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64|回复: 51

汉博局纹花钱小引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1:36 |显示全部楼层
刚写的,给点意见

博局纹俗称规矩纹,西人也称“T、L、V”纹。这种文饰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六博戏。六博戏又简称为博、六簙、陆博,它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棋类游戏,也是在中国赌博文化史上具有非常地位的赌博游戏,后世的许多博戏规则上都可以找到六博的影子。“博”字则演变为对各种赌博方式的泛称,如赌博、博彩、博饼、博命、博徒、博得等等。目前所知有关于六博的各种实物资料主要有五类:实用器、画像石画像砖、明器模型、博局纹铜镜以及博局纹花钱。
六博产生的确切时间目前尚不可考,从现存有关记载来看至少在春秋时期已开始流行。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兴起,在富庶的商业都会,六博已经成为最受市民欢迎的游戏和赌博方式之一。《楚辞》、《战国策》、《论语》①以及其它史料中关于六博的记载,可以反映出战国前后六博游戏在各地的流行情况。
秦汉时期喜欢六博的人更是遍及社会各阶层。秦初嫪毐因与太后私被封长信候。其人狂悖骄奢,在一次与高级官员的博戏中,醪毐口出狂言称自己是秦始皇的“假父”,结果落得满门抄斩②。杜陵陈遂曾输钱给未发迹前的汉宣帝刘询,刘询做皇帝后,封陈遂为太原太守,并公然在诏书中写明:“太原太守官尊禄厚,可以补偿你当年输的赌帐”。③
《史记》记载着宋缗公与大夫南宫万因六博发生争执,竟然被南宫万用六博棋盘砸死的骇人事件④。无独有偶,汉景帝时吴王刘濞之所以发动七国之乱,起因也是因为吴王濞的太子到京城长安觐见,与汉太子刘启(以后的景帝)博戏时,因争道被刘启博局(棋盘)将其砸死⑤。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上层王公贵族痴迷六博的风尚。
汉代还出现了一些专以博戏为业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博徒。《后汉书·许升娄传》
称“升,少为博徒,不理操行”,《盐铁论·授时》亦言当时“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武帝时)许博昌,安陵人也,善陆博,窦婴好之,常与居处。”其间,许博昌创编出一套六博棋棋术口诀,使得“三辅儿童皆诵之”。后来,“又作《六博经》一篇,今传世之”。《六博经》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博术专著,也是汉代六博游戏在民间发展的又一显证。
六博戏在流行过程中道具和规则曾有过很大的变化。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大博和小博两种,其中大博流行于王莽的新朝及以前,小博流行于东汉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博的形制又发生一些变化,所掷的投子仅有一枚,由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五木、握槊、双陆等博戏更为有趣而富于刺激,六博逐渐遭到人们的冷落。时人称之为“数术短浅,不足可玩。”(《颜氏家训·杂艺》)隋唐以后,渐至堙没失传。

六博在当时不仅是流行的娱乐形式,也是流行的艺术主题。除各地发现的六博棋具及六博俑外,与六博有关的造型还大量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图abc)以及博局纹铜镜(图d)的纹饰上。出土的汉画像砖中有不少“仙人博戏”的图案,史料上也不乏有关仙人博戏的记载,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称:“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风俗通义·正失》云“武帝与仙人对博,棋没石中。”乐府歌辞中也有“仙人揽六箸,对博泰山隅”一类的诗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2:52 |显示全部楼层
楚辞注曰:投六箸,行六棋,故为六博也。六博是一种游戏,玩时先投箸,再行棋。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应包括棋局、棋子、箸(骰子)。另外小博还需要有博筹,用于记录对博者的输赢情况。

博局就是棋盘,又称“梮”,多为木制方形。博局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一小正方形,四个T字形立在小正方形的四条边的正中,外区是个大正方,沿四条边内侧有四个反L形分布在四边的正中,四个V形覆在四个角上,所有的TLV形构成博局的曲道(图e)。

