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57|回复: 34

(转)许楚三文论集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6:09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有这样的感觉:许老师很能写东西。这几天忙中偷闲,在泉社的各个坛子里搜了一下,找了几篇许老师的文章来细读。结果让我震惊,简单找了一下,竟然找到26篇,4万4千多字!!
      于是未经许老师允许,我就整理了一下,贴出来。尽管对于写东西,我一向认为应先谋而后动,写完后再放下些时日,等心情平复了再看看,才不致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在时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的这个想法可能落伍了。
      鼓励原创,应该是开元泉社的一个特色,应该大力给予支持。现在,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写东西尤其是些大东西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们往下求全责备之心,信手写一点心得,积累起来也是了不起的事情,这就是读许老师文章最到的心得。

此次编辑的篇目如下:

顺治通宝的五个版式及其统治思想之浅见

发帖十戒

也说并不神秘的套子钱

对辽钱的铸造发行也议论议论

网上交易,信誉和诚实是首要条件——一桩网上交易的心得

谁能揭开康熙背福的版别之谜?

钱币爱好,究竟目的是什么?

关于南宋年份钱币的心得

曾经在旧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

关于价格的标注,谈点看法.

淳熙背泉小议

关于大宋的心得一篇

行篆两相宜 星月双同辉

关于南宋淳熙的话题

南宋年号钱币一览表

网络交易,直接标价好!!

从历代钱币发行谈钱币版别

虽未参会,却从开元创刊号中看到了明天——祝贺《开元泉刊创刊(五月)号》出刊!

南宋钱币????

普通古泉的系列收藏的一点看法

“捡漏”有物质上的收获,“走眼”有知识上的收获

上买钱心得:倒霉与幸运

你敢对假钱说“不”吗?

普品里的少见品

啊,信誉!


[ 本帖最后由 丙辰中秋 于 2007-3-22 16:20 编辑 ]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6:43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通宝的五个版式及其统治思想之浅见

众所周知,顺治通宝是自清政府入关后,世宗顺治元年在北京设立宝泉局(户部)、宝源局(工部)开始铸钱,直至以后又在各地设立钱局按统一形制铸钱,先后铸早的五种版式的小平钱(又称制钱),其五种版式的先后发行,与满清政府的统治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或者说顺治通宝小平钱的五种版式恰恰是清政府入关后其统治思想的具体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政府政治、军事、经济及多方面的逐步稳定的形势。
清政府入关后,最早一种版式是顺治元年至三年所铸,为仿古式(又称仿古钱),铸量很大,多为光背,兼有少量的背星、日或记值“一”、“二”者,及大钱十者。此种钱的版式一改清政府入关前的铸钱格局,无满文、字清秀、铸工精巧、格式规范,与明钱相比要工整得多;同时,在全国各地包括宝泉、宝源局在内的20多个铸钱局仿唐会昌开元和前明大中、洪武的钱式,一般称为顺治二式即广铸背带一汉字记局名的小平制钱,如:户、工、同、陕、临、浙、阳、原、宣、东、宁、南、云、昌、蓟、荆、福、襄、河、延等,各局铸量有多寡,特别是局名汉字的位置是穿上、右、左等的稀有程度大有迥异,价格也大相径庭,此种版式因其背有一单汉字区别于前光背、记值的仿古式而俗称为记局汉字版。需要说明的是,因其当时有铸量极少的版式而现在价格极高,也多有唯利是图者伪造赝品以图高价,收藏者必须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这两种版式是清政府入关后铸造发行的最初的方孔小平钱,而这两种版式的共同点是“仿古”,无满文,特别是记值和记局更是沿袭了汉民聚集的老百姓的习惯,并没有象元朝那么突然间改宋钱制大量用“八思巴文”钱的办法,应当承认满清政府此举是相当高明,也是非常符合当时形势需要的。众所周知,清政府入关后内地的百姓反满情绪异常高昂,当时不仅有军事上节节败退的李自成大顺政权、张献忠大西政权,还有明朝子孙南逃后背明旧部推奉的南明小朝庭,都在虎视眈眈地准备随时高举反清大旗,就连当年借来清兵的吴三桂也是多次反复始终念念不忘前明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为了确保其统治地位,除了在军事上的围剿、文化上的笼络外,在其它方面就决不能再引起一丝丝的火星,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制钱上不敢带有一点满、汉的差异,才完全采用仿古式,即仿唐甚至仿前明式的钱式。从表面上看,钱币上不仅没有象过去天命一样满文标识、而且不带有一个满文,似乎无法体现满清的统治地位,但是从因清刚刚入关立足未稳急需缓和民族矛盾才更有力于其统治来看,顺治的仿古和记局两式不带一个满文则更符合当时清政府统治的需要,作为巩固清政府统治的多种手段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也堪称当时统治者的治国良策。
清顺治十年方始铸“一厘钱”,即顺治钱的第三种版式,是一种折银钱,是随着银货币的出现、流通而更便于折合而铸的小平钱。此时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趋于稳定,但清朝统治者仍然从符合货币流通和兑换的要求出发来铸一厘钱,未改无满文的钱制,这种治国的胸怀和气度也是值得赞赏的。一厘钱的钱式比较简单,绝大部分均为背穿左书一厘,穿右为记局汉字,连同户、工,还有东、河、浙、云、昌、宁、临、陕、阳、宣、江、原、蓟、福、同等钱局铸币,铸钱局较铸单汉字、也就是顺治二式钱式时略有调整,但仍有17个钱局,其各局汉字一厘钱的数量也是各有多寡,今日其价格大有迥异,多的一般几元、十几元,稀少的价格在数百元;除左右排列的版式外还有宝东局的上下一厘版式则更是凤毛麟角,属罕见之品。此期间虽然李、张农民起义军政权已经纷纷落马,南明小朝廷也陆续被剿被招,但不能说在南方在民间没有反清情绪了,恰恰相反的是在起义军和小朝庭之后吴三桂极其余部又在酝酿着新一轮反清浪潮,此时的清政府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仅加铸折银钱而未改变钱币上无满文的钱币格局,继续沿袭了在汉人聚集的大片土地上使用惟有汉字的制钱。
直到清顺治十七年方始铸背带有满文“宝泉”、“宝源”的背全满文版式和背带满、汉两种文字的记局版式,亦即顺治钱的第四和第五种版式,此时的清朝统治可以说不仅早已剿灭了起义军和南明等反清的各种军事力量,而且历经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基本上保证了其统治地位不再风雨飘摇,当时清政府统治者的主要精力完全从镇压、收服和避免冲突而转为稳定、巩固和强化统治,在这种形势下宝泉、宝源及全国各铸钱局同时发行带有满文的顺治通宝,除了全满文的宝泉、宝源局钱外还计有12个局,即同、宁、蓟、昌、东、江、河、临、宣、浙、原、陕等,与背单汉字的第二式、背一厘汉字的第三式比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第四、第五版式的顺治通宝各局铸量均较大,大量铸造发行恰恰说明了当时满清政府在进一步规范货币的同时无言地宣布满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在百姓使用的过程中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满清统治这个事实。全满文和满汉文钱的钱式非常规范,存世量很大,虽然非常精美但价格都很低。
收藏古钱币不仅在于欣赏古代货币的精美铸造工艺,了解当时货币流通的情况,认识相关封建王朝的经济状况,更可以从其纵向系列的收藏和研究中看到其统治思路的逐步演变过程。笔者是个早有爱好却近年才注重欣赏、思索和研究的老“新兵”,说得不对之处还望诸位泉友多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7:03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十戒

