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arles

charles推荐:《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市场真相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1-31 20:15:46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3:57 |显示全部楼层
第45节:中国是文物大国吗?(1)


  第七章 中国文物通缉令

  联合国教科文提供数据: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总量超过了国内馆藏文物的总和;另有数据证实:中国博物馆现有文物收藏总量,不足美国一家博物馆系统的1/10;记者调查到:有四家中国海关一天内共查出走私文物15500件……

  究竟是谁,将我们捆绑在"文化亡国奴"的耻辱柱上?

  中国是文物大国吗?

  记者曾经向数百位被采访者问了同一个问题:"中国是文物大国吗?"绝大多数人都不假思索地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理由不外乎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又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光是那沃土之下几十尺厚的文化堆积层,就足以清清楚楚地演绎出整个人类的来龙去脉。可是,在理智的层面上,寄生于任何概念之上的自信,往往不及公认的现实来得直观与清醒。假若我们可以暂且抛弃一些空洞的教科书曾经灌输给我们的一些空泛的说辞,改用更加科学的眼光客观地对这个问题进行数据分析,我们会心跳、心虚,会得出一些我们难以接受的结论。

  一般说来,博物馆以及馆藏文物的数量及质量,再加上开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物实力的鲜明标志。我们不妨就此先作一个数据上的比较:

  在博物馆的数量上,我们没有优势可言。据国家文物局可靠数据:止于20世纪末,法国每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德国和荷兰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日本每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中国是平均60万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

  从馆藏文物的数量上比较,我们更缺少一个文物大国所应有的优势。据我国文物部门自2003年开始的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在我们所拥有的2300座博物馆里,国家登记在册的文物总数1200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的总数近11万件。中国最大的故宫博物院两岸共有藏品210万件(北京150万件,台北65万件),约占全国馆藏文物总数的1/10出头,其中一级文物约占全国总数的1/6。国外的情况怎样呢?记者也收集了一组数据:

  美国现有博物馆8000座,其中,仅1964年建立的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多达1700多万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8000多万件,美国斯密森博物院系统收藏文物藏品更是多达1.3亿件。这个只有200余年历史的移民国家,仅此3家博物馆的文物藏量竟是中国全国文物总数的10.8倍。

  法国现有博物馆近5000座,馆藏文物约2亿余件,是我国馆藏文物的将近20倍。仅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三家博物馆藏品就有200多万件。

  英国现有博物馆3000余座,馆藏文物约1.8亿件,是我国馆藏文物的15倍。仅大英博物馆一家现有馆藏文物就有700万件,是我国文物总数的一半有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4:17 |显示全部楼层
第46节:中国是文物大国吗?(2)


  第一次读到这一组数据时,记者曾暗自神伤:我泱泱中华,上下八千余年,纵横近千万公里。我们的祖先曾用不断进化的优质大脑,为人类贡献了无数发明与创造,给后代留下了无数精神与物质财富,他们的英名千古流传,他们的遗迹万古流芳。可遗憾的是,这一切,也许只能让我们的子孙从教科书里读到,而无法从博物馆里的实物中充分领略。这种尴尬,就如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只能无趣地生活在"四大发明"的烛光底下欣赏富国的傲慢与偏见一样。

  是我们的家底子太薄,祖宗没给我们留下多少遗产吗?非也!960万平方公里土地,随便用"洛阳铲"朝哪儿打,哪儿就能冒出文物。是我们恋旧惜物、吝啬挖掘吗?非也!近30年来,国家考古挖掘加上民间盗墓所出土的文物,哪一年没有几十万件?那么,我们的文物上哪儿去了?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 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大约是馆藏数量的10倍以上。换句话说,按照最保守的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至少在1700万件以上,远远超出我国本土博物馆藏品总量。一大批浓缩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本可以炫耀于世的文物精灵,百年来,只能静静地屈居异邦,冷艳凄美地向世人诉述着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屈辱。

  除此之外,近年来风靡世界的中国文物市场,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迅速扩张、膨胀。记者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多家媒体所报道的数据作过粗略统计:仅美、英、法、日、韩、菲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件中国文物上市买卖,或曰"中国文物街"、或曰"中国文物楼"。毫不夸张地说:单从文物数量上看,疯狂的文物走私,使得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失去一座故宫。

  人们习惯于把丧失国土主权的人称做亡国奴、把轻薄自己生命的人称做亡命徒、把守不住祖上财产的人叫做败家子。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死的记忆,它用物资的形式储存着不同时代的人文信息,传承着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一旦我们彻底失去了这种记忆,又与失去国土、失去家产、失去生命与灵魂有何区别呢?