    此枚大泉五十(图一、二)文字一面四足鼎立,钱背与上图形状非常接近,只是外区的正方形为配合钱体而改变为圆形。钱体四足向下放平后,我们能够看出这枚花钱可以说是博局的立体模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4:21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博棋子多为木或骨质,双方各六枚,以颜色区分,棋子呈方形。六枚棋子之中,有一枚大的称为“枭”;其余五枚小的个头一样,称为“散”。枭是贵或骁之意,或为首领之意。散是散卒的意思。按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由此看来,六博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棋类游戏。(图三)背面博局纹中的“TLV”符号,去掉了L形,在左右钱文背后的L处位置上,增加了十二个星点,每边一排六个。这些星点应该代表六博游戏中双方的棋子。此局看来是刚刚摆上棋子,正准备开始搏杀。

箸,就是投子,唐以后称为骰子,目前所知,六博使用的投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箸,又称作“箭”。箸的的形状是半圆柱形,投掷时有正反之分,六箸齐掷,就出现了正反两面不同根数的排列组合,称为“博采”,博者依采行棋。另一种称为“琼”(或“茕”)。其名称与制作材料有关,用木质的称为“茕”,玉石制作的称为“琼”。 “琼”的形状类似于后世的骰子。《颜氏家训》称“古者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琼。”可知,“箸”是用于大博的工具,而“琼”是用于小博的工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5:42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及其以前的博法为大博,大博的道具有博局、棋子、箸三种。以杀“枭”为胜,即对博的双方各在己方棋盘的曲道上排列好所有“枭”“散”棋子。比赛规则大约如下:两人对局,依次投箸,然后根据所投的博采轮流行棋,采分“贵采”和“杂采”,得贵采走的步数多,得杂采走的步数少,甚至不得走动,行棋的步数完全由博采决定。在行棋之中,双方棋子相互逼迫,
“枭”一得便即可吃掉对方的“散”。同时,“枭”在己方“散”的配合下,调兵遣将,当己方将对方逼得无路可走时,即可杀对方的“枭”而获胜,对博的胜负以杀来决定,即《韩非子》中所言博者贵枭,胜者必杀枭,这一点和象棋中以杀将夺帅为胜相类似。(图四)则表现的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棋局:棋子运行于曲道,双方角逐厮杀,战斗正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6:40 |显示全部楼层
(图f)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陶制六博戏模型,二俑对坐互博,棋局、棋子齐备,与以上规则可相互印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7:51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有关博局的各种资料,曲道大多是从左向右逆时针顺序旋转,但在博局纹花钱上,从右向左做顺时针旋转的比例也不小(图五、六)。原因大概有两种:一是制范时出现错误,造成传形(文字或图案180度反转);二是民俗方面的原因,部分博局纹花钱或用于镇墓厌胜,阴阳殊途,有意为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8:30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时期,小博开始流行。小博的棋局和大博明显不同,它由十二条横道组成,中间还有一条较宽的“水”,这有点类似后世象棋的“楚河汉界”。小博的棋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双方各自拥有的六枚长方形棋子,它不像大博那样是一大五小,而是全部大小相同,其中任何一枚都有可能变成“骁棋”。另一种就是“鱼”呈圆形。小博的箸又叫做“筭”,就是后世的筹码。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其用途是记录博者的输赢情况。

这种博法是一方执白棋6枚,一方执黑棋6枚,此外双方还各有一枚圆形棋子,称作,将它们分别布于棋盘12曲格道上,两头当中名为便置于中。行棋的多少是根据掷带的数字而决定,哪一枚棋子先进到规定的位置,即可竖起,称为骄棋。随后这枚骄棋便可入于中,吃掉对方的,称为牵鱼。每牵一次鱼,可获博筹二根,如能首先牵到三次鱼,得六根博筹,即算获胜⑦由于小博是以获算箸的多少计输赢,因而更适合用于赌博。汉代以后古籍中记载的博事,大多是小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博和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异,大博以杀枭论胜负,小博从获箸记输赢。但有一点很重要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要靠掷采来行棋以获胜。这就是班固在《弈旨》一文中所说的“博悬于投,不专在行”。

