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3|回复: 10

发现西部:探险家在新疆大肆掠夺珍宝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15 23:40:09 |显示全部楼层
1908年7月19日,清政府外务部指控刘鹗:“垄断矿利,贻祸晋滇”;“庚子之乱,盗卖苍米”;“在韩私设盐运会社,购运辽盐出境”。当日,光绪皇帝在奏折上批复:“刘鹗违法罔利,怙恶不悛,着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该犯所有产业,着两江总督查明充公。”
这一年,刘鹗52岁。回顾他之前的人生,可称得上色彩斑驳。32岁时,他因治理黄河一举成名,被保荐总理衙门,“得以知府任用”;后一度弃官经商、修路开矿;当八国联军进京时,买下太仓之米以赈济灾民;47岁时,他以笔名鸿都百炼生发表《老残游记》,此书风靡一时,被誉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同时,他还广购龙骨龟甲,拓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甲骨文研究第一人……
但同时,他又与洋人走得太近,这层暧昧关系为他之前得罪过的袁世凯所利用,也就有了“汉奸”的污名。
三天后,未经审讯,刘鹗便在押解之下登上了开往湖北的福安官轮,由此开始流放新疆的漫漫征途。
就在刘鹗启程发配新疆的前几日,一支从新疆远道而来的马队,浩浩荡荡,来到北京300里外的张家口。骑马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位外国男子,他难掩内心的兴奋。这种喜悦不仅是因为这里距他们的目的地北京仅一步之遥,他更是为自己的新疆之行感到满意。
这位外国男子,名叫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出生在芬兰贵族之家。喀什噶尔的一位清朝官员在给他签发护照时,为他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马达汉”,取“天马行空,直达霄汉”之意。这番寓意体现了厚道的中国官员的苦心,因为马达汉当时宣称的身份是一位探险家,此行目的是经由中亚经新疆到达北京,并作沿途“考察”。此时,经过14000公里的长途跋涉,马达汉离成功只有300里之遥了。
从乾隆开始,新疆就已取代宁古塔,成为清廷流放罪人的首选。自乾隆以下,流放地的使命始终伴随着这片夐然无边的土地,而驼铃、商旅、胡杨、琵琶的西域风情在传说中已渐渐淡薄。在流人眼里,新疆意味着苦寒、蛮荒的“不毛之地”,意味着“一去不复返”。
但对于同时期的西方人来说,去新疆探险考察,几乎是个世界性热门项目。这个被称作“亚洲心脏”的地段,正处于亚洲大陆的中心,是连接亚欧两大洲的陆上枢纽,它南邻印度、阿富汗等英国殖民地,北接沙俄,处于两大帝国势力之间。广袤的土地上,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英、俄、日、德、美等国的探险家们都对此虎视眈眈,争相探寻。
就这样,同样的新疆,在东西方不同人的眼中,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流人”们和探险家各抱着不同的心情和目的,在这世纪之初的时刻,开始了各自的“发现之旅”。

