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3|回复: 5

应为铁塔正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09:51:55 |显示全部楼层
开封铁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人引以为荣,把它视为开封市的城市标志。所以一说起铁塔,开封人都会如数家珍似的侃侃而谈:“开封铁塔,是铁色琉璃砖修建而成,因颜色近似铁色俗称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我们注意到,开封铁塔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中,被公布为“祐国寺塔”而不是“开宝寺塔”。祐国寺是明代铁塔寺院的名字,开宝寺是北宋铁塔寺院的名字,前后相差三四百年,正因为此, 在国内外重大正式场合引用开封铁塔的名字时,不能堂而皇之地用大宋皇家寺院“开宝寺塔”的名字,而只能用明代“祐国寺塔”的名字。几十年来,让我们的国宝——铁塔备受委曲,笔者也为此亲身经历了一次非常尴尬的事。 —、名不正则言不顺 那是早在12年前的1994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中国古塔》一套4枚特种纪念邮票,邮票设计大师李庆发、姜伟杰二人到全国各地,在众多的古塔中精心挑选,最后锁定了开封祐国寺塔(铁塔)、杭州开化寺六和塔、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等4座古塔,而开封祐国寺塔(铁塔)又在这精选出的4座古塔中出类拔萃,独占鳌头,被定为面值最高的邮票,一枚两元,杭州开化寺六和塔一枚5角,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和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分别为一枚两角。为祝贺《中国古塔》特种纪念邮票的首次发行,国家邮电部、开封市政府决定举行《中国古塔》特种纪念邮票首发式,笔者时任开封市园林处副处长,有幸被邀请在首发式上作为铁塔公园主管单位的代表发言,我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写好了“庆祝开宝寺塔纪念邮票首发式”的发言稿,但在发言时被告知,你不能把开封铁塔邮票称作是开宝寺塔邮票,你看邮票上标明的是“祐国寺塔邮票”。所以你只能称作是祐国寺塔邮票,因为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开封铁塔的名字是祐国寺塔而不是开宝寺塔,国家邮电部发行邮票的名字要和国务院公布的名字保持一致。所以开封铁塔邮票的名字是“祐国寺塔”,真是印证了“名不正则言不顺”的格言。我原想借首发式的机会宣传开封铁塔是北宋皇家寺院的镇寺宝塔,具有近千年的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提高开封铁塔的知名度,由于名不正的原因,我只能委曲求全,放着货真价实的宋代开宝寺塔的名字不能用,让国宝铁塔暂受委屈,在发言时称它仅有600多年历史的祐国寺塔的名字。 二、名不正事出有因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说,同意文化部提出的180处文物单位的名单,其中开封铁塔的名字在第(三)、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共72处)中,编号69,分类号22,名称祐国寺塔,时代北宋,地址河南开封。时代、地址都正确,但名称应该说是不准确的。名字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和铁塔悠久的历史有关,在它957年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随着朝代的更迭,寺院的名字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感兴趣的皇帝的赐名,所以开封铁塔有多个名字。北宋时期,因塔建在开宝寺内称为开宝寺塔。开宝寺系皇家寺院,规模宏大,寺内有24个禅院,铁塔的前身是个木塔,建在开宝寺的福胜院内,所以也叫福胜塔。因塔内珍藏有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而又称舍利塔。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塔顶宝刹相轮放光,真宗驾临,舍利乃现,皇帝赐名灵感塔。木塔雷击焚毁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重建为琉璃砖塔,在开宝寺的上方院内,所以名为上方寺塔。仅在北宋时期就有五个名字,但统称为开宝寺塔。

相关帖子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09:53:28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开宝寺除铁塔外,殿宇建筑毁于战火。到了明代,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到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多次对铁塔进行修缮,并重新修建了寺院的山门、钟楼、殿宇等,恢复了昔日宏伟壮丽的规模,寺院改名为祐国寺,特别是在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皇帝赐“祐国寺”匾额,影响很大,铁塔也随之称为祐国寺塔。到了清代,寺院改名为大延寿甘露寺,因寺名太长,铁塔仍保持原名为祐国寺塔。在清光绪二十四年版本的《祥符县志》十三卷中记载:“祐国寺在县东北……内有铁色琉璃塔,俗呼为铁塔寺。”塔随寺名为祐国寺塔。特别是在塔身内每层塔门对面的塔身墙壁正中,镶有48尊明代祐国寺时修砌的黄色琉璃阿弥陀佛像,佛像旁刻有“命赐上方祐国禅寺……”字样。一直到1933年,铁塔院内还悬挂有“上方祐国道场”匾额。有关部门可能是根据《祥符县志》和塔内的明代祐国寺佛砖刻字为依据,在申报时报为“祐国寺塔”。

