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8|回复: 1

大明四铢钱非“去春所禁新品”论--邹志谅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741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12 20:25:23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四铢钱非“去春所禁新品”论邹志谅
     1987年秋在江苏常州武进出土了一批汉及刘宋钱币,内涵比较丰富,有半两、五铢和莽钱,有孝建四铢和剪边五铢,有极为罕见的景和钱,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发现了数枚史无记载,前所未见的大明四铢钱。据调查这批钱原存在一个入土的陶中,钱体呈褐钯,锈呈铁锈钯。大明四铢钱,铜质,铸工不精,有的出现残缺,有的面背错范。面文“大明”,背文“四铢”,字体同孝建四铢,为韭叶篆。有同常规右读的,有传形的,直径约21.5毫米,重1-2克。经多方鉴定,一致认为非伪作之品。
    《中国钱币》1933年第4期刊发了袁涛《谈大明四铢钱》一文。笔者赞成袁文以为大明四铢为南朝刘宋大明年间的官铸钱,但对于袁以为《宋书,颜竣传》所记沈庆之等言及“去春所禁新品”即指大明四铢钱一说,不敢苟同。
    宋孝武帝刘骏前后曾立两个年号,公元454-456年为“孝建”,公元457-464年为“大明”。史书记孝建元年正月“更铸四铢钱”。钱谱有记:“孝建元年,铸四铢钱,一边为‘孝建’,一边为‘四铢’。由于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大明四铢一直没有露面,历来发现刘骏铸钱仅孝建四铢一种,人们对刘骏铸第二种四铢之举长期一无所知,因之人们将史书“更铸四铢钱”理解为刘骏仅铸孝建四铢钱无疑。新发现的大明四铢钱径较小,厚度较薄,铸工粗糙,残缺,错范多见,形态,字体,重量和铸造工艺均与减重的孝建四铢类同,且面文都为年号,背文都为“四铢”,证实刘骏于大明年间还铸有置有大明年号的四铢钱。通过对史料的进一步研究,尚能看到刘骏的大明四铢的初衷。
    孝建元年刘骏推出的减重较为明显的新钱孝建四铢后,钱币秩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控制。孝建三年“尚书右丞徐爱议曰:‘今宜以铜赎刑,随罚为品。’诏可。所铸钱形式薄小,轮廓不成就。于是民间盗铸都云起,杂以铅锡,并不牢固。又前凿古钱,以取其铜,钱转薄小”。“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民人患苦之,乃立品格,薄小无轮廓者,悉如禁断。”对于孝建三年诏铸薄小钱,不久禁之事,朝廷大臣争论激烈。以始兴郡沈庆之为代表主张继续铸行薄小钱。沈应之提出:“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今铸悉依此格。万税三千,严检盗铸,并禁剪凿。”此议得到太宰江夏王刘义的支持,曰:“又去春所禁新品,一时施用。愚谓此条在可开许。”而吏部尚书颜竣反对,曰:“今百姓之货,虽为转少,而市井之民,未有嗟怨,此新禁初行,品式未一,须自止,不中以圣虑。唯府藏空匮,实为重忧。今纵行细钱,官无益赋之理,百姓虽赡,无解官乏。唯简费去华,设在节俭,求赡之道,莫此为贵。”三位所说“去春所禁新品,新禁初行”,当指孝建三年诏铸的形式薄小,轮郭不成就钱。钱虽薄小,名当不变,仍为“孝建四铢”。沈庆之提出今铸悉此格,时已入大明元年。史书虽无明文大明年间是否铸了依此格的新钱,大明四铢的发现,证实了当时确定铸就了依薄小孝四铢之格的新钱。
    可见,史书云孝建年“更铸四铢钱”,铸的确是孝建四铢钱。但于孝建三年币制又有所变,曾铸有薄小,轮郭不成就极度减重的孝建四铢钱。不久禁此钱式,即所禁新品之指,次年由沈庆之等提议,在大明年间又铸依前禁薄小钱格式的大明四铢钱。此际钱法大坏,既诏行薄小细钱,民间盗窃案铸者云起,再大量开铸所谓官钱已无更多实际意义。因此大明四铢铸量很少,在一千五百余年后才重新发现。
    袁文以三位论者的死亡年份早于秦始年间为由,推翻了罗伯昭的去春所禁新品”即永光钱说,又以大明二年秋颜竣已不可能参加前会议为由,认定三位论及去春所禁新品应在大明二年,由此论定“去春所禁新品”即指大明钱。袁文云:“如果是大明元年召开,去春就是孝品仅理解为相对于孝建四铢而言的,把孝建三年诏铸之薄小孝建四铢排斥在新品外了,可见袁文没有注意到同一份史料上文所记孝建三年乃立品格,悉加禁断之史实,以为新品肯定不是孝建四铢钱,才误定为去春所禁新品,即大明四铢钱了。

主题

听众

1979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07-4-26 07:54:55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四铢少为人知,所论顿感开毛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6 07:06 , Processed in 0.0515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