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ickdai

溃败的王朝:民国高层腐败实录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43:30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军阀陈济棠,有“南天王”之称,一生笃信阴阳命相、堪舆卜算之术,并以之为行为准绳,因此产生许多荒唐滑稽的笑话。

  陈济棠的迷信荒诞有家学渊源。他发迹前就受母亲、两个哥哥以及妻子的影响,已很迷信。长兄陈济华,有残疾,从术士法师学医卜星相之学,颇有心得。陈济棠曾在他开设的私塾中读书,耳濡目染,幼年即迷信。他的五哥陈济湘(又名陈维周),精通算卦之道,是家乡防城县有名的术士,陈济棠对他很崇拜,几乎言听计从。他的妻子莫秀英更是以她肚脐上的“砂痣”,与陈济棠的“砂掌”相配,而看中当时只是一个连长的陈济棠。

  在陈济棠的军旅生涯中,有三次遇险经历。第一次是陈济棠任江西督办公署参谋长时,乘船从梧州到德庆,路遇狂风,船触礁下沉。他已淹入江中,幸有同伴用竹竿在水中搅捞,他恰好触及竹竿,顺竿上爬,保住性命。第二次是,陈济棠得救后,与黄绍竑同到广州粤军司令部办事,事毕本拟住南园酒店,因故改住东亚酒店。而就在当晚南园酒店发生枪战,有刺客要暗杀他,幸而已换住处,而得脱险。第三次是陈济棠带妻子儿女五人去广州郊外赏梅花,归途遇番禺县游击队袭击,卫兵抵抗时,陈的座车司机择路而逃,因车速过快,刹车不及,先撞在树上,后翻入河中。除陈济棠一人轻伤外,家人竟无恙。

  三次遇险,大难不死,事本偶然,陈济棠却更相信命运。他在家里摆起了香案,设起乩坛,天天求祖上、神灵和菩萨保佑,到后来,竟发展到举凡大事小事,行动之前都要先扶乩一下,预卜祸福,再行定夺。陈济棠任用官吏、提拔干部都要先算一卦,看此人的“八字”是否与他父亲的“八字”相冲;再看此人面上或身上其他部位有无“反骨”,最后决定是否任用与提拔。

  陈济棠既迷信,他的部下也因此制造事端,巴结奉迎,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1932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其后院建立省民众教育馆,挖地基时,挖出许多旧砖,其中有两块较为完整。教育厅秘书室科员曾传昭,对这古砖有兴趣,擦洗干净,发现砖的两旁有汉隶若干字,一块左边写的是:“永嘉世,天下凶,余广州,盛且丰。”右边是“岁次壬申宜公王侯陈”。另一块左边写的是:“永嘉世,天下荒,余广州,平且康。”右边也是:“岁次壬申宜公王侯陈。”曾传昭断定这是两块晋砖。据他考证,永嘉为晋怀帝司马炽年号(公元307—312年),琅琊王司马睿都督扬、江、湘、交、广五州军事,这年晋怀帝被刘聪掳去,天下无主,广州僻处南隅,未受影响,这两块砖为广州刺史陈勰所刻。由晋代到民国,相距1600多年,已经过270个甲子。千余年前壬申年的古砖,千余年后的壬申年(1932年为壬申年)发掘出来,巧合至极,砖文“宜公王侯陈”,可称一时瑞应,说来有声有色。此事经过,见之于报端。陈济棠大为高兴,亲到教育厅看古砖。曾传昭作了详细解说,并极尽吹捧能事。陈济棠当即予以重赏,并把古砖带回家中,设坛朝夕参拜。

  翁术士巧设骗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陈济棠既好风水,一时间广东形成“看风水热”。著名术士翁半玄,到广东防城县八宝顶(陈济棠故乡)去看风水。看后对人说:“陈家这口风水在葬后一百年,发出广东第一人,陈老总有今日地位,正是这风水的缘故。”这话传到陈济棠那里,重赏翁半玄,并聘他为“大术士”。翁半玄为陈济棠看相,说他是“九五之尊”的面相,行动甚似“狮毑形”。又说:“八宝顶的陈家祖坟,只能发出广东第一人,如要大发,必须另找福地。”于是陈济棠命翁半玄,遍访广东名山大川,寻找“福地”。

  这时另一位看风水的术士温香远,在广西花县芙蓉嶂查看洪秀全的祖坟,遍找不着,只有温姓墓地。问到一位老人,老人说温姓墓地即为洪家祖坟。当年洪秀全兵败,洪族担心“灭九族,掘祖坟”,特将洪姓改为“温”,隐名改姓居于此。温香远看了风水,认为洪姓祖坟可惜葬高了,不在“活龙口”上,如在“活龙口”上,洪秀全当年不会只拥有半壁江山。温香远在洪氏祖坟周围另选一穴,新穴附近残岩凹凸,不太美观,他雇石匠把岩石削平,把凹处填上泥土,铺上草皮。翌年春天,草色青青,整个墓穴十分美观,好似在“活龙口”上。他又把当地故老相传的“头顶芙蓉嶂,脚踏土地坛,右边覆船岗,左边莺蜂窦,狮象守大门,鲤鱼把水口,谁人葬得正,代代出公侯”的风水歌谣广为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46:07 |显示全部楼层
事被翁半玄得知,立即赶来花县,听温香远如此这般一说,他也赞不绝口。到广州又添油加醋,极力向陈济棠推荐:“这地穴乃‘真穴’,能发全国第一人。”并怂恿陈济棠买下这块宝地。陈信以为真,花了3万元向温香远买下,又拨巨款营造阴宅,先把自己的生母邓太夫人的骸骨葬于此。到了安葬这天,翁半玄又故弄玄虚,说要先用糯米饭和草鞋垫底,然后安葬,这样就会“及身而发”,陈济棠也照办,梦想有朝一日,飞龙升天。