“蛮荒”新疆
1908年年底,刘鹗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这之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新疆视为化外之地。只有他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才真切地看到它本来的面目。
真实的新疆是一个绚丽夺目、景色迷人的地方,每一个从中原流放过去的流人,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惊叹。比刘鹗早一百年,嘉庆十年(1805年),祁韵士被发配新疆。他一路周览山川古迹、人物风俗,随手疏记,写成《万里行程记》一书。书中记哈密:“土产甜瓜颇佳……到处清流潆注。溪树烟深,明爽怡人,风光可掬。番长帅所部聚族而居,安生乐业,居然安乐国也。”记述坎儿井,则是“别有天地”;记吐鲁番,“地极饶沃,瓜果极妙”。不仅仅是祁韵士,六十多年前,林则徐发配新疆时,也为这块广阔富饶的土地所讶叹。以至要离开时,还恋恋不舍地说:“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几乎与刘鹗同时流放而来的裴景福更是赞美新疆:“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
这些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新疆蕴藏的价值。他们同自古而今数以万计的流人们一道,为新疆的开发贡献着自己的能量。林则徐在伊犁时,考虑到新疆干燥少雨、城里不能凿井取水,发明了一种可从伊犁河中取水的水车,解决了城中数万人的饮水困难。此外,他还积极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使得新疆大片荒地得以开垦。
之前的新疆,“回人不知阡陌,随手布种”,农业生产水平极低,清廷一边发配流人至此,一边又利用流人及他们带来的先进耕作工具、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实施屯田,农业逐渐发展起来。乾隆初年,新疆还“千里空虚,渺无人烟”,道光年间,林则徐勘测荒地时,实地测得南疆8城可垦之地已达69万亩之多。
不仅仅是农业,随着戍边人口的不断增多,手工业、商贾贸易也繁盛起来。以迪化为例,屯田仅十余年,这里就成为“耕凿弦诵之乡,歌舞游冶之地”,呈现出一片繁华富庶的景象。呈现在刘鹗眼前的迪化,已俨然一个西部都会了。
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在那时中原人眼里,始终是一块不毛之地,甚至当时的朝廷大员之中,还有舍弃新疆,将这块“蛮荒之地”拱手让于外人的倾向。
然而,无论是中原人眼中的一片蛮荒,还是祁韵士们笔下的“安乐国”,都是以农业中国的眼光来审视新疆。林则徐等能臣强吏们致力农桑,祁韵士等流贬文人笔下饶有情致的诗词文赋,也都是拿着农业中国的标尺来指量着这块陌生的土地。他们的赞叹、兴奋,也只是因为这里田畴广斥、米熟稻香,这里也能看到秀丽如江南的迷人景致。
与此相比,和刘鹗几乎同时来到新疆的西方人,他们的眼光则完全不同于国人的视野。因而他们所看到的新疆,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姿、色彩纷呈,一个多重面貌的新疆也藉此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15 23:59:59 |显示全部楼层
从19世纪中期,就有大批西方探险家前来新疆进行科考,这其中无疑属沙皇俄国最为热衷。早在1856年,一直觊觎中国西北边疆的俄国就曾派出谢苗诺夫前往新疆作“科学考察”。之后,他们考察新疆的热情一直不减。接踵而至的,有发现普氏野马并以其名字命名,首次将新疆的地理结构概括成“三山夹两盆”的普尔热瓦尔斯基;有足迹遍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西藏、四川、华北、东北等大片中国疆域的波塔宁夫妇;有当时驻中国喀什噶尔的领事彼得罗夫斯基,有圣彼得堡学员考古研究所所长克列门兹……即便是日俄战争后,承受着沉重的战败赔款的沙俄政府,依旧没有放弃他们在中国西北的“考察”活动。

在沙俄军方的安排下,1906年,曾参加过日俄战争、身为皇家侍卫的马达汉被派往新疆。马达汉以俄属芬兰国贵族探险家的身份,加入了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的科考队,随队由中亚进入西域。之后,他离开伯希和科考队,单独在中国新疆与北部各省“考察”。

结束长达两年的考察后,马达汉在北京休整了一段时间。在这难得的悠闲时光里,他整理了考察笔记,誊清草图,写成了给俄军总参谋部的《奉陛下谕旨穿越中国突厥斯坦和中国北部诸省到达北京之旅的初步调查报告》。

这份长达173页的报告,涉及新疆地区的地理地形、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宗教、桥梁交通、军事设施等各个方面,而清政府对其中一些资料根本一无所知。清末新政之后新疆的军事、经济、民政等情况,也随着马达汉的报告源源不断地进入莫斯科。

1908年10月,携带着大量弥足珍贵的考察资料,马达汉坐上返回俄罗斯的火车。几乎是刚到达圣彼得堡,马达汉就得到了尼古拉二世召见入宫的消息。在冬宫,尼古拉二世认真地听马达汉讲述新疆的战略价值,原定20分钟的报告,被延长了一个小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16 00:01:25 |显示全部楼层
西域寻宝

与马达汉的新疆考察侧重军事目的不同,带他来到中国的法国人伯希和,则对西域经卷、简牍、文书等出土文物的考古发掘更感兴趣。

1906年8月,伯希和率队来到新疆喀什,这已是他的第四次中国之行,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次。

在第一年里,这位一流的汉学家,先是在喀什对附近的古伊斯兰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察,然后在图木舒克地区一处佛教遗址内挖掘到大量雕塑、壁画、陶器、版画等文物,之后伯希和前往库车,在那里发现了用婆罗米文书写的久已失传语言的文件。

