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天和阁主

[孔方春秋] 古钱币的身世 (视频)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8-2-16 13:57:05 |显示全部楼层
孔方春秋(5)

新莽时期的钱文,飘逸洒脱,收笔时露锋,呈垂针状,号称“垂针篆”。 北朝有几种钱笔法庄重流利,结构疏密妥贴,刚中有柔,柔中有骨,史称“玉著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唐“开元通宝”四字端庄沉稳,时称其工,为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手书。它掀开了名人在钱上题字的先河。
宋代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巅峰期,集篆、隶、行、草、楷几种书体之大成。从小小的铜钱窥去,有时一枚钱中竟有几种书体,汇聚在方寸之间争奇斗研。这几枚宋钱,大小形状一样,变化的只是钱上字体,或篆或楷,或隶或草,饶有趣味,时称对钱。
宋徽宗赵佶擅长书画,也喜欢在钱上作书。他曾亲自题写的御书钱,书法与铸钱工艺精妙结合,铁画银钩,号称“瘦金体”,古钱中罕有与其相匹者。
铜钱盛极而衰,纸币横空出世
金属铜币,发展到宋朝,已经到它的极盛期了。《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宋代人们运钱的一个场景。当时人用马车驮钱。从目前仅存的画面资料中我们似乎即可理解铜钱衰落的这段历史。
宋朝是我国经济贸易较为繁荣的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大宗交易的增多,价贱体重的铜钱显得越来越不方便。宋朝皇帝曾让他手下一员大将潘仁美到国库里任意取钱,潘夸下海口要背80贯钱走,但他只背了不到40贯,因为80贯钱要上两百斤重。80贯钱尚如此,成千上万的交易需要的铜钱就更不可想象了。
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自古缺铜,很早人们便用铁来铸钱,形成一个独特的铁钱流通区。然而,钱比铜还价贱体重,商人们背上成百上千斤重的铁,跋涉于蜀道,苦不堪言。历史选择了四川,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的发源地。
宋太宗初年,成都16家富商集资联合兴办“交子铺”,发行“交子”,可以在外地兑取现钱使用。中国第一张纸币在民间诞生了!
宋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伪造纸币案件。由于纸币的天生缺陷,伪造纸币的事情在元代屡禁不绝。元甚至有官奸勾结的造假集团、宰相造假币的事情。通过现存的一些假币实物可以看到,假纸币的印制十分粗糙。为了防伪,古代纸币从一开始就设计了许多复杂的图案,并逐步改进,出现了暗记。
元统一全国后,长期禁止金属货币,运用政治手段来推行纸币,从而成为世界最早采取单一纸币流通的朝代。1983年,在对内蒙古黑城元代遗址的挖掘中,发现元代纸币200多张。元代初期的中统宝钞是有强大的后备金的,是按照纸币流通规律办事的。不管当时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种作法在当时世界各国遥遥领先。另外,元代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纸币条例,许多作法类似于今天。比如,纸币污损后可以在专门部门以旧换新,政府回收的纸币上还要盖上类似今天“作废”的章子。
然而,好景不长,蒙古统治者穷兵黩武,耗费大量军费,统治者无节制地发行纸币。元代末期的“至正钞”一天间印数都无法统计。钞法变乱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史载米价上涨六七万倍,纸币形同废纸。一首元曲将元末黄河决口与钞法多变列入祸害的根源: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作官,官作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明清偶尔发行纸币,明朝甚至发行过高一尺宽六寸、古代纸幅最大的纸币,清代发行过形成现代“钞票”一词的纸币,但它们都不能摆脱短暂的宿命。
令人感慨万分的是,中国古代曾一度让人骄傲的纸币时代犹如“昙花一现”。
其实,分析起来这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西方最早的纸币往往是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券,是直接为经济服务的,而中国元明清的纸币在诞生不久即由政府控制起来,是为政府的财政服务的,当政府财政出现危机时,它的货币功能便遭到扭曲。另外,从西方纸币诞生的经济基础来看,当时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仍处于低水平。贱金属铜作为货币的缺陷暴露出来,但金属货币的发展过程远未结束,金银贵金属还未登台。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纸币早于金银正式成为主要货币,这是历史的早产儿。历史仍需要回过头去,按照货币发展的客观规律重新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8-2-16 13:57:45 |显示全部楼层
孔方春秋(6)