  陈济棠部下少将参议梁朴园,常到陈家去占卦。1936年春,梁朴园和他的妻子何葆真同时神经错乱,陈派术士为梁朴园夫妇治病,结果无效,梁家只好求助于一家私立医院的黎铎医生。黎铎听说梁常去陈家占卦,就适应病人的迷信心理,进行精神治疗。黎铎来到梁家,只见梁朴园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占拜,便高声对梁说:“我是道行高深的法师,特来为你驱邪治鬼,你现在身上附有妖魔,要用‘五雷掌’轰击。”说完即装作口中念念有词,向掌心呵一口气,大喊一声,对准梁的前额拍下去,梁经这一拍,呆了一会儿,渐渐清醒,黎铎又给他注射一针镇静剂,并把他带到医院。梁到医院后,他的妻子也大发癫狂,黎铎也同样给她施“五雷掌”,带进医院,4个多月后,梁氏夫妇双双出院。梁、何一出院,广州和香港报纸大肆宣扬黎铎的“驱邪”疗法,并对陈济棠的“仁爱之心”也大加颂扬。

  陈维周给蒋介石相面1936年6月1日,陈济棠联合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以抗日反蒋为由的“两广事变”,其个人动机竟与相面不无关系。蒋介石在1934年3月,在江西第四次“围剿”苏区失败。回到南京后,决定抽调陈济棠的粤军从南路围攻红军,电令陈济棠派代表到南京商谈。陈济棠没有派军事代表,派了他的五哥陈维周。因陈维周自诩精于相术,想借机看一看蒋介石的“相”,这正是良机,要求乃弟满足他的心愿。陈维周到了南京,蒋介石一看,知道他并非军事代表,只是应酬了几句,就叫侍卫送客。那陈维周乘机相了蒋的“面”,随后又跑到浙江奉化溪口看了蒋家祖坟的风水。回到广州后,他对陈济棠说,老蒋断难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这一关,他非死即伤,如我们积聚力量,整军经武,举兵北上,可获全功,到时就能统一天下。陈济棠居然深信不疑,决定举兵反蒋。

  举兵之初,陈济棠下令布置几处神坛,规定官兵都要“歃血盟誓”。神坛前一排长桌,焚香燃烛,香烟缭绕,桌上放着许多装了半杯鸡血的小酒杯,神坛左侧是象征蒋介石的一个草人。参加盟誓的官兵须在晚间赶到神坛前,侍卫先将每人用黑纱布遮住双眼,引至神坛前,行三鞠躬礼,然后揭开纱布。监誓员给各人发一张印好的誓词,各人在纸上签名后,站队立正,由监誓员带头宣读誓词。宣读完毕,各人将誓词交给监誓员,然后各饮鸡血酒,口中念念有词,依次走到神坛前,拿起木剑向“草人”连劈三剑,表示反蒋决心。宣誓者离开前还要高呼“拥护陈总司令”等口号。

  部队行将北上,陈济棠让翁半玄卜了一卦,卦中有“机不可失”四字,翁半玄说:“伯南公(陈济棠字伯南)气运当阳,正是代替老蒋地位的最好机会。”这一下陈济棠信心大增,举兵直向江西、湖南。哪知举兵不久,陈济棠耗费巨资、苦心经营的空军大队(飞机40架)在蒋介石的收买下一齐飞往南昌,投奔南京政府。这时陈济棠又命翁半玄再卜一卦,卦中还是“机不可失”,原来卦中的“机”字,不是时机成熟的“机”,而是飞机的“机”。不久后,陈济棠倚之为心腹股肱的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经蒋介石收买,第一个通电拥蒋。师长李汉魂、邓龙光、缪培南、张达等有的通电辞职,有的不辞而别。蒋介石兵不血刃,只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平息了“两广事变”。陈济棠就此下野,以后投向蒋介石的怀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48:28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也出现了一个刘神仙,其人其事在今天看来极为荒诞,但在当时风靡四川社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四川政治与军事。军阀刘湘、潘文华、唐式遵、王缵绪、王陵基、范绍增都拜倒在刘神仙门下。刘湘还聘他为军师。

  刘神仙即刘从云,原名刘宗培,道名白鹤,四川威远县人,约生于1883年。他幼年读了些古书与星相阴阳之书,后来就挂起测字算命的招牌,以此谋生。因他工于心计,能言善道,又在乡间掌握了地主、袍哥和乡民们的一些情况,他所算的命、测的字多半“灵验”,渐渐有了名望。重庆、成都都知道刘从云其人,也有人称他为“刘神仙”,名声播扬全川。

  这时,刘神仙计上心来,创立一个孔孟道,自称道主。利用所学的气功术,吸引道徒。他对众道徒说:“作功运气要从两腰和肚脐眼中间起,透出喉管,离顶命心冲出一寸三分高,显出一条红线,红线顶上现一颗红珠。无论行走坐卧都要想到这个红珠,自然会起变化,而且变化无穷,随心所欲。但必须严守秘密,虽夫妇间也不能泄露。”所说的红线、红珠,自然是练功时的幻觉,他把这神化一番,引人上钩。当时四川军阀连年混战,民生痛苦,民智未开,刘神仙又扬言“浩劫就要临头”,要“逃避浩劫只有信仰孔孟道”。于是不少人纷纷入道,在不到一年时间,入道者达万余人。其中有不少地方的头面人物,刘神仙把他们作为骨干,再通过他们拉拢不少中上层人物,势力逐渐渗入军政绅商各界。