  究竟是谁,将我们捆绑在"文化亡国奴"的耻辱柱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4:45 |显示全部楼层
第47节:噩梦圆明园(1)


  噩梦圆明园

  一个法兰西士兵的日记

  "1860年10月7日……那是一个美妙而又宁静的夜晚。东方人不知道什么叫酒吧,更没有酒会和夜生活,他们都在上帝的猪圈里毫无情趣地搂着自己的老婆抽搐,然后打着笨重的呼噜像死亡一样地熟睡。当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就在此刻,他们的皇帝陛下已逃亡在外,而我们--伟大的法兰西士兵与英国同盟军一起,用胜利者的军靴踏进了奢华无比的皇帝行宫--圆明园……(图28)

  "上帝啊,这里怎么会是人居住的地方?就算是欧洲最豪华的博物馆也不过如此!夜幕下,那些隐蔽在林荫间的亭榭楼阁若隐若现,散落在园子里的水景星星点点,听说中国的统治者喜欢在这样的夜晚坐在水榭里听歌观舞,欣赏东方美女的迷人神韵……

  "我们闯进一间间宫殿,几乎每一处都摆放着精美绝伦的玩物--东方玉器、金器、银器,还有瓷器、漆器,不论材料还是造型都那么珍稀罕见,我们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执行战斗任务,就像是和朋友一道在参观一处东方博物馆。我为眼前的一切瞠目、惊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阿里巴巴……这一切,仿佛都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两天中,我们在几乎每一件都值3000万法郎的珍宝财富中徜徉!尽管进入圆明园之初,我们的蒙托邦将军曾经下令士兵不能随意搬动园中的物品,可是面对一座失去主人的金山,谁又能无动于衷呢?一切阻止抢掠的尝试都是不可能和枉费心机的。此刻,将军能做什么?他手下的军官们又能做什么?毫无办法!蒙托邦将军即便拼尽全力,也无法阻止自己的部下砸开一处处宫殿的大门,他们只能闭上眼睛,视而不见。其实,一些最值钱的东西都被长官们派员拿走……

  "英国人似乎比我们更有条理,他们以班为单位,在士官指挥下开展行动,有人拿袋子、有人拿东西,有条不紊,干得很专业。听说他们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负责收集从圆明园搬来的物品,士兵必须把他们的战利品交给委员会,由委员会编制清单,组织公开出售。

  "到第二天,局面更加失控了。随军神父大声说:'都拿走吧,再过半小时,所有的东西都将被烧掉。这是拯救,而不是抢劫!' 内格尼罗中尉让我们帮他将四五百件各种式样的瓷器打好包,悄悄送到一个秘密地点……

  "第三天傍晚,我们奉命放火点燃了圆明园。火光冲天,看着那么美丽的景致在熊熊大火中燃烧,我的心突然觉得有些疼痛……晚上,我们的军营几乎变成了化装舞会,炮兵们回来时,个个身上裹着皇后的丝袍,胸前挂满了清朝大官的朝珠……气恼了,有人把那些带不走的东西砸碎、撕烂或者弄脏……至于银子,多得几乎不屑一顾,因为那东西分量太重……

  "一切终于结束了,圆明园的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基本上化为灰烬。令我意外的是,在我们洗劫圆明园的队伍中,居然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从天津开始,这些愚蠢的黄种人就一直跟在我们的队伍后面,朝天开枪都未能将他们赶走。快到北京时,这些人越聚越多,我们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一直跟进圆明园,和我们一起抢夺本应属于他们皇帝的财宝。还有一些圆明园的看守人员,他们除了抢夺财宝之外,还不停地从园中取材用以烧火、盖房子,拿去外面换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5:19 |显示全部楼层
第48节:噩梦圆明园(2)


