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丙辰中秋

明刀背字个论(东胡)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23:53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部分

呼沦贝尔盟达赉诺儿鲜卑墓考古发现两块煤精石饰牌,年代下限为东汉时期。在饰牌上发现有刻划符号。如下:


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P369页,呼沦贝尔盟达赉诺儿鲜卑墓群1986年考古发现报告(内蒙古考古所)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丙辰中秋 于 2007-3-25 23: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28:11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部分

解开玄石上的谜
        ——鲜卑民族文字符号初探
内蒙古文物考古论文集(第一辑)呼盟扎赉诺尔鲜卑墓葬群1986年清理发掘报告(内蒙考古所),第369页介绍了鲜卑墓葬中出土了二块煤精石饰牌,在饰牌上发现有刻划的文字符号(图一),关于文字符号,考古材料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煤精石上的文字符号,发表几点个人想法。
分析:
1)根据考古材料鲜卑墓葬的年代下限为东汉时期。
2)呼盟扎赉诺尔鲜卑墓发现有刻划的文字符号如下:

3)煤精石上的文字符号,与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发现的骨刻符号有相似或者说相同之处,如下:

4)煤精石上的符号有几个与骨刻符号相同,骨刻符号与战国时期的刀币背文也有几个相同符号发现,如下:

5)夏家店上层文化骨刻符号,鲜卑墓饰牌符号,战国刀币背文,发现相同符号,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中国的北方,有一种失传的古代民族文字符号,被人们认识和领悟。按文化谱系划分,应该归为夏家店上层文化,按族系划分,应归为东胡族。
6)史料中介绍鲜卑族和乌桓族是东胡族败走鲜卑山和乌桓山的二支余部。居鲜卑山的一支,史称鲜卑,居乌桓山的一支,史称乌桓或乌丸。
7)鲜卑和乌桓乃东胡余部,尽管他们在政治上失败,但是生活和生产两方面还是继承和保留了其祖先的遗迹,语言和文字必定也是东胡族遗迹之一。
8)《魏书•序记》载鲜卑“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徒,射猎为业,淳朴为给,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记录焉。”这里说鲜卑“刻木纪契”与东胡族的“刻木为信”是同一个说法。
9)根据考古材料:“鲜卑没有文字(东胡就更没有文字了),千百年来已成定论。这组文字的发现,不能不说对此论点提出了挑战,当然,我们还不能肯定这组文字就是鲜卑文字,但至少说明在鲜卑族团中,有些人曾经使用或借用过某种文字。”考古发现鲜卑有文字符号,载体是煤精石;其祖先东胡也发现有文字符号,其载体为骨片。在这些不同载体上发现的相同文字符号,说明了东胡有文字符号使用,鲜卑有文字符号,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相同的文字符号。
10)如果此立论不错的话,那么东胡族、鲜卑族(现在还缺乌桓族材料),在使用一种相同的文字符号,能否暂定为东胡民族文字符号,待考。如果乌桓这块再有材料发现,那么就更证明了乌桓、鲜卑的族源为东胡,与史料记载也相符。
11)关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族属问题,河北省考古所倾向于山戎说,历史所倾向于孤竹说,内蒙古考古所倾向于东胡说,史料记载是“燕北有东胡,天之骄子”一说。从目前掌握的材料分析,鲜卑、东胡使用相同的一种文字符号,如何来释读这些文字符号,尚待时日。
12)“燕北有东胡,天之骄子”—东胡族,居住在古燕国的北部,古燕国和东胡族就必然会有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接触。如果刀币背文或者东胡族骨刻符号能被正确释读,那么将为这种失传已久的文字提供有力的互证材料。

[ 本帖最后由 丙辰中秋 于 2007-3-25 23: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0:25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部分结语:
岩字是一次寻访岩画时意外发现的,年代为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年。在查询文字资料时又发现了内蒙古呼盟煤精石的石刻符号,年代虽然较晚但是有传承关系的存在,为释读刀币背文和东胡族骨刻符号也提供了边缘材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1:28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象牙笄及刻字符号(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2:16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象牙笄及刻字符号(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2:53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象牙笄及刻字符号(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3:24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象牙笄及刻字符号(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4:08 |显示全部楼层
重发象牙笄及刻字符号(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4:59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部分