网上交易,发帖和看帖是关键的环节,购买人看帖子不但要看清所购泉品的品相,而且还要进行价格、品种比较,合适了才能使交易付诸成立。当然,也只有交易多了,网站才会人气旺、集市兴。因此,出售人发帖是否能够做到诚恳待人、信誉为先,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泉品情况,确实是必须注意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一些泉友在发帖时有些不合适之处,因此写一“发帖十戒”以引起诸友注意,当与不当请自己对照,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是也。
一戒以假充真,知假卖假,网上行骗,或有人指出,仍不撤帖鉴定,也不妥也;
二戒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或“惊爆价”,或“特大喜讯”,或使用大大的“!”,反招人烦;
三戒掩盖问题,不能如实介绍卖品,或故意调暗帖子光线,让人看不清楚,有裂不言,有洞不说,是欺骗也;
四戒一帖多发,或换个名子再发,有时竟发而不管,或泉友有问却久不答,似乎成了无主帖,实则有损交易信誉;
五戒故意吹捧,言过其实,有意美化自己的卖品,将品差说成好品,将一般说成美品,起码不诚实;
六戒不标价,出售无不可明言,何必故弄玄虚卖关子,反而不好;
七戒有“附加条件”,帖上没有注明,待交易已经谈妥又加码,如邮资云云;
八戒“确认”后反悔,不仅指卖家,也包括买家,反悔或拖延式反悔均不道德;
九戒对卖品不负责任,或帖子与寄品相谬更换差品,或退换不爽强词夺理,无三包之真,有蒙骗之嫌;
十戒不良语言,或无端指责,或无休争论,或相互攻击,实则影响交易、影响感情、影响网站声誉,当然其中绝不包括揭露“骗术”的言辞。
写十戒,决不是针对哪位泉友,请勿对号入座,完全是对事不对人,是给发帖的朋友提个醒;也绝非限制泉友的发帖,仅为一人之管见,正确与否尚待商榷也。
写十戒,不一定完全,可能还有许多需要注意之处,但网上交易作为今后购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想让收藏品网上交易发展、繁荣且长远,发帖就一定要有个规矩,不仅要有网上的规定,也应当有心中的准则,以上十戒未准条条能上规定,但愚以为作为发帖友似乎条条都要引以为戒啊。
写十戒,不一定正确,而且本人也不一定完全做到,但是新春伊始作为一件礼品送给诸友及自己,相互提醒,相互激励,相互配合,用大家共同的言行来筑就一个美丽、和谐、欢快的,充满交流和友谊的网上乐园,不是更能了却各位共同的心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7:29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并不神秘的套子钱

