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风清扬

图解多被遗忘的古老风俗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13 17:15:55 |显示全部楼层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宋代在清明时踏青,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即描述清明踏青春游情景。踏青日期南北不同:《月令广义》说蜀地正月初三踏青,闽粤在二月初二日,北方则到三月或四五月方可见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13 17:16:26 |显示全部楼层


唐 内宴冷餐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
  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13 17:17:03 |显示全部楼层


宋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叫卖形式吸引买主,这种叫卖称为『关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13 17: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明 斗百草



  百花争艳满庭芳,莺歌燕舞女儿乡。不喜饮酒猜拳乐,闲将斗草过时光。
  明翟佑《四时宜忌》:『《荆楚记》曰:三月三日,四民踏百草。时有斗百草之戏,亦祖此耳。』高启《斗草》诗:『摘拾遍丛丛,铺茵曲槛东。众家谁得?胜独有并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发表于 2009-11-13 17:21:25 |显示全部楼层


唐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垅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发表于 2009-11-13 23:20:01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传统

基本都丢得差不多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 18:51 , Processed in 0.04386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