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arles

[评论随笔]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1:56:29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五 杏
  (二) 酸酸甜甜就是你
  春雨簌簌,果园里的桃子、李子还泛着青色。杏树上的杏子却已成了金黄色,一个个把枝头缀满。那酸酸甜甜的气味随风飘荡,人闻到后,口中不由涌出唾液来。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杏下来。杏可是春天里人们吃到的最早水果。
  
  杏品种繁多,大的宛若鸡蛋,小的形似荔枝。颜色也多样,有杏黄、橙红、白等各种颜色。.杏子形状美丽,杏眼就被人们指为女子的美目。红楼梦中王熙凤就长了一对杏眼,照红楼梦的说法,杏眼还被称为一双丹凤三角眼。
  
  杏树妖娆美丽,杏林还被指为良医,“誉满杏林”指的是医生医术高明。杏林为何被指为良医那,这里有一个典故。
  
  . 董奉是三国吴国的名医,他常年隐居在庐山南麓,经常为附近百姓诊病疗疾。他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一个重病患者好了以后,就让他在山坡上栽种五颗杏树,轻病患者好了以后,栽种一棵杏树。十年以后,庐山一带杏树已经有十几万棵。董奉搭建一个茅草仓库,每到四月杏子飘香的时候,说谁要取山里杏子,取多少容量的杏子就往仓库倒多少容量的粮食,董奉把换来的粮食用来赈济庐山周围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里受到救助百姓的粮食达二万余斛。董奉的行为赢得百姓们敬仰,在他去世后,人们就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医生。由此以来杏林就成良医的代名词。
  
  农历五月,杏园里飘荡杏子的清香,杏园是唐代文人向往的场所。唐代文人考中进士后,皇上要杏园摆下宴席,款待这些才子们。 有幸荣享杏园宴的皇家恩典,已成为唐朝所有文人心头的梦想。
  
  杏子除了直接鲜食外,还被大量制成杏干和杏脯。我小时候生活在新疆,特别喜欢吃库车的杏干。库车的杏干一般呈褐色和深褐色,有的还半透明,吃起来酸甜可口。小时候我一次能吃好多,吃到最后,酸的什么东西都不敢咬了,一咬牙就好疼。
  
  杏子做的杏脯在广东潮安地区生产量特别大,这些杏脯被命名为雪梅、情人梅等好听的名字,经过渗糖处理杏脯吃起来不会感到多酸。雪梅等杏脯产品是人们经常食用零食之一。特别受到一些女孩子追捧。我在广州的时候,见到一位女孩子一整箱一整箱往回买,我开玩笑说:“你不怕你的牙会酸掉,她笑着说:“宁可酸掉,也要吃。” 由此可见杏脯魅力巨大。但是要注意,大家最好选择一些正规厂家产品,因为小作坊产品糖精、色素往往超标,会对人身体造成损害。
  
  杏子受到人们喜欢,它核里面杏仁也受到人们喜爱。杏仁分两种,甜杏仁和苦杏仁。苦的一般入药,可以止咳平喘,但一次只能食用少量,食用过量会造成人中毒。甜杏仁是人们常见的零食。多吃杏仁对身体很有利,杏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杏仁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在西欧、西亚杏仁受到了特别追捧,古罗马人将蜜糖杏仁作为礼物馈赠显贵人物。古埃及纸草文字记载,国王图坦卡蒙逝世时叮嘱将几把杏仁带到他的坟墓里,以"陪伴他的天国之旅"。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3年和1997年两次总统就职仪式上均选用了桂皮香味的杏仁作为嘉宾小吃。古代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用杏仁肉和水制成"杏奶",作为提神饮品,现在我们在市面上看到杏仁露就是它的演化产品。
  
  杏酸甜多汁受到人们的喜爱,光有甜,没有酸,会让人的口味感到单调。爱情也是如此,不可能光有甜,那种种曲折就是那酸。就如广告里说的那样,酸酸甜甜就是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1:57:01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六 红艳似火——石榴
  农历五月,春去夏来之际。天慢慢烧起火来,带来一团热气。此时石榴花业已开放。在绿叶荫荫之中,红艳似火、绚烂之极。
  
  “五月榴花照眼明”是唐朝韩愈感慨石榴的艳丽发出的赞叹。白居易更夸张的说“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嫫母在这里指的是丑女,连芙蓉、芍药这样美丽花在石榴花面前都变的丑陋起来,可见诗人对其的喜爱。
  
  石榴花如此美丽,也得到爱美少女的青睐,唐代女子在石榴花开放的时候,把它戴在云鬓上,让她们更加娇艳。杜牧为此写诗云:“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石榴花汁在古时还被当作颜料,用来作胭脂或染衣物。唐时妇女爱着红裙,其形似石榴花,用石榴花汁染成,红而艳丽。所以称它为石榴裙。那红色裙子舞动起来,宛若曳地飘逸的火焰,那火焰烧的人心情澎湃,男人怎能不为倾倒?白居易在《琵琶行》写道“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那红色罗裙不知舞动了多少人的心。
  
  杨玉环在宴会之上喜欢穿红色石榴裙,此时唐明皇经常给她灌酒。因为杨玉环喝酒之后,红色罗裙加上娇红脸色让她更加妩媚。唐明皇特别喜欢看到此时的她,京剧中梅兰芳《贵妃醉酒》就是反映这一情况。
  