套子钱,不少书解释为:“运用排列或组合的办法可以配成套的古钱币”。
如果是集邮,那成套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邮票往往是从印制起就是按照“套”来发行的,可是钱币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古钱币,在历朝历代的货币发行过程中,鲜有有意成套铸造发行的,而所谓“成套”则是后来的爱好者运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法,将一些大同小异的古钱币按照不同的标准组成收藏的系列,给单枚的独立的无规则的古铜钱以趣味性的人性化的规律性的特色,无疑更加增添了收藏的无限乐趣。
当然,如果完全说古钱币铸造时就一点儿也没有“套”的概念,看来也不尽然,比如康熙仿罗汉背18局满汉文钱,一直被钱币爱好者称之为公认的套子钱,其铸造形制、文字等莫不尽同,唯局文各异却又字体相同,这些钱币绝非普通的康熙通宝满汉文所比,普通者各局钱币均多种版别,局与局之间文字、大小也各不相同,大者如东、昌、原、陕等直径竟达28~29㎜,小者如台、广等也就24㎜左右,例外者倒成了珍品;由此可见,康熙仿罗汉满汉文钱币绝非各局分铸,应当是宝泉或宝源局同面模具换背而铸,是有意为之少量发行的成套钱币,也许就是现在所谓的“纪念币”了。这种铸造时就有意成套发行的古钱币,大约在清朝如咸丰、嘉庆、光绪等时期还有如满汉文、福寿吉语等钱币中有发生,在大多数可以成套的古钱币中确实是不多见的。因为这种先天性的套子钱,确切地说应当属于纪念性的花钱似的,所以当时的铸造量不会大,而且铸造初始就会被当时的爱好者收藏,所以价格可能一直居高不下,对其中的流散品也难以配套收藏,如果猎奇或确实专著那也罢了,真是初涉泉河的话还是先不要问津的好,且不说凑齐一套要耗去多少辛苦钱,要少买多少可心泉,要搭上多少宝贵时光,单就是在假钱遍地的市场上能配上几枚真品也未可知,到头来花了钱买教训恶心一场,何苦呢。真不如自己找乐子。
真正的套子钱有的是呢,笔者曾撰文“爱星月吧,这里有个宇宙!”、“从周元背星月到其它普品套币的收藏”、“行篆两相宜 星月双同辉”、“关于南宋年份钱币的一点看法”、“顺治通宝的五个版式及其统治思想之浅见”、“精彩的21局康熙通宝”、“光绪通宝背的学问”等心得体会,阐述对于一些古钱币特色的认识,或者以其背星月为准,或者以其背年份为准,或者以其背局名为准,都完全可以将这些本身独立的古钱币有意识地划分为类、排列成行、收集成套,而且是饶有兴趣的排列组合,如宋元通宝背星月按照大小样可以分为各16枚一套;周元通宝也如是,只是更难收齐吧;绍圣通宝无穿左右星月和角月,只有上下星月之别,所以是仅8枚一套吧。另如南宋年份钱币,小平是88枚一套,折二是87枚一套,除了面上的年号不同外,背穿上下的年份也是各自的区别处,南宋年份套币可以说是古钱币中数量最多的套子钱了吧?现在网上明洪武通宝虽然多以单枚出现,但是按照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和十一两系列出现的也屡见不鲜了,这可以说是以纪值标准组成的套子钱吧?顺治通宝的光背、单局汉字、汉字一厘钱和满汉文钱均可以以各种方式组成不同格局的套子钱,而且各有讲究各有学问,其中奥妙很难一言以蔽之;对于康熙通宝满汉文套币,实实在在的是民间收藏者有意识地凑起来的套子钱了,看来这种“有意识”又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由来已久,许许多多的20局文字花钱便是明证,据考在清末便出现了在民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20局花钱,不仅以不同形式记叙了康熙:(      的20个钱局,而且将它们编写成“打油诗”的格局便于传诵,当然也给康熙通宝普通制钱的成套收藏提供了第一手依据,这大约应当是钱币收藏领域最早的“目录”吧?
其实,有依据或钱币枚数明确的套子钱很多,只是由于收藏者的经济原因不会人人可以收藏吧,诸如莽汉的六泉十布,能有几个人收藏齐全呢?500万元的彩票有人中,可是能捡这套古钱币的“漏”却闻所未闻,即使家财万贯也难买到这套昂贵的套子钱啊!另外,象辽钱的上六品下八品、康熙十八局罗汉满汉文等高中挡套子钱,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数量稀少问津者也寡,倒是如周元、宋元、绍圣、南宋钱乃至顺治、康熙诸多普通钱币的成套收藏日益兴隆,不仅收藏者注意了这个版块的收藏,而且钱币出售者也经常以套币形式出现,其价格又绝非单枚价简单累计的数额,倒是有成倍增长的趋势呢。如笔者初始收藏宋元通宝时单枚价格一般4~5元,成套16枚价格最高也就100元吧,而现在单枚背星月的宋元通宝怎么也得8~10元,成套的16枚竟然到了250~280元了!看到如此情况,笔者可以断言:宋元通宝套子钱绝非已经到顶了,其前途仍然具有广阔前景;而周元通宝、绍圣通宝乃至明、清诸钱套子钱更具有着极大的潜力,套子钱无穷的乐趣将迎来更加热闹的局面。随着古钱币爱好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他们对于普通钱币套子钱的接受和认可,套子钱系列会出现更大的热潮,因为这一收藏完全可以从中获得钱币的乐趣,获得欣赏的享受,领悟寻觅的真缔,领悟研究的魅力,用完全具有经济能力接受的套子钱换取了欢乐和知识,还得到了一定的回报或收益,也许仅仅是精神或理论上的回报或收益,那也值啊。
与集邮、集门卷、集火花、集粮票不同的是,古钱币的成套原则不是铸造发行时就先天确定的,邮票发行就按套印制;门卷多是系列发行;火花更是这样,以各种题材印制的小画片无一不是成套的;而粮票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票证,完全可以按照使用地域成套收藏等等。但是古钱币的套子钱是没有定论的,实在是缺少所谓“套”的理论依据,因为追根溯源许多古钱币的铸造并非有意识成套发行,而往往是因当时铸币的需要或者按照那时的规定造成的,各地的执行情况也就决定了一切,爱好者们恰恰是在无规律的历史长河中寻找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呢,虽然一时没有明确的结论。比如众所周知的会昌开元通宝,大约背纪地不是各行其是所为,而是一种统一的规定吧?但是由于各地具体情况的不同,所铸背纪地的会昌开元通宝却各具特色,或铸量多寡、或地名位置、或字体方向等因素都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论按照地名位置还是按照字体方向,都很难说究竟多少枚为一套,查阅诸书说法也不一,就连专家们都如是,何况小民?所以笔者在收藏会昌开元通宝时经常陷于迷茫,面对诸多背纪地的开元通宝始终如在梦中。倘若细究,自古以来古钱币有规律者居多,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标准都能够收集成系列的古钱币,而这个标准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定,或者就是说任何古钱币成套的依据都是爱好者收藏、整理和研究的结论,宏观上说也就是套子钱了,可以说99%的钱币爱好者都是在为追寻某一个目标的套子钱而不懈努力着,没有完全、没有顶峰、没有终了,大约这也正是古钱币收藏之魅力吧?笔者可以肯定,如果按照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去选择你的“套子钱”,十有八九是需要恒心和毅力奋斗不止的,而且需要在寻觅中摸索,在整理中思考,在欣赏中研究,非此不得套子钱收藏的真缔!

套子钱之乐,乐在寻觅、整理、欣赏和研究;套子钱之热,热在寻觅历史的巧合、整理历史的造化、欣赏历史的魅力和研究历史的规律。您说,那能有止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8:07 |显示全部楼层

对辽钱的铸造发行也议论议论

大约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熟悉的人不少,书里的大英雄萧峰更是许多读者心中的偶像,笔者在那里进一步了解了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了解了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大辽国,也了解了辽与宋、夏以及后来出现的金国的关系。契丹社会当时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期,长期使用实物交换的办法,即使其间也以媒介进行换算但多如皮革、牛羊、布帛等,直到与宋发生了经济或战争的接触,宋的钱币才开始流入辽使得钱币在辽的版图里使用流通,也才有了钱币的概念。但是由于辽一直处于游牧状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极其落后,其发行钱币的观念非常淡薄、铸造钱币的技术非常低下,所以也就导致了其所铸钱币数量少质量差,比起宋流入的钱币肯定是太少太少以至于混杂其中而罕见,比较之下而见绌,甚至出土的大量钱币中比例极小。而在钱币收藏界所称的“上六品”多已列为国宝级藏品,所称的“下八品”也成了许多爱好者寻觅追逐的爱物,而且价格不菲,应当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段史实的极负代表性的钱币受此青睐也可以理解,辽钱是否可以继续走高不敢妄言,但是其目前的价格的确已经超出了一些人的预测范围到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必须声明,是以收藏普通系列钱币为收藏主要方向的,生活的拮据更加上惜钱就无法去买过于高价的古钱币,又没有“以泉养泉”的本事只是一味地买进,才养成了希望用少钱买多品的嗜好,总喜欢往“垃圾钱”堆里寻觅,对于辽钱的议论纯属于闲来无事的多嘴,虽然藏下也略有几枚不成气候的辽钱但是决达不到引以为据的水平,所以文章肯定是空穴来风,也许自称是小儿说日、瞎子摸象、坐井观天之类均已数自栩褒奖之词了吧。废话少说,书归正传,还是说辽钱。

