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2|回复: 0

美国二战黑人装甲部队“黑豹营”传奇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2-11 20:26:24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派兵袭击波兰。战火开始在欧洲大陆燃烧。远隔大洋的美国未雨绸缪,开始备战。然而,陆军许多官员对黑人士兵是否应该参加技术含量极高的装甲部队存在严重分歧。其中装甲部队指挥官巴顿就曾在给妻子一封信中抱怨道:有色人种士兵在装甲里是难以快速思维作战的。
事实上,许多黑人士兵在一战中表现很好。他们在法国作战勇敢顽强,受到法国政府的表彰。随着法西斯到处侵略,美国政府需要全国各种力量投入反法西斯作战。在美国一些官员和部门推动下,国会于1940年夏通过法案,要求军队在选择和培训人员时,不得因种族和肤色对任何人采取歧视。
1943年4月4日,全部由黑人组成的美国陆军第5坦克大队761营正式组建。它成为美国第一支黑人装甲部队,绰号“黑豹”或“黑豹营”。9月15日,761营前往胡德兵营进行先进的中型坦克培训。
经过一年的紧张训练,“黑豹营”终于掌握了坦克作战的基本要领,于1944年10月开赴法国作战。这是该营第一次投入作战。正在法国作战的巴顿将军作为陆军第3集团军指挥官,虽然早先对黑人士兵有看法,然而他曾在本土对“黑豹营”训练演习进行现场观摩,很快改变了看法,开始欢迎“黑豹营”来法国作战。巴顿对“黑豹营”说:只要大家勇敢向法西斯冲杀,我才不会在乎你们是什么肤色。其他士兵的眼睛在盯着你们,希望有了不起的事情出现。你们同肤色族群中,绝大多数人也在寄希望于你们。你们可不要让他们失望,也不要让我失望!
枪林弹雨中的作战经过短暂的熟悉情况后,“黑豹营”于11月8日正式投入作战,向法国的穆瓦延维克镇等地推进。然而,作为先头部队的A连突然遭遇德军设置的路障,无法前进。情况十分危急。德军乘机猛烈射击。坦克先头部队面临覆灭的危险。这时,有一位名叫里弗斯的中士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从坦克里爬了出来,冒着枪林弹雨,把缆绳绑到障碍物上。随着坦克的移动,路障很快就被清除。先头部队迅速通过危险区。
11月16日,里弗斯的坦克突然触雷。医务人员赶到后发现,他靠一条腿支撑着,那条腿还露出了骨头。医生要打麻药,他拒绝了。医护人员要他撤离救治,但他继续作战。医护人员只好为他作了包扎。11月19日凌晨,A连向一个村子德军发动进攻,但遭到德军伏击。里弗斯为了掩护其他人撤离,向敌人反坦克炮阵地发动猛烈攻击。结果,他的坦克被德军两枚炮弹击中,里弗斯阵亡。
在法国另一个城镇莫维尔镇,“黑豹营”C连推进到附近时,掉到了德军秘密设置的反坦克壕沟里,动弹不得。德军精锐的第11装甲师所属部队乘机轰击C连“谢尔曼”坦克。“黑豹”坦克手们不得不爬出坦克。然而,坦克周围是寒冷刺骨的泥水,加上德军使用火炮进行猛烈轰击,在壕沟周围形成了一层弹幕,“黑豹”坦克手们根本无法逃脱。这时,从燃烧坦克里爬出来的特利上士立即组织作战小组,试图突围。然而,德军火力让他们根本无法撤离。在这种情况下,特利下令其他人退下来,自己爬上壕沟,用机枪猛烈射击,把德军火力吸引过来。德军疯狂的子弹很快就把他打倒。他死的时候,手还紧紧握着扳机。
另一位名叫克雷西的中士为了营救被困的坦克,驾驶自己的坦克冲进敌人阵地。然而,他的坦克很快就被击毁。他急忙从坦克逃了出来,指挥另一辆坦克摧毁了袭击他坦克的敌人阵地。在其他部队支援下,C连终于摆脱困境,继续向前推进。
唯一连续作战183天的装甲部队此后“黑豹营”继续参加美军在欧洲大陆的反攻作战。1945年3月,作为美军103步兵师的装甲先头部队,“黑豹营”参加了对德国西部有名的齐格菲防线作战,摧毁了许多德军阵地。在连续作战中,“黑豹营”占领3座城镇,缴获400多辆车、80件重型武器和大量轻武器,德国陆军有4000多人伤亡。美军后来才发现,“黑豹营”是在与德军14个师的有关部队作战。
一般而言,美军装甲部队作战1~2周就会轮换休整。然而,“黑豹营”却在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上连续作战6个月共183天,成为美国陆军唯一连续作战如此长久、如此艰难的装甲部队。
在这183天中,“黑豹营”先后与6个步兵师和1个空降师在6个国家联合作战,参加了4场大的盟军战役。在整个作战中,“黑豹营”总共打死打伤德军数以万计,然而“黑豹营”的损失也很惨重,大约一半官兵伤亡,71辆坦克被摧毁。“黑豹营”的突出表现不仅让巴顿刮目相看,而且在战后受到了美国总统的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1 15:38 , Processed in 0.05283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