  玉环酒醉之后,由于石榴可以醒酒,唐明皇让玉环依偎他的身旁,剥石榴喂在她口中。但是在宴会上可不是光他们两位,唐明皇开宴会时候喜欢拉一帮大臣。大臣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的不满。因此他们对玉环侧目而视,拒不施礼。看到此,玉环当然记在心中,暂时忍住不发。
  
  唐明皇又一次邀请群臣召开宴会,让玉环弹曲助兴。玉环弹到最精彩最动听时候,突然琴弦断了(玉环故意的),曲子不能继续弹下去。唐明皇问是什么原因?玉环说:“听曲之臣对她不恭敬,不施礼,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因此断弦。”唐明皇知道她深晓音律,所以相信她所说。于是下旨,以后无论将相大臣,见贵妃要以礼相待,该行跪拜礼时候,必须要行。如违反杀不赦。席间大臣见此都诚惶诚恐地跪拜在玉环跟前。回去后大臣们私下都以“拜倒在石榴裙下”之言为解嘲。此话传到民间之后成了男子对女性崇拜倾倒的俗语。西方绅士手捧玫瑰单膝着地献给心仪的女郎,中国男人却“拜倒在石榴裙下” ,不过再怎么样,也得先赢得人家青睐才行,否则就算磕破头皮,伤了自尊也没用。
  
  石榴原产之波斯(伊朗),西晋张华《博物志》上说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把它带入中国(有的人认为没有那么早,但是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已经提到石榴,证明它传入不晚于汉朝)。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
  
  我小时候喜欢一把一把的往嘴里填石榴,那汁水酸甜可口很让人着迷。家里人称我的吃法为野蛮吃法。
  
  石榴有醒酒之功效,晋朝潘岳在《石榴赋》中就说它“御饥疗渴,解醒止醉”。古人在酒宴后,常用它款待客人,
  
  剥开石榴,里面籽粒晶莹剔透,宛若小小的玛瑙,特别惹人喜爱。就是因为石榴多子,古人常把它当作生孙昌盛的吉祥之物。至今我国民间还有以石榴图案祝子孙繁盛的习俗。比如说人们用“连着枝叶、切开一角、露出累累果实的石榴”的图案,称它之“榴开百子”,以象征多子多孙,榴开百子是过去新婚时床单、枕头等中常见的图案。
  
  石榴味美,形更美,无怪古人在石榴歌说到“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那出嫁女子特别喜欢吃酸甜的石榴,吃石榴就象咬破千万粒冰晶。这是多美妙的形容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1:57:28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七 山楂
  (一)情迷乌拉尔山楂树
   也许我有怀旧情绪把,国内的我喜欢听古筝、二胡等一类民乐。国外的我喜欢听前苏联的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等。那曲调悠扬、纯洁,质朴。带着迷人的气息,令人沉醉其中。
  
   在前苏联歌曲中,我特别喜欢一首叫《山楂树》的,我电脑中存着它的许多版本,其中有前苏联原唱,苏晓明,黑鸭子演唱组等。
  
   山楂树曲调优美,那柔美的歌声,伴着手风琴,就如那潺潺的溪水,又如春风下杨柳。把一丝淡淡的忧伤直入人心。
  
   两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位年轻的姑娘,姑娘眼里他们勇敢可爱全都一个样。姑娘心里十分忧愁,不知该接受谁的爱。于是约他们等待山楂树下。
  
   此时姑娘坐在列车上,向那开满山楂树山中奔去。列车窗外传来歌声,那声音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 列车飞快地奔驰。那汽笛刚刚停下,姑娘就沿着山路向树下走去。夏日,山中的山楂树开花了,一片片宛若天上的白云,地上的白雪。两个年轻小伙子等待山楂树下。姑娘问那山楂树,你为什么要发愁。山楂树啊请你告诉我,谁更适合我。
  
  山楂树花儿洁白,谁都不会想破坏的它的素洁。那一份纯洁的情感,谁都不愿把它打破。爱情就是这样奇妙。
  
  山楂树并非俄罗斯民歌,它原名《乌拉尔的山楂树》,诞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苏联,,它是当时的诗人拉德金和作曲家皮里别科共同合作的结晶。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大量的俄罗斯歌曲传入中国,由于山楂树曲调优美、浪漫很快被流传开来。特别是当时的年轻人,更对它迷恋,为它而痴迷。青春、爱情是不分国界的,他们共有的是火热的青春、对甜蜜爱情的企盼。那开满白花的山楂树就是这企盼的象征。
  
  三十多年前一群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他们就是知青,青春就在绿色原野中扎根,辛勤的劳作压抑不住人们对爱情追求,他们共有着对山楂树的迷恋,田野中,大树下,年轻人偷偷掏出口琴,吹奏出悠扬曲声,那青春热血在血管中奔流。
  
  现在的他们已不在年轻,那丝丝白发已印在头上。打开录音机,那一曲悠扬山楂树再次荡漾。那一份火热又上心头。那份美丽爱是单纯的,忧愁也是单纯。正如有人说过那样,他们所怀念的,或许不单纯是这样美丽的音乐,而是那个青春年华里,所承载的美好信念,还有,他们洒下的热血和汗水。流年似水,似水流年,却有一朵朵山楂花,繁密地开在他们记忆的枝头,让他们在追忆往昔时,不会迷了路。
  