  "上帝啊,我这是站在哪里了?几根硕大无比的红色柱子,高高地撑起一穹华丽的天空。柱子有20几米高,上面雕龙画凤,全部镀着亮晃晃的黄金!柱子顶上的木质房梁、屋顶,全都刻着精美绝伦的绘画,有的是花鸟动物,有的是东方故事……中尉告诉我,这里是中国皇帝的金銮宝殿,本来是皇帝君臣议政的地方,今天却成了临时拍卖场。前面摆着我们的战利品--大堆大堆的皇宫珠宝、各种精美的陈设品,还有中国古代字画。这些东西都是圆明园和故宫里面比较值钱的文物,一般的东西在火烧圆明园之前就被大家瓜分了……

  "联军司令官坐在像是用黄金雕成的金龙宝座上,宣布拍卖开始。第一件拍品是一只标有皇帝年号的珐琅彩瓷瓶,被一位英国军官花20英镑买得。接着,我们的中尉花50法郎拍得一幅字画……过了一阵子,大家都说拍卖太费事,就由长官报个价,挑先举手的人掏钱买了。这样,速度果然快多了,一天下来,摆在大殿里的东西卖掉了1/3。第二天速度更快了,我买了三件中国古代青铜器,总共花费250法郎……拍卖一共进行了三天,几乎每个士兵都买到了几件中国宝贝……"

  强盗逻辑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拜征服者的狂热渐渐退潮。西方绅士们用亚洲犀牛角制作的烟斗、非洲象牙制作的手杖取代了过时的毛瑟枪,用温文尔雅的谈笑,清除全世界人记忆中那一幕幕野蛮屠城的"风光"。现在的人们,只能在西方强大的宣传机器里读到这些义愤填膺的西方义士如何为世界和平、人类民主摇旗呐喊,却看不见、读不到他们对父辈曾经的罪恶有只言片语的悔过与反省。"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些字眼在西方语汇里仿佛从来不曾有过,甚至连他们博物馆里那些中国文物的来历,也没有真实的讲解。

  可是,对于这一段用血与火记忆下来的历史噩梦,中国人当然不会轻易忘记,并且有着刻骨铭心的切肤之痛。今天,尽管圆明园遗址周围高楼林立、歌舞升平,但是,中国人的心痛并没有在莺歌燕舞中消停。因为,圆明园遗址里残存的那几柱耻辱犹如毛刺扎在我们的眼睛里,当年那些西方强盗们的后裔对他们祖先非法占有的中国文物的无耻叫卖,犹如一块块巨石,沉压在我们的心头。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如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册页,就是当年被法国军队将领杜潘上校从圆明园盗回巴黎拍卖的,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从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价格在国际拍场逐步升温,一些曾隐姓埋名的中国国宝也逐步浮出水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5:32 |显示全部楼层
第49节:噩梦圆明园(3)


  2006年1月,在佳士得拍卖公司举办的伦敦冬季拍卖会上,一件中南海涵元殿上的匾额--"涵元门"匾额面世。这块匾额的来历非常清楚:1901年,普鲁士陆军元帅、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率领他的部下攻进清朝皇宫中南海,为了纪念这一"光辉时刻",这个侵略军头目亲自爬上梯子,用罪恶的手从涵元殿取下该殿门楣上的牌匾,然后把它和其他一大堆金银珠宝,一起作为"战利品"运回欧洲。为了掩盖这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该英国拍卖公司的图录和口头说明对此件拍品作如是介绍:"涵元门牌匾原悬挂在中南海涵元殿的涵元门上,有汉满两种文字,是1741年的乾隆皇帝亲笔题写……这块匾的背面有4个可以松动的环,是可以从建筑物上取下来的,因而这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不可移动文物……从中国出口是非常正当的。"先是做贼心虚、欲盖弥彰,后是强词夺理、强盗逻辑。依照这家拍卖公司的逻辑,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东西,只要是英国人鞭长可及、能够搬得动的,都可以据为己有。反过来说,任何国家只要有能力用枪炮敲开英国白金汉宫的大门,岂不就可以"非常正当"地将王宫顶上的"可以移动的"米字旗扯下来充当拍卖品?

