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9|回复: 10

三彩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2 12:48:09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梧桐 于 2009-3-28 02:0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2 14:55:18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对么?是宋三彩吗?请高人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2 21:58:15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没人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6 21:10:19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收集到的另一组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9 15:33:24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你好,你为何不发表看法呢,难道新开元就这样办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12-10 22:52:22 |显示全部楼层
 风筝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风筝与音乐、美术、民俗、地域、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决定了风筝文化艺术各有千秋,流派纷呈。
  风筝,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不只使人们知道风筝是一种玩物,而放风筝是休闲文化、是体育文化。这种风筝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厚重的风筝文化部分,观众可以从历代诗人、名词作家、板画、邮票、电影、音乐、电视等诸多文化视角去认识风筝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北京曹氏风筝的创始人曹雪芹。他是中国伟大的小说家,风筝爱好者,在风筝制作和研究方面造诣颇深。他生前有一个完成《废艺斋集稿》的宏大计划,其中两个方面以绘画为主要内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的风筝谱,是一部很高水平的工艺美术教材性著作。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四十三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每种风筝都绘有彩图、骨架图、并配有扎、糊、绘等歌诀。曹雪芹生前将风筝谱传给了王景康,这就是津京“民式”风筝的由来;还传给了爱新觉罗·惠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一些风筝场景,他还留下风筝扎架的图谱,有韵文口诀,对风筝绘图色彩、色度、色调的处理也写在歌诀中。
 鲁迅在《野草》集里,有篇名为《风筝》的散文说道:故乡的风筝时节,早春二月,倘能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到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和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这短短几句,让我们眼前浮现出绍兴一带放风筝的情景。
  梅兰芳是名闻中外的京剧大家,他不只是京剧艺术界的泰斗,也是风筝爱好者。他学徒时,炼唱“天女散花”,就多次观看空中的“天女散花”风筝在空中舞姿,以体会其“天女散花”的底蕴。
郭沫若先生在散文《断线风筝》中有首《咏风筝》诗: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姬娥宫里去,碧海情天活素心”。这首诗借物喻人,情意深长。
  风筝,是中国古代发明之一。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后, 对科技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英国学者李约瑟列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用巨型风筝研究飞行,终于创造出世界第一架以内燃机作动力的飞机。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里竖着写有“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一块牌子。
风筝飞向高空,靠一定的风力。引线的控力及用提线使风筝构成迎角和由风筝结构形成的压强差所产生的升力。这种升力可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这个升空原理给科学家发明与创造以重要启迪。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利用风筝放线,揭示了雷电的秘密。  1794年,英国天文学家阿莱克斯·威尔逊用风筝作运载工具,把天文仪器送上高空测量空中温度、湿度和风力。  1854年,法国希尔·拉威尔用风筝运载货物获得了成功。  1873-1876年,俄国莫萨伊斯基乘风飞行,记录了升力和倾角等,为制造飞机提供了有用数据。  1888年,法国亚瑟、巴特利用风筝空中摄影。  1901年,意大利的科罗埃蒙·马可尼和塞德·琼斯在大西洋两岸用风筝作天线,进行无线电通讯试验成功。
1907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制作的巨型风筝载人于空中终于获得成功。
风筝的科学原理促进了航空技术的进步。放风筝是益于身心健康的大众体育活动。放风筝使身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得到全面锻炼。放风筝可以炼力健体、炼气驱疾、炼心净秽、炼艺长知、炼情增谊。一些发达国家已从医学、体育学、健康学角度总结出科学的风筝疗法,开办了风筝疗养院。
  风筝的贡献还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催化功能上。举办风筝比赛、风筝技艺交流活动,工商、旅游、服务业可在此类活动中获得一定效益。从潍坊、贵阳、四川等地的风筝产业看,风筝业的发展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文化产业升温、扩大劳动就业、直接服务“三农”。
  近代中国的风筝种类繁多,堪称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风筝从其结构、形象、用途、尺寸、艺术风格等方面陈列着国内外近百个风筝,使观众深感风筝世界真精彩。
  风筝从中国传到世界各地后,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风筝的发展也不同。如日本、朝鲜、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俄国、德国、美国、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亚等不同国家的风筝造型、创意、结构都千差万别。    总之,“风筝如同国际语言”,升空原理、娱乐性等都有共性的一面。
   作为民间艺术品的风筝,是民族文化和文明的有机组成。在长期的演变和创作实践中自然形成了一种艺术现象。宫廷风筝、民间风筝、创新风筝三大艺术体系交相辉映。
    由于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的风筝创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知识结构,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不同的流派,出现了风筝艺术品种繁多、浩如烟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风筝艺人遍布全国各地。  
  民间风筝多数来自民间风筝艺人制作。按照自己对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民俗色彩、歌颂生活,有地域性和传统性。
   宫廷风筝为宫廷所用。除实用外还配上精细的装饰以显示帝王的高贵。造型多为硬翅和软翅,题材为“天宫赐福”、“龙凤呈祥”、“福寿延年”、“吉祥如意”等。
风筝历史悠久,古代时有“南鹞北鸢”的说法,在宋代、明朝时期更为普及,到隋代末,南通风筝与北京、天津、潍坊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放风筝的兴盛地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

积分

白衣秀士

发表于 2008-1-5 23:33:46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东西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17

积分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08-1-6 20:43:29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个人认为是新仿品,从底部露苔处、纹鉓风格、及整体感觉上都不对。慎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17

积分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08-1-6 20:49:23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发表意见原因:

一没看实物,不感妄加评论,怕失眼闹笑话。
二大家都喜欢听好话,怕直言得罪人。
三是毕竞开元是专业的钱币网站,对靠近钱币的杂项还可以,对瓷器方面整体水平有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84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8-1-9 23:59:10 |显示全部楼层
放风筝瓷枕.在前几天让中央二台鉴宝栏目的专家,在我地鉴定过.为宋三彩.开门的.谢谢个位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 15:18 , Processed in 0.0496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