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7|回复: 4

“阿思本”事件始末:清朝花钱给英国人建立舰队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2-19 11:08:34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 船坚炮利的诱惑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咄咄怪事。中国清政府花银子购买军舰,让英国人担任了舰队司令,并且中国人不得过问舰队事务的“阿思本舰队”事件,就是其中之一大怪事儿。
要说清楚这件怪事儿,还要从林则徐谈起。明朝时,中国的海上武装力量还是很强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航,心里没有国家的“武魂”能行吗?肯定不行!
中国海上武装力量从什么时候弱的?从清军入关后弱的。以“骑射”得天下、水军薄弱的清王朝,为应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击,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坚壁清野政策,以至于中国海上武装力量日渐荒废。而在这时候,西方的机器制造技术带动的战舰与枪炮制造业开始突飞猛进。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罗尔·阿美士德”号军舰到中国附近海面进行航道测量。发现清军中装备最好的广东水师的战舰仍旧都是旧式木帆船,最大的全长30多米,载炮30门,而且全部是旧式土炮。于是,英国人断言,“即便是1000艘舰艇组成的中国舰队,也打不过我们的一艘战舰。”1835年,东印度公司曾经写信给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建议政府:“只需1艘主力舰、2艘大巡洋舰、6艘三等军舰、34艘武装轮船和600名陆战官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是一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在中国问题上,他曾说:“对于中国这样半开化的政府,每隔8至10年揍他一顿,才能使他们老老实实。口头警告是没有效果的,他们很少注意语言,在他们接受意见之前,不仅要看到手杖,而且要让手杖打到他们的肩膀上。”
帕麦斯顿的政策直接导致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过,话说回来了,英国之所以敢于从那么远的距离跑到中国打仗,正是摸到了中国的海上力量薄弱的“要穴”。
对于中国海上力量的薄弱问题,当时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他刚到广州就看到了外国的“船坚炮利”。甚至想办法专门从美国人手中购买了一艘战舰。
林则徐这个人了不得。用现代的话讲,这个人爱国不迂腐,能够跟随世界潮流,认准的事儿,就干到底。他认为,要想战胜外国侵略者,必须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发配新疆的途中,他说“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
1850年,林则徐在广东潮州病逝。但是,他的“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的观点,却被清政府采纳了。1856年,清政府准备洋船洋炮装备自己的水师。后来,由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停止执行装备新式舰艇的计划。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2-19 11:09:47 |显示全部楼层
转机 痛下血本购军舰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外交部。

这时,各个列强国家认为,要想更好地谋求在中国的利益,还是和清政府打交道好。可是,中国当时正发生一件大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作为对清政府割让中国权益的回报,各国列强答应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太平天国有一名将叫忠王李秀成,这个人非同了得,他是太平天国后期作战的灵魂之一。李秀成在1860年3月19日攻克了杭州、宁波等地,并继续向上海推进。这时,咸丰皇帝刚死,6岁的小皇帝刚刚继位,慈禧太后年轻守寡,还没有掌握中央大权。主持清政府内外事务的只有一个人。

谁?

咸丰的弟弟、新皇帝的叔叔奕。奕听说李秀成攻下了杭州,特别是在向上海推进,心里慌了。

他慌什么?

因为,他得到一个情报,李秀成攻打上海的目的之一,是要到那里购买外国的舰艇与火炮。奕知道后,真是倒吸一口冷气。因为,他知道,如果让太平军弄到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等于如虎添翼。

不行,赶紧想办法,要赶在太平军之前购买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特别是把水师武装起来。因为,在长江流域与太平军作战,没有舰艇很被动。

奕是负责清政府新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相比之下,他熟悉外交与对外贸易事务。换句话说,他知道要买先进的舰艇应该去找谁。

他找谁了?他找两广总督劳崇光,因为两广总督衙门在广州,而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窗口。

劳崇光不敢怠慢,马上找正在广州的英国人赫德。

赫德是谁?

赫德在中国近代史可是大名鼎鼎,他曾一度掌握中国海关达48年之久,为英国扩大在中国的利益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他任广州海关副税务司,也就是广州海关副关长。

赫德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在中国的另外一个英国人——李泰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2-19 11:11:12 |显示全部楼层
李泰国是什么人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一个机构名叫“海关总税务司”,也就是中国的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社会,部分主权已丧失,再加上中国急剧地、被迫地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轨道,缺乏与世界对话的人才,所以这个机构从成立一开始,就由外国人负责管理。李泰国就是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李泰国生于1832年,10岁时就来到中国,是著名的中国通。1855年任英国驻上海副领事,后来任上海海关委员。这个人一口的江浙官话,经常身穿中国长袍马褂,非常熟悉中国事务。

