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5|回复: 1

戏说大中、至正钱源流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372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4-14 17:53:38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中、至正”是取自理学的概念。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张载《正蒙·中正篇》:中正然后贯天下之道,此君子之所以大居正也。盖得正则得所止,得所址则可以弘而至于大。又说:学者中道而立,则有仁以弘之。绍雍《皇极经世书》:至大之谓之皇,至中之谓之极,至正之谓之经,至变之谓之世。大中至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标准和理想。中即儒家提倡的中庸、中道,有时也称之为中和,意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历史上唐宣宗用过大中年号,北宋真宗用过大中祥符年号,至正年号元惠帝用过并铸造过至正通宝。传世之大中通宝则非唐、宋物,而是朱元璋未称帝前开始铸造的。

“大中至正”一词连用语出南宋圭堂居士编著的《新编佛法大明录》,简称《大明录》。这是一部论述禅宗修行和悟道的著作,其中比较集中的论述了三教一致的,有《净行卷》之文:盖欲各安于人道之常,而知最上一乘之妙,初无尖于僧俗。如是则佛之道愈大,而朝市山林皆得之矣。人伦不废于外,而佛法高目于内,孰若维摩之道为大中至正者。

圭堂居士把维摩的在家奉法的做法和精神称为大中至正者,有时称“真常中正之道”,“居士大中至正之道”。这里所说的“大中至正之道”,除含有理学的理解外,还有他赞赏的把入世和出世、居家和修道相结合的符合大乘中道的不二法门的做法。        

中国进入宋代后,社会思想文化界的总形式逐渐成为统治思想,佛道二教处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他们共同为维护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发挥重大作用,渊源于南北朝的三教合一成为时代思潮。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低微,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小时为了不致饿死到皇觉寺去当和尚。但他起事开始就到处收罗“贤士”,并“谒孔子庙,遣儒士告慰父老”,攻占婺州后,每日叫两名儒生给他讲治国之术。刘基和陶安、秦从龙、朱升、范常等儒生,对朱元璋平定天下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为参谋,预机划,主馈饷”。李善长劝他效法“汉高起布衣”,“五载成帝业”;刘基提供“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然后各个击破”的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并“数以孔子之言”疏导朱元璋,明了“倡仁义,收人心”。

朱元璋最大的变化是其抛弃明教,尊崇儒术。明教宣传明王出世,追求光明,反对黑暗。当时起义军各部都信奉明教,共奉韩林儿为“小明王”。1361年(元顺帝至正21年),时为小明王属下的吴国公朱元璋率臣下为小明王行庆贺礼时独刘基不拜,并骂小明王乃牧竖之徒。朱问刘基原因,基“遂陈天命有在”。朱大感悟,“乃定征伐之计”,当年,开铸大中通宝。儒士看来,只能辅佐有天命的真龙天子,而决不能向妖教礼拜。羽翼丰满后,朱元璋最终派人除掉了小明王韩林儿,开创大明王朝。

朱元璋由一个贫僧而终取天下,成为一代开国皇帝,这不仅由于他有着超乎一般起义军将领远见卓识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外,还由于他懂得挖掘人材,善抚人心。应该说, 朱元璋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还是很有能力的。他只念过几个月的私塾,又当了几年的贫僧,最后能一跃成为一个开国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朱元璋当过和尚,对佛法并不了解但却十分忌讳别人提起他当过和尚。尤其登基后,甚至看到“光”、“秃”、“僧”这些字眼,都觉得刺眼,有不少儒士文人因此而掉了脑袋。关于上表笺庆贺的歌功颂德言辞也能惹出了不小的麻烦:德安府训导吴宪的表文中有“望拜青门”之语,朱认为“青门”是指和尚庙;浙江府学林元亮为人写《谢增俸表》中有“作则重宪”之语,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之语,朱元璋竟认为“光天之下”是喻自己是秃僧,“作则”是喻自己做贼,这些犯了忌讳的人都被冤枉的“诛其身而没其家”。下由此大兴文字狱,令大臣文人都小心翼翼,缄口不言, 上朝如赴刑场。

按理说, 朱元璋由一个贫僧一跃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开国皇帝,他本该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是,可惜朱元璋是越高越自卑,越老越心狠。他总是在耽心周围人会耻笑他的出身,鄙视他的智力, 甚至谋篡他的皇位。但朱元璋的人格悲剧在于: 他充满自卑的时候,他尚有几分自信,而当他应感到充满自信时,他却尤感自卑。都是因为他的自卑与猜忌,朱元璋对文人以及文字的敏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

大中通宝钱也是一个例子,大中通宝的铸造从1361年(元顺帝至正21年)开始,一直到明王朝建立,建元洪武的1368年之后可能还有铸造。钱文上的大中两字,不仅仅是宣扬儒家提倡的不偏不倚、无过不的中庸、中道和中和。按“大中至正”一词的排列顺序,大中排列在至正之前,也是天性对文字敏感的朱元璋的另一个目的:以大中压制至正,做厌胜之用。大中钱的铸造,同时更早的暴露了时为吴王公朱元璋欲混一天下的雄心和抱负。

当然,秦失鹿,天下共逐之,中国从来都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还好现在不是洪武**年),当时的天定、大义钱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也算是一种时尚了。

另见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也有“大中至正”一词,应该是引用了。

主题

听众

1816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0-6-20 00:30:59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26 15:43 , Processed in 0.05205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