  附:山楂树歌词。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
  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
  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
  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
  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
  轻风吹拂不停,
  在茂密的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
  白天在车间见面,我们多亲密,
  可是晚上相见却沉默不语。
  夏天晚上的星星看着我们,
  却不明白告诉我,他俩谁可爱。
  秋天大雁歌声已消失在远方,
  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但是在这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我们三人到如今还彷徨在树旁。
  他们谁更适合于我心中的意愿?
  我却没法分辨,
  我终日不安。
  他们勇敢又可爱呀,人都一个样,
  亲爱的山楂树呀,我请你帮个忙!
  啊,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
  啊,山楂树山楂树,你为何要悲伤哦,
  最勇敢,最可爱呀,到底是哪一个?
  哦,山楂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1:58:25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冰糖葫芦的法宝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这首《冰糖葫芦》大家都熟悉把,它是童年的回忆。难以忘怀的滋味,那红色糖衣下酸酸甜甜的果子就是山楂果。它如那红色的玛瑙,诱惑着童年的我。吃到那酸中带甜的滋味,让人的心儿都荡漾。那时我感到自己多么幸福舒畅。
  
  山楂,又叫“山里红”、“胭脂果” 是人们常见的水果。它夏天开花,秋天结实,山楂果红艳好看,酸甜适口受到许多人喜欢。鲜果长用来做糖葫芦。或深加工成果丹皮或山楂片。
  
  说到果丹皮或山楂片,它也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回忆之一。小时候,可没有什么KFC之类东西,五分钱一卷的果丹皮是我常吃的零食。它一卷卷立在学校小卖部大盒子里,就如立正的战士一般。它与酸梅粉、豆沙冰棒等构成了对那时候我对食这个字记忆。姐姐有一个小罐里面放着好多硬币,我没事就拿几个,化为果丹皮等小吃进入肚子,让姐姐一顿好说。
  
  山楂在中国种植时间很悠久。西汉初就有种植,晋朝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美名,以标奇丽......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蛮查,羌查、猴查都指的是山楂,只是品种不同而已。在欧洲种植时间也很悠久,欧洲人还认为山楂可以阻挡恶魔和邪恶的魔术,山楂往往被种在院子和田野的边上作为屏障。
  
  山楂可口,它还有不错药疗作用。它中含有山楂酸等多种有机酸,并含解脂酶,进入胃后可以促进肉食消化,有助于胆固醇转化,所以,对于吃肉或油腻物后感到饱胀的人,吃些山楂、山楂片、山楂水或山楂丸等,均可消食。但由于它含酸量高对牙有腐蚀作用,所以不要多食用,且食用后要注意及时漱口刷牙。另外山楂帮助消化但却刺激肠胃,因此脾胃须弱者不宜多食。
  
  僧人知一曾作一首《吟山楂》,诗中言道:“枝屈狰狞伴日斜,迎风昂首朴无华。从容岁月带微笑, 淡泊人生酸果花。” 这里狰狞并不是可怕的意思,而是指的它枝干曲折。尽管枝干曲折多变,在风中它依然挺拔而立,它生活山间,果小花白而并不引起人们的注意,皇家更不把它列为鲜美之物,只是偶尔用它配药。它以淡泊面对世间。诗人厌倦世间嘈杂,才归依佛门,这份淡薄正是他所求。
  
  山楂虽小,但灾荒之年,人们常用它做充饥之物(明朝被列为救荒之物之一),救活不少的百姓,它质朴却意义重大。富人虽不注意它,普通百姓却都喜爱它,你看冰糖葫芦好吃,法宝就在于有它。让我们再唱起那首歌“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裹着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1:59:49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八 木本粮食——柿子
   仲秋,柿子树上柿子一个个红艳可爱,谚语说:“七月小枣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老家在陕西关中,那里人们多植柿树,在这个季节里把柿子采摘下来,放在缸里闷制(里面放梨加快成熟)。几天后柿子就变软,一个个晶莹剔透,红若玛瑙,甜如蜜糖。我们那里还有一个硬柿子,它是在水缸放入晾温的开水,再拌入草木灰,放入青柿子,覆盖高粱叶子保温,再盖密封缸子,泡制一天而成。它吃起来清脆可口,是另外一种滋味。
  
  在老家,外婆用熟好的柿子去皮、去蒂拌上面粉,和成面团,和好的面团呈橘红色十分好看,把面团分成许多小块,再把小块面擀成饼子。用油把饼子烙熟。这就是我特别喜欢吃的柿子饼,它颜色棕红可爱,十分的香甜可口。小时候从新疆回来后,第一次在外婆家吃,一次就吃了好多,吃的肚子胀了好几天。就是那样子,还惦记吃它。
  
  西安有一种黄桂柿子饼特别有名,它做法与我老家的基本相同,只是它的有馅,其馅是用黄桂、桃仁、青红丝等调配而成。它是西安著名的小吃之一。关于黄桂柿子饼来历有下面一个传说。
  
