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06|回复: 47

共金初考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00:52:2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ie 于 2011-5-29 01:16 编辑


        今天朋友发来一张照片,兴奋之余告之此品出自山西某地.看到照片的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眼前一亮,生坑绿锈出土原味的东西.

而此钱以前闻所未闻,实是又添了一枚开门见山的大珍孤品.(照片左图)

战国时期,有一种顶布两端有锐角的流通货币在钱币学里被称为锐角布.它可以分为大小两型.

大型的已经被公认为战国早中期韩国铸造的货币.相当于一釿的.而小型的相当于半釿布,国别目前则有比较大的争议.传统说法和中国钱币大辞典注解都为韩国货币,而从目前的进一步的研究,有很多学者认为定为卫或魏的货币更为确切.

而这次发现的共金就是小型的一种,它的出现无疑对我们进一步研究锐角布有着重要的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00:53: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ie 于 2011-5-29 01:20 编辑

大型锐角布可分为四种,都是战国早中期的铸币.

涅金是其中最常见的品种.从其存世量较多的情况来看,它的流通范围相对较广,发行量较大,行用时间较长.它在大型锐角布有着代表意义.




卢氏涅金,存世不过数十枚,但卢氏是非常确定的韩国城邑,所以对确定其是韩国货币有着重要的意义.



俞涅金,民国期间发现一枚,系破损修补而成.



亳涅金,目前见过的人还不多,有不少人存疑.现存澳门藏家陈君手中.






关于铭文的释读,还有读成百涅的,涅为流通的意思.如果涅是地名的话,其他的布不是标定了两个地名了吗?

但我个人认为,涅是地望.史料记载:梁惠王十二年,郑(韩)取屯留,尚子,涅.大致位置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

因此从型制和铭文上看,涅金是最早出现的锐角布,而它出现一段时间以后,涅金已经不仅仅指涅地的流通货币,已经成为了这种特殊型制货币的代名词.而再在它前面加铸其他地名,恰恰说明它们都是受了涅金的影响,从其发展而来的.

虽然大型锐角布出现较早,但从战国晚期的新郑韩故城铸钱遗址出土的钱范等实物资料看,直到战国晚期它都一直在铸造使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00:54:1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ie 于 2011-5-29 01:23 编辑

小型的锐角布以前我们只知道两种.面文的释读一般为公字和垂字.以前公认的看法虽然地望有不同的解释,但都认为它们是韩币.

从现有的资料考证它们出现要比大型的晚,可能是战国中晚期的铸币.所以它们受大型币的影响是肯定的.

但型制上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大型的都是方档,而小型的都是尖档的.这个重要的变化可能意味着铸造地的不同.



黄锡权先生在其专著中提出了它们可能是魏或卫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相当有见地的.河南鹤壁的一处战国货币窖藏,出土了4870枚货币,公字竟然有3537枚,垂字一枚.其他的大都是魏国货币,垣字环钱多达1180,还有安邑一釿,梁正尚,百当哷,梁布等等.从出土的地点和共出货币的关系分析,是魏国货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们做个小结:这种小型货币保持了大型币的锐角,但开档有了改变,大小也不同,又和魏国货币在魏地出土.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它是魏国或卫的货币了,而新出的这枚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00:54:48 |显示全部楼层
这枚新出小锐角的铭文为"共金",把它的铸造国别确定了下来."共" 战国时属魏地,今河南省辉县西.  

从地理位置看地处河南北部,它的西北部是韩的涅和屯留,它的东北部是锐角布出土最多的河南鹤壁.在这个倒三角的区域是锐角布出土的主要地区.而鹤壁,淇县,辉县地区则是小锐角布出土最集中的地区.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锐角布是从山西韩地大锐角向东向南扩散影响的.最终在河南的鹤壁,淇县,辉县地区形成了小锐角布流通区域.所以出现共金小锐角就不足为怪了.