众所周知,辽早期上六品是指:天赞通宝、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统和通宝,这几品辽钱因存世极罕,而其中天赞通宝只有传说但无实物,天显通宝据载只发现一枚且已流入日本,均颇有些传奇色彩,更显得其弥足珍贵;辽下八品是指: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此八品辽钱虽然比上六品存世数量要多,但比起数量巨大的唐宋清钱币而言仍然是稀见品,钱币收藏爱好者也往往因收藏到一套品相上乘的辽下八品而引以为骄傲,可见辽钱之难得。此外,又如“通行货泉”、“开丹圣宝”、“丹巡贴宝”、“百贴之宝”、“千秋万岁”“大泉五十”等钱币更是无从考证,笔者曾翻阅多版本资料,对于这些钱币的出土地点、文字形制与其它辽钱相似得到公认,但对于其究竟是否辽的正式货币及其发行、流通年代却各有各的说法,笔者仅见皮毛自然更不敢妄断。必须声明,笔者绝非辽钱藏家,绝非能够凭借实物而发表研究成果,只是因对于其上六品、下八品和待考品感到好奇,多在钱币展览中多注意几眼、在钱币资料里多阅读几遍、在网上的钱币讨论或交易间多下载几个图文、在钱币市场上多将真伪辽钱过过手,当然也窃藏几枚最最低档的辽钱,简直可以说是凭空捏造出了一些看法吧。

契丹族与蒙古族、满族等均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全是以游牧为生的草原人,只是彼此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变化,相互之间的强盛和衰败互相交替而已,有的最终入主中原,有的仅仅限于北方部分地区游牧,经济状况始终处于接近于原始游牧状态的情况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契丹族建立大辽国始于公元922年终于公元1125年,自小而大自盛而衰,不过是二百年的光景。在这段于历史长河中不算长的时间里,辽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的那种放牧流浪的生活方式,完颜一族的皇室也不过是荒漠里的城堡,居无定所、各自为战,成部落活动,内部的自给自足、外部的无交往等习惯依然是辽国百姓的主要关系。当时,在宋王朝的眼中,辽只不过是一个北方野蛮民族而已,虽然有杨家将抗辽、抗金的故事,也有乔峰(肖峰)的金庸武侠小说,但是其间始终未涉及他们的经济交往,特别是关于钱币的问题。而且,据文物部门统计,在众多的原辽境内出土的古钱币中,宋钱的比例要占绝大多数,所发现的辽钱可以说也是凤毛麟角,偶尔发现,搀杂其中,且往往是残缺不全者,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其实当时辽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除了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方式以外,货币基本上是使用宋朝的钱币,实际上自唐朝以来,中国的货币几乎成了周边国家或地区的通用货币,不仅北方的辽、金、西夏等,而且在西南各部落间也通用,就是连当时的安南、暹罗、琉球、高丽等地区或国家也流通唐宋的钱币,这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历史事实了。而辽地出土钱币的如此比例,只能用更加说明其实辽之货币仅仅是一种象征一种表示来解释了。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国度不算小、历史不算短的辽而言,其所铸钱币在后期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货币作用,但是依然是一种国家货币的形象化的象征而已,而前期的所谓上六品钱币则完全是一种代表或纪念性质的非流通象征品,不知这种推断是否得当?实际上,辽在其建立、发展、扩张以至衰败、灭亡的历史中,其游牧或游猎、以部落群居、以物易物或自给自足等民族习惯改变不大,即使部分城镇或部落内部的交换已经引进了货币的概念,尚有大量的宋钱供他们使用,而自己国家所铸钱币未及十一,也根本显现不出其货币的作用来啊。

现在爱好者对于辽钱币的喜好和收藏,原因无非以下几点:1、因辽钱币本身数量就少,大约“物以稀为贵”,所以以猎奇为主,或以投资为主吧?2、辽处于北方,其生坑锈色俊美生动,收藏欣赏饶有风味。3、自古以来,辽上六下八成系列或套子形式出现,自然增加了乐趣。至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笔者不才见识短浅,的确没有见过几篇关于辽的大作,倘若哪位泉友指引推荐几篇,本人也不胜感激啊。但是必须说明,收藏的研究应当立足于“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点上,如果就钱币而论钱币,那也许仅仅是关于版别的探讨,虽然也不失为好文章,但是总觉得单调了一些;而由钱币或者钱币的版别推断出对于当时经济或政治情况的一些看法,或者是论断,那就要精彩得多了,那给泉友们的不仅是对于钱币的欣赏和认知,更是由此而延伸的历史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广博的学问哪。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收藏往往不一定是为了研究或者什么其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一种享受;由此及彼,推陈出新,是一种涌动;自成一家,别出心裁,更是一种激情。或许,专玩辽钱币的各位泉友本身就悠悠然地得其乐、享其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8:28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交易,信誉和诚实是首要条件——一桩网上交易的心得

