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usi

大型平肩空首, 錢文不詳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792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07-5-11 18:50:47 |显示全部楼层
釋恩..表面上固然合理..卻十分不符合小學學理..
其誼益晦..
上面是個大字..絕對沒疑問..隸定成士..也沒問題..
至於下面..說釋心..就不能通了..
從甲金文到六國古文.籀文..心字除了彝器金文有匡郭.填實的現象..
六國以後..篆化字絕不會有心的上半寫成圓形..
這點常識..即使查遍金文合集..也難找出變例..
再說..恩字..是很晚的字..在上古字頻統計來看..幾乎不用恩字作文..
例如..十三經中..經本身無甚用恩字..多是恩寵.恩惠之意..
     卻習用於注疏當中..
可以肯定..恩字不見用..不習用於先秦..
十三經注疏中..恩字..使用982次..都是後人作疏在用..
經傳無之..
這是從上古字頻..用字習慣..來證明非恩的理由一..

理由二..恩字絕對不能省去外面的口..
因為恩字本屬寄音單辭...先有意義..才造擬聲字..來寄音..
說文中曰..恩.惠也..從心.因..因亦聲..
其切語依韻會作烏痕切..
在唐宋時的音..就是溫…..恩字讀如溫..
恩字本身就是寄音字..在許慎六書的說法中..是形聲..
上面的因..是標寄音聲所在..一定不能省其形..由因作大…
此為聲韻學角度之理由..

什麼象形字都能省形.省聲..增形.增聲..這是已知的定論了..
不用再說..
在學理上..除了有聲字..因系標音..不能省..
一切無聲字..即象形.指事.會意..皆可省變..
所謂省口留大..留下主體..根本是疐礙難通的外行說法..
如寫作大心..念作恩..豈不成了現代倉頡..
那麼..此字寄音的造字之法..何得而生..
恩字又該音讀作大嗎..
如此從形構.音學角度..甚至是造字.用字之法..皆難頤然理順之..
又以如此解文釋義法..豈非水之皮為波..回到憑臆妄說的時代..

至於辛的變體..那更是難通..
幸篆文是從屰從夭….夭上屰下....
許叔重說..吉而免凶也..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幸..
幸在甲骨文中..就是手枷..綁犯人用的東西..
幸字沒有從大的..完全和此布幣文字..扯不上邊..

非幸非恩還有個內證..
敢問..平肩布中..有諸多紀識系統..
有哪個系統..能插入恩的..
紀諡.紀地..還是乾脆另闢一系..叫紀恩呢…
此證三也…

象形字原本就有繁化.簡化問題存在..從甲金文字中..例字多不勝數..
甚至還能異化.同化.合文….
這些實例..
看來不需要什增減筆理論..甲金文編中..事實勝於雄辯..

許書中云..壺..昆吾圜器也.象形…從大象其蓋也..
此布文釋壺..證據前已提出..不再贅述..

還有幾個明證..綏和壺..本身自銘的壺字..和此布文形構同..只差下面一橫劃..
又如夭姬壺..其壺字變形嚴重..甚至還在末筆一劃下..增兩足..
還有召仲考父壺..其壺字上部..與此布文相類..下半也沒一橫..卻飾筆多寫個實圈..
所以..例字太多了…可能要麻煩有書房的人..多查查了..

小學是明經的根本..
周禮曰..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周禮所言..保氏掌養國子..六藝中有六書..
不明文字..則不能順釋故言..

在破譯先秦文字亦同..
需從文字.聲韻.訓詁下手..
否則憑臆妄說..殊不知隳我邦之國學甚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03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5-11 18:56:29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11:55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尚友先生:大字..隸定成士..也沒問題..依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15:07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六國以後..篆化字絕不會有心的上半寫成圓形..依据呢?我如果有周器的证据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19:59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三(尊先生意,现在就在书房查字典呢):我还没查到"壶"字是那样省笔的……不知先生依据何来?您上面的一段理由,我没看出是减笔,而是增笔或变体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23:27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使用的字典:<古籀汇编>\<金文编\续编>\<三代吉金文存>\<金石文字类编>可能比较狭隘,不知是否可以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25:39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再三:憑臆妄說..殊不知隳我邦之國學甚矣..我真有那样的"功劳"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65

积分

正八品给事郎

发表于 2007-5-11 19:30:15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想打口水仗,到此为止,谢谢您的赐教-希望先生作个有学问,有学养的大学者,而不是一开口就"扣帽子"的学者,不然,再好的学问也是枉然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05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5-11 21:21:23 |显示全部楼层
尚友與常平式全是古文專家. 利用此一古布錢文各表意見是一件頗具意義的事也令我受益良多. 好了我該說說我朋友的說法. 他說是壺字, 當時就寫出先秦壺字我當時看頗為相似. 不知是否為壺字似尚未有定論, 古文我是完全外行, 不過暫時就先定為壺吧. 就論此布本身我從未見過. 大型平肩空首布品種極多且新品陸續出現. 上博收集近百种好像也沒這枚. 我看應該是時候將平肩空首布不同錢文作个有系统整理. 不知國內那位藏家對此較為專門應站出來編一部空首布專書. 我收集雖不多但也有二三+餘种空首布(含斜肩聳肩及大中小型)願供出圖片或拓片. 唐先生應是最佳人選不知大家同意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792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07-5-11 21:22:05 |显示全部楼层
1..理由與內外證都說..甚至是從聲韻學.訓詁字頻來看..其誼甚明..
2..所舉諸器..構形有繁有簡..亦不必多辯..
3..既然有這些書<古籀汇编>\<金文编\续编>\<三代吉金文存>\<金石文字类编>..
   就該好好運用..所有從心之字..僅有少數匡郭.填實的從心字彝文..會作圓圈..
4..所有裡由..從文字.聲韻.訓詁..已寫甚明..並各舉例..
    解文釋義..請以學理探討..莫扯是非..
5..如能釋恩或幸..還請高少提出證明..
6..沒人想打口水戰..除非出發點立意不良..單純學術討論..勿岔開話題..
7..小學不是只有形的探討..還要有古音系的參驗..甚至是訓詁條例的加入..否則..  
   單純<古籀汇编>\<金文编\续编>\<三代吉金文存>\<金石文字类编>等..還真無法交互證成..
   徐文鏡等文字學家..相信也都是由基礎作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4 16:15 , Processed in 0.04546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