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大齐的ye

大齐通宝和硬币的比较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860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10-3-8 15:18:44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兄不要生气,这类东西非常稀少屈指可数,我们每个人都很普通,不要老想着去玩珍稀品种!我就喜欢玩玩普通的清钱、五铢、半两、北宋、开元啦什么的!我建议您也不妨多玩玩普通钱币,做人低调一些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778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0-3-9 21:37:30 |显示全部楼层
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真也好,假也罢,开心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012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10-3-14 15:01:08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很新,不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465

积分

正六品朝议郎

发表于 2010-3-16 10:29:40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大齐的ye


    戴先生是不听故事的、他是看实物的。阿弥陀佛、回头是岸吧!此物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10-6-8 16:24:57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7 21:36 | 只看该作者


老董谈大齐通宝

王建国先生曾收藏过太平天国双钩文饼状银币等珍品,这次发表的“大齐通宝”定会引起同仁的关注,对这枚“大齐通宝”而言,笔者未曾见到实物,谈不到深入了解。但从图片来看,其文字、 形制.锈蚀程度,大家一定会得到初步印象。作为单从图片选稿的编辑,觉得还是有必要与读者见面,请大家品评。如果随意称之赝品而摒弃之,也未免失之武断。

关于“大齐通宝"的铸造年代,有五代李唐说,有黄巢说。究竟孰是孰非,见仁见智,相信大家会客观公正地进行探讨,而不以个人的意见以偏盖全。

“大齐通宝”的存世量,钱币界尚未取得共识,除“四眼”大齐、“缺角”大齐之外,从上世纪至今是否出现过新品?此问题颇可探讨。一段时间,大齐赝品多得泛滥,且制作粗劣,令人望而生厌,所以一般玩家倾向于“近年大齐无真品”之说。

然事实到底怎样?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兴土木、挖地开山,九百六十万平方土地被翻了个遍,地下文物包括古币多年未见之物,史册未载之物,包括武则天的负罪金简这样的奇珍,层出不穷,像“国宝金匮直万”之类的亦有数枚面世,难道“大齐”就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吗?我觉得孙仲汇先生在开元泉社的谈话,还是客观的。他认为在广州见到的一枚“大齐通宝"开门见山无可挑剔,目前为止发现了三枚,戴熙的那枚已经找不到了。这段话说明数十年来,“大齐通宝”的存世量还是有变化的,包括前人未见的东西不能一口咬定就是假货或臆造品。数月前,西安一位藏家拿来一枚“开和通宝”,文字很精神,间架结构自然而谐调,包浆铜质均与唐、宋钱无异,像这类钱也只能是多考察、多研究,不应轻易否定。

文:董大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10-6-8 16:26:24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13 23:0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枚“大齐通宝”

珍罕的“大齐通宝”在古钱币收藏界中赫赫有名,如雷贯耳。但对于一般古钱币爱好者甚至是资深的古钱币收藏家与学者来说,也只能是面对古钱谱上的黑白拓片望梅止渴,望洋兴叹而已,或许在梦中可以一睹其真容。皆因“大齐通宝”真品在古钱币收藏史上迄今只发现了两枚,其中一枚“缺角大齐”早已被埋入地下无从寻觅,而另一枚“四眼大齐”也是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最先收藏到“大齐通宝”的是清嘉道年间的收藏家戴熙。因为戴熙收藏的“大齐通宝”轮廓有缺损,所以被人称之为“缺角大齐”,在当年成为海内孤品,弥足珍贵。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率部攻打杭州,戴熙在杭州组织团练乡勇进行抵抗,城陷时戴熙将平时所藏古钱币全部埋入地下后投水自尽了。此事引起了古董商及钱币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便有古玩商人为了得到那枚珍罕的“缺角大齐”,竟然不惜重金高价买下了戴熙的旧宅。但是挖地三尺,连泥土也筛了几遍,却仍然不见其踪影。从此,这枚可怜的“缺角大齐”就孤独地长眠于地下了,令多少人朝思暮想。幸亏戴熙在其生前曾请其好友吴逸庵拓下了此钱的拓片,才令后人可以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1925年,戴葆庭与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从孩童们踢的毽子上发现了另外一枚“大齐通宝”。这枚“大齐通宝”虽然不缺角,但是为了做毽子,已经被钻出了四个小孔,人们便称其为“四眼大齐”。此钱后来转归张叔驯所得,张因而自号“齐斋”。张叔驯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古钱币收藏大家,他对“大齐通宝”竟然如此厚爱,足以证实“大齐通宝”的珍罕。据笔者所知,五代初据守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永安一十”与“永安五百”(皆为孤品铜钱)也是由戴葆庭转归张叔驯的,均已流落海外,不知所终。想那枚“四眼大齐”也难免遭遇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的厄运。
笔者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如此幸运地得到了第三枚“大齐通宝”,这一枚既不缺角,也没有“四眼”,而是一枚“裂纹大齐”。看来珍稀罕见的“大齐通宝”是摆脱不了残缺美的命运了,恐怕不会再发现完好无损、异常精美的“大齐通宝”了。