金银货币化曲曲折折,中国银两制度何谓成毁于西方?明清时代,我国封建社会迎来夕阳最后一抹辉煌。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地中海沿岸一带便开始打造使用金银币。据说,西方MONEY一词就来源于这枚古罗马钱币。西方长期沿用金银币,但在中国,金银货币化的历程却十分曲折。
两千多年前,当时的楚国曾出现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 至少在春秋中叶,我国就曾出现银铸币。
西汉,黄金在社会上层也曾广泛使用;王莽时期,金银是6大法定货币之一。然而,自东汉以后1000多年中,这种天然优越的贵金属却突然沉寂下来,基本退出了流通,它们有时只是作为财富的象征而馈赠或库藏。
直到公元1436年,明英宗正式解禁,允许将税粮折成白银征收,才标志着白银终于冲破历史长期的禁锢,而绽放出它应有的璀璨。中国自秦汉以下基本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长期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传统上盛行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老百姓日常交易量并不很大,贱金属铜基本可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
我国不是金银的丰产国,这也是制约我国金银货币化的重要因素。货币发展史告诉我们,一种货币形式的产生,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现实。明中叶以后,我国人口、经济规模空前扩大,商业化程度加深,海外大宗贸易活跃。江南一带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历史呼唤更高价值、更加活跃的货币角色。纸币退出历史舞台为金银货币化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明清实行银两制,靠金属的重量和成色来确定其价格。其中,成色最为重要。古代铸银工匠都要在银锭面刻上名字,砸钱银炉来担保成色,另外,还须借助公估组织和钱庄来兑换流通,大大小小经营兑换业的钱铺钱庄随之兴起。由于明清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人们往往要到钱庄兑零换整。钱庄另一个主要业务是兑换外地的银锭。
由于铸造、发行机构的不统一,各地用银的成色标准和形状都不一样。清代,中国银锭器形最为丰富,有元宝银、束腰银、圆槽银、圆形银、元丝银、螺丝银、茶花银等等,形成颇具特色的风格。
在各种银锭中,船形的银元宝最为著名。这种造型美观大方,流通很广。有意思的是,后人就是以此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所谓“招财进宝”的象征。
明中叶以后,“朝野率皆用银”。清朝,民间流传“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顺口溜,著名的奸臣和被抄家时,抄出的金银几乎超出了国库。
明清流通用银,然而,我国并不盛产白银。那么,大量的白银从何而来呢?今人也许没有想到,哥伦布发现美洲竟然对中国的货币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6世纪至18世纪,西班牙、英国、荷兰、美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和中国贸易,带来大量银币向中国换取丝绸、瓷器、茶叶,从而导致长达280年的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的过程。
据历史学家估算,到19世纪30年代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5亿两,是中国自产的1.5倍。试想,如果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输入,明清恐怕不能顺利地采取银本位的货币制度。然而,西方列强觊觎中国日久,他们决不会坐视巨额的贸易逆差,这时,鸦片出现了。
西方列强白银资源逐渐枯竭,适逢19世纪初拉美爆发革命,白银来源更加紧缺。西方列强要维持具有高额利润的对华贸易,于是便强迫中国接受鸦片。鸦片不仅毒害了中国军民,而且反过来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政府的金融基础。因此中国政府禁烟。英帝国主义将军舰开到中国沿海挑起了鸦片战争。可以说,鸦片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争夺白银的战争。
现在,我们考察16到19世纪上半叶这段历史,心情是复杂的。我们曾在数百年间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这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成了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然而,西方列强为扭转对华贸易中的劣势而发动的鸦片战争,又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而辉煌史的古代货币敲响了丧钟。
1887年,广东铸“光绪元宝”,俗称“龙洋”。中国近代机制银元问世。
1914年,天津造币厂铸袁世凯银币,俗称“袁大头”,广泛发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从此,中国进入纸币流通时期。
1948年,国民党政府废法币,发行金圆券,危机益深。1948年,解放区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
20世纪90年代,人民币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币值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8-2-16 13:57:57 |显示全部楼层
ake ake ak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1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2-18 13:39:31 |显示全部楼层

有内容,值得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

积分

白衣秀士

发表于 2008-2-20 21:45:0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16 18:11 , Processed in 0.0477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