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6|回复: 1

转载!!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361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7-4-23 13:23:17 |显示全部楼层
 
  宣德炉是明代宫廷制作的一种焚香之器。据文献记载,明代宣德皇帝得到南方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31680斤,遂命吕震等人参照《宣和博古图》诸书及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款式典雅的器皿,设计宣德炉的形制,成功绘制成图谱一百一十七种,并命工部吴邦佐于宣德三年依图谱开炉铸造,当时共铸造出三千座;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风磨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在宣德炉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方印款。铸成后的宣德炉色泽晶莹温润,透着珠光宝气,明末清初冒襄在《宣德炉哥注》形容它说:“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然而,由于文献对宣德炉的记载过于复杂和笼统,而又缺乏可以参考的标准器物,再加之宣德后的明、清和民国各个时期又出现了大量的仿制品,因此人们对宣德炉的认识一直真假难辨,不识其庐山真面目。那么真正的宣德炉有没有呢?又是何种面目?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宣德炉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这一历史迷团。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宣德炉通高13厘米,口径19.4厘米。炉身呈扁圆形,炉口有折沿,其上有两个对称的环形立耳,其下有束颈和折肩,炉底有三个蹄足,炉的外底中央铸有“大明宣德年制”六个阳文铭款。乍一看,它在样式上与大量宣德炉仿制品似乎无太大差别,但是如果我们稍作比较研究,不难看出它的独特之处。归纳起来,它有五个特点不同于一般:
  一是体现造型上,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口沿、双耳、折肩、以及三足等局部看,它的造型都给人以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美感,而一般仿制品造型都很笨拙。
  二是体现在色泽上,它的颜色乌黑莹润,光可鉴人,而一般仿制品表面颜色灰暗,毫无光泽。
  三是体现在铜质上,它的铜质十分精良,表面光润细滑,抚之若婴儿肌肤,而一般仿制品难有这样的效果,大多带有砂眼等明显的瑕疵。
  四是体现在铭款上,字体周正,笔法刚柔相济,浑厚有力,具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鲜明的书法艺术特点,而一般仿制品上的铭款皆生硬僵板,毫无艺术气韵。
  五是体现在铜种上,它用黄铜铸造,从它的口沿、折肩和蹄足等部位的磨损处可以看到露出的黄铜本色。黄铜属于合金铜,一般由铜、锌、铅、锡等金属合炼而成。从这种合金铜的特点来看,它完全符合文献记载宣德炉由多种合金元素铸造的史实,同时也符合明代宫廷铜器大多用黄铜制作的普遍现象,如明宣德时宫廷御用监“佛作”制作的藏传佛教铜镀金造像,都是用黄铜铸造的。曾经看到有人著文称,明代宣德炉是用红铜铸造的。这种看法明显有误。因为红铜是纯铜,又称自生铜,它与合金铜在金属冶炼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既然宣德炉是由多种合金铸成的,它不可能属于单一的红铜,也不可能表现出红铜的颜色。
  以上五处特点既与文献中记载的宣德炉的特点相符,也与明代宫廷用铜和明代宣德时期的整体艺术和审美意趣一致。因此,我们认为首都博物馆所藏这件宣德炉应为明代宣德时制作的一件真正的宣德炉,是宣德炉的一件重要标准器。
  (作者 首都博物馆)

主题

听众

6994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23 13:25:34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6 11:20 , Processed in 0.05155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