李泰国是英国在华利益的总代表。他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国内。

英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太高兴了。为什么?因为,如果弄得好,可以将中国海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英国外交部和海军部先后指令李泰国,立即帮助中国在英国购买军舰,并组建一支“英中舰队”。

李泰国把消息反馈给了奕,最后敲定用白银65万两,购买7艘军舰。

购买军舰的过程非常顺利。1862年10月27日,清政府批准这7艘军舰分别命名为:“北京”号、“中国”号、“厦门”号、“广东”号、“天津”号、“江苏”号和“穆克德恩”号,并以三角龙旗为军舰的旗号。同时,还派遣了几百名官兵上舰服役。李泰国还招募了600名英国海军官兵上舰服役。

按说,我出钱买军舰,你拿钱帮我的忙,事情到这本也就完了。

协议 中国舰队英国管

唉,这个国家呀,如果弱到连主权都保护不了的时候,你想象不到会出什么事情。

李泰国购买完了军舰后,他于1863年1月16日,找到一个名叫阿思本的英国海军军官,两个人签订了一份合同。

阿思本是谁呀?阿思本40岁,是英国海军中校,曾经参加过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情况比较熟悉。而且这个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南京与太平军打过一仗,当时他是“狂暴”号舰长。

李泰国与阿思本签订了一份什么合同?这份合同共13款。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中国皇帝必须任命阿思本为中国海军总司令,使其拥有管辖中国所有船只之全权,任期4年,并不得另任其他外国人为总司令;

第二,阿思本只遵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的旨意,其他部门概不遵行,阿思本有权拒绝任何命令;

第三,该舰队是由李泰国和阿思本所管辖的外国水师,在任用外人、悬挂外旗等问题上,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第四,李泰国应立即行文支领足够4年之用的各员的薪俸及各船经费。

该合同简直是天方夜谭。中国政府花钱购买的军舰居然变成了外国水师。该合同不仅违反了清政府与赫德最初订立的购船协议,甚至连基本的商业道德也不讲,表现出的只是殖民主义的霸道和专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2-19 11:13:18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李泰国与阿思本签订这份合同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国的海军舰队。因为,当时清政府已有一支由英国军官戈登指挥的“常胜军”,如果再加上这支海军舰队,两支武装都归总税务司管理指挥,就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国的政局了。

李泰国与阿思本的合同,连赫德都觉得太过分了,对李泰国说:“你这样做是不能容忍的,有害的!”

荒唐的是,这份合同,中国清政府起初并不知道。

1863年4月4日,阿思本率领舰队起航驶向中国。李泰国先于阿思本舰队抵达中国,并与赫德在1863年6月到达北京。李泰国到京后,清政府才知他与阿思本签订合同的事情。

于是,阿思本事件发生了!

结局 破财废霸王合同

清政府各级官员对这个事件非常震惊。李鸿章说:“若令李泰国一人专主,要求胁制,后患方长。”奕与李泰国争论长达1个多月,最后坚决废除了13条合同,重新拟定了《轮船章程》,规定: 第一,舰队指挥由中国人担任,阿思本为副手,并由中国方面主持舰队事宜;

第二,舰队中的外国官兵由阿思本进行管束,对其中骚扰百姓及做出不法事情者,应予以严惩;

第三,随时挑选中国人上船学习行船放炮等技术,阿思本务须督同船主员弁,实行教练等。

对这些新的规定,阿思本却不同意。1863年10月18日,李泰国和阿思本一起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递交申呈,坚持要履行其私下订立的合同13条。

清政府还没有昏庸到连数都不识的地步。奕想,我再弱,也有个底线,中国兵权不能把持在外国人手中,这就是我的底线!我花钱给你们英国人建立一个舰队,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宁可把舰队解散也不能答应你们英国人的无理要求。

还果真让奕给说着了。英国驻华公使馆说,你废除李泰国与阿思本的合同,我就降下英国国旗回国。这是典型的威胁!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美国新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上任,途经伦敦,就此事在中英两国间进行斡旋。 最后,决定解散这艘舰队,将7艘军舰驶回英国拍卖;中国清政府发给600名英国海军官兵路费,另外付阿思本1万两白银的劳务费。至此,被弄得沸沸扬扬的阿思本事件才结束。

在这个事件中,清政府一买一卖,外加送盘缠,白白耗费了白银70万两。 对这件事情,清政府是越想越气,好不容易弄个舰队,就这样夭折了!于是,把李泰国在海关总税务司的职务解除了。

海关税务司可是个油水极大的机构,李泰国被撤职后,一下子就惨了,“词色之间,业已神丧意沮”,于1864年1月9日,转道上海和香港灰溜溜地回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067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2-19 12:23:1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29 09:54 , Processed in 0.0530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