  四川大军阀之一的刘湘,1925年加入刘神仙的孔孟道,随后介绍众将领参加,到1930年,刘湘统率的第二十一军营级以上的军官有90%都参加了孔孟道。

  刘湘对刘神仙言听计从,奉若神明,是由于一次战争。1927年,刘从云出川往汉口、上海一带活动。临行前对刘湘说,如有困难而又不便通电报写信时,可派亲信直接来找我。次年(1928)刘湘从国外买进一批枪械、子弹、飞机被蒋介石扣留,同时他的部队的驻地也受别的军阀部队的威胁。刘湘派亲信蒋尚朴去汉口找刘从云。蒋尚朴把刘湘的困难告诉他。他沉思片刻说:“枪械已无希望,我曾阻止玉宪(刘湘入道之名)不买而他不听。到了明年或许可以拿到一点子弹,由张必果(刘湘的驻京办事处长)运回。”接着他神秘地对蒋尚朴说:“你赶快回去,重庆即将有战事。告诉玉宪从速集中兵力,由他亲自出马,指挥作战。把王缵绪部由资阳、内江调回重庆。重庆交唐式遵把守,向江津赖心辉、永川刘文辉警戒;令潘文华守桃子垭,向合川陈书农警戒。”蒋尚朴回来,即按刘从云的原话告诉刘湘。刘湘照刘从云的计划作了布置。一个月后,杨森、罗泽洲、谢德堪等部,果然联合进攻重庆。由于刘湘有备在先,杨森部大败,川东29个县的防地都被刘湘抢去。经过这一次胜利,刘湘对刘从云更为信仰。

  1929年上半年,刘湘再次派蒋尚朴去汉口迎接刘从云回川。刘从云乘船浩浩荡荡溯江而上,船到重庆时,潘文华、唐式遵率全体道徒早在朝天门码头迎候。一时鼓乐喧天,鞭炮齐放,观看者众,万人空巷。“二刘”(刘湘和刘从云)重聚,刘湘正式尊他为军师,在重庆江家巷买了一所大房子并加以装潢,花去银元4万余元,作为刘军师驻节之所,每月还送他生活费300元。然而刘从云并不以此为满足,常借乩笔“指示”要刘湘把军事、政治、财政的权交给他,刘湘既不敢当面违背神的意旨,又不愿把这三权交出来,只好敷衍他拖着。

  刘从云既在重庆安身,他想四川在三国时为蜀国所在,他恭维刘湘是刘备再世,他自己以诸葛孔明自诩,于是也仿孔明的“隆中对”,对刘湘说:“你要内联邓锡侯、杨森、刘文辉、李家钰、罗泽洲、田颂尧等四川各路诸侯,外统云南的龙云、贵州的王家烈,把西南半壁打成一片,一俟时机成熟,即可问鼎中原,立大业,成大事。”刘湘一听,正中下怀,把他的话置之座右,逐日都看一遍。为着显示他的道法威力无边,刘从云于1929年阴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重庆南岸真武山举行三天的“移星转斗”的“收缘大会”。除重庆一处的道徒外,周围四县的徒众也都来参加。这个会以“磕头烧香,求神求天,恢复道徒灵性,使他们能够参预国家大事”为主旨。刘从云在真武山坝里点燃3684盏灯,三昼夜不息。会后,刘湘请众道徒吃了一顿丰盛的饭,并送牙筷一双、毛巾一条。“收缘大会”开过一个多月,又从重庆周边四县的坛馆里选出100名青年道徒,集中在重庆南岸大佛寺训练,定名为“百子训练班”,表面却挂着二十一军干部训练班的招牌。训练学科是典范令的摘要,术科是“神仙降体”的方式教授白刃战。如黄忠降体大耍宝刀。后来,刘湘以这100人为骨干,成立二十一军模范师,刘湘自任师长,下设三个旅。第一旅旅长没有任命,实际是由刘从云代领。这样,刘湘就有海、陆、空、神四大兵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50:53 |显示全部楼层
1932年10月,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两人为争夺“蜀王”宝座发生火并。本来,二刘旗鼓相当,胜负难分。但由于刘湘听信刘神仙,早与各军阀和好结盟,因而战端一开,刘文辉即四面受敌,攻势受阻。双方激战半月余,刘文辉自知难以持久,主动派人讲和,战事暂告结束。

  不久,邓锡侯与刘文辉为争夺烟税又爆发“毘河之战”。邓锡侯的兵力薄弱,形势很不利。邓亲自到资阳阳化场秘密会晤刘从云,请他代为向刘湘请求帮助。刘从云得了邓的好处后,果然把邓的来意转达刘湘。当时刘湘正想乘机攻击刘文辉,按刘神仙的意见,给邓锡侯20多万元军饷,40多万发子弹,并以“安川”为名,从侧背向刘文辉发起进攻。因此刘文辉一败岷江,再败成都,最后率残部退往雅安。事后,刘文辉探究失败原因,方知邓锡侯是得到刘神仙的帮助才转败为胜的。于是派他的亲信吴晋航带着重礼也悄悄到资阳见刘从云,请他转圜要刘湘不再穷追。刘从云果不负所托,向刘湘进言:刘文辉气数尚未尽,不必再追了。不妨再给刘文辉一些帮助,留条后路。刘湘听从他的话,拨给刘文辉款项10万元,棉军服1万余套。