  166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王,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西安为西京。随后率军东渡黄河,进军山西。在临行时,由于关中连年灾荒,李自成部队粮食短缺,临潼县附近的老百姓就用熟透了的火晶柿子拌上面粉,包上馅,烙成柿子面饼让义军兵士带些在路上当干粮吃。由于这种柿面饼味道甜美可口,食后耐饥,很受义军将士称道。为了纪念李自成和义军,每年柿子成熟时,临潼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柿子在中国种植时间很久,两千多年前《说文解字》就记载,“柿.赤实果也”
  ,开始只是在庭院种植,由于在中国帝王权贵的心目中,柿子的金黄色则显示高贵,因此常被用于庄严之所。在陵寝、宗庙等地方大面积栽培,形成大片的柿子林。魏收编纂的《魏书—太祖本纪》里有记载“营梓宫,木柿尽生成林” 梓宫指的就是陵墓。
  
  柿子含糖量高,加工成柿饼,能储存很长时间,可以在灾荒之年代粮充饥。为此古人云:“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大旱,饿殍满地,我的曾祖一家就靠攒下的柿饼渡过了难关,可以说是柿饼救活了那时不少人家。因此柿子被誉为“木本粮食”。
  
  人们长说入霜的柿子才甜,金秋时节不仅入霜的柿子红彤彤,它的叶子也被霜染红,就如燃烧的火焰。显出一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迷人画卷。《西厢记》中一个很有名的句子就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红艳的霜林据张玉祥先生考证它指的蒲州城外深秋经霜变红的柿树林。《永济县志》记载“霜林红叶”在1500年前已经就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致。
  
  经霜的柿叶红且大,古人认为它是不错书写之物。唐代段成氏在《酉阳杂俎》中就说:“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唐代的郑虔家境贫寒,他用柿叶代纸写诗,苦读数年,最终考中进士。
  
  在民间,柿子象征着丰盛与吉祥,过年时候人们有吃柿饼的习俗,取“事事如意”之吉利。人们还把柿饼赠送给新婚夫妇,作为“永结同心”、“白头偕老”、“万事如意”的祝福。
  
  柿饼甜在于它上面那一层白色的柿子霜,它性质甘甜,能润肺止咳,还可治小儿嘴上生疮。
  
  柿子味美但吃的时候要注意,一、不要空腹吃柿子,二、不要和酸性食物一起吃。三、一次不要吃的太多。因为柿子含有大量的鞣酸,鞣酸在胃内经胃酸的作用,就会沉淀凝结成块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结石”。 引起人腹胀腹痛,严重的会引发胃穿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2: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九:果中珍品——杨梅
  
  夏至临近,天燥热起来。苏杭之地杨梅已挂满树梢,在绿色中透出一片紫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宋朝诗人平可正为此赞赏到“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
  
  杨梅味美,甜中微酸,清香宜人,吃完许久,那余香依旧在口中徘徊。夏日天燥,食杨梅可生津、止渴。看到它,人不由得口水在嘴里打转。无怪诗人赞叹到,吃到第一颗杨梅就可值千金。
  
  杨梅是我国特产,因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杨梅”。中国人食用它历史悠久,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当地人已经在7000年前开始食用野生杨梅了。杨梅见与文献是在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他把杨梅称为珍贵的贡品,可惜汉武帝只能吃到杨梅干,因为杨梅多产江浙之地,杨梅比荔枝更不容易保存,新鲜的杨梅不可能长途运输。
  
  杨梅味美,受到文人追捧。苏东坡原来特别喜欢荔枝,后来移情别恋于杨梅。他说道:“客有问闽广荔枝何物可对者,或对曰西凉葡萄,我以为未若吴越杨梅。”,据说他这样夸赞杨梅,是因为一个叫参寥和尚送给他一些杨梅,这就好象是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短一样,总得要夸奖一番人家礼物吗。苏东坡在那时似乎已经忘记以前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善变,到是明朝一个赶考举人说的中肯些。福建人与浙江人同时赴考,两人各以家乡特产相夸,闽人盛赞荔枝,浙人则大夸杨梅。二人争论不休,于是有举人在壁上题诗曰:“闽乡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以冰雪玉女喻荔枝之白而晶莹,以火齐星郎比紫红之杨梅,一俊郎,一美女刚好般配。也就是没有谁比谁好的说法,都是美味之物。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特别喜欢杨梅,他写诗道“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 诗人描述这样生动的画卷,路边杨梅成熟了,果实累累,绛红欲滴若人喜爱,人们争着把摘下的杨梅运送京城。把杨梅泡进淡盐水里,加上诱人美酒。边饮边食,颇有一些煮酒论英雄豪迈之气,不过人家曹操刘备食青梅,陆游吃杨梅而已。陆游这首诗里把杨梅比作“骊珠”, 骊珠是海里产的名贵珍珠,杨梅在陆游心中珍贵可见一二。
  
  酒仙李白也喜欢就着杨梅饮酒,他写到:“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喝酒吃淡盐水泡的杨梅,是文人一大快乐之事,为什么要用淡盐水泡杨梅,因为这样处理后杨梅口感更甜,味道更佳,这就是人们长说的:“要想甜,加点盐。” 另外淡盐水泡杨梅可以驱走杨梅里的小虫,让人吃起来更健康些。
  
  明朝时,浙江余姚的孙升,在京城做官,每年夏至时他都思念家乡的杨梅,他作诗道:"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 杨梅在此还代表了游子思乡的情结。
  