三、“名正”才能“言顺”

《论语·子路》曰:名不正则言不顺。开封铁塔用明代祐国寺塔的名字在国务院注册,确实无法说明它北宋时期的身份、地位、资格和价值,名不副实。因为铁塔虽经历朝历代多次修缮过,但每次维修都是修修补补,同时都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至今铁塔的整体效果仍保持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自身的建筑材料还是宋代的材料为主体,表现出宋代精湛的建筑技术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根据宋代笔记文献资料记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宋无名氏《道山清话》记载,“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开宝寺塔表里通明徹旦……”。还有王闢之的《渑水燕谈录》,释文莹的《玉壶清话》,赵葵的《行营杂录》等都是用开宝寺塔的名字描述和称呼开封铁塔的,由此可见,在宋代铁塔的名字巳统称为开宝寺塔了。而祐国寺塔的名字仅能代表铁塔在明代以后的一段历史。既然塔还是北宋的塔,名字在宋代就叫开宝寺塔,所以现在应把在国务院注册的祐国寺塔的名字更正为开宝寺塔,才是名副其实。

目前,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纲要》和《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要把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文化产业大省,文化强省。开封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发展文化产业蓝图时提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着眼于打造一批文化精品项目,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通过对老城区名胜古迹、名街道、名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一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恢复。咱们的国宝铁塔是我市名胜古迹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宋都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具有研究宋代建筑技术、宋代建筑艺术、宋代建筑科技(琉璃砖避雷作用)、宋代历史文化、宋代文化艺术、宋代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源,是开发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讲宋都开封都要涉及铁塔,所以应把铁塔的名字更正为“开宝寺塔”,名字正讲起来才能名正言顺,才能体现出千年古塔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然正名还要经过层层申请,逐级上报,最后得到国务院批准等手续,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因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越来越重视,开封铁塔的自身价值也越来越高,不但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能,还会在开发宋都文化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不更正名字,今后在国内外正式场合还只能使用国务院公布的明代祐国寺塔的名字,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不能代表古都开封厚重的文化底蕴。所以应抓紧时间更正,决不能把这种遗憾再留给我们的下一代去解决。

在发展文化产业,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中,首先应澄清我市文化资源的家底,才能开发利用好我市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资源,每个开封人都希望我们的铁塔能堂堂正正地用大宋皇家寺院开宝寺塔的名字彰显在社会舞台上,显示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张玉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10:02:09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10:03:37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10:06:19 |显示全部楼层
衔接:
 开封铁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般地耸立在开封城东北隅,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

  铁塔公园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1.24公顷,其中有9.62公顷的水面积;园内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宁静雅致的“静苑”;巍峨壮观的“接引殿”;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以及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铁塔历史而兴建的“铁塔嬗变艺术宫”;还有“竹园”;“梅园”,“赏心园”等小品式建筑。各园亭台风姿卓绝,花木风情万种,笑迎八方游客。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及重点保护文物”。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侵蚀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而且,喻浩在施工中采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了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今天在我们欣赏铁塔之壮美时,更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近千年来,它就这样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真正的岿然不动,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开封,城市不大名气大,古名汴梁、东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人称“十朝都会”。她的鼎盛时期应为北宋,当时人口超百万,其繁华景象,有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佐证。数千年来,黄河水滋润着这方土地,黄河水也摧残着这方土地。黄河每决堤一次,便用泥沙把这古城覆盖一次,不屈的人们在旧城上面造新城,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格局。考古发现,周王府萧墙下压的是金皇宫城墙,宋内城墙下压着的是唐汴州城城墙。因此,开封的许多古迹,已深埋地下,地面建筑,很多是复制、仿制的东西。而铁塔,则是为数不多的原始文物之一。

  据史料记载,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层,高达一百二十米,仅这高度便可想见当年的雄姿了!当时这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故名“福胜塔”。古塔大都与佛教相关,“福胜塔”也不例外。当年此塔上安千佛万菩萨,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设计大师喻浩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可惜,木塔从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资料称是1047年)就被雷击而焚毁了。从建到毁,不足百年,未能验证西北风的“功力”,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团不解之谜:供奉菩萨的佛塔,却为何反遭菩萨的摧毁呢?可见,佛和菩萨以及供奉他们的宝塔,都是人造的,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雷电不认这个账,谁违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击谁。今天看来,一根避雷针,胜烧万炷香!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木塔毁了,人们就建铁塔。当然,这座铁塔用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铸铁,而是铁色琉璃砖。用砖砌五十多米高的塔,设计上非同小可。支撑铁塔的力量核心是塔心柱,各种外壁砖瓦构件均与塔心柱紧密扣接,浑然一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这在九百多年前,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设计。

