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6|回复: 15

铜元收藏理念之一: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794

积分

贵宾

发表于 2008-6-26 18:09:03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铜元收藏计划与理念之一
本来,笔者是专门收藏、欣赏和探讨古钱币方孔的,因初始时对于机制光绪钱币的专注,竟然一不留神就开始了对于铜元的收集和欣赏,也许是机制光绪与中心字光绪、宣统本来就是源于一家吧,机制光绪一文到中心字光绪、宣统戊申一文确实是同气连心,只是更加丰富与精美,这样一来继而的二文、五文、廿文和洪宪、共和、省宪等,诸如将并非普通面值的清流通铜元和民国期间带有纪念性质的流通铜元,一并纳入笔者首批关注和收集的视野便顺理成章了。所以,笔者收藏、对照和探讨铜元的第一步就是:在收集和欣赏“中心字光绪、宣统戊申一文”的基础上,向二文、五文、廿文和洪宪、共和、省宪等深入。
说实话,无论清末还是民国,当时市场上最流通的还是十文铜元,尽管对于现在的收藏者来说,十文铜元因其铸造模具的变化因素、面模与背模搭配因素、各种版别的制作数量因素、制作时的误操作问题、制作样币的报批问题等等,形成了收藏研究的主要目标,但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恐怕最实惠的就是欣赏和联想的目标,小铜元除了以其美艳小巧的造型征服了笔者而外,那就是因为按照笔者翻阅各种书籍得出的结论了,清末时期的市场应当是以银元和铜元为主要交流货币,面值一文的制钱,如光绪通宝、宣统通宝等等不仅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少,最后竟然以十文铜元为最基本的流通货币,这些大约在老年人的回忆和叙述中得到证实,于是笔者认定:当时的一文、二文大约多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即使五文数量也远远少于十文铜元;另一方面,廿文铜元也是一种过渡性钱币,与十文相比较同样稀少得多,不是因为其面值较高,而是市场交易换算的繁琐,以至于一文、二文乃至五文、廿文相对的稀缺,尤其个别铜元局、个别干支纪年号的铜元成为泉友追逐的宠儿。当然不完全是为了猎奇,或者是投资云云,是一种分析后的爱好令笔者不能自抑地开始寻觅这些小铜元了。
在繁杂多变的民国铜元中,笔者首先选中的是记述当年一场历史闹剧的“洪宪元年”,其中原因已在诸多文章里一一说明,尤其是牵扯到的人物:窃国大盗袁世凯、湖南省督军汤乡铭、湖南反动文人杨度,倘若没有对于“洪宪元年”的关注,又怎么会留神个中沧桑呢?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带有纪念性质的铜元还包括:共和纪念、省宪成立、开国纪念等等,只是因为开国纪念铸量过大,版别过繁,实在勉为其难,所以将收集和对比重点依然放在洪宪、省宪、共和上。洪宪版别简单,珍稀版别无从得见,只剩下了个品相问题,美与差品德价格相差很大,另议;而省宪三枚,廿文无日版属于珍稀,其它多是普通版别,十文分为旗上花、旗上星两版,上花版明显少于上星版,价格大约相当于三、四倍的差价,曾经一枚上花美品就拍出150元以上高价;共和纪念铜元也是三枚,廿文美品少,两面均为英文“共和”,唯十文两版一面下方文“共和纪念”,而其上“中华民国”之“民”字,又有开口与闭口之分,开口民多而闭口民少,笔者开始寻觅时不识此道,先后以高价购得若干开口民版,结果现在又需要专门寻觅闭口民版,以配套之用。凡洪宪者已初探,而省宪者已求教,似乎共和众所周知,实际上更加深远和奥妙,有待于进一步学习与思索。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近来由于一心投入关注和奉献于抗震救灾活动,所以至今几个铜元的探讨题目仍为腹稿,比如:山东铜元的弱打探讨,民国时期的四大纪念铜元,铜元局的小铜元铸量差异等等,陆续再说吧。
几枚小铜元、几枚纪念铜元,实在给了笔者一种享受,一种探索,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精美,是欣赏的基础;包浆,是历史的见证;文字,链接出无尽的知识;龙文,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就连干支纪年、边缘齿记、面背错配、阴阳同体等等,也将许多趣味与奥妙就隐藏其中呢!!如果您现在还没有触及铜元,建议您不妨一试。
限于篇幅,暂时先说首选铜元浅见,下次将叙说笔者对于吉林、四川官局铜元及干支纪年的探讨。敬请指导!!
待续。

主题

听众

805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7-5 21:24:4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892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8-7-26 13:26:27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喜欢玩江西的吗 ??我喜欢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正二品特进

发表于 2008-9-4 19:22:16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

积分

从九品文林郎

发表于 2008-9-8 00:31:25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美,见证历史,增长知识,结交泉友。
机制铜圆,值得拥有,收藏乐趣,无穷无尽。
陶情养性,健康人生,欢乐家庭,美哉妙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64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10-7 21:02:49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不断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092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09-1-1 21:06:3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4

积分

正九品儒林郎

发表于 2009-8-6 16:27:29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铜板分得太细就不好玩了.当然个人之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950

积分

店主

发表于 2009-8-6 20:08:05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027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9-8-6 20:43:09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板凳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6 12:35 , Processed in 0.05465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