一般来说,网上交易,尤其是第一次交易,买卖双方的心态有相似之处:买方希望在汇款后对方尽快通知“款已收到”,及“泉已发出”;而卖方则希望成交后对方尽快告知“已汇款”,及发货后对方通知“已收到”等等。这似乎是最起码的交易道德吧?而最近笔者在一个网上的交易过程真让人苦笑不得,不妨一叙详情,劳诸位过过眼,或许还有什么评论、意见什么的吧:
笔者于10月30日~11月1日期间,先后在一个网上拍得某人的四帖泉品,共计200多元。他用网信和手机通知我汇款帐号,并与他网上的承诺“全国款到后三天发货”还要信誓旦旦:“我会及时发货的”。后于11月1日他又用手机再次通知我,于是我11月2日一早就汇款去了。
请看,这是他的第一封要求汇款的短信:
(10.31.) 对不起!刚刚出去了几天!
请农行汇款 卡号 (略去) 汇款后请及时联系!我会及时发货的! 谢谢!
然而,汇款后竟然连续几天没有回音,我问了几次:“款收到否?泉邮寄否?”一直没有答复。直到11月7日,他才回复了,而且连续两封:
(11.7.) 对不起! 我感觉把东西发错了!我损失巨大!但事关诚信!请告知汇款地址。东西实在追不回来我在11月十号之前把款退回!对不起!
(11.7.) 真对不起!确实出了问题`~我还在交涉!十一月十号没有结果我会退款!为此我象您抱歉!`确实是出现了问题 绝没有欺诈等其他问题
我真的不明白,怎么“发错了”?是邮寄错了,还是帖发错了?怎么还“实在追不回来”?你在网上的拍品是你自己的呀?是邮寄错了吗?不会吧。那他应当告诉我已经邮寄啊。怎么告诉我“退款”呢?鉴于他几日无答复,又肯定没有“及时发货”,还“交涉”什么呀?已经对他不信任了。于是我答复他:如果出了问题,就直接退款吧,不必等十号了。可是又等了两天,他又来了短信:
(11.9.)您可以直接选择退款或者是等我交涉的结果~我这两天真是伤透的脑筋~有结果了我会把东西给您寄来了~可以一点您是可以确定的 再怎么样 您都不会有损失的~ 望见谅~
怪了,怎么又是“可以直接选择退款或者是等我交涉的结果”?又是“有结果了我会把东西给您寄来了”,这种情况我还不明白是“交涉”什么,我还敢等待结果吗?无期徒刑吧?而且,我从来没有想选择什么呀?我又一次告诉他:我没有什么选择的,因为你不能按照店铺的承诺和信件的许诺“及时发货”,我早就答复了“退款”啊。并告诉他:请不要再找什么借口,我只好退一步,请按照你的第二次承诺“十一月十号没有结果我会退款!”然而十号无消息。于是我有点急了,告诉他:从11日开始,我将采取升级式追索,即11日起动“警告”程序、12日起动“投诉”程序,直到想公安部门“报案”,而且我已经掌握了他的真实信息,一旦“报案”就会给他身上留下污点了等等。隔了两天,他又回复了:
(11.11.) 好吧 既然如此 您可以直接说推款就完了 何必说那么多了`早说我就不必积极的为您找货物了`金额的多少了?您说一声不就完了`
哈,还说我没有“直接说”?怪了,直到现在,他竟然还在“积极的找货物”!也就是说,当时他提供的拍品是子虚乌有啊,要不怎么还要“找”呢?我答复他:为了对他负责,我已从“提醒”程序开始,明天再“警告”,如不退款决不姑息了。于是,他很快就答复了:
(11.12.)今天是十一月十二日`你将会收到汇款`抱歉!
我并无有意跟您过不去`实在是有原因的`我退款就是了!
这一天,因为收到了他的这封短信,没有起动“警告”程序,可是12日直到傍晚也没有收到汇款。可是却又收到了他的短信:
(11.12)真的蛮不好意思,我刚刚去我这边唯一的银行 关门了。我明天早上9点之前跟你把钱汇出来
汇你农行的帐号上面 ,请息怒
啊,原来是有原因的,我还说什么?我最后也没有起动“警告”程序。11月13日收到了退款,我及时告诉了他,只是多说了一句:四帖拍品没有成交一帖。
讲这段交易,笔者也不知想说明什么,可是也许我是以小人之信度君子之腹吧,窃以为:倘若催得不紧,倘若不采取升级式追索,倘若网上没有越来越高的警告无信誉一方的程序,倘若没有那些见义勇为提供线索的朋友,倘若笔者不用那些具体线索隐晦地警告他,而最重要的一条是如果网上交易没有真实可靠的个人资料,那么也许不知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或者会发生更加不愉快的事情啊。本来嘛,后来的几天,虽然对方一个劲儿地强调“不会有损失的”,但是面对这次交易,笔者已经对买到拍品不抱希望了,只要购泉款能够退回,损失些汇费、手机费、上网费算得什么啊?
可惜,一些钱币网上缺少这种“信用评价”、“实名认证”或“个人资料”等内容,尤其对于卖方,如果想让买方更加放心购买网上商品,这些恐怕都是必须的吧?再就是笔者开始提到的那种交易规则,因为那不仅是一种交易道德,还是对对方的负责,对自己的严格啊;交易如是,一定会建立长期愉快的关系的。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征询这个人的线索时,也有友以“不能透露别人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他的交易地址。严格地说,此答复无可挑剔,但是细想,且不说网上拍卖出售人的地址不能算是隐私,就是如此的话,笔者将其失信的情况如实告知了,也应当伸出援手吧?这也不仅让我想到了公共汽车上看到不良现象无动于衷的人,同时又想到了在许多钱币网上对于不道德行为同仇敌忾的泉友,一正一反两种态度啊。笔者丝毫没有怪罪别人的意思,讲出来也只是让诸位评说。
附加说明:他在收到我告诉他“收到汇款”后,回信了:
不是不想跟你成交 是确实出了一点问题 我跟您解释你又不理解
不得以我只好退款 东西追回来了我再跟您联系。 拜拜
祝友藏丰
可能实在是有原因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8:48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揭开康熙背福的版别之谜?