  事隔半年,2006年7月12日下午,瓦德西的另外两件"战利品"--一对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在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拍场推出,并以70万英镑落槌成交。这对大瓶原本是摆在大清乾隆皇帝书房里的陈设官窑精品,北京失陷后被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闯宫掠得。拍卖图录上如是说:"这件瓷器是出自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尔德·阿尔弗烈德·冯,即瓦德西……他曾于1900年到1901年间,为救助被义和团围困的外国人而在北京呆过。也就是说,这两个瓶子是瓦德西在百年前的庚子事变期间所得……"

  可悲的是,这一美化侵略、违背国际公德的拍卖事件,竟得到中国数百家媒体兴高采烈的报道,均称"它们(拍品)曾经是普鲁士陆军元帅瓦德西伯爵(1832~1904)的藏品……"并为它们的高价成交欢欣鼓舞,欢呼"中国古代艺术品身价逐年攀升!"这样的报道加上转载达数千条之多,读着这些"艳词",记者不禁潸然涕下,油然体恤到晚唐诗人杜牧当年在秦淮河上的感伤:"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随着中国人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加上国外拍卖公司成功的商业炒作,出海认购中国文物逐渐成为国内有钱人的投资趋向和时尚。那些当初还受制于有关国际条约的强盗后裔们认为时机到了,他们扯下"绅士"假面,让他们的政府出台一些与国际文物保护条例相对抗的法律,更加有恃无恐地将他们祖上从中国掠夺去的赃物置于卖场公开拍卖,而且他们还无耻地利用全世界华人的民族自尊心,将圈钱的主要目标锁定中国人的口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7:37 |显示全部楼层
第50节:噩梦圆明园(4)


  2000年,保利集团一共花了近3000万港元,拍回当年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抢走的十二生肖中的铜牛首、铜猴首与铜虎首;

  2003年,澳门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斥资700万买回铜猪首捐献祖国;

  2007年,何鸿燊再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拍回铜马首捐献祖国。(图53)

  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件圆明园铜质生肖最初几乎都是中国台湾的古董商从国外低价购得,当初也曾因买回"国宝"而获得一片"爱国"的喝彩声。几年后,他们开出天价重新交由拍卖公司拍卖,让那些真正欲将生肖铜像捐赠祖国的志士破费高出原价几十、上百倍的巨资。这些动作,让人似乎又一次看到了当年跟在八国联军屁股后面发国难财的国人败类之举。

  记者很赞赏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此发表的感慨之言:"一个铜马首,就6000万港元,开什么玩笑?该回归的要回归,但回归的渠道不一定是买!"是的,何鸿燊先生破财护宝的精神值得国人赞赏,而那些蓄意夸大文物价值、煽动别人"高价爱国",自己却乘机大发横财的人,是否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呢?

  中国的文物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走或盗走,然后再由中国人花天价买回,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可这样的事情却频频发生。尽管有国际条约对各国的本土文物进行保护,可是面对弱国的文物主权诉求,西方列强置若罔闻,极少给予积极回应,不是强调"承认历史既成事实",就是干脆不予理睬,摆出一副"是你的,可就是不还给你你又能怎样?"的流氓姿势。

  2002年12月9日,以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为首的19家博物馆,无视有关各国文物归属权的国际条约,炮制了一个所谓《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该《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1."长期以来,这些获得的物品(记者按,掠来之物),不管是通过购买还是礼品交换等方式,已经成为保管这些物品的博物馆的一部分,并且延伸为收藏这些物品的国家的一部分……如果没有这些主要博物馆通过向国际社会展示这些代表文化的艺术品,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欣赏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深刻。"

  2."归还早已属于博物馆藏品的这些作品的呼声一直是这些年来博物馆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尽管需要一事一议,区别对待,但我们应该承认,博物馆不仅是为一个国家的人民服务的,而是为各国人民服务的。博物馆是文化发展的代言人,文化发展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不断地重新解释,丰富知识。每一件作品都在此过程中作出贡献。限制博物馆对不同和多元作品的收藏关注,就是对所有参观者的不尊重。"

  侵略有功,霸占在理--这就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主义逻辑。19家外国博物馆充满殖民主义色彩的《声明》,引发了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公愤,中国文博界也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声明》发表后,记者曾与一位军界的朋友醉骂酒楼,朋友愤恨地说:"等老子当了国防部长,一定要出兵夺回被这19个国家绑架去的所有中国文物!"