1972年,在河南灵宝张家湾东汉墓中发现一套绿釉博棋俑。在席上置长方盘,盘的半边摆着六根长条形算箸,另半边置长方形博局。博局上每边有六枚方形棋子,中间有两枚圆形的“鱼”。坐塌两边对坐二俑对博,形象逼真(图gh)。整套俑与《古博经》对照,基本相符,只是缺少琼的形象。目前尚未见到与小博棋局有关的花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8:58 |显示全部楼层
博局纹镜又被称为规矩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博局纹的图案来源于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六博游戏。此类铜镜按其纹饰可分为四神博局镜、禽兽博局镜、几何纹博局镜、简化博局镜等。博局镜虽以博局为装饰,但却比现实生活中的博局要复杂。它不仅有博局的曲道,往往还有表示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四维的花朵,以及表示十二辰的文字。

河南省博物院所藏博局纹镜(图i,其自铭曰:“新有善銅出丹陽,和以銀錫清且明。左龍右虎掌四彭,朱爵玄武順隂陽。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镂)博局去不羊(祥)。家常大富宜君王,千秋萬歲樂未央”。铭文标明博局纹文饰还有辟除不祥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29: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枚博局纹汉花(图七)上的图案繁复,在曲道上铸有大宜子孙,寿比王母的吉语,另一面则铸有乐无事,宜酒食的铭文,此外还有星、斗、扃、钩等汉代流行的吉祥纹饰。这枚博局纹汉花(图八)图案与上枚接近,在曲道上铸有大宜子孙,日利等吉语,另一面铸有大泉十五的钱文以及鱼、钩、星等图案。这里的博局纹应当也有厌胜去凶,袯除不祥的意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2-23 05:30:29 |显示全部楼层
博局纹花钱最早出现在西汉晚期,谱上所见有背博局纹的昭宣五铢。钱文面穿上下阴文:脱身昜(瘍)、宜子孙(图j)。钱背的博局纹为双钩阳文,制造规整。另曾见传形五铢背博局纹钱的拓本,钱背之博局纹与上枚接近,钱面文字和穿上下的龙虎纹与东汉早期花钱风格接近,不敢妄断时代。西汉时期花钱传世本就不多,博局纹花钱更是寥寥无几,两汉之交,博局纹花钱突然盛行,而同时期博局纹镜也非常流行,博局纹的的兴盛当与王莽时期流行的谶纬之术有着极大关系。

王莽自从政起一直以“深执谦退,推诚让位…以周公比”⑧的正面形象示人,他摄政后一直到做假皇帝时,天下屡现祥瑞,朝野不断出现图谶符命,指示王莽当为天子。所以他以“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昭告”⑨为由,承天命,定国号,改正朔,建立新朝。王莽做了真皇帝后,又派五威将军王奇等十二人颁发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告知大众:“火德尽销,土德当代⑩”,欲将新朝是承皇天上帝威命而来的合法性理念深深印入国民脑中。古代方士与儒家认为朝代更替与五行有关,汉为火德,王莽建立新朝,政权从汉承袭而来,故为土德。

1993年春在尹湾村汉墓发掘出土了数术文献《博局占》,木牍上画有博局图,图上标有与许博昌口诀(出《西京杂记》)类似的词句,并注有六十甲子,以及择日之辞,当为占卜之用。又《晋书•天文志》引《周髀家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六博戏棋局模仿天地式样,行棋似星辰流转,掷箸随机组合,代表了古人五德始终的宇宙观,因此博局纹对古人来说也具备了沟通天人的神秘功能。博局纹在王莽的新朝之所以流行,意义之一或在于将以模仿天地运行的博局纹作为代表皇权天授的图谶,来消弭民间对于汉新政权轮替的合法性的疑惑与惶恐。因此博局纹这种象征古人天地观,代表着宇宙演变,可以厌除不祥的图案得以盛行。由于谶纬之学可被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毁,博局纹纹饰也恰恰在这个时期迅速衰退,不再流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5 03:15 , Processed in 0.05746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