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1|回复: 0

真的猛士钱玄同 独惧刘半农家那条狗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12-30 06:21:15 |显示全部楼层
钱玄同是谁?中国著名古文大家,北大名教授;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门生,与鲁迅、黄侃等皆同过学;今天我们熟知并广泛运用的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横排等的率先提出者;一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人评为“猛士”之一,却独畏惧好友刘半农家那条黑狗。
钱玄同除了新文化运动方面的成就,最为人称道的是师风。钱玄同在北大、北师大、燕大皆授课,他的弟子众多,张中行先生就是他的学生之一。张中行回忆钱玄同时说,钱先生“口才好,立着讲,总是准时开始,准时结束。……钱先生不然,用普通话讲,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如果化声音为文字,一堂课就成为一篇梢炼的讲稿。记得上学时期曾以口才为标准排名次,是胡适第一,钱先生第二,钱穆第三。”
钱玄同上课是从来不带讲义的,他的另一个弟子徐铸成回忆道:“每次上课,他总先在课堂外等候了,钟声一响,立即走上讲坛,用铅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就立即开讲。讲起来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上课从不带一本书一张纸,只带一支粉笔,而讲每一个宇的起源,从甲骨、钟鼎、大小篆、隶,源源本本,手写口谈,把演变的经过,旁及各家学说,讲得清清楚楚,使这样一门本来很沉闷的功课,讲得非常生动。”
钱玄同不仅不带讲义,他上课对自己还有很多规矩,比如站着为学生上课。钱玄同患有血压高的毛病,犯病时,他就戴着金属箍站着上课,学生请他坐着,他却执意不肯,一节课从头站到尾,不知道教师站着上课是当时的规定还好钱玄同自己的喜好。总之,钱玄同为人师表,律己极严。
中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选用的是钱玄同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但钱玄同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文字学音篇》时,钱玄同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
钱玄同虽然律己甚严,但主张学生上课来去自由,学生来不来上课悉听尊便,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放任自流,“钱玄同先生每次上课时,从不看一眼究竟学生有无缺席,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该到的学生全到了”。
钱玄同甚至与学生称兄道弟,他的朋友黎锦熙说:“他写给学生们的信,每称对方为‘先生’,自己称‘弟’,说‘先生’只是男性的通称,犹英文的Mr,但有些学生倒起了误会,说钱先生不认他为弟子,是摒之门墙之外,所以他后来就改称某某‘兄’了。”
钱玄同也从不把分数当作学生的命根子,考试时常常如同他点名一样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规定有期末,学生考了他也从不阅卷。张中行说:“后来才知道,期考而不阅卷,是钱先生的特有作风,学校也就只好以特有应对,刻个‘及格’二宇的木戳,一份考卷封面盖一个,只要曾答就及格。”徐铸则说:“每学期批定成绩时,他是按点名册的先后,六十分,六十一分……如果选这一课程的学生是四十人,最后一个就得一百分,四十人以上呢?重新从六十分开始。”如果选钱玄同的课的学生超过了了一百个的话,估计有人得打一百零几分了。
钱玄同这套无为而治的方法,在北大、北师大可能还行得通,到燕大时才碰了钉子,当时燕大里有美国人办事比较较真,说按照学校规定,不改试卷就扣发薪金,钱玄同一听此话,也爽快,就把钞票和试卷一起退回,并附信说:“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从命。”拽吧!别看钱玄同这么傲气,他却被好友刘半农家那条小黑狗给制得服服帖帖。他每次去刘半农家,看见那条小黑狗在门前蹲点的话,必定等刘家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黑狗,可谓其一生最惧之物。
钱玄同一生有两大爱好,一是逛厂甸旧书肆,二是找朋友聊天。每次逛厂甸旧书肆,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钱玄同把到朋友家谈天叫“生根”,一聊起来就忘了走或者不愿意走,屁股像生了根似的。钱玄同的老友顾颉刚曾说:“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有话决不留在口头,非说得畅尽不止。不过他有一个毛病,就是白天上课之外,专门寻朋友谈天,晚上回到宿舍时便专心看友人的信札和新出版的书报,直看到黎明才就枕,可是那时已接近上课时间了。”(《我与古史辨》)钱玄同的学生魏建功则说钱玄同生根的习惯“是早在下午四时,晚或六时,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进了各家的客厅(多半就是书房),坐下了以后,海阔天空的谈起。我所得益天先生的‘知人论世’、‘言道治学’种种方面,全是在这些时间里。”
钱玄同爱聊天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早在日本留学时就已落下的习惯。“当时玄同着实年少气盛,每当先生(指章太炎)讲了闲谈的时候,就开始他的‘话匣子’,而且指手画脚的,仿佛是在坐席上乱爬,所以鲁迅和许寿裳便给他起了‘爬来爬去’的雅号。”(周作人《钱玄同的复古与反复古》)“话匣子”和“爬来爬去”也就成了钱玄同的两个别号。
钱玄同是个幽默的人,他在《新青年》与刘半农合演的那场“双簧戏”至今让人回味,他曾说过一句名言:“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在他四十时,为了他这句过激的话,他又开了一个幽默过头的玩笑。1927年,钱玄同四十岁时,朋友为他曾说过的话跟他开玩笑,说要给他出个“成仁”专号,在《语丝》上刊登钱玄同的讣告挽联等,钱玄同既然欣然同意,甚至把这个主意告诉朋友黎锦熙,黎锦熙觉得“谑而虐”,玩笑开得有点大并不赞成。
但最后讣告挽联挽诗等居然全准备好,真准备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如果不是时局的关系,这个专号恐怕会正式出版。《语丝》的影响力当时不可小窥,因此南方一些交换刊物上早已把有关《语丝》的要目预告登了出来。钱玄同的一些学生和朋友以为钱玄同真去世了,弄假成真,纷纷写信来吊唁。钱玄同看到这些吊唁信大笑不已。为此,鲁迅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教授杂咏》加以讽刺:“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
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因脑溢血病逝,终年53岁。《文献》发表《悼钱玄同先生》一文,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是的,钱玄同作为斗士和猛士的形象很高大,但那个怕一条黑狗的与学生称兄道弟的钱玄同的鲜活形象,像烙进人的脑海中一样,同样让人久久不忘。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18 23:53 , Processed in 0.0505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