不知道康熙通宝背福有多少版别?
因为对于顺治而言,不论背上福还是福一厘,都是比较珍贵少见的,就对于宝福局的清钱很感兴趣。后来喜欢上康熙钱币,还是喜欢背福钱,不过康熙通宝背福局小平钱比起顺治可要好找多了,不仅数量多而且版别多,无论直径的长短、字体的大小、笔画的粗细,还是重量的轻重、穿缘的宽窄、满文的变化等,都成了不同版别的分界线,于是在网上不论讨论栏目还是交流栏目,经常出现什么关于康熙背福的求教、提问的帖子,伴之往往是贴上一枚似乎与众不同的背福钱;或者经常出现诸如“难得一见”、“奇怪的版别”、“出谱”、“异文”之类的帖子,也是附一枚背福钱等等。笔者真不知道这康熙通宝背福钱,到底有多少种版别啊?
到目前为止,笔者仅仅知道按照通字分,有一点通和两点通的区别;按照福字分,有大、中、小福的区别;按照福满文分,有大福满文和小福满文的区别;按照其直径分,有大型和中型的区别等等,但是却也缺少实例,缺少这些区别间相互关系的知识,更缺少其它关于康熙通宝背福版别的资料和认识啊。
随着康熙通宝价格的升温,过去1元一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大约现在最普通的康熙背满汉文也得3~5元左右一枚,比如:东、临、原、宣、云、蓟、浙、昌、广、宁、河等,而且只是最常见的普通版别,当然不包括这些字的少见版别钱了,一次在一个朋友处看到一批康熙背满汉文,大约有40多枚临、宣、宁、河等,虽然全是普通版别但是个个漂亮精彩,协商许久才以不菲的价格成交,可惜这里没有一枚宝福啊。康熙通宝背福不知道什么原因,虽然书上标价并不高,但是它和漳、南、苏、江、桂等同属于略高一筹的二军团,价格也多在10元左右或以上,笔者原来就打算5元一枚背福的话就多买一些排开比照,这样不仅有助于欣赏、对比和研究,而且从目前钱币价格的涨势看也算是一种投资,相信肯定会有回报的,没想到还是下手晚了,让那些更有商机头脑的泉友或者是其他经营人占了先机,不仅泉界早已配套出售了,那些精装的清钱十帝币或是康熙20局钱币本册,也已经成了旅游景点、礼品商店的热门货,这些超前的举动早已经将各式各样的康熙背福钱抬高到10元或者更高一档的价格上了,耽误了笔者的囤积居奇以图投资回报事小,耽误了笔者的分析对比就好象噎着一样,很不舒服啊。水涨船高,还照样提高价格收集吧,经过过那2~3元一枚的时期而眼睁睁错过了机会的我不甘心,而且目前也不具备那么大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追高收购;就此罢手不去再寻觅归集和对照思考了却又也不安心,人哪就是有点执着的追求才有些意思,否则干脆放手乐得清闲可是却会更加无味无聊无乐趣哪。
可惜,到今天笔者也没有弄明白,康熙通宝背福有多少版别,有时侯急起来又埋怨起康熙大帝为什么在位那么长、版图那么广、铸钱那么多、管理又那么严而不严来了!要是有今天的铸造技术,哪来那么多版别;可是换个角度看,今天不还是有“错印”的钱币跑出来吗,又何必追究当时的技术不足呢?从另一方面说,当时如果铸钱真是千篇一律、分毫不差的话,今天又何来这么多钱币爱好者对于版别痴迷的追求呢?是不是这个理儿?想来想去,也无暇顾及康熙钱币的升值和自己经济条件的拮据了,还是以心得形式将问题提出来抛砖引玉吧,或许能够觅得一些版别图影,为解答笔者的郁闷找到一把开心的钥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9:05 |显示全部楼层

钱币爱好,究竟目的是什么?

答案有如下考虑:
1、纯属是一种玩法,仅此而已。
2、与研究历史,特别是与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挂钩。
3、享受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乐趣。
4、抬高稀少品的价格,赚钱是主要目的。
5、研究书法、艺术、人文或金属材质的需要。
6、就是占有后的自我欣赏。
7、收藏就是收藏,花钱买乐。
8、可以增长知识。
9、纯属一种投资。
10、其它。
笔者就是搞不明白,还有什么作用吗?是那种目的为主?或者你有你的目的,我有我的目的啊,或者有多种目的也未可知。但是不论哪种目的都不错啊。
当然,也许原来不是目的,可是在收藏过程中成了意外收获呢,比如交了朋友。恐怕谁开始玩钱币也不会是为了交友吧?
本人嘛,也不知是什么目的,反正象着迷一样,越来越有瘾,看着自己那点“烂钱”(是夫人和女儿的评价),如入历史长卷之中,徜徉于沧海桑田的变迁里,有时悠然自得,有时惊心动魄,有时忘乎所以,有时信口开河,哈,有点想法,胡说八道一番也挺乐的。
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9:23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南宋年份钱币的心得