  四川大小军阀就这样被刘从云纵横捭阖玩弄于掌股之上。

  红军砸碎神仙牌然而好景不常,刘从云的神仙招牌,终于被入川的红军所砸碎。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通、南、巴建立军事根据地。革命烈火燃遍四川。蒋介石本要让中央军入川,被刘湘拒绝,乃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指挥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唐式遵、刘肇乾(刘存厚胞弟)等部进攻红军。其中唐式遵所指挥的王陵基、范绍增、陈兰亭等部都是刘湘的“精锐”,共约5万人。全部共有140多个团,刘湘拿出血本,妄图在一个半月一举歼灭红军。当时刘湘本人坐镇成都遥控各军。各军所有进攻计划,甚至行军日期、行军路线,都由刘从云扶乩决定。尽管这样,刘从云仍不满足,他授意各军中的道徒推荐他到南充坐镇指挥前线军事;他又降乩请到关公(即关云长),说关公指定他作军事委员长。刘湘同意了。接着刘从云发出就职通电,似乎他的“四川剿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蒋介石的军委会委员长可以相抗衡。

  刘从云在南充就职时大放厥词:“只需三十六天,我将三十六天罡招齐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共匪铲除。”据许世友将军的回忆,当时他是年轻的师长,守着大面山阵地。一场极为残酷的战斗。敌军迷信有三十六天罡助阵,冲锋时像蝗虫一样满山遍野往上涌,大面山阵地成了人的海、血的河……指挥所里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大面山能不能守住啊!”是张国焘的声音。“放心吧!有我姓许的在就有大面山!”“敌人人多吗?”张国焘的话音沮丧。“兵不在多贵在精。刘湘就那么两下子,没啥了不起。保不住阵地,我提着脑袋去见你!”敌人又冲上来。许世友抽出背上大刀,飞身冲进敌阵。惊天动地的肉搏战!敌人败下阵去,许世友看手中的纯钢大刀竟缺锋少刃豁牙裂嘴。

  红军开始反攻,克南江,占通江,下巴中,直逼仪陇,田颂尧的人马溃不成军,杨森七道防线全被冲破,其余各路川军也相继败北。全川上下惊恐震荡,官佐绅商纷纷逃窜。刘从云诿过于唐式遵,说唐不执行他的军事计划。其实他的计划极为荒唐,军队出发不但要按吉日良辰,而且指定“行军大吉”的方向;有的军队照他的计划办,几乎走上悬崖绝壁,传为笑柄。刘从云见事不妙,仓皇乘飞机逃回成都。刘湘部下纷纷要求杀刘从云以谢川人。刘湘无可奈何,在1935年初把刘神仙礼送出境。刘湘自己也辞去“四川剿匪总司令”及二十一军军长之职。唐生智的“佛”字军中国旧军队中有一支稀有的佛教军。5万官兵都摩顶受戒成为佛教徒,佩戴一枚圆形胸章,正面是一“佛”字,背面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

[ 本帖最后由 dickdai 于 2009-2-17 00:5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53:07 |显示全部楼层

唐生智与顾法师

1932年10月,刘文辉与刘湘叔侄两人为争夺“蜀王”宝座发生火并。本来,二刘旗鼓相当,胜负难分。但由于刘湘听信刘神仙,早与各军阀和好结盟,因而战端一开,刘文辉即四面受敌,攻势受阻。双方激战半月余,刘文辉自知难以持久,主动派人讲和,战事暂告结束。

  不久,邓锡侯与刘文辉为争夺烟税又爆发“毘河之战”。邓锡侯的兵力薄弱,形势很不利。邓亲自到资阳阳化场秘密会晤刘从云,请他代为向刘湘请求帮助。刘从云得了邓的好处后,果然把邓的来意转达刘湘。当时刘湘正想乘机攻击刘文辉,按刘神仙的意见,给邓锡侯20多万元军饷,40多万发子弹,并以“安川”为名,从侧背向刘文辉发起进攻。因此刘文辉一败岷江,再败成都,最后率残部退往雅安。事后,刘文辉探究失败原因,方知邓锡侯是得到刘神仙的帮助才转败为胜的。于是派他的亲信吴晋航带着重礼也悄悄到资阳见刘从云,请他转圜要刘湘不再穷追。刘从云果不负所托,向刘湘进言:刘文辉气数尚未尽,不必再追了。不妨再给刘文辉一些帮助,留条后路。刘湘听从他的话,拨给刘文辉款项10万元,棉军服1万余套。

  四川大小军阀就这样被刘从云纵横捭阖玩弄于掌股之上。

  红军砸碎神仙牌然而好景不常,刘从云的神仙招牌,终于被入川的红军所砸碎。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在通、南、巴建立军事根据地。革命烈火燃遍四川。蒋介石本要让中央军入川,被刘湘拒绝,乃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指挥邓锡侯、田颂尧、杨森、唐式遵、刘肇乾(刘存厚胞弟)等部进攻红军。其中唐式遵所指挥的王陵基、范绍增、陈兰亭等部都是刘湘的“精锐”,共约5万人。全部共有140多个团,刘湘拿出血本,妄图在一个半月一举歼灭红军。当时刘湘本人坐镇成都遥控各军。各军所有进攻计划,甚至行军日期、行军路线,都由刘从云扶乩决定。尽管这样,刘从云仍不满足,他授意各军中的道徒推荐他到南充坐镇指挥前线军事;他又降乩请到关公(即关云长),说关公指定他作军事委员长。刘湘同意了。接着刘从云发出就职通电,似乎他的“四川剿匪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与蒋介石的军委会委员长可以相抗衡。

