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0|回复: 7

无藏居茶话---北宋版别(四)颠覆传统的绍圣长宝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22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0-6-8 21:51:20 |显示全部楼层
子有的特征,母不一定有;
母有的特征,子必定有;

两子共有的,其母必然有。
按这个逻辑,只要找到同模的俩个子钱就可分出一个母,若按母分版,那就是一个独立的版。按时尚的说法,是按雕母分。
也就是说,源自同母的子钱之间允许有差异,源自同雕母的母钱也允许有差异,来自同一个雕母的子钱都能找出其共同点。这种差异到底许可到什么程度?不同雕母之间会不会有共同的遗传信息?比如炉记?

典型的如流铜,或是铸造工具留下的痕迹,当然也有刻意修葺笔划等,产生的子钱都会与铸造它的母钱存在差异(如笔划粗细、长短等现象)。尽管在需要时进行了修葺(比如在制作砂型时,母钱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用工具对字口进行处理)产生了差异,但并不会改变母钱原本的架构,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某个版中存在笔划粗细、长短等差异时,却不能依此来定新版的原因。基于这两个特性,按常理可以推定只要是两枚子钱以上具有同一个特征的,这个特征在母钱上一定能找到。当然一般在应用时会认为至少找到两个以上的共同特征,那么这两处特征都应在母钱上可以发现。但母钱字口夹砂等产生的印范变化而导致不同子钱间共同的特征等这类情况不能被作为母钱必然持征的推断依据。

也就是说,可以找出一个大概的结论:
同一雕母到母钱到子钱,许可的变化:笔划粗细、长短、内郭粗细等(即所谓可能修葺的地方);
同一雕母到母钱到子钱,不可能的变化:字形、字体、字的仰俯进退昂降,包括边轮、地章等(即架构)。
至少能得到公认的是:来自不同雕母的子钱,是绝对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特征,那怕是局部的,除非炉记。



《北宋铜钱》中对绍圣长宝列出了自22412253共五个行书版。字或仰或俯区别明显,定为不同的版,相信有一定的权威性。根据雕母定版论,这五个版对应的是五枚雕母。根据雕母分版定式,这五个版之间是不会存在完全一致的特征,那怕是局部的,除非炉记
问题是这五个版的边轮内侧,存在着一处明显的共同特征:“元”字下对边轮内侧,有一个缺(红色箭头标识)。
这显然不是一个雕作时故意产生的,因为它的位置与形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何况在工艺上不存在必然性。更让人吃惊的是,“圣”与“元”之间的边轮内侧上还有一处共同点:一个折断(蓝色箭头标识)。

在当时的制造工艺中,不存在内轮一次成型的设备,需手工雕就。大抵工艺是用金属刀具沿设计好的内圈行走,这个呈圆形的行走是分多次完成的,雕刻师的功力决定了单次行程的长度。水平高的师傅可能一个小平钱不到十次就完成,刚出师的可能需要二十余次甚至更多。每次行程结束时,会在停顿处留下一个痕迹,这类痕迹大多是向内折的。上面提到的两处特征,实际上就是这种停顿折痕。一般制作精度要求高的,在最后会把这类痕迹进行修刀,直至与边轮完全溶合。不幸的是这五版绍圣长宝的雕刻师在边轮上留下了十余处停顿折痕,让我们得到了有更多的信息(只是拓片与实物图片不能更清晰反映,是为遗憾)。
同一个雕刻师,在雕刻不同的两件作品时,起刀点与止刀点可以一样,但中间的行程是不可能完全一致,何况五枚?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些子钱的面文或“元”字俯仰,或“宝”字的姿态在变化,显然不是源自同一个雕母,但五个版(五个雕母)边轮内侧却有一致的信息。


玩北宋钱,分版永远是件令人头大的事。
就比如你刚刚在股市上狂赚了100万,冲进一家让你曾咽了N多哈拉滋的餐厅昂着头对小妹用你那略带破铁片般磁性的声音试图整一回大款时,结果小妹白了你一眼说:大哥,现在货币贬值,阳春面80万一碗。


北宋分版也如此,正当你以为快破解二百年以来的难题时,却发现什么也不是。


命运有时候真的是这样。
所以,我很快发现一开始对分版的推测不过是一碗阳春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主题

听众

7052

积分

从五品朝请大夫

发表于 2010-6-8 23:17:15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也就够吃一碗面的了,楼上的,加点肉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8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1-1-13 09:41: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卢舍那
先要感謝您,因為這篇精采絕輪的論點,對我來言非常重要,眼光獨特的實物論證.您顛覆傳統的依據,跟我要討論的一篇:北宋-千年之祕-無文錢-達文西-密碼-誰能破解
正好提供一份詳實依據,現節錄一段chen-3000清代雕母瑣議;請參考!
咸丰年间曾任户部侍郎的王庆云著有《石渠馀记》一书,书中记载了清初至道光年间的兵额、吏治、
漕运、钱币、关税等财政经济情况,至今颇有参考价值。书中关于铸币的记载:
“凡铸钱先斩凿块铜曰祖钱,乃铸无文而环者曰母钱,然后印铸函方而成制钱。
所谓“乃铸无文而环者” 应是说铸无钱文的圆环,也就是钱坯,其后的“曰母钱”就无法理解了,试想,无文的环如何称为母钱?
除非用这无文的“环(可能具备穿口和内外郭)来印砂范,印出钱的轮郭,再用活字印出钱文,然后合范浇铸,得出制钱,