  杨梅味美更赢得女士青睐,清朝陈维粮在《一丛花——杨梅》写了少女买杨梅后情形,词中言道:“买来恰趁晚凉天,冰井小亭轩。妆余欲罢春纤湿,粉裙上,几点红鲜。莫是明朝,有人低问,羞晕转嫣然。”吃了杨梅,汁水流在少女的粉裙上,明天人家问起该怎么办,这可真让人羞红了脸。
  
  浙江宁波流传着"掷梅画梅"的故事。清代姚燮善诗文,又长于绘画。在杨梅成熟之时的一日,一位好友请他画梅,他读了一会与他同时代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后,姚燮就开始吃杨梅,还吃剩核一颗颗往悬挂着准备做画的帐子上丢,一会将一盘杨梅吃尽,一顶雪白帐子被弄得斑斑驳驳。他的朋友早已看得目瞪口呆。这时姚燮拿起画笔开始作画,白帐上即刻变成一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蕊密布的梅花画来,
  
  杨梅以鲜食味最美,它也可制作成杨梅干,杨梅饮料、杨梅酱等,民间常用上好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杨梅味美在于何处?南宋诗人方岳在《咏杨梅诗》中就写的很绝妙,诗中言道“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杨梅引人神往就是那淡淡酸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2:01:17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十 黑色滋补之果——桑椹
  夏日北京城胡同里热闹非凡,小姑娘们不怕热,依旧在四合院玩耍。几个少年想参合进来。被女孩一致排除在外。少年不甘心,于是就齐声喊:“小姑娘,嘴黑黑,真好看,原来涂的是紫口红。小姑娘们脸开始变红了,此时正逢紫桑上市,桑葚以紫黑色居多,吃完得要照着镜子擦把嘴,可是桑葚留在嘴唇上的黑紫色不是那么容易擦掉。这就是北京夏天里最让人幸福的颜色之一黑紫色。北京人有句俗话叫“樱桃桑葚,货卖当时”。 桑葚不能放,当天摘下来,最好要在当天吃完。小姑娘们赶着吃过不少桑葚,嘴唇上都带着黑紫色,被少年们开个玩笑。
  
  中国人食用桑椹可谓长久,考古发掘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人已经种桑,养蚕、取丝、织绸了。三千多年前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祭祀蚕神。人们在用桑叶养蚕的同时就开始食用桑椹。
  
  桑椹多次出现在先秦的典籍里,桑椹被当作美好之物。甚至认为吃它可以使人变善。在《诗经.鲁颂.泮水》中写到:"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飞鸮指的是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恶鸟,叫声很不吉利。这段诗句意思是,猫头鹰吃了桑椹,声音变的柔和好听了。后来人们就以“食椹”喻人感于恩变善。
  
  同在诗经里《•国风-卫风-氓》桑葚却有另外含义。女主人公说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节选)”,这首诗歌讲的是:女子与男士成婚,成婚前那男子信誓旦旦,甜言蜜语,可是婚后轻易背叛自己的誓言,粗暴对女子,女子心痛不已。此诗这一节意思是:桑叶没有落下,依然葱绿。鸣叫的斑鸠啊,你不要食用桑葚,桑葚甜蜜,但会让你迷醉,任人宰割。年轻姑娘不要对男人那么甜蜜蜜。男人就算恋上你,也会容易移情别恋的。但是你爱上了他,要想解脱对他迷恋却很难。这位女子虽然语言有些偏激,但却敢爱敢恨,是个有血有肉的悲剧人物。
  
   江南有采莲女,采菱女。还有那采桑女,她们带着剪子,为蚕宝宝准备着食粮,为小儿取得美味的桑椹。有一首《采桑女》唱道:““陌上桑未开,赠我鬓上钗。花下抟一笑,翠叶羞印腮。陌上桑剪剪,黄昏两徘徊。鸾歌茹千阕,素粉比皑皑,陌上桑漠漠,桂蟾照云骸。疏香叠孤曜,寒烟浴微霾。陌上桑落落,芙蕖自青苔。空余钗上凤。”。读完这首诗充分感到采桑女清纯、素雅。那羞涩的面容。如同鸾鸟一样动听的歌声。透过蒙胧烟雨中,看那优雅的身姿更加叫人迷恋。有人看过此诗,说如能遇到采桑女就等在树下,等吃桑椹。我看其实此人心不在桑椹,而在采桑的人儿。
  
  桑葚酸甜适口,但要摘成熟的,快要成熟的桑葚虽然色泽红润诱人,但依然很酸。真正成熟了的桑葚颜色是紫中透黑,黑中透亮的。采摘这种成熟的果实,一定要掐住它的根蒂,不要碰其它的部分,否则稍微一用力,它便会破碎,那里面的汁液会让手指顿时成为紫红色。这可是个细心活,这种工作可能男士干不了,也许只有柔美的采桑女才适合这个工作。
  
  桑葚味美,同时是食疗的佳品。它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现在提倡吃黑色保健食品,它就是其中之一。
  
