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01|回复: 41

(原创)再谈咸丰宝巩钱的铸地及铸钱版式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14:18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咸丰宝巩钱的铸地及铸钱版式

   清代咸丰钱版别繁多,币样层出,而且大小倒置,书体多变,混乱的币值严重阻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却给后世咸丰钱的研究和收藏者留下了丰厚的实物及史料价值。咸丰宝巩局亦不例外,不仅版别多,版式繁杂,而且这几年随着收藏热的兴起,收藏研究咸丰钱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发现的珍稀、出谱版别也愈加丰富,归纳和研究咸丰钱再次成为同好者的话题。关于咸丰宝巩钱的研究和探讨,曾有不少泉界前辈和泉友发表过论述,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再谈宝巩,仅是一孔之间,难免画蛇添足,文中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斧正。

    有关咸丰宝巩钱的铸地问题,以前已有研究者和泉友有过论述,现一般认为,有两个铸地:一为甘肃巩昌府初铸地(今甘肃陇西);二为甘肃巩昌府后迁移地(今甘肃省会兰州)。据《甘肃通志.钱法》卷十八载,“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各省开炉铸钱,甘肃于巩昌府(今陇西)开局鼓铸”。当时开局鼓铸的为康熙通宝背“巩”钱,铸量极少。在康熙年以前,巩昌府是否铸钱,因历史久远,又无确切史料记载,已无法考证。康熙六年开铸钱,这是巩昌府确有纪年的铸钱文字记载。
     史又载,“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陕甘分省,巩昌布政司迁移兰州,后因铜材无来源而停铸”。从史料看,陇西铸钱仅一年,一年后即迁兰州。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甘肃巡抚石文焯奏请朝廷开炉铸钱,在兰州设宝巩局,动用库银二万两收购废铜杂钱,开炉12座铸“雍正通宝”钱,后以“收小钱改铸大钱,扰民已甚”为由,于雍正七年三月奏文再次停铸。可以看出,明末清初,频繁的战事使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了严重损失,甘肃为缺铜之地,为应付经济危机,巩昌布政司不得转运滇铜、川陕及秦州铅材铸钱。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四月,这时的太平军势破如竹,已攻陷江宁,东南各省形势危急,各省军饷相应告急,库存不足,协饷银匮乏,当时的陕甘总督易棠奏准朝廷,宝巩局复开始开炉铸钱。

    根据史料记载,甘肃曾于清康熙、雍正、咸丰、同治四朝,分别于陇西、兰州设宝巩局鼓铸钱币,虽然在四朝期间总共只有十三、四年铸钱时间,但铸钱的版别复杂,试铸性质、样钱、母钱以及出谱品较多。何以出现这种不相对称的情况,笔者根据发现的泉品试举例说明。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15:29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宝巩局当千、当五百黄铜大钱可弥补史缺。从史料记载及发现的实物看,宝巩局咸丰年间初铸的大钱应首先为“当千”、“当五百”紫(红)铜大钱,后因折抵不当,难以通行而告罄,“当千”、“当五百”大钱遂即收回,而改铸“当百”、“当五十”黄铜大钱。由此不难看出,由于“当千”、“当五百”大钱铸行不到两年收回改铸,加之本来铸量小,故保存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已成为宝巩钱币爱好者争相收藏的珍稀名誉品。而近年来发现的宝巩局“当千”、“当五百”黄铜大钱更是珍中之大珍。



    从宝巩局铸钱的材质看,可分为紫(红)铜、黄铜、青铜、杂铜等。历代的泉谱这样记述,“凡宝巩局当五百、当千为紫(红)铜,黄铜者均为伪品或后世仿铸”。这种观点在清末民初乃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很多的钱币学者中都得到了认同。然据近年来新发现的两枚黄铜“当五百”、一枚“当千”来看,铜质熟旧,包浆温润,书体自然,与紫铜钱一致,绝非后仿或臆造,真品无疑。如图1,宝巩局“当五百”黄铜钱,直径57mm,厚3.7  mm,铜质金黄,窄缘,为“当五百”小样。图2,宝巩局“当千”黄铜钱,直径64mm,厚3.8mm,磨损自然,应属传世品。