笔者得到的这枚“大齐通宝”,最大直径为26毫米,最大孔径为6毫米,厚度仅为1.5毫米,重3.2克。该币系出土生坑,至于何时出土?出自何处?已无法考证。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地气所含有的各种复杂成份至使此币生成了透骨之锈,它遍体布满了厚厚的红斑绿锈,甚至钱文与币面都有一种似曾被地热溶化过的感觉。这不仅使其更加古朴自然,而且极其美观,极具观赏性,令观者无不为之惊叹!


由于锈层太厚,该币整体外形不够规整,字体亦不甚清晰,但钱文为“大齐通宝”是明确可辨的。在穿孔的下方斜向至边廓有一道明显通透的断裂纹,裂纹自右上方至左下方斜向通过繁体的“齐”字。从这裂纹的边缘可看得出,这裂纹也是非常古老的。从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裂纹还分出来一个枝杈,形成了一个“人”字形,只是分出来的那道裂纹较细且并没有通过到边廓,否则就会有一块三角形的缺失,“齐”字也就只剩下左上半部了,而这枚“大齐通宝”也将会变成“缺角大齐”,且缺得比较严重,连钱文都不全了。正面看穿右上角也有一道细微的裂纹,从背面看得较清晰(需借助于灯光放大镜),很细、很短,也不到边廓,否则此币就会自然断为两半了。有浅绿色的锈层从裂纹中析出。从穿廓裂纹的断口处可以看到,此币已完全失去了青铜合金的原本金属特性,变成了类似于铁矿石的那种感觉。因此,该币绝对不能像一般铜钱那样掷在地上去辨其音色,如果那样做的话,恐怕会被摔碎的。况且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如果说“缺角大齐”和“四眼大齐”都不见了,都已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那么这枚“裂纹大齐”定将更为世人所瞩目。尽管它有裂纹,尽管它锈迹斑斑,但那都是自然形成的,真实的记载着千年岁月的沧桑。而且,它毕竟是完整无缺的仅存的一枚“大齐通宝”。


历来人们都认为“大齐通宝”是南唐钱,对此,笔者存有疑议。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的一个分裂与战乱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相继占据中原地区的五个王朝,十国是指围绕在五代周围割据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个小国,合称五代十国。在十国当中,南唐的疆土是最大的。
南唐共历烈祖李、中主李和后主李煜三代,共三十九年。南唐开国君主李是杨吴权臣、徐温的养子,名徐知诰,曾受封为齐王。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废吴睿帝杨溥,自己称帝,立国号为大齐,改元升元。次年即改姓名为李,改国号为唐(徐知诰本姓李,为徐温养子,冒姓徐氏。至此复姓李氏改名。自言为唐室后代,故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是为南唐烈祖(前主)。


