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5|回复: 1

上海复兴:“银元之战”与今日“房价之战”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1-31 15:19:02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二六大空袭”下诞生的中国探照兵
1950年2月6日,宁静的上海夜空被轰炸机的轰鸣声所打破,接着炸弹的爆炸声惊天动地。
这一天,国民党空军从台湾出动了各种飞机17架,其中B-24型12架、B-25型2架、P-51型2架、p-38型1架,分四个批次轮番轰炸了上海电力公司、沪南及闸北水电公司等地,共投弹60余枚,炸死炸伤居民1400余人,炸毁房屋2000余间,发电厂遭受严重破坏,发电量由15万千瓦降至4000千瓦,工厂大部停产。这就是国民党制造的“二.六”空袭惨案。
3月28日,国民党空军又出动3架飞机轰炸了南京下关电厂,虽然投弹24枚,但电厂损失不大,仅炸毁了电厂锅炉房一角。
3月3日,国民党空军再次出动11批23架次轰炸机,对广州、柳州、贵阳、武汉等地同时轰炸,炸毁房屋170余间,船只300余艘,伤亡850余人。
国民党空军之所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对大陆空袭,主要在于我军当时没有空军,防空兵力量薄弱,没有探照兵。
“二.六”空袭惨案后,中国政府在加强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城市防空力量的同时,与苏联政府协商,由苏联派遣苏军巴基斯基中将率领的混合集团军来华协助防空。苏军混合集团军中有航空兵、高射炮兵,还有一个探照灯团,里申科中校任团长。1950年3月上旬,探照灯团随苏军混合集团军达到上海,苏军很快制订了空军航空兵、高射炮兵和探照兵相协同的作战计划。
3月14日夜,苏军高射炮兵在探照兵的配合下,首次击落国民党空军飞机1架,到5月11日,在探照兵的有力配合下,共击落国民党空军的5架飞机,扭转了上海的空防形势,迫使国民党空军基本上停止了对上海等地的轰炸。
苏军探照兵部队对国民党空军夜袭上海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量,探照兵在防空夜战中的作用,引起了我军的高度重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探照兵部队已经成为我军高层领导共识。
陈毅治理上海:狠打“银元之战”
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失业众多。1949年的特大洪水更是雪上加霜。1949年的全国生产同历史上最高生产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了一半,农业大约下降25%。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否迅速地恢复和发展,极度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能否尽快度过,是关系新生政权能否维持和巩固的根本问题。有些人对**d管理经济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人根本就不相信**d会把经济管好,说:“**d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80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
面对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平抑物价作为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的中心环节,大刀阔斧地加以解决。毛泽东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有理财之能的陈云。1949年7月,以陈云为主任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一成立,便迅即投入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的战斗。
在平抑物价方面,相继组织了同投机资本作斗争的两大“战役”。首先是“银元之战”。各大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惟一合法货币。可是投机商对政府法令置若罔闻,继续扰乱金融市场。在上海,有人甚至扬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平抑物价的关键在于稳住上海,只有稳住上海,才能稳住全国。1949年6月10日,经毛泽东同意,上海市军管会断然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将投机商200余人逮捕法办,沉重地打击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元之战”的胜利。“银元之战”以后,投机商不甘心失败,又转而囤积粮食、棉纱和煤炭,哄抬价格,扰乱市场。有些人发出狂言,说:“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于是,又展开了“粮棉之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粮食、棉纱和煤炭的调动和集中。当11月25日物价上涨最猛的时候,全国各大城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一致行动,敞开抛售,使物价迅速下跌。同时又收紧银根,使投机商资金周转失灵,纷纷破产。到12月10日,“粮棉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时,资本家对我们搞经济的能力也开始翘大拇指了。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6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
随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决定,采取统一全国财经工作的重大步骤,改变战争年代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财政体制,由中央人民政府统筹全国的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做到统一计划,令行禁止。这一措施有效地巩固了平抑物价的成果,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势头。到1950年3月,全国的物价就完全稳住了。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共和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的胜利,认为它们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初,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新政权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对当前“房价之战”的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且当时的环境和现在也大不一样了。但是,这两个“战役”积累的历史经验仍值得我们吸取、借鉴。建国初期,国家之所以下决心打“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就是因为开国者们意识到这是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同样,房价飙升也危及到了“衣食住行”中的“住”这一国计民生。汽车可以不买,旅游可以不去,金银珠宝可以不戴,甚至平板电视我可以不看,……但是,不能没有住房。
住房、教育、医疗,这是压在国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现在,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义务教育的“一费制”、医疗系统的打击商业回扣等等,逐渐显现成效。但是,现在,房地产乱象丛生,政府一再“调控”,都不管用,结果都成了“空调”,每一次调控过程伴随的总是房价的又一次飙升。治乱世用重典,该出手时就出手。所以,政府应该旗帜鲜明地平抑房价。要认识到平抑房价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之所以对平抑物价决心很大,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平抑物价对赢得民心、巩固新生政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刚刚经历过国共内战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亲眼看到一个貌似强大的“国民政府”是如何被一群小米加步枪的泥腿子推翻的,他们深知:民心可畏、民心可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现在,改革开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而这又是重要的矛盾突显期。我们的改革和各项建设需要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此党和政府适时提出要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但是,如果任凭广大市民成天在开发商的卵翼之下惶恐不安“望房兴叹”;如果任凭“房奴”和“准房奴”们在开发商和银行的盘剥之下苟延残喘而怨声载道;如果任凭开发商们操控房价、某些不良媒体助纣为虐,——那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将成为一句空话。
所以,政府应该依靠广大人民的支持,上下一心,打赢这场“房价之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有人说:“如果买不起住房,就成为无根的人,不稳定的人,就容易觉得社会不公,没有受到善待,时时有危机感,进而滋生现代流民心态。的确,如果一个城市中的多数人都被一套住房压垮,这实在不是一件可以等闲视之的事情。如此混乱的社会舞台上,和谐之曲焉能奏响?”诚哉斯言!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五品中散大夫

发表于 2009-2-10 14:55:40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30 07:27 , Processed in 0.0542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