  小时候从新疆回来,朋友家院子种了好几棵桑树。每当桑葚成熟的时候,都和朋友上树摘下来,家里人害怕危险,再三叮嘱不让上树。可是嘴馋,照摘不误,我们没有采桑女那样温柔摘。连拉带拽再吃,一会手就变得紫红紫红的。桑葚染上的颜色不容易洗掉,回家家里人一看,呵斥道:“你又上树了。”然后我就撅起臀部说道:“你打把。”家里人看到此没办法。只能再次警告:“不要再上树,下次发现,好好收拾你。”桑葚给我留下甜美的味道,当然还有臀部疼痛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2:01:41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十一 美人之果——樱桃
  早春时节,天依然带着寒意。其它花儿还在酝酿着花蕾时,满山的樱桃花业已开放。一团团,一簇簇;樱桃花大致有三种颜色:一种纯白。一种胭红。一种白色而略带红晕。在山里,樱桃花开放最早,其它树大都没有转青,它就千树万朵地在严冬过后的山里一片白一片红了。开得热烈,风风火火,好像有些迫不及待味道。
  
  早春的樱桃花让李白想起家中妻子。唐开元二十二年的早春,李白由洛阳回到了江夏,适逢友人蔡十还家云梦,他就写了一篇文相送。看到别人回家,李白对妻子思念涌上心头。他写下一篇《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李白在外游荡多年,家中樱花已经开了五次。虽然李白有书信予妻,但妻子接到信后更添心中忧伤,忧思萦绕的心肠都要断掉。李白相象到自己的妻梳结云鬟后守在窗前,心中愁绪就如空中飞舞雪花。前年李白写信给妻子,说前年就能回家团员,可是自己竟然没有回来。那情景就如寂寂落花加上幽幽青苔真让人心中难受。写完这首诗后,李白抛掉手中凡事,即还安陆与妻许氏团聚。
  
  樱桃花美,果也美。春日融融,正是樱桃成熟时,其光辉竟几欲盖过绿叶,近望或星星点点,或串串簇簇,色泽鲜红如玛瑙,颗粒玲珑圆润如珍珠。让人垂涎三尺,直欲大快朵颐。吃一口酸甜宜人,让人恨不得一把一把往嘴里填。
  
  樱桃是最先成熟的水果之一,故有“春果第一枝之美誉。它味道鲜美,赢得人们的喜爱,樱桃富含维生素C,长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令面部皮肤嫩白红润,去皱清斑。是女性美容佳品。受到女士们追捧。
  
  樱桃小而红艳,常用来形容女子小而红润的嘴唇,白居易曾做诗道:“樱桃樊素口”,樱桃小口是很有迷惑力的。北宋词人为此做一首《阮郎归》,词中言道“晚妆长趁景阳钟,双娥着意浓。 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 舞动的绿裙,娇红的面容,红色的樱桃小口。让在场看舞的词人心坠到了九霄云外。
  
  樱桃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过人们吃剩的樱桃核。古代人们称樱桃为含桃,在《礼记•月令篇》有:“羞似含桃,先荐寝庙”之记载,说明周代时已经开始用樱桃作为祭祀宗庙的礼品。对于樱桃做祭品,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樱桃》中写到:“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 樱桃味道鲜美,但还得奉献给先人们品尝。
  
  樱桃的名字是由“莺桃”所转化而来,因为莺鸟喜欢吃它所以称为莺桃。《说文解字》上就云:“莺桃,莺鸟所含食,故又名含桃。”
  
  樱桃成熟后得要赶快采摘,否则春风一吹,果实竞相脱落。白居易因此做《吴樱桃》:“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农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争摘时踏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诗人在这首诗里写到:樱桃结出千万颗果子来,但是鸟偷,人争着摘,加上风吹雨打,很快树上樱桃就没了。
  
  樱桃味美,唐代皇帝将樱桃分赐给群臣,并为新举的进士举行樱桃宴。能吃上樱桃宴上樱桃是文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杜甫为樱桃宴写到:“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门下省是审查诏令的地方,皇帝常常在此召开樱桃宴,吃了樱桃宴后,就要委以官职,穿上官袍。这就是诗人说的“此日尝新任转蓬”。
  
  春雨绵绵,芭蕉树绽出了新绿,葱绿诱人。梨花开放了,娇柔美丽。燕子不时地掠过,衔着泥,筑着自己的新巢。鲜红樱桃正展现自己诱人的身资。 樱桃,芭蕉它们的美丽每年都可以展现,但是人却一年一年变老,美丽面容已成了回忆。
  宋代诗人蒋捷,看到船上两个美丽风尘女子秋娘与泰娘,年轻的时候受到众人追捧。年纪大了只能靠给人洗衣服度日。为此写到:“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度与泰娘娇。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容易把人抛,樱桃鲜美,人一生能食几回。美丽要珍惜,不要把它当作谋生资本,因为再美丽的人儿也有老的那一天,那时该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2:02:11 |显示全部楼层
果系列十二 垂涎欲滴——葡萄
   经过数十天的跋涉,高耸入云的昆仑山终于落在身后,张骞擦了一下额头上汗,这几天他感觉经历了从冬到夏三个季节。身旁的甘父看到这里郁郁葱葱,溪水潺潺流过。问张骞:“这是什么地方。”张骞回答说:“这应该是传说中的葱岭,你看这里多长野葱,溪水里多有玉石,白者如雪,绿者如翡翠。这都是穆天子传里描述的场景啊。过了葱岭就要到大宛国,大月氏就离大宛国不远,咱们十几年企盼终于来到了。”说完,张骞精神抖擞向前走去,二人采野果,猎飞禽走兽一路前行,不久就到达大宛国。
  