南唐前期一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政治上比较稳定,国力强盛,疆土广阔,加之注重发展生产,经济一直居于十国前茅,货币经济也相对较为发达。李对外结好邻邦,对内整饬朝政,遣使巡视民田,以肥瘠为等定税和调兵派役,史称江淮之地,“频年丰稔”。
笔者不知是否有史料记载证实“大齐通宝”为南唐徐知诰开国立国号为“大齐”时的铸币,如果仅是后人以其初立国号为“大齐”来主观推断的话,笔者则更倾向于“大齐通宝”应为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所铸。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攻克潼关。唐僖宗带领嫔妃、亲王等逃离长安,奔成都。黄巢率军进入长安。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即位称帝,立国号为大齐,改元金统。唐中和三年(883年)二月,李克用与黄巢战于渭南(今陕西渭南),一日三战,大败农民军。黄巢率军退守长安。黄巢力战不敌,遂焚宫室退出长安,自蓝田入商山。中和四年(884年)六月,渡过汴水的黄巢军同李克用军在封丘(今河南封丘)激战,损失惨重,只剩下一千多人向山东兖州撤退。七月,黄巢军在山东莱鞠以北的瑕丘,同武宁节度使时溥打了最后一仗,大多数人战死,黄巢在莱鞠东南的狼虎谷自杀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以失败告终。


黄巢自公元880年底进入长安称帝,立国号为“大齐”,至公元883年初战败退出长安,总算是在长安当了两年多的皇帝,理应铸造货币,不然还怎能称之为国呢?但是铸造的是什么钱文呢?就国号而论,自然应该是“大齐通宝”了。黄巢的“大齐国”在战乱中诞生,又在战乱中迅速消亡,其铸造的为数有限的货币,当然是难以跨越一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出现在今天人们的眼前。
黄巢于公元880年立国呈为“大齐”,徐知诰于公元937年立国号为“大齐”,前后相差57年。而南唐历经三代君主才总共三十九年。如果确实没有历史文献资料佐证“大齐通宝”为徐知诰所铸,那么笔者宁愿相信“大齐通宝”系黄巢称帝后所铸。因为那将使“大齐通宝”的历史意义更加非同凡响。它将不再只因其存世珍罕而闻名。


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均视农民起军义为“反贼”,是洪水猛兽,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最大的威胁,必需将其斩尽杀绝,彻底消灭,并千方百计地把他们从历史的画卷中抹掉。“缺角大齐”的拥有者戴熙,不就是因为抵抗太平军失败后才投水自尽的吗?他怎么会承认“大齐通宝”是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铸造的呢?他宁肯将历史向后推迟57年,把“大齐通宝”归于南唐徐知诰的名下,孰不知徐知诰(李)也是一个篡位的国君呢?名不正而言不顺。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徐知诰在称帝时竟然立国号为“大齐”!与率领农民起义军造反,致使唐朝灭亡的反贼黄巢不谋而合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国号——“大齐”!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巧合!因为时间相差仅57年,徐知诰应该不会无知到这种地步。但他很可能是头脑简单地从自己曾受封为齐王考虑的。也可能是徐知诰发现立国号为“大齐”极为不妥,在立国号为“大齐”仅一年之后,徐知诰就匆匆忙忙地改名为李,改国号为唐,并自言为唐室后代。这些都是为了给自己正名,以期被历史所接受。然而南唐却只维持了短短的三十九年,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渡江,攻破金陵,后主李煜被俘,南唐亡。

而在今天,我们却认为历代的农民起义军尤其是起义军的领袖人物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笔者但愿这枚“裂纹大齐”能与黄巢的名字一起,永垂青史,光耀千秋。


河北  王建国

01.jpg (50.41 KB)


下载次数:0
2010-5-13 23:05




第三枚“大齐通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10-6-19 14:35:42 |显示全部楼层
大齐通宝的几个小点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 设置置顶
  • 推荐日志
  • 转为私密日志


1chaozi    发表于2010年06月10日 16:47 阅读(0)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来源:手机Qzone 权限: 公开