不难统计,南宋自淳熙七年后直到咸淳八年所铸的年份钱币,折二钱共计14种、小平钱共计15种年号或非年号钱币,统计起来,折二年份钱计有87枚,小平年份钱计有88枚,它们分别是:
淳熙元宝柒至十六,共十个年份10枚;
绍熙元宝元至五,共五个年份5枚;
庆元元宝元至六,共六个年份6枚;
嘉泰元宝元至四,共四个年份4枚;
开禧元宝元至三,共三个年份3枚;
嘉定元宝元至十四,共十四个年份14枚;
大宋元宝为非年号钱,依然背纪年份元至三,共三个年份3枚;
绍定元宝元至六,共六个年份6枚;
端平元宝仅有元,共一个年份1枚,而且端平无折二钱币;
嘉熙元宝元至四,共四个年份4枚;
淳佑元宝元至十二,共十二个年份12枚;
皇宋元宝为非年号钱,依然背纪年份元至六,共六个年份6枚;
开庆元宝仅有元,共一个年份1枚;
景定元宝元至五,共五个年份5枚;
咸淳元宝元至八,共八个年份8枚。
倘若按所铸的正常年份钱币统计,自然上述数字无误,然而近年来又有泉友提出诸如“咸淳背九”之类的新发现,鉴定如果属实,是否在年份钱币中进一步累加,自有公论无须笔者再议了,因为就目前这些年份钱币的收藏和分析已经够捉摸一阵子了。
日前,报国寺钱币交易会,不少外地泉友来京交易古钱币,其中不乏南宋钱币者,全是成串的折二、小平,细观之其中还确实有不少笔者自认为应当列为稀少品种的年份钱币,但是也有不少品相很差的南宋钱币混杂其中,一则是批量动则数百枚,二则若干品差品混迹其中,三则要价在3元到6元之间价格确实偏高,故无心问津;再去时倒也全无,不知是降价处理了,还是背知道其中奥妙的商家和盘托走,不再是笔者关心范围了。举此例者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即对于南宋钱币的年份钱,爱好者也罢专家也罢军没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至今依然是除了对于“端平背元小平”、“大宋折二或小平”、“淳佑背十一小平”等可数的几枚有点重视外,其它一律一视同仁无高下之分。笔者曾对于一些大家所著的目录图说类进行评说,以其功高为主线赞扬,以其相互抄袭为副线提出不同看法,以其小谬为支线又有点建议云云,都是些信手拈来的心得,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獗词,引来不少非议。然而今日依然想说,对于南宋年份钱币中的绝大多数品类用一言以蔽之的低位标价,是不符合其存世数量规律的,市场已经给予了一定范围内的纠正,然而还不够,还需要在钱币大家的著书立说中有所表现才行啊。
笔者在游逛市场寻觅南宋折二或小平钱币时,逐渐发现除了端平小平背元、大宋折二或小平背元二三、开庆小平背元、淳佑小平背十一等年份钱币已经在许多目录上高价标注外,其实还有不少它们其中一些还要稀少的年份钱呢,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咸淳小平背六,日前笔者花了30元购得一枚美品,觉得很值得。因咸淳年间王朝经济日渐衰败,所铸铜钱无不减重变薄,且铸造粗糙低劣,咸淳元宝后几个年份钱币,更见不到如淳熙、绍熙般比较精美厚重的美品了,加之年久锈蚀,所以咸淳品相多为字迹不清或背字模糊者,一般正反两面均清楚者皆难见到,倘若有如象笔者购得的品像,已经很满足了。当然,数量比较少而且难以找到美品的年份钱币,还不止咸淳元宝背六一种,只是因为笔者毕竟接触面太窄,所以对于南宋年份钱币品种的多寡还不敢妄断,恐怕有炒作之嫌。(其实笔者不少心得已经大有此嫌,只是毕竟心底坦然,也就无所谓了。)
近日去游报国寺,恰遇一小泉友,他正在收集南宋折二钱币,也曾开出一个缺少品的清单给我,只是笔者小平钱币略有多余,而折二钱则空空如也,不能满足小友为憾;又遇一老者,言也在收藏南宋年份钱币,称其各种已经寻得四五十种了,脸上不免得意之色;再就笔者曾问广西泉友是否有成套的南宋年份钱币及价格,答曰有者价格令人乍舌,问可否便宜一些,答曰品相差的便宜啊。所以举出上述例子,不外乎说明在古钱币收藏热中,南宋钱币的收藏也逐渐背更多的泉友认识和接受,价格也在逐渐升温,倘若在大多数泉友尚囿于各种目录之不全面的引导,将各种年份钱币一律低价出售之际,赶快去买进补充不足或调剂余缺,真的是大好时机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南宋钱币目前多是成串出售或“一枪打”的,究竟存世量孰多孰少,将来价格孰高孰低,喜爱南宋年份钱的泉友增减情况如何,均是个未知数,笔者自不敢断言。只是希望能够有哪位著书立说的专家学者,在出版您的指导性书籍时,能够做一点脚踏实地的市场调查,给南宋年份钱币一个比较准确、公正标注和评价,给越来越多的南宋钱币爱好者一份正确的指导、一份丰厚的礼品,那才是利于收藏的最最实惠最最精彩的贡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16:09:41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在旧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

