮机会多,富强粉无须洗去面筋,所以简单多了。因每天补书量少,不象裱画那样大碗制作,其法是取一匙上等富强粉,加米粒大的明矾二、三颗研为粉末,用筷或棒搅拌匀,然后加入一些温水搅拌成浓稠无粒块的厚糊,接着把沸水一边缓冲一边不停地搅拌,冲透熟到似白蜡颜色量佳,假如浆糊色呈黄,就是过熟;如果呈白色则属半生半熟,二种情况均不宜作补书用,因其粘性不够。在熟浓浆糊水中再加入七、八倍冷清水,调配起稀米汤色为度。沉淀会儿,倒在另一空碗中,洗掉原碗的沉淀粗质。用这样的浆糊水补出的书叶平直牢靠,可以免除补纸脱落和起皱纹等弊病。
  如果补较厚的书叶如毛边纸、开化榜纸或白棉纸等,浆糊水调配成豆浆色为宜;如属较薄的毛泰纸、连史纸、棉连或开化纸,浆糊水调配戌稀米汤色为宜。
  每天使用的浆糊水最好是新鲜干净,如隔夜的或变色污染的,坚决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4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09-5-27 13:10:16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秘书监志》中,对书籍裱背用料就有详细的记录:“打麦糊物料以每册计,黄蜡一钱、白矾一钱、明胶一钱、白芨一钱、黎芦一钱、皂角一钱、茅香一钱、曹香半钱、白麦五钱。”;明代《长物志》中,“法糊”(按照规定调成之糊,谓之法糊)一节对制糊原料及方法也有详细记录:“白面一斤、浸三、五日,侯酸臭作过,入白芨面五钱、白矾三分、黄蜡三钱、石灰末一钱、官粉一钱、白芸香三钱、明石二钱,用花椒一、二两煎汤去椒,先投蜡、矾、芸香、石灰、官粉熬化入面,作糊,粘背不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 01:42 , Processed in 0.04400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