  刘从云在南充就职时大放厥词:“只需三十六天,我将三十六天罡招齐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共匪铲除。”据许世友将军的回忆,当时他是年轻的师长,守着大面山阵地。一场极为残酷的战斗。敌军迷信有三十六天罡助阵,冲锋时像蝗虫一样满山遍野往上涌,大面山阵地成了人的海、血的河……指挥所里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大面山能不能守住啊!”是张国焘的声音。“放心吧!有我姓许的在就有大面山!”“敌人人多吗?”张国焘的话音沮丧。“兵不在多贵在精。刘湘就那么两下子,没啥了不起。保不住阵地,我提着脑袋去见你!”敌人又冲上来。许世友抽出背上大刀,飞身冲进敌阵。惊天动地的肉搏战!敌人败下阵去,许世友看手中的纯钢大刀竟缺锋少刃豁牙裂嘴。

  红军开始反攻,克南江,占通江,下巴中,直逼仪陇,田颂尧的人马溃不成军,杨森七道防线全被冲破,其余各路川军也相继败北。全川上下惊恐震荡,官佐绅商纷纷逃窜。刘从云诿过于唐式遵,说唐不执行他的军事计划。其实他的计划极为荒唐,军队出发不但要按吉日良辰,而且指定“行军大吉”的方向;有的军队照他的计划办,几乎走上悬崖绝壁,传为笑柄。刘从云见事不妙,仓皇乘飞机逃回成都。刘湘部下纷纷要求杀刘从云以谢川人。刘湘无可奈何,在1935年初把刘神仙礼送出境。刘湘自己也辞去“四川剿匪总司令”及二十一军军长之职。唐生智的“佛”字军中国旧军队中有一支稀有的佛教军。5万官兵都摩顶受戒成为佛教徒,佩戴一枚圆形胸章,正面是一“佛”字,背面是“大慈大悲,救人救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56:10 |显示全部楼层

唐生智与顾法师

佛教提倡护生戒杀,而军队以杀伐为能事,二者相互矛盾、背离。这是民国的一件奇事。

  奇事的制造者是两位奇人:唐生智与顾法师。

  唐生智,字孟潇,湖南东安县人,1889年生。他是将门之后,祖父唐本有曾任广西提督。1907年,唐生智毕业于陆军小学,后又进陆军中学,以成绩优秀,保送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为校长蒋百里所赏识。保定毕业分配在湖南混成旅当见习军官。在讨伐袁世凯的护法战争中,显露才华。由排长、连长逐步升至团长、旅长。在湖南各派混战中,赵恒惕一派获胜,属赵派的唐生智升任第四师师长,兼湖南善后督办,驻兵衡阳。他招兵买马,大力扩充部队,很快拥有5万人枪,实力遥居湘军之首,他俨然以“湖南王”自居。

  1923年夏天,有一位僧人直闯唐公馆,向唐生智献计。“你的处境非常危险”,僧人的第一句话,使唐生智吃惊,“危险有:一是赵恒惕对你深有戒心,并不完全信任;二是湖南派系众多,都在谋算你;三是衡阳毗邻广西,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虎视眈眈,你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这一席话,使唐生智动了心,向僧人问自救之道。“按我愚见,不如东与吴佩孚虚与委蛇,西与新桂系暗中联络,从而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一举而克全湘。”这正说到唐生智心坎里,立刻请僧人上坐,后来把他留在军中。

  这位僧人法号净缘,姓顾,俗名伯叙。江苏武进人(另有人说他是扬州人),佛教密宗居士(居士就是在家的佛教徒,受过三归五戒的人)。顾伯叙信仰佛学,但不赞成自残肌肤的受戒,所以当了居士。

  顾法师被留,与唐生智相见恨晚,唐对他言听计从,尊为老师。不久,唐为他在长沙建造一座“二学园”作为顾的讲经谈法之所。顾定期宣讲佛法。唐部文武官员纷纷投拜在顾的门下。唐的5万官兵也都摩顶受戒成了佛教军。

  顾法师行径反常。佛教徒应清心寡欲,但他拥有六房姨太太,最大的不过30岁,小的不过17岁。他虽劝人戒杀,但他却并不吃素,每天宰鸭杀鸡,奇怪的是他只吃鸡鸭内脏,余下的就赏给别人。同时他又善饮,一次能喝白兰地两大瓶。顾法师到唐生智部的第二年(1924)春,湖南霪雨成灾,人心不安。唐生智向顾法师求教。“我可以设坛求晴。”顾法师笑着表示。在衡阳南门外,按顾的指示搭起高台,八名童男童女,斋戒沐浴。在连绵阴雨中,顾法师登坛诵经念咒,如此表演一番,也许是巧合,天公忽然雨止云开,并放出阳光。台下成千上万的百姓与士兵,山呼万岁,从此衡阳军民把顾法师敬如天神。接着顾法师又在衡阳办了个金光明法会,宣扬佛法,扩大他的影响。