[ 本帖最后由 西北泉 于 2007-5-23 21: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23:01 |显示全部楼层
(图1 宝巩当五百黄铜 陇上人藏品)

(图2宝巩当千黄铜 张卫东藏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27:18 |显示全部楼层
宝巩局为何出现“当五百”、“当千”黄铜大钱?笔者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在紫(红)铜大钱停铸,开铸“当百”、“当五十”大钱之前,地方钱局工匠为试析黄铜成分,换句话说,为开铸黄铜“当百”、“当五十”大钱打好铺垫、开好局,在“当百”、“当五十”铸模尚未成型,“当千”、“当五百”铸模未销毁前,而试铸了极少量的黄铜“当千”、“当五百”大钱。新近发现的“当千”、“当五百”出谱黄铜大钱可弥补史 缺,补正史误。
      二、宝巩局当百、当五十红铜大钱罕之又罕。咸丰年间的币值是混乱的,开铸停铸频繁。宝巩局“当千”、“当五百”大钱停铸后,开始铸行“当百”、“当五十”黄铜大钱,铸量较大,目前市面上能收集到。后因“当百”、“当五十”大钱在流通中遇到同样问题,“亦折当过重,加之盗逐日起,不久再次废止,改铸“当十”、“当五”及八分小平通宝钱”。从历年出土和传世品看,“当百”、“当五十”如史料记载,为黄铜钱,而紫(红)铜“当百”、“当五十”钱发现甚少,钱谱均未记载。据泉友收藏的实物来看,红铜“当百”、“当五十”确有其物。如图3,宝巩局“当五十”大钱,紫(红)铜质,弯巩,直径49mm,厚3.3mm;图4,宝巩局“当百”大钱,紫(红)铜质,直巩,背有移范,直径54mm,厚3.5mm;图5,宝巩局“当百”大钱,紫(红)铜质,弯巩,直径52.3mm,厚3.4mm。

[ 本帖最后由 西北泉 于 2007-5-23 21:2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30:03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3枚宝巩钱均为紫(红)铜质,磨边细看,不类宝泉、宝源局的青铜或杂铜大钱,也不类新疆红钱的深红色“新疆铜”,铜质暗褐而柔软,基本与宝巩局“当千”、“当五百”紫(红)铜大钱铜质一致,这也与发现的有氧化红色包浆,而实则为黄铜钱的宝巩大钱有明显区别。不难理解,在“当百”、“当五十”大钱即将停铸前,为试析转运来的滇铜以及川陕铅材成分,工匠再次试铸了紫(红)铜质“当百”、“当五十”大钱,只不过试铸量极少而已,故留存下来的也就绝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30:46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炉别作坊多,一些出谱版式钱有外局代铸的可能。宝巩局铸钱虽年限短,但铸钱作坊多。史载“雍正四年,在兰州开炉12座”、“咸丰四年,开炉十余座复鼓铸宝巩钱”。甘肃省钱币学会编著的《甘肃历史货币》一书载,“宝巩局所铸咸丰钱版别试样较多,约有40多种”。根据近年来不断发现以及泉友间的探讨、交流和排查,宝巩局版别和种类远远超过了上述这些种类,已达上百个版别和品种,而且出谱品屡有发现,有的版式只发现试铸样钱、母钱,有的版式子钱并未铸行。这一特点已有泉友论述过,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据史载,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署迁至兰州。当时甘肃的辖区除了甘肃现今的境域外,还包括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的一部分。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之后,陕甘才分省,巩昌布政司遂迁至兰州。在陕甘分省后,由于甘肃铜材无来源而停铸,在其后的咸丰年间,宝巩局曾转运过川陕铜材铸钱,这期间由于财力、人力、铜材贫乏,不排除宝巩局借炉铸钱的可能,也就是说,借外炉代铸。乾隆七年以前,陕甘总督署本为一体,在此政治和历史背景下,宝巩局借炉宝陕局铸钱确有可能。这种现象也在近年发现的一些宝巩局版式钱中得到了印证。一些宝巩钱面文、背满文风格极似宝陕,不类宝巩局的戴书或类戴书书体,极奇怪异。而这些宝巩钱在陕西、青海、甘肃平凉、天水一带屡有发现也就不难理解了。如图6,这枚宝巩局“当百”钱发现于陕西汉中,黄铜质,直巩弯勾,直径51.7mm,厚3.4mm。面文、背满文均异于常品。图7,宝巩局“当十”钱,紫(红)铜质,直径36.6mm,厚3.1mm,宋体母钱,字口干净,底章平整,穿口如斩,尤其满文笔画纤细清晰,满文巩尾为弯尾,异于子钱,两年前发现于甘肃平凉。图8,宝巩局“当五”钱,黄铜质,直径26.9mm,厚1.5mm,字体、底章由工匠修就,字体笔画清晰,满文巩尾为直笔,应为试铸样钱,比同版式普通钱直径大,且字体笔画有较大区别,此钱发现于陕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36:58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43:24 |显示全部楼层
四、私钱版别多是宝巩局的又一特点。宝巩钱版式繁杂,除了炉别作坊多,也与停铸后的零星铸钱、盗铸、私铸等有很大关系。巩昌府(今陇西)停铸后,笔者认为,并未完全拆除作坊,在以后的时间里,很可能仍在零星铸钱,这包括官铸私钱、民铸私钱。这些年宝巩钱的一些异版、私版多在陇西、平凉、武威、平凉等地发现,而在正式铸地兰州却极少见,很能说明这一点。如图9,宝巩“当十”钱,黄铜质,直径32.4mm,厚1.6mm,形制不整,字体拙劣;图10,宝巩局“当十”钱,黄铜质,直径30.4mm,厚1.5mm,字体较小,不甚规整;图11,宝巩局“当十”钱,黄铜质,直径30.5mm,厚1.5mm,字体笔画较粗,文字不规范;图12,宝巩局“当十”钱,直径32mm,厚1.5mm,满文仰巩降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44:05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4枚钱,书体各异,形制薄劣,由此看出,铸钱时母钱本来就不精,或者铸范的随意性大,这就造成了私铸版别繁杂,书体、形制多变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91