  当然,这只是朋友的一句醉话,我们不妨再去醉想一下:假若这种情形变成现实,那19家博物馆又该发表怎样的《声明》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圆明园流失的国宝渐渐淡出了挺直腰板的国人之记忆,对于中国人来说,昔日的国耻固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心伤,但更为可悲的是:在新中国充满阳光的大地上,一场远胜于圆明园浩劫的国宝大出境运动,正暗流涌动、悄然弥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7:58 |显示全部楼层
第51节:国宝大出境:中国藏宝图(1)


  国宝大出境

  中国藏宝图

  1994年夏天,英国警方接到举报,有人通过海运走私大批历史文物。英国警方按照举报的细节,迅速发动了代号为"水烛行动"的突袭,分别在英国两个港口截获了两批走私文物,计7卡车约6000件,随后将这些文物封存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库房。

  1995年2月,英国警方向我国驻英使馆通报了有关情况,希望能与我国联手破获该走私文物团伙的国际网络。

  早在接到英国警方的通报之前,中国驻英大使馆曾接到几封匿名信,信的内容大致相似,都言及从1994年底到1995年初,在英国著名古董商人James的策划和唆使下,中国境内一个文物走私团伙组织盗墓贼窃得了大量珍贵文物,已经分两批从海上成功登陆英国。匿名信还详细描述了有关非法走私中国文物的涉嫌犯及走私文物路线和进货批量、市场交易等情况,指出参与走私中国文物的是一个有组织的走私犯罪集团,成员既有香港人,也有英国人,其中包括英警方人员。他们主要的运作方式是从中国内地定期通过走私方式,将大量文物经香港运至英国、美国和瑞士等地牟取暴利。

  接到英国警方的正式邀请后,中国政府派出以国家文物局时任局长张文斌为首的文物鉴定团队赶赴伦敦,并立即开展工作。

  中国专家在英警的带领下走进克里斯蒂拍卖公司的仓库时,不禁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著名的克里斯蒂拍卖行的仓库竟是如此狭小、如此黑暗,常年不见阳光,连空气都很难流通。可是被英警查扣封存在这里的走私物品,却件件精美,堪称文化珍宝。这些走私文物除少量赝品和埃及文物外,绝大部分文物都是近年在中国境内盗掘出土后走私出境的,少部分明清文物则是盗自中国境内的寺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38:47 |显示全部楼层
第52节:国宝大出境:中国藏宝图(2)


  与此同时,中国专家还在现场发现了一些可以表明走私文物来源的证据:如墓志中的下葬地名、中国北方文物走私犯惯用的包装纸和中国报纸、河南广东等省生产的商品包装箱、部分出土陶器带有的古墓老土、保持墓葬中的饱和状态尚未脱水的漆木器……经专家们鉴定,这批文物有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结束于清代的青铜器、玉器、石器、漆器、陶瓷器和古画,大部分都属于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专家们称:这批文物的时代、品种之全,艺术品位之高,足可以单列一家博物馆。

  在与英国警方合作办案的过程中,让中国专家意外之事不断出现。在这两起走私中国文物案的策划者--英国古董商人James的家里,公然悬挂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中国藏宝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历年来由中国官方考古队和民间盗墓贼挖掘的古墓地点、出土文物名称,有些还另外配有文物照片或画像。在交谈过程中,专家们发现James对中国文物的出土时间、地点、身价和基本特征都非常了解,甚至很专业,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中国文物通。从此人如此深厚的中国文物底蕴中不难想象,经他之手绑架出境的中国文物肯定少不了一个天文数字。