  大齐通宝是什么?大齐通宝是海市蜃楼,是外星人!钱谱和网络显得,缺角和四眼除了它曾经的主人,真正拿手上欣赏把玩的不会超过十个人,所以它的真正面目真的是个谜!哪个人随便说现在出现的大齐是真是假都不合实际,因为你也没有见过,老毛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既然开元有这么个帖子,我在这里不想说什么真伪,只想斗胆在各位老大面前班门弄斧说几句。
  先说缺角,这个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咸丰年的人都死光了,中国没有那么长命的人,所以缺角就姑且按老说法是埋土里了。至于四眼,网上已有一篇文章论述它是不是做键子用的及四眼究竟能不能顺利插鸡毛,并论及穿眼之后,面背之间钱文及穿眼不和谐的关系,所以在这我也说两句。按四眼的来历,有两个版本,一、戴先生在江西遇到几个小孩踢键子,发现的四眼。可疑之处:小平钱上如此小的眼是不能把鸡毛插紧的,能插进去最多踢几次就脱落,而且民国时没有502胶水。大齐做键子底是有可能,但绝不可能在钱眼上安鸡羽毛。我小时候做键子,除非找不到折二钱,一般不用小平钱,重量太轻,最多用到折三,因为重量又过重了,折三也要磨得很薄,然后用黄麻木(南方的一种轻木,常用做热水壶的塞子)做的薄片同步打眼用线或铜丝固定,在木片上插鸡毛,所以就算这个钱做键子,老戴当初说得也不够详细。二、另一版本说是得自某钱商,商贩的儿子拿去打眼后又放回原处,这两个版本说法都已无法考证。我个人认为四眼最有可能是挂帐钱,农村过去如果是挂在小孩脖子的钱直接用红绳缚紧,或者打一个眼,最多两眼,至于蚊帐解放前也不是每个农村家庭都有的,不相信的话可以去农村问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好是婆婆,是不是每家都有蚊帐,挂帐钱是如何做的。八百年的铜钱农村现在都还有很多,可是八十年的蚊帐不是很多的,所以去问问老婆婆,挂帐钱什么样?
  缺角和四眼都杳如黄鹤了,所以和著名的和氏璧一样,其实变成了一个符号。
   还有一个问题,大齐的价值,经济价值,大多数的说法都是无定价,也就无法定价或没有定价,可是近来逛书店,发现有的钱谱标七万,以齐六字刀如此规模也定到六万,莫非大齐通宝真品都泛滥成灾?这个事情可比韩剧要雷人吖!
   至于新出来的大齐,为什么大家都说是假的?(我不说新仿,假就假,真就真) 只是大家已经认定除了缺角四眼,其他的都是仿的。因为缺角和四眼都一杳如黄鹤,已经变成和氏璧一样的符号了。打个比方:如果有人做假币,做得连肉眼,银行,柜员机,验钞机,都无法验明真假,那它就是真的钱,不能说出处如何如何,所谓真亦假时假亦真。况且现在做假的手段可谓高超。例如瓷器,铜镜,什么都仿得维妙维肖,用仪器一查,元朝,明朝,时代也没问题,(只要过一次X光,就老两百岁,)不要相信什么眼力,不要相信什么机器,这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倒不如……如果锈色,胎质铜质,身高体重,年龄,各指标和前已出现者相比都无法分辨真假,又何仿写“存疑“二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325

积分

从八品承奉郎

发表于 2010-6-19 14:37:18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收藏界》2010年第3期登出的这个第三枚大齐,相信又有很多人嗤之以鼻了吧?大齐还能有真品?可是大家忘记这个什么时代了,曹操七十二疑冢,还不是给挖了出来?这个疯狂的年代,什么没可能?估计和氏璧和周朝的九鼎如果真有人找也不是什么难事!我对这些,不怀疑,不相信,历史自有公论,如果真的认作假,以后有定论出来,我会羞愧,如果假的认作真,会更羞愧!虽然我不是什么专家,不是什么鉴定家,作为爱好者,有时不一棍子打死,相信这个社会天道已失,公道已亡,但是众目睽睽……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认同你发表意见的权力(我不会誓死保护你说话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万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10-6-19 16:37:44 |显示全部楼层
地攤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987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10-6-19 20:32:08 |显示全部楼层
静下心来、打厚实自己的钱币知识,这个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过手实践知识。一定阶段后,您会发现,真的说不死、假的...您会感叹当初的浅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30 00:16 , Processed in 0.05376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