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德

古籍版本简介及图例 (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5-7 19:13:09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伙就是嘴好,不算明显过分,所以不要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5-7 19:13:48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134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9-5-7 20:45:06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7 22:23:40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吴老师!不过下周俺要去上海出差一周,之间可能会上网不便,争取在这之前把明本介绍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08:57:24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早抓紧时间,开始介绍明本。

    有明二百余年,国运由强而衰而败而亡,其社会文化却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政权长期稳定,经济基础得以巩固,从而为刻书出版事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明初政权也对于古籍相当重视,曾数次下诏“命有司博求古今书籍”,同时大力鼓励民间刻书,洪武元年就下诏“除书籍、田器税”,同时取消了元代复杂的出版审批制度,因此,明代民间刻书顿时大为兴盛,各类文集、闲话、曲艺、杂文,无不成书,以致于“数十年读书人能中一榜,必有一部刻稿;屠沽小儿身衣保暖,殁时必有一篇墓志。此等版籍幸不久即灭,假使尽存,则虽大地为架子,亦储不下矣!”

    至今流传下来的明版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清末的《千倾堂书目》里记载有15725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里面有的,笔者大致统计了一下约有2-3万种,上述两书没有记载而另存于日本、美国等地的,估计又有上千种,再加上迄今为止又新发现却未编入书目的,估计也要近万种了。因此,笔者估计目前存世的明版书籍,其种类应该在3-4万种左右。由于木版印刷的局限,再加上我国历次战争运动损耗,因此上述的3-4万种书籍里,单套的数量一般都在20-30以内,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各个公立图书馆中。所以这样算来,目前的明版书已经是相当少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09:16:33 |显示全部楼层
而在明版中,又按照年代,分为三个阶段。

    明初期 指洪武至正德的时期,这段时期印刷的书籍基本上沿袭元本,无论字体纸张版块风格,都非常接近元本,“黑口赵字”盛行,早年曾有套被若干版本家认为是元代精刻的诗集, 结果近年来却在山东鲁荒王墓中出土,发现书中原来有明代牌记,但是传世本中被挖去而骗过了整个学术界,由此可见明初本与元本的类似之处。

例如 下面的: 明成化二十年(1484)许仁刻本, 从其黄麻纸、大黑口、赵体字和字数行款等特征,笔者认为是福建地区书坊刻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09:44:02 |显示全部楼层
明初出现的一种书籍特别需要指出,就是内府的司礼监刊印的书籍,又称“经厂本”。此类书籍往往开本宏大,字体秀美,纸用大开白棉,墨如点漆,颇为悦目,但是由于主要是供大内人员自读,所以常有四书五经之类的幼学书籍,而版本校勘也不甚严格,过去不为版本家所重视,近年来则更多藏书家从审美和御用品的角度来收集,因此价格日高,2007年中国书店曾拍卖明初《五伦书》零册一本,内府原装包背装,竟以58000元成交,创下了此类书籍的最高纪录。


明成化九年(1473)内府刻本,是书开本宏阔,字取赵体,敦厚而有矩度。原朱色龙纹蜡笺书签俱存,纸张厚实,每册卷首都钤有内府藏书“广运之宝”朱文大印。德宝09年春拍,估价22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10:02:20 |显示全部楼层
       明中期 即嘉靖到万历初年的这段时期,除了司礼监的刻书风格保持不变外,民间的版式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白口方字仿宋”的特点,这是受当时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的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开始追崇宋刻,除了开始翻刻宋代古籍,并且在新书上也全面仿宋,因此嘉靖时期的书籍,大部分都是纸白墨黑,行格疏朗,开卷之下极为赏心悦目,历来为藏家珍爱,清代曾有人以收藏到100套嘉靖刊本而号为“百嘉堂”,民国初期大藏书家陶湘先号“百嘉斋”,之后继续努力,终于超过了200部,又改为“皕嘉斋”  。由此可见藏家对此类书籍之珍爱。

例如下面的两套



六家文选六十卷 明嘉靖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49)袁褧嘉趣堂影宋刻本 是书用上等白棉纸印制,开本颇为宏阔,单是首页版框就高达二十四厘米,版式疏朗,全书字体斩方,结字典雅稳重,叹之不愧为明代影宋刻本中的佳作。此书在众多明刻本中地位极高,叶德辉特将其列入《书林清话·明人刻书之精品》中而大书特书,并在论述宋版书刊刻之精时又再次提到:“《文选》今尚有明袁褧仿宋裴氏本,可(与宋版)作虎贲中郎”。今细观此本,发现其不仅版刻精良,颇有天水一朝风貌,甚至宋讳也一如原本,实开后世影宋刻本的先河。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许多书贾撤去袁氏牌记以充宋刻。据相关专家统计,《天禄琳琅书目》中记载的所谓宋刻《文选》大部分就是撤去牌记的袁褧刻本,其版刻之精也由此可见一斑。

全套60册,估价70-85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10:04:52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文集五十卷年谱一卷
是书为白棉纸印本,结字舒展,笔划斩方,敷墨均匀,字口爽利,四周双边,白口,是典型的嘉靖仿宋刻本风貌,书口下有大量刻工名。

全书20册,估价22-28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8 10:07:57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一个嘉靖时期的经厂本,做个同时期对比。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


明嘉靖六年(1527)明内府司礼监刻本

      是书用上等白棉纸印成,字大遒劲,极为初印,开本宏阔,原装原签,内府包背装的装潢形式也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传世的包背原装明版书本来就颇为少见,更何况此本还是明内府的包背原装,这样的装潢在明版书中真可称的上是凤毛麟角了。全书每卷首均钤有内府玺印,共用印四十四次,就其钤印位置与全书的装潢形制来看,与清内府藏书目录《天禄琳琅书目》中著录的一部全部相同,当为同一部书。

       此书既刊刻于明内府,又曾经为清室皇家收藏,可谓是传承于两个王朝之间的皇室秘藏之本,其自身所蕴涵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是绝非一般皇家刻本可与之比肩的,其珍惜程度由此可见。 “嘉靖六年,上以《大学衍义》写刻不精,欲将经文并题语大书,诸儒并真德秀所注细书,令司礼监题语序一篇,以申重刊之意。”(明《国朝典汇》卷二十),《典汇》中所提到的司礼监最早建于明洪武一朝,本是“可供洒扫”的宫廷服务部门。自明宣宗起权位日重,后成为总管内府各项事务的部门,其下设经厂“管一切经书印板及印成书籍,佛道蕃藏,皆总理之”。经厂的规模发展至明世宗是更是达到鼎盛,据明内府档案显示,嘉靖十年时司礼监有大小工匠一千五百名,而其中刻书所用工匠就达到了一千二百余名,司礼监几乎成为了明内府刻书的代名词,就人员规模而言也超越了清内府武英殿。这种现象与明世宗本人对书籍的喜好有莫大关系,此点从前面史料所记载的《衍义》刊刻过程即可证明。当然,本书能得两朝皇室如此隆与,自然也是其本身内容所造成的。是书为真德秀依朱熹学说对《大学》之义的推演,是元、明、清三朝皇族学士的必读书,曾得到康熙皇帝“力明正学”的高度评价,其治国之道尤被三朝统治者所推崇,明世宗则“题语大书”,明朝人更是将此事写入明《国朝典汇》中,此书在司礼监刊刻一事,在明代出版史及当时学者心中的地位之重,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此书曾经为明清两代皇室递藏,品相完好,保存了明内府的装潢形式,对于考订明内府刻书事业及两朝宫室的藏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难得一见的珍本佳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3 09:46 , Processed in 0.04617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