介绍一把青铜削刀
一、发现和认定
一九九四年春季,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一把青铜削刀,同时还发现有三足陶鬲(残)和磨制的有孔石斧,经文博部门同志鉴定和分析,年代为战国时期器。
二、介绍有关材料
a、《中国古代器物图典》(吉林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展示了一把青铜环首削刀,资料报导该刀出自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基,长23.1厘米,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锯、锛、凿等,资料报导削刀的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图一)

b、《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收录一品原始尖首刀。推测其铸地应是燕国及其邻近区域。
“原始尖首刀体形较大,凹刃弧背,刀首为斜坡状,刀刃无廓较锋利,刀脊背外廓凸起较厚,止于刀柄相交处,刀柄略宽,面背中间各有两条较粗直线纵文,刀环较大作椭圆形,刀身素面无文。通长17.7,刀首宽2.3,刀柄宽1.2,环径2.6厘米,重量无实测数据,推断至少20克以上。”(河北张驰先生语)(图二)

c、内蒙古发现的这把削刀与河南长台关削刀型制相同,环首椭圆形,厚脊薄刃,全长23.5,刀身长15.5,刀柄长8厘米,重47.2克。(图三)



[ 本帖最后由 丙辰中秋 于 2007-3-25 23:3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3-25 23:38:30 |显示全部楼层
三、比较与分析
a、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削刀,其刀身上有对称的云雷纹,云雷纹是以错金工艺完成的。
b、内蒙古发现的削刀,其刀身上有不对称的纹饰,纹饰是以敷金工艺完成的。
c、河南长台关削刀纹饰与内蒙古削刀纹饰不同,有两点:
⑴两把削刀纹饰加工的工艺不相同。一把是错金工艺制成。一把是已经失传的敷金工艺制成。由于敷金工艺品削刀的发现,为研究这种失传多年的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⑵河南长台关的削刀,呈有序排列,漂亮美观的对称型云雷纹;内蒙古的削刀呈无序排列不对称型纹饰。为什么?
四、削刀符号的归纳与整理
归纳整理如下:

这些呈不对称排列的符号装饰在削刀上,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如果是为了美观漂亮,为何不用对称型的纹饰呢?由于好奇心的驱使,笔者查阅了部分资料后,认为这些符号可能是文字符号,笔者不精于这方面研讨,报导出来,就教于大家。最后,需要说明的,笔者是内蒙古自治区钱币学会会员,有义务,同时也有责任,对发现削刀的经过,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调查。这把削刀其发现地点准确,发现时间准确,伴生物年代准确,因此证明了削刀的年代准确,属于赤峰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年代为距今3000—2200年。
削刀上的符号与梳理出来的燕国刀币符号《古钱大词典》丁福葆著,79枚;《简明钱币词典》孙仲汇、周祥、胡薇、黄锡明著,22枚,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楼子店刀币符号162枚,一共430枚符号。夏家店上层文化骨片26枚,其上约有200余个符号,以及在赤峰地区发现的石刻符号14枚,呼盟鲜卑墓煤精石饰牌材料,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的这把削刀及削刀上的符号,可以肯定的说,是古燕国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符号。其后在赤峰地区又发现二把削刀,已折断,型制相同,刀身上未发现纹饰及符号,据此也证明了在赤峰地区有这种工具的流传及使用。
现在分析,这把环首削刀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东西。削刀上的文字符号约为70余字。
  由于这把削刀的发现,为燕国刀币来源于北方民族青铜环首削刀又增加了一件实物资料。如果削刀上的符号能够释读的话,那么就给以“刻木为信”的北方民族寻找到了一个曾经使用文字符号的突破点。也为燕国刀币背文的破译增加了一件确切的材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26 22:34 , Processed in 0.04821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