  来到大宛国,他们感觉来到一个奇异的世界,这里人都是蓝眼睛,深眼窝。女人窈窕美丽,男人则多胡须。这里人都善于做生意,特别喜欢挣利。这里女子地位很高,女子所说的话,男人必须要服从,甚至国王也如此。看到街上女人们对男人大声呵斥,二人心里颇有些寒意。
  
  夏日,正是葡萄上市季节。中国内地本有葡萄,但都是山葡萄酸小不堪食用。张骞二人看到晶莹如玛瑙、绿若翡翠、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口水不由往下流。二人于是吃的不亦乐乎。对了这里还有上好的葡萄酒。当地人用葡萄酿酒,富人在酒窖藏酒可以达上万石,这些酒可以储存十几年不坏。喝葡萄酒是当地人的一大嗜好。喝着葡萄酒,吃着鲜美葡萄,加上婀娜多姿女子,让张骞二人如入梦境。还好二人没有忘记自己任务,和大宛国国王打好关系,让他帮助二人去大月氏。
  
  后来尽管大月氏没有答应出兵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让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自此拉开。
  
  张骞从西域引进许多物产,其中重要的就有葡萄。于是汉武帝在肥饶地方种植葡萄,外国使臣来到,看到离宫别观旁尽种葡萄看不到边际。
  人们喜爱葡萄,也钟情于葡萄酒。由于汉朝时中国内地没有掌握葡萄酒的酿造方法,葡萄酒多从西域输入,它的价格就非常的昂贵。东汉时,《续汉书》上说:“扶风县孟佗把一斗葡萄酒送给宦官张让,被委任凉州剌史。”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长,用一斗葡萄酒换一个省长当当,足验证其珍贵。苏轼对此事感慨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伯良是孟佗的字号)。
  
  到了三国时期颇有才情的魏文帝曹丕,不仅自己喜爱葡萄及葡萄酒,还把把葡萄写进诏书,他告之群臣:“中国的水果很多,最好的应该是葡萄。夏日炎炎,葡萄味美可以解乏消渴。”在皇帝鼓励下,葡萄种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葡萄的鼎盛时期是隋唐,那是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对外交流相当频繁。长安城里住满了从西域远道而来的胡商。伴随着浓浓西域风情,葡萄从民间到皇宫,早已成了人们的宠儿。皇宫里嫔妃经常吃葡萄,盛放鲜果盘上绘满了葡萄藤蔓。嫔妃们佩带的是葡萄藤叶纹理的稠带,梳结云鬟时面对的是瑞兽葡萄图案的铜镜,宴会上饮用的是胡瓶里的葡萄美酒,她们在葡萄芬芳中吐气如兰,春风含笑。
  
  在民间葡萄更得到文人的追捧,尤其是那红色葡萄酒。让诗人们浮想联翩。李白饮了葡萄酒后,写下这样的诗篇:“葡萄酒,金叵箩,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裹醉,芙蓉帐里奈君何?” 那令人迷醉的葡萄酒,用金叵箩盛着。马背上驮着芳龄十五的苏杭美女。那女子用青黑色的颜料勾出秀美的眉毛,穿着红色锦靴。幽香的芙蓉帐、酒醉的诗人,娇媚的女子,这是个生香活色的画面啊。
  
  其实李白是化用乔知之词句,乔知之大约生活在武则天时期,他写到:“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愿君驻金鞍,暂此共年芳。愿君解罗襦,一醉同匡床。”罗襦指的是绸制短衣,二人喝酒后,宽衣解带,一同醉到在匡床上(匡床意思是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唐时文人有时写东西颇为情色。只不过乔知之露骨些,李白含蓄些。
  
  葡萄与葡萄酒遍见与唐朝诗作之中,可以说葡萄已成了隋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过唐朝后期吐蕃占据了河西走廊,阻断了丝绸之路。由于葡萄酒多由西域、河西走廊输入,葡萄酒就难以大量输入,加上连年的战争,于是葡萄酒的由鼎盛走向衰落。唐代宗时候李端写了一首《胡腾儿》就描述当时的情况:“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凉州就在甘肃河西走廊上,那里盛产葡萄,当地还能酿造葡萄美酒。大家熟悉王翰的《凉州词》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美丽的少女胡腾儿就出生在那,可惜故乡路断了,她怎能回家?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从唐后期衰落后,漫长的时间一直没有达到那时的盛况。知道十九世纪末葡萄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才得到发展。现在随着人们认知水平提高,中国每年对各类葡萄酒的需求以两位数增长
  。
  在全世界葡萄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桔,为世界果品的第二位。除了做葡萄干,葡萄汁等产品外,百分之八十五的葡萄被做成葡萄酒。下面我世界范围介绍下。
  
  葡萄酒酿造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有人认为是波斯人最先酿造葡萄酒。然后才传入希腊,罗马。古罗马人和希腊人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在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因为荷马是盲人,那里面葡萄被描述成黑的,酿出酒特别醇香。
   古罗马四处扩展自己的土地,只要占领一个地方,便开始大量种植葡萄。随着罗马军队的南征北战,葡萄酒也香飘整个西欧。曾经有人这样说:希腊用商业扩展了葡萄酒的世界,而罗马则用军队开拓了葡萄酒的疆界。古罗马人的共同的爱好就是酷饮葡萄酒。罗马国内贪杯者无数。历史学认为,罗马帝国灭亡除了外族入侵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酒与好色。
  