  塔身外镶几十种花纹砖,飞天、麒麟、坐佛、菩萨、狮子、伎乐、花卉都有。顶上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远看去,就像出家人戴着庄严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也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一层在北,二层在南,三层在西,四层在东,依次类推,直至最高层。所谓盲窗,其实是打不开的窗模。当年,这塔是汴京的一大重要景点,名为“铁塔行云”。登塔远眺,黄河如带,大地似锦。但如今看来,五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已不算高了。

  还有一个传说,铁塔下为一泉眼,与大海相通,人称海眼。倘海水自此眼涌出,即要淹没开封。故建此塔于海眼之上,以镇水患。联想起当年塔身倾向西北为迎击风吹,而塔基又镇海眼而防水患,可见此塔还是开封的“风水”宝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9-8-3 10:08:33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风水好坏并不取决于选址。尽管有“天下第一塔”镇守开封,开封仍免不了经灾历难。有时,人祸更比天灾凶恶。明末李自成起义,率军攻打开封,明朝巡按竟然扒开黄河大堤,企图淹没起义军,结果把开封城淹成一片废墟。包括铁塔的基座,也没入了黄河水冲来的泥沙之中。如今的黄河,高悬于开封城区地面十米之上,开封人时刻不敢掉以轻心,许多标志性建筑都相当于防洪警示标志。比如在铁塔公园,沟渠纵横,让人一看就觉得这里有一套相当完备的排涝体系,更为明显的标志是,塔基之南,有一方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塔”,这匾安放得十分奇特,造型是由一条鳌鱼衔着,或者说是将碑石整个儿堵在鳌鱼嘴里的。这又让人联想到铁塔镇海眼的说法,可见开封人提防水患的意识多么强!

  开封、大梁、汴梁、汴州、东京、东都、开封府……,这些曾经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名城,都被黄河的泥沙无情地淹没。最近的考古发掘发现,在距黄河仅7公里的今日开封市地下,一层一层地掩埋了春秋战国时代以来的至少7座古城。

  黄河洪水泛滥多次使古城开封遭受灭顶之灾。洪水过后,泥沙淤积,人们便在原址上叠床架屋,重建家园。淹埋在泥沙深处的这一系列古城,就“叠罗汉”般叠加起来。专家说,开封地底堆积的是王朝更替的历史,每往下挖掘一层,历史就回溯了几百年。

  开封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城南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定名开封。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称大梁。南北朝的北周时称汴州。五代的后梁时为东都开封府,后晋改为东京开封府。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在此建国都,元时为汴梁,明、清时复为开封府。

  据统计,“悬河”黄河目前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高达35公斤。按1919年到1954年水文系列年平均值计算,多年平均入黄泥沙达16亿吨,年平均淤积下游河床4亿吨,平均每年河床抬高10厘米。现在,黄河开封段河床高出开封铁塔13米。“黄河安澜国泰民安”,这是树立在黄河源头的一座碑的碑文。

  如今,小浪底工程的建成,使黄河终于安澜,开封再也不会遭受灭顶之灾了。开封人民再也不会因为头上的悬河而担惊受怕了,也就告别了近千年的惊悸之苦。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天题。”这是元代诗人冯子振赞美开封铁塔的著名诗句。

  好一个“倒提铁笔向天题”,它在题些什么呢?好豪迈的诗句!题什么呢,我似乎明白了,也许题的是“风调雨顺”,也许题的是“岁岁安澜”,题来题去,核心其实还是一个尊天敬地的“智慧”,这“智慧”与佛家的“悟”应该是一致的吧!

  我站在铁塔之下,目光沿着铁色琉璃砖的塔身直视苍穹,蓝天恰如一幅阔大无垠的彩笺,铁塔酷似一支如椽巨笔,在苍茫时空中书写着肉眼不可得见的文字。

  宋时的开封城已埋入地下十米左右,唯这孤零零的铁塔,算是赵宋王朝地道的遗民。唯有她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见证了千年历史;唯有这千年铁塔,“倒提铁笔向天题”,让世人领悟那千年苍桑。

  有诗为证:

  故宫浩荡今安在,
  铁塔摩云引凤来。
  历尽劫难身未老,
  神功鬼斧费人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2 19:30 , Processed in 0.05484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