余继明先生有一本书《中国早期外国银币图鉴》,乍看书的题目似乎文理不通,什么又是中国又是外国的搞不明白,细读确实存在语病,应当是《早期曾在中国流通过的外国银币图鉴》。虽然书题有点问题,但是笔者也曾撰文称赞过这本《图鉴》,不仅因为她是在国内收藏界硕果仅存的涉及此类收藏的一本目录书籍,而且因为她的确是比较详细和系统地罗列并分析了曾在旧中国流通过的外国银币,不同于外国银币大全,更是弥补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流通甚至得到民间及官方认可的一些外国银币的空白,她比较客观地将相关银币的部分数据和市场价格记载于上,对于爱好收藏此类“怪胎”------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和经济侵略性质的银币,的确是有帮助的。
虽然此书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也还有许多需要补充的地方,甚至还有个别需要改正的说明,但是她的记载和随之而来的收藏却的确给人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收藏观念,一个需要对于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进行研究,对于旧中国封建割据状态下诸军阀依靠的后台主子有所了解,对于近代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旧中国所谓“利益均沾”的态势充分认识,因为这些银币的流通领域和渠道和这些因素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没有渊博的银币知识,也缺乏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仅仅凭着一点爱好和思索,以及自己有数的几枚收藏品,加之对一些书籍的学习,更加之对几位老师的请教,累计起来写一些心得,如果是对的就给爱好者们以参考,如果是错的还望专家学者给以指点,肯定挂一漏万处还有待于各位补充发挥,抛砖引玉也是一种荣耀啊。
比如:老牌的帝国主义大英帝国是当年侵华的参加者和领头羊,它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连续二、三十年所铸造的“站洋”,上面的图案就是一个持枪盾的武士,其形象酷似当年“老刀”牌香烟上的那个海盗,主要流通区域是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从目前收藏回收情况分析其流行使用的地区还要大,可见当时站洋发行量有多大了。从目前市场情况看,一般品每枚在70~80元上下,真正的原光美品很少大部分是洗出来的,如1895年、1896年、1904年、1908年、1913年、1925年、1929年、1930年的都比较少,好品应当在百元以上,而1934年、1935年的则更少。站洋也分为“B”版和非B版,主要区别是在站人手握的枪尖上,曾在“中国钱币”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就是介绍站洋版别的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再比如:法帝国主义所铸“座洋”图案是一位坐着的女神(?),与象征独立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很相似,只是洒脱地坐着手里还持着硕大的法棒,头上戴着一顶带角的冠,广西一带俗称座洋为“八角鬼”大约就是取其洋鬼子之意吧?座洋一般流通于广西、云南等与越南毗邻的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数量较多估计很大部分是从越南回流过来的,一般品每枚约在60元上下,原光美品也很少见,其中1895年前的九个年号(1891年、1892年无)出的均是加重币,后面年号中虽也有但仅为少量,加重币因铸造流通年代较早故品相较差价格也略高,笔者至今尚未寻得一枚美品的1885年座洋呢,一般地说除1890年为罕见品外其它加重币及1922年后各年的座洋均比较少,价格也相对高一些。
大概最为复杂的是广泛流通在华中、华北、华东地区的墨西哥鹰洋了,当年笔者开始收集时很鹰洋便宜现在也不贵,只是品种太多,据资料显示当时竟有8~10个造币厂连续多年一直在铸此币,其上的标记也各有不同,如Mo、Zs、Go、Ga、Gc、EoMo、Ce等多种记号表示的各个造币厂,从1825年前后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竟然制做了70多年!其图案、型质基本一致又俗称“花边鹰洋”,也有直边的多是1898AM年号其它年号均少,早期旧版也曾在中期重造称为“天平鹰洋”数量较少,笔者对于银币本来就是一知半解而对于鹰洋如此复杂的版别更是知之甚少,仅有的一点认识也多是从北京朱凯捷泉友那里学来的,所言正确处是他教得好,所言错误处是我理解有误,特此说明。
让笔者最感鄙视的是日本“龙洋”,上述简述的几种银币基本上重量都在27克及以上,惟独日本龙洋不足27克,倘是拿在手里也明显地比其它外国银币重量轻直径小,其上还偏偏铸有“大日本”的字样,不知是日本大还是银币大但事实是都不大,一个“大”字倒让人想起一段笑话:据说武大郎当了模特儿局局长,于是他手下的处长、科长们一律都选矮子连选模特儿也不例外,还不许说“矮”,明明是一群矮子起了个“巨人模特团”的名字,他本人也每每发名片时上面署名为“设计大师巨人团长局长高人”,以此显示其不是矮子也。唉,没钱的怕说穷,缺德的怕说坏,大胖子不敢说肥,小日本龙洋偏说大,同病相怜也。日本龙洋虽然有诸多毛病,可是笔者却由于一枚明治十一年50钱减重币得到过一份指导一份友情,那原是一位襄樊朋友的银币,笔者因实在好奇又不明所以曾多次请教北京银币专家郭老师,他不厌其烦地帮我查找资料又帮着抄写有关数据,真的好让笔者感动,钱币收藏界实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些热情谦虚的前辈也才会不断扩大队伍提高泉识啊。
不知西班牙双柱究竟有多少品种,但当年在旧中国流通过的却不是很多,而且由于流通时间较长损坏严重的多品相美的很少,其流通区域大约只限于华东、华中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偶然有一些但数量都不大,而且中期造币量显然比早期、晚期要多品相好的也相对容易找一些。后来西班牙本土的各种双柱银币也陆续流通到中国来了,还有南美的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双柱也纷纷来凑热闹,来分一杯羹,登陆中国加入经济侵略的“联军”,更给后来的银币爱好者留下了品种版别各异的收藏品。一般地说,双柱银币在诸多中国早期流通的外国银币之中,属于相对版别多而数量较少的品种,近年来在网上偶见的均为西班牙所铸,价格也较之其它外国银币高,品相却少见上好品。
英国大不列颠马剑是因其背为一个骑马持剑者而得名,正面则是国王头像,也如双柱一样按其年号不同,正面所显示的国王头像随着不同的在位人而更换,背面的骑马挥剑的武士却始终如一,一付不可一世的样子,是不是正是当年老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本质。年号较少,数量也不多,但是别看数量少,据说流通的地区不少,马剑的流通除了华北地区外,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等均有使用。那付飞扬跋扈的样子现在收藏后欣赏起来颇觉得可笑,其实现在世界早已经不是用一把剑就可以征服的了,昔日的威武恰恰成了今日的笑柄,历史真会捉弄人,仔细回味趣味无穷也。
法国早期在中国流通的银币品种很多,据在市场上观察,其数量仅次于鹰洋,还必须说明的是:在南方鹰洋居多,在北方法国银币居多。法国银币主要是大力神图案的一元银币,年号自1870年至1878年不等,还有正面为不同的国王头像,背面为橄榄枝花环的银币,这些图案似乎比英国那些威武的鹰或武士要温和得多,可是神选的是大力神、国王要的是法国国王头像,不还是一样要标榜和炫耀吗?经济侵略是建筑在武力占领的基础上的,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后来的诸如八国联军进中国,无一不是与经济掠夺和经济侵略密切相关密切配合的,剑与花环是侵略者双手各执的物件,所以今天来看这些大力神、这些橄榄枝也很有一些讽刺意味呢。
还有美国的女神像银币,年号不多,品种不少,无论是站像、坐像,还是摩根、和平,其图案形象倒一直保持着一种美丽和祥和的态势,这大约也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实力,还不足以与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抗衡,还不到显示其武力的时候,然而在不张扬的背面依然是跃跃欲试的飞鹰图案,预示着一种勃勃的野心和对于未来瓜分世界企图,回想中华民族自历代王朝以来,我国一直是以龙自居,其实龙虽威武辉煌可毕竟是传说中的神物,绝无对外侵略之他念
以上所述的,仅是过去在旧中国境内流通的部分银币,其中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专门为其殖民主义对外经济侵略铸造的银币,如“站洋”、“座洋”、“鹰洋”等,也有原本就是其本国银币,只是想加快其经济掠夺之目的,也就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远征军”来到中国来的,如“马剑”、“大力神”、“双柱”、“日龙”、“女神”等,用它们换取了大量的白银、丝绸、陶瓷等,比起用枪炮更具有欺骗性,也更加汲取着中国经济的精髓和储备,这就是旧中国一直贫困落后甚至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啊。你能想象吗?一个国家各种银币并行,多个地区又货币各异,一片杂乱无章,一片混乱不堪,一篇眼花缭乱哪!老百姓究竟是应当相信谁呢?清政府无力禁止外国银币的使用和流通,于是铸龙银以遏制或说为抵制其肆虐,结果又形成了中国、外国银币混杂的货币流通局面,真成了旧中国的一大“特色”。今天的人似乎难以想象,倘若发的工资或收回的货款竟是一大把花花绿绿的外国钱,你当是何心情呢?时过境迁,今天从历史里翻出这些在旧中国的土地上沉淀的外国银币来,作为收藏作为研究作为回忆,作为过去苦痛的见证,那上边有着中国土地被掠夺的反射,那上边有着中国人民被剥削的印记,那上边有着曾经在地球上有着不平等的殖民主义的色彩啊。作为收藏这一部分“曾经在旧中国流通的外国银币”,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必须说明,本人仅仅是出于爱好,买了几枚银币,读了两本这方面的闲书,做了一次统计,进行了一点思索,写了以上不象样子的心得而已,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一块敲门砖能否引出更加高明、更加详尽、更加具体、更加深奥、更加准确的真玉来呢?但愿,也谢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8 12:47 , Processed in 0.0553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