  回国后,张文彬局长立即将情况分别向国务院和文化部作了汇报,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委员的李铁映指示国家文物局:"要千方百计追还文物"。并督促国务院办公厅协调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文化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抽调人员,与几位著名法学家、律师,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张文彬出任组长。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一方面致函英国内务部,表明对这批文物的中国所有权主张,并要求英方将所扣查文物归还中国。另一方面责成公安部迅速成立专案组,针对此案的盗掘、出境等详细过程,在河南、广东、香港等地调查取证,取得大量第一手证据。

  就在中方紧锣密鼓搜集证据的同时,又一件出人意料之事发生了:英国地方法院告知中方,若在1997年1月17日之前不进行民事起诉,他们将把这批扣押文物判给走私嫌疑人。理由是英国没有参加《文化遗产公约》和《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公约》。依照英国法律,对发生在其他国家的犯罪进行起诉是有限制范围的,所以拟放弃追查。由此,查扣文物的英警方也称如果我方不介入民事诉讼,按照英国法律,他们必须把查扣物品退还给犯罪嫌疑人。一时间,走私犯罪嫌疑人气焰格外嚣张,甚至频频公开致函我国驻英使馆,要求中国方面放弃对查扣文物的所有权要求,否则就要进行民事诉讼。与此同时,走私嫌疑人还以非法查扣其财产为由,对英国警方提出起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2-2 00:40:39 |显示全部楼层
第53节:国宝大出境:中国藏宝图(3)


  由于英国警方无法取得皇家检察院批准提请刑事诉讼要求,英国伦敦地方法院民事法庭按照民事诉讼程序接受了走私嫌疑人的请求,分别于1996年9月26日和10月29日,在中方缺席的情况下两次开庭审理此案,并将一部分文物判决退还给走私嫌疑人。

  1997年1月,中国追索小组在有关法律专家的帮助下,以英国地方法院蔑视中国国家豁免权为由,要求英方将此案移交英上诉法院审理,迫使英地方法院做出决定:冻结全部被扣文物,直到中方正式参与民事诉讼时为止。在我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走私嫌疑人不得已提出和解,并表示愿意谈判。

  1998年1月,谈判正式开始,两天后双方达成协议,对方扣除了一部分其他国家的文物后,将所有中国文物归还给中国,共计3400余件(套)。至此,这起特大国际文物走私案以中方的全胜而告终。

  据英国媒体爆料,事后,那位拥有"中国藏宝图"的国际文物走私分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嘲笑说:"我根本不在乎一次偶然失手,中国所有地下宝物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不出三天,中国人还会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宝贝送上门,因为他们很喜欢英镑与美元!"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002年3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大使馆秘书段大启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男子低沉的声音:"我马上给你一份传真,十分重要!"

  "请问您是谁?"段大启问道。对方没回答,放下电话。不一会儿,传真机响了,段大启忐忑不安地按下接收键。他明白,对方不报名,一定是有比较紧急的机密文件,大使馆的这个传真号一般人不可能知道。

  果然不出段秘书所料,传真内容是:"陕西省西安市西汉霸陵窦皇后墓被犯罪分子盗掘,墓内西汉陶俑等多件文物被盗,部分珍贵文物被偷运出境,其中六件陶俑将于2002年3月20号上午10时在纽约苏富比'东方艺术品拍卖会'拍卖,希望使馆立即阻止。"落款:"国际刑警组织中国中心局"。传真除开文字外,还有被盗卖文物的几张照片。

  段大启看罢传真,倒吸了一口凉气,旋即直奔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的办公室……

  杨洁篪看过传真,一面给国内回复,要求公安部门尽快提供有关这批文物的详细情况和到达美国的来龙去脉,一面迅速起草了一份照会给美国海关总署,告诉他们这批走私文物来自中国,要求美国海关出面阻止苏富比的拍卖行为。同时,杨大使还指示段秘书,让他直接跟拍卖行进行联系。一小时后,杨大使又直接给美国海关打去电话,对方表示愿意与中方合作,追回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8 02:28 , Processed in 0.04548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