  针锋相对 佛门斗法唐生智不断扩充军队,整军经武,以顾法师为军师。消息传到长沙,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坐卧不安,担心唐生智要抢夺他的位置,召集谋士商量对策。第二师的秘书长萧汝霖献计,推荐一位姓白的喇嘛来长沙,也办金光明法会,与顾法师针锋相对,来个“佛门斗法”。那白喇嘛,又称“白居仁尊者”,年50余岁,出生于青海,身材魁梧,肥头大脸,身穿团花大黄袍,当时正在孙传芳手下当谋士,从南京来长沙,住长沙北门外开福禅寺,筹备设坛开法会。众多达官贵人前来拜见。白喇嘛都面授六字真言:“唵、嘛、呢、吧、咪、吽”,要朝夕念诵,有病可治病,无病也消灾,死后可升天。消息传开,拜见活佛的人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半月后,白喇嘛主持的金光明法会举行了。坛上四角有二对童男童女,白喇嘛居中坐定,“慧眼”童子(白喇嘛门徒)站立一旁,烧纸后,白喇嘛向上天祈祷,赐福给赵恒惕,降灾于唐生智。法事完毕,白喇嘛向台下10万观众施吉祥水。人们争先恐后,踹死者甚众。

  正当赵恒惕得意时,唐生智与顾法师商量要赶赵恒惕下台,唐的第四师开到衡山布起防线,炮口直指长沙。

  唐生智的父亲唐承绪,本在省政府担任实业厅长,突然一夜间全家不知去向。于是长沙谣言纷起,唐生智部要攻长沙。

  又有消息,唐生智已倒向广州政府,派出代表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0:59:02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顾法师的部署,赵恒惕自知没有兵力可抗唐部,决定自动下台。唐生智如愿以偿当了湖南省省长。顾法师得首功。

  唐生智刚坐上省长宝座,赵恒惕得到北方军阀吴佩孚支持,准备卷土重来。唐向广东革命政府联系求援,北伐军暂时不能出动。湖南方面,原来亲赵的部队蠢蠢欲动,唐生智陷入两面夹击中。听顾法师计,先向吴佩孚妥协,因条件太苛而破裂。

  唐生智与吴佩孚交战,结果唐败退出长沙。正在这时,广东革命政府出兵北伐,任命唐生智为第八军军长。在张发奎、叶挺部打进湖南后,唐生智重回长沙,挂起青天白日旗。从此,唐生智开始了他的纵横捭阖的军事生涯。顾法师跟着唐生智参赞戎机。

  奇计失效 乱军脱逃1929年冬,依附蒋介石的唐生智部,接受蒋的命令讨伐冯玉祥。进展顺利,在巩县、洛阳一带击退冯部,这时顾法师献计:“如今武汉空虚,何不回师武汉,生擒蒋介石,来个挟天子令诸侯。”唐生智深以为然,与冯玉祥握手言和,自称护党救国军总司令,通电讨蒋。唐部回师郑州,沿平汉线南下,直逼武汉。当时武汉并无重兵,蒋介石手忙脚乱,如果唐部一鼓作气,蒋就会束手被擒。当时蒋在一辆专列上指挥作战,身边警卫不多。但是乘胜前进的唐部,到了确山、驻马店附近停了下来。这是因为顾法师的意见,要等黄道吉日才好开战,同时正逢漫天大雪,用兵不便。哪知蒋介石却利用这机会,分化、瓦解唐生智与冯玉祥、阎锡山的联盟。驻守南阳的原来拥唐讨蒋的杨虎城(任警备司令),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偷袭唐生智的指挥部。这时唐生智与顾法师正在围炉赏雪。闻变后,唐顾两人从乱军中逃出。

  1937年11月,在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时,蒋介石命唐生智担当守卫首都重任。顾法师与唐生智到栖霞寺求签预测吉凶,签语是:“仙鹤出笼,凡事先凶后吉。”顾解释签语:“您从此可以摆脱蒋介石,飞上九重天了。”结果唐丢失南京,国人纷纷要求杀唐生智以谢天下。抗战期间,一直未起用唐,顾法师也不知所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1:02:12 |显示全部楼层

手令政治·办事妙诀·“琉璃蛋”

蒋中正令蒋中正这里先说说民国官场里的绝无仅有的现象。这就是不同的两个部门的主管蒋介石相互驳倒、顶回。形成蒋介石交办,蒋介石批复。

  国民政府初建时,那些“阔差事”、“高利益”争夺的人很多,而所谓“清水衙门”如教育部,问津者较少,于是就为CC系独占。不过究竟粥少僧多,后来连这个“清水衙门”也为人所眼红。如中央大学校长就成为许多人争夺的对象。这一来就闹得不可开交。自然蒋介石有办法,中央大学校长由他自己兼任。这固然吵不起来,但有一个时期就产生这样的情况: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再兼教育部长,再兼中央大学校长。于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令行政院长蒋中正,转令教育部长蒋中正,再转令中央大学校长蒋中正。

  如果相安无事,这样的情况倒还可以。但官场中哪能“精诚团结”,常常要闹出些事来。有一次,中央大学要增聘几位名教授来撑场面。这时中央大学掌握实权的是教务长和训导长。他们各自要推荐自己的私人。在教育部里掌权的是政务次长与常务次长,中大的教务长和训导长分别是两位次长的亲信,有不同的靠山。于是教务长以“校长蒋中正”的名义顶回“教育部长蒋中正”,而“教育部长蒋中正”又再令“校长蒋中正”必须接受,一来一往各不相让。两位教育部次长,又分别以“教育部长蒋中正”的名义,去请示“行政院长蒋中正”,僵持一个时期,恰好有一位名教授从北方到南方来,他就是音韵训诂学家黄侃(季刚)。他的名望使中大的两个掌权人物都不能有异议。然而要请这样一位学者并不容易,后来动了多少脑筋,托请许多名流,甚至请了章太炎(黄侃之师),才把黄季刚请到。

