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17|回复: 11

翻出一枚贵州铜元……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4 10:33:17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整理旧时东西,翻出来20年前家父在贵州工作的时候给我买的一枚铜元,据说当时好像花了5元钱呢。
我对铜元向来不怎么感冒,于是随手往一个塑料册子里一塞,在那里这枚钱又睡了20年。
现在不知道能卖十块钱去换个汉堡包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202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5-4 13:51:56 |显示全部楼层
可请人吃饱喝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566

积分

正五品中散大夫

发表于 2009-5-6 16:41:21 |显示全部楼层
拥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6 18:17:51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一点相关的资料,呵呵~~

贵州地方特色

  “半分铜元”具有贵州的地方特色:

  (一)币值的适应性。解放前夕的贵阳市,流通以银元为主,为适应兑换需要,该币值为“当银元半分”,规定200枚兑换银元一元,这种明确以“分”为单位,直接与银元挂钩的办法,改变了清末民国时期以“文”为单位的常规,这是一种适应性。

  (二)图文艺术。整个设计,除纪年、纪时和计值以及嘉禾图,以及保留传统风格外,还别出心裁地在币正面设计“长铜元”与“扁铜元”大楷字,十分醒目、简洁。背面中心的篆书,“黔”字,更是一种新的创意,真正突出了地方风韵。

  (三)形态厚实。清末至民国的铜元,逐渐减重,面值越来越大,信度却越来越低,而“半分铜元”则反其道而行之。其形态美,份量重。由于“个大肉厚”,除给人“诚信”之感外,还表现了朴实淳厚的地方风味。至今,很多铜币书刊均以它作封面,藏家更爱不释手了。

  (四)存世稀少。当初,制作一枚铜元的工料成本,合银元四厘,为面值的五分之四,后铜价上涨,币材价值超过了币面价值,民间多纳不出,商人也趁机收购回炉,改作他用。特别是紫铜币,本来就不该用之铸币,即使铸些出来也极为稀少。加之,在贵州多雨潮湿的环境里,该币的锈蚀程度也高于外地,这样就决定了它的稀有度和作收藏珍品的价值。

  (五)私家生产和银行发行。“半分铜元”上虽有“贵州省造”字样,而绝非当时贵州造币厂造,而是由“青山矿业药品公司”生产。该厂设于贵阳市东郊,私人厂主胡昆山,主要产品为开山用炸药、雷管及避水引线。其专用设备都比较简陋,造币设备更差了。为了发行的急需,即使在机器经常出故障和停电的情况下,也必须日产二三千枚。私家一边生产,银行一边发行。但由于资金有限,亏损较多,铜价上涨等原因,厂方单方停铸,银行也无可奈何。这种“公私合铸钱”,在中国货币史上也属罕见之举。

  (六)半手工操作。“半分铜元”的90%铜材就是炮弹壳,经几度提炼压片后,比一般铜元要坚硬得多,加之当时电机压力不足,钢模质量也差,更换频繁,制作又靠半手工操作,以致很多铜元的花纹浮浅,再加上锈蚀的影响,“当半分铜元”的艺术效果和时代风韵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七)使用不便。“半分铜元”发行之初,颇受欢迎。可是,它的面值过低,而它又要与银元挂钩兑换,每当兑换银元时,人们就会感到不便。当时一斤猪肉要卖60枚“半分铜元”,如每枚以18克计,60枚总重量为1080克,约二市斤多,真可谓“两斤铜元一斤肉”。要是换十个银元,就将背上2000枚铜元,(2000×18=36000克=36公斤=72市斤)。使用的不便也是“半分铜元”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发表于 2009-5-6 18:20:4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9-5-7 19:39:05 |显示全部楼层
品相不错,这东西现在也不好见到了!
这2年铜元的价格都升天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189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10 16:15:47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少见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94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9-5-21 06:11:10 |显示全部楼层
少见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5657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09-5-21 07:24:42 |显示全部楼层
藏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9-5-21 09:03:18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是俺的藏品啊,呵呵~~~
只是过去长期没有重视,毕竟不玩钱币已经很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6 22:24 , Processed in 0.05197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