如果说直到此刻,他的考察成果还不值得跟同行炫耀的话,历史的转折就在1907年10月出现了。那时,伯希和在迪化见到了载澜。当在这位王爷的府上看到一卷唐朝的《金刚经》纸卷时,伯希和意识到巨大的宝藏就在眼前。而当时,伯希和还不知道,他心中的那座宝藏不仅真切存在,而且就在几个月前,它已被第二次来中国考察的斯坦因洗劫过一番了。

斯坦因是1907年的3月份来到敦煌的,在此之前,他已经在西域进行了两年多的考察。他重访了和田、尼雅的遗址,在安迪尔发现了古代吐火罗国的遗址,在米兰的古堡和佛寺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生活用具、兵器、文书、丝织品、佛教雕塑以及精美的壁画。之后,斯坦因继续东进,到古楼兰遗址进行过发掘,然后深入河西走廊,在古代的长城遗址内挖掘出大量的简牍。

西域就像一座迷失千年的宝藏,挖开每层黄沙,都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斯坦因来到敦煌,第一次见到敦煌的壁画,顿时被那无以伦比的美艳惊呆了。

5月,是斯坦因中国科考最为辉煌的时刻。在敦煌的藏经洞里,斯坦因共挑选了完整无缺的经卷、文书、诗词等3000多卷,各种残片6000多卷,装满了24口箱子,此外还有满满的五个箱子,装着精美绢画等艺术珍品。16个月后,当这些绝世瑰宝被安置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里时,英伦三岛乃至整个西方都震撼了。英国人用“前所未有的,考古学上的大发现”,来称誉斯坦因的伟大成就。

在斯坦因走后半年,伯希和也来到敦煌。离开时,带走了29个装满着各种价值连城的书简、经卷、文书、绢画的大箱子。与斯坦因在挑选经卷时的费尽心思不同,精通汉学的伯希和,一眼看过就知道估价几何,因而在秘密运往巴黎的那29个箱子里,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这是西域的一场浩劫,那却也是一个艺术的新疆正在被发现。那个时侯,西方、日本探险家蜂拥而至。经卷没了,还有佛像;雕像毁了,还有壁画;壁画粘不走的,就用刀割……总之,在西域这个艺术的宝库里,他们都满载而归。曾在克孜尔石窟进行过挖掘活动的柯勒克说:“我们在那里热烈而高兴地进行挖掘,因为没有一天没有新的发现。”“我们到处都发现了完整的、未被劫掠过的庙宇,其中充满着最饶有兴趣的艺术上完美的壁画,而且又都属于早期的作品。”

1909年8月,伯希和又一次来到北京,向直隶总督端方及罗振玉、王国维等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北京士大夫中学者,……见此赍来之珍品,无不惊者。”无以计数的艺术精品被外人所得,朝野之士“闻之扼腕”。但这时,西域这座宝库还极少被远在中原的国人所意识到。

文明古道

如果说马达汉的新疆之旅有着明显的军事意图,而斯坦因等人更多是被西域宝藏吸引的话,那么,在他们之前,瑞典人斯文·赫定则是带着对古丝路文明的迷恋制定他的新疆探险计划的。

新疆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穿梭往来的商旅在这里盘旋周转,精美的瓷器、丝绸途经这里输送到波斯、大食、罗马帝国的宫殿里,而自西而来皮货、药材、香料、珠宝等物品,带着丝路上的沙粒,摆进长安、洛阳的街铺里。伴随着商路的繁荣,东西方的宗教、文化也在这里交流、生根、繁茂。悠久的历史,奇异的风情,斑斓多彩的文明,正是吸引探险家来到新疆的最初理由。

挖开黄沙,一座座寺院、古堡的遗迹,在斯文·赫定的眼前显现出来。而今这荒凉、寂索的沙堆底下,在历史上,又是怎样富庶熙攘的市镇呢?又怎能不促使探险家们一次次在大漠中涉险而行?