  欧洲人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作“我的肉,我的血”,视葡萄酒是生命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因此葡萄酒在欧洲饮食占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欧洲人把葡萄移植到美洲,现在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但是要论精致的葡萄酒还要说是法国,著名的蒸馏葡萄酒白兰地就原产之法国。
  
  现在葡萄已成大家日常常见的水果,葡萄以生长日照时间长地方为优,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产的葡萄味道就相当可口,尤其是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吃起来那叫个甜美啊。小时候在新疆时候我一次就能吃好多。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进口而来的葡萄——一“提子”,它的果肉口感较硬,容易保存。现在有些地方盲目发展,轻视国内良种。其实提子”并不适合每一个地方种。它的口感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中国的一些品种绝对不亚于它,如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因此选择葡萄不要满目宠外。
  
  葡萄味美,赢得众人喜爱。正如南宋陆游所写:“露浓压架葡萄熟,日嫩登场罢亚香。商略人生如意事,及身强健得还乡。”品葡萄,饮葡萄酒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1 02:02:22 |显示全部楼层
水果系列十三 爱情圣果——草莓
  夏天烈日炎炎,闷热无比。冷饮店迎来生意红火的日子。女孩子特别喜欢就是草莓圣代,粉红鲜艳的草莓躺在奶油冰淇淋里,散发着草莓的清香。再插上一根吸管,特别能诱惑人。吃一口,冰凉中带着酸甜,带着奶油浓香。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草莓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在欧洲它被称为水果皇后。它的最早栽种时间古罗马和古希腊,但非一般民众能拥有,虽在宫廷遗迹考古发掘中出现。但未曾留下任何古文献记录。大约在公元后约40-60年,古代学者佩林(Pling)在《自然史》中,首次记载草莓是一种水果。大约十四世纪,已经开始在欧洲栽培,并由野生驯化为家种。十六世纪,草莓种植已相当普遍。莎士比亚在《亨利五世》中说:"草莓长在荨麻底下,四周越是劣等植物,草莓长得越茂盛。”
  
  炮而红,立即传入欧洲,风靡一时。成为宫廷贵族们宠儿。
  18世纪末期的奥匈帝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最能将帝国奢华气息表露无遗的就是当时的奥地利甜点。它的甜点很多都要用到草莓。著名的甜点千层酥就是用酥皮加淡奶油、蜂蜜、白兰地、新鲜草莓、草莓酱、糖粉等做成。
  
  十三世纪末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威尼斯,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他在北京最爱吃的冻奶,以及它的配方。于是这种冻奶就在意大利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流传开来。后来这种冻奶演变成冰淇淋。在草莓普及后,草莓就成了冰淇淋中最重要水果。草莓圣代就是从十八世纪末慢慢流行开来,成为一个著名冰淇淋品种。
  
  中国种植草莓大概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末年,草莓随着外国人带入中国,当时称“洋莓果”、“地莓”,但种植面积一直很小。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才慢慢在中国大江南北普及开来。它还成为中国重要出口水果。欧盟进口草莓来源的第二大国就是中国,由于中国国内企业恶性竞争,互相压价,为此欧盟还对中国在2006年10月对来自中国冷冻草莓实行反倾销税,最终只要一家企业赢得上诉,税率为零。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国际摩擦越来越多的现在,中国企业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国际市场是行不通的。
  
  草莓园曾被写入“历史上最好的歌”。甲壳虫乐队(披头士乐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摇滚乐队,它的唱片发行量至今无人撼动。就是甲壳虫乐队结束了猫王时代,甲壳虫乐队在1967年的发行《永远的草莓园》,就是这首歌被很多乐迷选为“历史上最好的歌”。那首歌表达了年轻人惆怅和孤独,喧闹都市中他们觉得没有得到认同,歌中唱道:“星期六下午,不论在家或出门,不论在办公大楼或车库之中,别忘了站起来,走过你的草莓园。”
  
  草莓在淡绿色的叶子遮蔽下,开着一朵小白花,它胆怯地望着这个世界。俄国作家普里什文说草莓是“捧着一颗金黄的心的洁白”,草莓花的白色代表着纯洁,开着白花的草莓园也许是一个是躲避世间嘈杂的驻所,孤独有时也是一种美。
  草莓还被人们常用来制作蛋糕,草莓蛋糕是情人节里恋人首选的蛋糕。草莓外观呈心形,就如一颗火热的心。红红草莓就代表两颗永久相爱的心。
  
  武生在他的植物小品说到:“草莓有着甜美的外型,同时又由于女人喜欢吃草莓,而女人和爱总是紧密地相连,于是草莓被封为恋之果。”有人说初夏是草莓季节,也是恋爱季节。因为当草莓应市时,热烈的夏天就不期而至了,当少女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时,青春和初恋都在这个时候悄悄走来,娇艳的猩红开始深情地吻着每一个年轻的心,酸甜的草莓和酸甜的爱情便蔓延开来,这就是草莓为誉为爱情之国的原因把。正如一首诗中说道:“草莓是象征爱情的水果。鲜嫩欲滴。像女人诱人的红唇。清新的香气像少女的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6-2 17:38 , Processed in 0.04688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