  黄季刚在中央大学执教,又因发生意外,没有全始全终。那时在中央大学兼课的人颇多,有些是政府要员。这些人都是西装革履,汽车出入,没有汽车的至少也是私人包车。而黄季刚平常总是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看来有些土气,步行出入。有一天,下着雨,黄先生穿着钉鞋来上课。这钉鞋,现在年轻人是无法看到了。这鞋40年代在农村很盛行。它是布制的,鞋帮一次次刷上桐油,鞋底上钉了许多铁钉。这种鞋下雨天走乡间的烂泥路很好,不会滑倒。而当时城市里已是柏油马路,一般老百姓都穿套鞋(橡胶制的雨鞋),没有人穿钉鞋。何况是堂堂大学教授,穿套鞋可算是大众化了,哪有穿钉鞋的呢。这天,课后天已放晴,黄先生换了双布鞋,把钉鞋用报纸包好,挟着走向中大的校门。大门上恰好是个新门房,不识这位大师,又是势利眼,走上前来盘问,坚持着要检查这纸包。黄先生不和这门房争辩,就把纸包交给他,自己快步走出校门,从此就不再去上课。系主任发现黄先生有好多天没有来,以为生病了,就告诉文学院院长,两人一商量,带了些礼物来到黄府看望、问候。问起这些日子未去上课原因,黄闭口不言。文学院院长和系主任,只好怏怏回去,觉得事态严重,报告教务长和训导长,两人自知没有办法,找到朱家骅。朱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才说:“学校重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荒唐!荒唐!是可忍,孰不可忍?”朱家骅代表学校再三道歉,黄始终不快。中大后来又请几个名流去劝驾,黄还是不肯到校。金陵大学听到这消息,赶快去聘请,黄侃到了金大,后来一直在金大执教以终,年仅49岁。

  这是前面的蒋中正令蒋中正引出的一段插话。

  “委员长大家可以用”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中,曾流传过一句话:“委员长大家可以用。”这话的意思是,蒋介石办事独断专行,常常不和有关方面通气,兴之所至,乱批条子,形成各部门都以蒋的批示为盾牌,引发重重矛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1:03:03 |显示全部楼层
过百岁才去世的孙越崎(曾负责资源委员会),从30年代起就和蒋介石有接触。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两件事。

  1942年9月,蒋介石到甘肃油矿局玉门县老君庙矿场视察。其实他并不是专为视察而来,而是陪宋美龄飞嘉峪关,从嘉峪关机场送她去迪化(乌鲁木齐),目的是拉拢:(      才反共和投蒋。蒋介石在那里逗留一周,专等宋美龄回来,在此期间,他就近视察玉门油矿。

  孙越崎当时是玉门油矿总经理,一周中陪着蒋介石看了油矿的各个部门。当时油矿惨淡经营,困难重重,孙提出一些困难请蒋解决,当时蒋没有具体答复。蒋回到重庆后,发一个电报给孙越崎,内容有四点:(1)感谢孙在油矿对他的招待;(2)要孙草拟一个战后经济建设计划;(3)要孙保举人才;(4)寄给孙一本专用密电码,可与他直接通信联系。此后孙越崎精心考虑并草拟一个经济建设计划,还考虑了保举的人才,等回重庆时向蒋面述。

  不久,孙越崎回到重庆,听到翁文灏说,蒋介石要他和陈立夫一起研究拟订一个战后经济建设计划。三天后,侍从室来电话,要孙去见蒋。坐下后,孙越崎说:“您要我订的战后经济建设计划,已经拟好草案带来了。不过,听说您已叫翁文灏、陈立夫两先生拟了。”蒋介石若有所悟地答道:“有这回事。你就给他们提供意见吧。”谈到保举人才,孙越崎保举了10个人,主要是两种人才,一种是学经济的,一种是学工程的,都详列了被保举的人的学历、经历、现任工作职务等。蒋略看了这张表格,说:“这些人现在都有重要工作岗位,我请你保举的,是现在没有重要工作,但在经济建设方面有真才实学,可到我侍从室里,在我身边,帮助我做工作的人。”孙越崎一听,知道蒋介石的主意变了,忙说:“我不知您的意图,待我再考虑考虑。”以后不了了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各个军政机关,纷纷派员抢先在各个收复区接收敌伪产业。这是一大财源,谁都不肯落后。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为了不失时机把这批财富抓取到手,先后成立由行政院领导的四个地区的敌伪产业处理局。孙越崎被任为行政院河北、平、津敌伪产业处理局局长。于1945年11月30日到达北平,立即开展工作,通令河北、平、津区所有中央和地方各接收机构均要遵照行政院规定,把所接收的敌伪产业与物资,从速造册报送处理局统一处理,一律不得各自处理。各接收机关对这通告置若罔闻,谁肯把已吃进去的肥肉再吐出来。而在处理局成立之前,华北最高军政机关的北平行辕就成立了相应的清查委员会,反要把处理局置于他们的领导之下。