而和这枚共金粘在一起出土的公字布,则说明了它和其他的小锐角是一起流通的.



鹤壁,淇县是战国时期的卫地,垂和公字小锐角大都出于此地,所以有学者认为它们是卫币是有理由的.

战国以后,卫已经沦为一个小的附属国,公元前254年被魏灭,成为魏的附庸.所以小锐角常和魏币一起出土就不难理解了.而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型制说明是卫国铸币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小锐角是卫国货币的假设成立,那么,共金就可以认为是魏接近卫国城邑为了方便和卫国的商品交易而仿铸的卫制的货币.

但是魏国的国力远远大于卫国,卫国的经济和货币受魏国的影响更大,魏币很可能直接可以在卫地流通,所以魏地大量仿制卫币就没有必要了.出土实物资料也支持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

所以它的铸期必然在灭卫以前,也就是早于公元前25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020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3-22 00:57: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lie 于 2011-5-29 01:28 编辑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推断,我们可以再从"共"地铸币的发展过程来分析佐证一下.

我们知道战国的初期,由于魏国在政治上实行了改革,任用了翟璜,李悝等贤臣,还有吴起,乐羊等军事家.成为了战国早期最强盛的国家.而这时候的货币经济也进入比较发达的时期.

魏已经采用了平首记重的桥足布(釿布),直到战国的中期,它已经成为了魏国货币的主体,并一直延续了很久.

共地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虽然在釿布中出现的比较晚.这是出土的桥足半釿布:共半釿.


进入战国中期以后,出现了更加先进的货币型制环钱.在共就出现过三种:共屯赤金,共少半釿,和共字钱.

前两种,从出土量来分析,当时铸造就很少,使用的地域也很有限.但共字环钱则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它存世量是环钱中除垣字外最多的一种.

这说明哪个时期,共地使用环钱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状态.

而临近的大国如韩和赵都已经广泛的使用小方足布了(赵部分地区使用尖足布).如果是为了和这些国家的的交换需要,也应该仿制方足布才是.

而共地自己已经在使用环钱,那么有什么必要改制出这么一种小锐角布呢?符合逻辑的答案只能是一个,就是它周边还有使用小锐角布的地区或国家,再结合小锐角的出土范围.就是在共地的东北部的卫国也在使用这种货币.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有理由这么认为:锐角布这种型制在韩地出现以后,对周边的地区产生了影响.在卫国形成了小锐角布的流通区域.同时卫国和魏国在经济上有着广泛的联系.最终在魏临近卫国的共邑出现了,为方便两国商品交换的在魏地铸造的仿卫制的货币"共釿".但由于魏国经济在相互影响中的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所以这种仿制货币并没有被广泛推行下去.它的铸行时间当为战国中期到公元前254年魏灭卫以前.

这就是"共金"的出现,带给我们的启示.


全文完!

参考资料:

中国钱币大辞典
先秦货币研究:黄锡全
历代古钱图说

本问图片均来自开元泉社,在此一并象图片所有者表示感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59

积分

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07-3-22 13:08:01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创见品

又见王兄,好钱呀.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3-22 20:20:13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世珍品!!!
绝妙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0

积分

白衣秀士

发表于 2007-3-22 20:38:29 |显示全部楼层
好研究,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0

积分

黑名单

发表于 2007-3-23 08:46:54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补充一点,亳涅金现存两品,澳门陈先生所藏为第一枚,出土的第二枚入藏内地钱币大家。两枚图片如下:

亳的地望有南、北、西三处,南亳在河南商丘东南,北亳在河南商丘北,西亳在河南偃师西,如果依据锐角布多为韩铸的传统观点,“亳涅金”的“亳”应指战国属于韩地的西亳。


[ 本帖最后由 北京泉虫 于 2007-3-23 08:5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267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07-3-23 09:31:22 |显示全部楼层
好钱,好文张,像片照的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6 19:21 , Processed in 0.0572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