此可备为一说。再者,“乃铸无文而环者曰母钱”,也不是成品的母钱,只能是半成品。
在无文的钱坯上雕出钱文,才能“曰母钱”。这样的母钱,因为是在铸成的钱坯上的雕出宝文,也应视同雕母。
用这种“乃铸无文而环者曰母钱,然后印铸函方而成制钱。”的步骤铸钱,首先便于母钱(实为雕母)的制作:
用无文而环者的钱坯加工雕母省时省力,在具备外圆内方的钱坯上雕出宝文,即可印(印模)、铸(浇铸)、
函方(加工穿口),而成制钱。省却了从“块铜”中“斩凿”出钱坯,然后雕出内外郭,再刻出穿口的数道工序,便于制作多个雕母,
用于实际生产,此说若能成立,便可解释清初雕母为何至今没有发现的原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8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1-1-13 10:40: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wungfoz 于 2012-7-26 10:54 编辑

回复 2# 佬藏

錯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8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1-1-13 12:42:2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卢舍那
绍圣长宝五个版(五个雕母)边轮内侧却有一致的信息。
就是五個版用同一體的五個無文錢胚雕製.這是一個很好的明証-先铸五個同款的錢胚,再來雕製五個不同的版式.
也就是有五個铸雕母.
铸雕母早有明證,只是大家沒去注意.
您所拍賣的一枚元祐手元符就是.
再早就是宋元通寶的開元低頭通手宋元和平頭通手宋元,
我一直想要寫一篇宋元通寶的開元低頭通手宋元和平頭通手宋元如何铸製的感想心得.
其實很簡單,取一錢體工整的低頭通開元或平頭通開元,將開字用黏土填平(舉例,其他物品也可),
只要填平開字,然後铸製錢胚,元通寶三字已铸成只要雕刻宋字即可.元符元祐手同法,就是這麼簡單.
也是chen-3000一再強調的:
今人言及雕母必称钱体厚重无砂眼、字口省峻有拔模斜度、地章平整、铜质精纯云云,已成套话。
须知唯书、唯上、读死书、人云亦云、无创见是研究一切学问之大忌。万学之母的哲学辨证地告诉我们—
客观事物的无限多样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千差万别的现象,这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样适应于对雕母的研究。
也是我發帖:該要重新檢討雕母的定義-實物論證:元祐試雕草樣-不可否認的事實的原因.
元祐通寶:左上背星文.-右上背雙星伴月(廢樣)-左下(未知)錫質?望能提示您的見解!






一個無比絕輪帶柄元祐铸雕試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8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2-7-26 10:02:32 |显示全部楼层
在溫習一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67

积分

从七品朝散郎

发表于 2012-7-26 10:45:33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谢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82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12-7-26 11:00:45 |显示全部楼层
Hwungfoz发表于 2011-1-1310:40:14
顺治、康熙钱的雕母之所以至今未被发现,可能是大家心中先入为主地将雕母神圣化、理想化了, 认为凡是铜不精的、径不大的、字不深的、体不厚的都不是雕母,如此就把“清初雕母薄形与制钱相近”的特征忽视了。即使遇到了钱体是铸成、钱文是雕成的鑄母,虽然刻痕明显“疑似”雕母,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之否定掉。 用先行铸出无文钱坯,尔后开始雕镌宝文的方法制作雕母,简便易行,且有存世实物可证.
以上節錄清代雕母瑣議,
原文是談到清初 , 其實徃前推論 , - 五代十國 - - 一直到清初前三帝. 才開始轉變 . 孙仲汇先生在《古钱鉴藏趣话》中说:“明代及清初雕母均稀若星凤,存世屈指可数。清初的顺治、康熙雕母迄今未见开门见山的真品,即雍正雕母也难得一见,今市上有售者皆伪,真正的雍正雕母应是薄形与制钱相近”。
《中华珍钱追踪录》记载乾隆至清末共发现雕母四百枚,而清代前三帝雕母极为罕见。
于一批北宋散淺中, 發現一枚面無錢文的無文錢, 有一個壞習慣  , 想見其盧山真貌 , 清後發現 , 隱約似有錢文 , 錢體工整 , 不像使用磨損 .
我很羨慕您的收藏,保留原坑本色 .
我喜歡還原其本色, 欣賞其出廠時的原味.
也發現許多眾人不會注意的絲毫痕跡, 我們兩人的集藏方式完全不同, 相性並進 , 盼能擦出火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28 04:18 , Processed in 0.05581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