  正当处理局的工作难于开展之际,1945年12月中旬,蒋介石于日本投降后第一次到北平视察。华北的封疆大吏和地方官李宗仁(北平行辕主任)、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熊斌(北平市长)、张廷谔(天津市长)等纷纷以华北人民深受敌伪剥削,生活十分痛苦为借口,条呈蒋介石准许把接收的敌伪产业交华北各地方机关处理,作为救济之用。蒋介石为笼络地方军政人员,根本不和行政院电商,就一概批准,并把这批示交处理局照办。处理局局长孙越崎接到批示副本,感到这和行政院设置敌伪产业处理局的原意不符,就面见蒋介石作了说明,还代蒋拟好一个批示:“华北敌伪产业应照行政院规定,由处理局统一处理。”蒋当面批示照办。他根本不去想,他前后的两个批示,互相矛盾,互相抵触。蒋介石一走,地方当局就抢先把蒋对处理敌伪产业的批示在报纸上发表出来,加上地方当局都是实力派,孙越崎虽然也有“圣旨”(蒋的批示),仍无法抗衡。直到宋子文亲来平津,并得到李宗仁的合作,局面才打开。

  通过这两件事,孙越崎说,我在和蒋介石的接触中,深深感到蒋介石的办事独断专行,杂乱无章,他乱批条子,使中央和地方无所适从。有关处理敌伪产业,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办事三妙法有一本《厚黑学》,早在解放前就流行。该书涉及的是社会弊端和官场陋习。所谓厚黑是指有些人脸皮厚良心黑,因此在社会上无往而不利。这当然是作者的一种愤激之言,寓讽刺与鞭挞的作用。

  要说民国官场中,这种脸皮厚良心黑的人确实不少,同时官场里也流传几种办事的妙法。

  一曰:锯箭法。

  身负箭伤的人去请外科医生诊治。那支箭深深射进肉里,箭杆露在体外。医生在伤口处清创,把体外的箭杆,拦腰锯断,说治疗已完事。受伤者奇怪了,明明箭头还在肉里,怎么说已完事,与医生争执。医生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我是外科医生吗?箭在体外的部分我已给你去掉了,在肉里的部分要请内科医生。”这病家也就不好说什么,忍着痛再去找内科医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7801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2-17 01:04:09 |显示全部楼层
锯箭法运用在官场,本来在一个部门可以而且应该办好的事,这个部门办了一部分,就推给另一部门。两个部门都振振有词,就像内科、外科之分。这特别是在业务交叉的两个部门,比如农工部与实业部常常互相推诿,有时干脆一家都不办。

  二曰:补锅法。

  挑着担子满街游走的补锅匠,接到要补的铁锅,收费是按补上去的铁子的多少计费的。明明是原来只有一个小眼似的洞,他拿起铁头,噼噼啪啪,给你把小洞敲成大洞,然后补上去的铁子就不止一个。主人问:“我原来是小洞呀!你把它敲成这样大,这怎么说呢。”补锅的自有道理,他说:“你看起来是个小洞,但你知道吗,周围的部分早已锈蚀了,光补这小洞,不但搭不牢,而且很快周围就要变成大洞,你再补划算吗?”主人听了,只能说:“你就这样补吧。”

  补锅法也成了官场的办事妙法。这公事本来是小事一桩,无须花多少时间和力量就能办好的。经办人对来人说:“这事难得很呢,单在我这里办不好,还要惊动其他部门,你摆在这里等着吧。”去了一次,没有办好,两次三次,使来人感到为难透了。一待火候已到,求办事的人先后已送过些东西,这事才终于办好。三曰:紧慢法。

  一件公事开始雷厉风行,限时办好,期限一过就慢慢地拖着,拖到最后就烟消云散、虹消雨霁。

  1931年,长江以南的苏、浙两省,发生水灾。邻近首都所在,事关非常,上峰层层下令,从速开展救灾,安置灾民。行政院命令一日数催,江苏省府的公文更急如星火,要受灾县速报灾情和灾民数字,待统计好报上去,嗷嗷待哺的饥民已成饿殍,幸经地方慈善团体的救助,才稍刹灾情。最后等到中央的救灾物资运到,灾情已近尾声。

  民国官场既充斥上述办事妙法,那办事效率也就可想而知。

  八面玲珑“琉璃蛋”

  说到民国官场的办事效率,有几个首脑人物是典型的官僚,他们的行事颇为官场“增色”。

  谭延闿,字组庵,湖南茶陵人,1876年生,1930年去世。他曾任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院长。官方把他说成是一个“文武兼资、倾向革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然而有人认为他虽历任军职,却不懂军事,他在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不过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典型角色。因他为人处世圆滑,故称之为“琉璃蛋”。

  辛亥革命前,谭延闿是湖南督军。1912年国民党成立时,谭加入了国民党,并取得了国民党湖南支部长的位置。这年10月,黄兴回到长沙,谭延闿组织召开“欢迎黄兴先生大会”,跟随黄兴左右,形影不离。当时他建议把长沙新开辟的小西门改名为“黄兴门”以讨好黄兴。

  谭延闿虽然加入了国民党,但和君主立宪派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君主立宪派由“共和党”改组为“进步党”,逐渐成为袁世凯的政治工具。谭延闿左手挟黄兴、宋教仁以见重于国民党,右手挟熊希龄、范源濂暗中通款于袁世凯。他对湖南南北两个邻省的军事领袖——湖北都督黎元洪、广西都督陆荣廷都极尽拉拢联络之能事。对于湖南的一些政客和下野军人,大多给以名义。一时间,湖南都督府所委的顾问、参议、差遣,多到不可胜数。这些人外穿纱马褂,内衬布徽章招摇过市。因此谭有“八面玲珑”之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5 20:20 , Processed in 0.0452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