斯文·赫定第二次的中国探险之行无疑是最传奇的。1900年3月,一次意外让他发现了消失近两千年的楼兰古国。后来斯文·赫定这样回忆当时的兴奋之情:“我想到我们瑞典国内北欧的古字石刻没有一块像我在楼兰寻着的脆木板和纸片那样年代久远。马可·波罗在1279年进行他有名的亚洲之旅的时候,那长眠的古城已经在沙漠中湮没无闻了一千年了。就在那伟大的威尼斯人的旅行以后也长眠了六百五十多年,它那以往的魂魄才复生起来。他们古代的文件和信札在过去时间和神秘人类命运上发生了光明。”

一年后,他对城内13个点进行了发掘。大批汉魏和古罗马的钱币、具有希腊风格的建筑木雕,大量魏晋木简以及精美绝伦的丝织品等物品的出土,再现了楼兰作为当时东西文化荟萃之地的辉煌。

斯文·赫定之后,探险家们前往罗布泊的脚步从未停止。1908年,日本人橘瑞超与同伴翻越高耸的阿尔泰山,来到新疆。就是在楼兰,橘瑞超获得著名的《李柏文书》,震惊了学术界。那时,他仅18岁。

探险家们的实地考察,及他们卓有成效的考古发掘,重新勾画出一条湮入黄沙的丝路古道。与此同时,一门研究中国西域的学问也正在西方勃兴,这就是“西域学”。它的研究范围涉及了西域地区地理、历史、考古、宗教、风俗、语言、建筑、艺术等众多门类。而他们赖以研究的材料——古代经卷、文书、简帛、壁画、佛像及各种出土文物正被探险家们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对此,一位亲历过新疆探险的瑞典学者贡纳尔·雅林评价说:“对新疆的探险活动来自于这个国家之外的地区……有些探险家并没有科学研究的背景,在有些情况下他们到新疆旅行与强权政治、战略利益相联系,或仅仅出于好奇……那时候中国人被迫成为这些活动的消极旁观者。”


余音

“旁观”的不仅是远在中原的中国人,流放到新疆的流人也是如此。农业中国的僵化思维,使得他们与周围方兴未艾的探险热潮相距得那么遥远。

到达迪化后,刘鹗因戍所无聊,又念边地缺少医生,所以夙晓岐黄之术的他,便潜心研究医理。1909年春节刚过,他就在城西的城隍庙内做起了大夫。刘鹗待人和善,医术还不错,到城隍庙内看病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每天都排起了长队。

而他念兹在兹的则是朝廷大赦的消息。1909年4月,刘鹗在写给姻亲毛庆蕃的信中提到,希望得到朝廷的恩惠,能够被赦免回乡。然而,好消息迟迟没有到来,其他的流放者已经一个个动身东行,刘鹗还是没有得到朝廷的恩诏。

一天早晨,日过三竿,在城隍庙外等待就医的病人早已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在焦急地等着大夫的到来,可整整一天那位头戴瓜皮帽的老大夫都没有出现。后来,人们从庙里的主事那里打听到,那天早上大夫起床时,不慎失足滑倒,也病卧在塌了。

刘鹗病倒后,被诊断为中风,此后病情日益严重,时醒时昏。几天后,刘鄂就客死在异乡,“生入玉门”、畅游五泉的愿望再也没有实现。

一年之后,清朝政府颁布了一部《大清新刑律》,在这部新法典里,取消了流刑和遣刑,刘鹗因此成为历史上最后一批流人之一。同时,这也意味着作为流放地的新疆永远走进了历史。

1928年2月,由中国学术团体学会和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联合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迪化。或许从此刻起,新疆才第一次迎来了具有西方视野的中国人,一个包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艺术的等多重色彩的新疆也才被国人重视起来。 (本文来源:国家历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34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16 00:11:49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这段历史,我辈应当要牢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96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20 12:20:50 |显示全部楼层
西部是中国的"腹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1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9-3-25 08:42:17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三山夹两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34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4-26 20:37:06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再学习,沉重、沉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发表于 2009-4-29 15:13:00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宝物太多了
           _.---._
       .:":_'-.-`_:":.
      :`.`._'-.-'_.'.':
      '`.`._`-.-'_.'.''
       `.`-.`-.-'.-'.'
         `._`-.-'_.'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6-26 21:38:52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能怪别人,清代前有多少人像当代人这样珍惜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店主

发表于 2009-8-23 17:08:3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17 04:39 , Processed in 0.05468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