积分

正式社员

发表于 2007-5-23 21:46:00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宝巩“当二”钱试铸是咸丰钱的一个特例。咸丰年间币值屡次变更,使得制钱的大小倒置,版别繁杂,私钱屡增。有的“当五百”钱小于“当百”,有的“当十”小于“当五”。这与当前的政情、社情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太平军攻陷江宁,社会动荡,清政府和各省地方政府为筹集军饷,不断搜刮民膏,屡次变更币值,以缓解经济危机,加之铸钱材质奇缺,铸钱愈加薄劣;另一方面,为稳定城镇商业和经济,增铸了八分小平通宝钱,这些小平钱,有的形如鹅眼,官钱、私钱不分,钱不抵物,以致民怨甚重。可以这样试想,为化解矛盾,缓解民怨,恢复正常的货币流通,巩昌布政司试铸了宝巩通宝背“当二”钱。现今所知,宝巩局为咸丰各局中唯一铸有“当二”纪值之钱局。这种不伦不类“创新”的咸丰通宝“当二”纪值,肯定是不能获准铸行的,很可能一开始就受到了清政府中央制钱局的否定,然何以贸然试铸了呢?一种原因,可能是在上呈中央制钱局前,属于内陆偏远省份的巩昌布政司已经试铸了;另一种原因,不外乎虽未获批准,但工匠私下试铸。按清代钱律,铸私钱按律要处极刑,但按当时社会动荡、私钱盛行的年代,清政府疲于社稷安危,已无暇顾及到诸如私铸钱这等“琐事”了,按此推断,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50年代初,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曾于西安、兰州分别得一枚“咸丰通宝”背“当二”钱,如图13、咸丰通宝背“当二”钱,黄铜质,直径26mm,撇咸;图14,咸丰通宝背“当二”,黄铜质,直径26.4mm,勾咸;两枚均文字自然,书体稍异,不同于“当五”钱,绝非“当五”钱改刻或改范,泉界大家均认定真品无疑。现此二品已流至新加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4 13:00 , Processed in 0.05691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