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阿萨兰回鹘

长河落日圆——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的经营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55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4-2 07:35:10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义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唐宣宗接到瓜、沙11 州图籍和张义潮的捷报后,特下诏表扬张义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诏令说:张义潮“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11 月,唐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等11 州,授张义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授吴安正为武卫有差。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义潮兄长张义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姑臧(凉州) 。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义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义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当然此时的凉州已经聚集了大批的吐蕃军队,另外还有河西陇右地区败退至凉州的吐蕃军,军力十分雄厚,这导致了凉州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前面已经说到吐蕃在河西倒行逆施,不但导致了唐人的愤怒,就是吐蕃人也对统治者极为不满。而归义军建立之后秉承大唐传统,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有力地团结了在河西走廊的各族人民。而这支东征军由汉、吐蕃两族士兵组成,共计7000名士兵。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归义军“分兵两道,裹和四方。人持白刃,突骑争先。须臾阵和,昏雾张天。”两军对阵之时,归义军人人置生死于度外,“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蕃贼糜狂,星分南北。”在血腥的死斗中,大唐精神重新焕发了光彩,吐蕃军终于支撑不住,“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吐蕃军虽然遭到很大的打击,但是毕竟是强悍的敌人,归义军人数少,也没办法一时全部消灭,于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足足拉锯了三年。


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张义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义潮收复凉州后,即表奏朝廷。于是,“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义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当世之时,世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张义潮以瓜州、沙州为根据地,对外征讨,扩大战果,巩固归义军政权对河西的统治。当时,河西地区的形势还是相当复杂:南面的吐蕃还在伺机卷土重来;北面的回鹘也在觊觎着河西这块富庶之地。另外,吐蕃国内,自“尚恐热作乱,奴多无主,遂相纠合为部落,散在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诸州之间,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他们纠合在一起,大肆劫掠河西各地。


张义潮在基本没有中央政府军队帮助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张义潮变文》直接记述了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至十一年间的三次战役:第一次是吐谷浑王进犯沙州,张义潮出兵讨伐,两军在西同附近相遇,张义潮首战破敌,土谷浑王败逃,张义潮率军乘胜追击1000余里,并大获全胜,活捉土谷浑宰相3人,斩首示众,而后全军高唱《大阵乐》,凯旋而归;第二次是纳职县回鹘、吐蕃抄掠伊州,张义潮奔袭,回鹘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沙洲军大获全胜;第三次是叛乱回鹘劫夺唐朝册立回鹘使王端章,张义潮闻知大怒。由于下文残缺不全,不知结局如何。由此可知,张义潮为了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骚扰、劫掠,仍然进行着非常艰巨的斗争。《张义潮变文》中所说义潮“朝朝秣马,日日练兵,以备凶奴,不曾暂暇” ,就是当时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咸通七年(公元866年) 十月,“拓跋怀光以五百骑入廓州,生擒论恐热,先刖其足,数而斩之,传首京师” ,其余众逃奔秦州,途中又遭到了尚延心的袭击,“吐蕃自是衰绝”。河陇肃清,使唐王朝无西顾之忧。至此,河西地区初步形成了统一局面,“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唐王朝的势力,已达陇右诸地。


正是张义潮率领的沙州起义及其战果的不断扩大,河西地区才得以克复,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对于他在河西重振大唐声威的业绩,人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堪称英雄盖世之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555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7-4-2 07:35:27 |显示全部楼层
终章



在攻取凉州到张义潮前往长安的近十年时间内,这一段时间张义潮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就是经营河西地区。内政方面主要是全面恢复唐制,废部落制,重建唐前期在这里实行过的“州-县-乡-里”制。与唐前期不同的是归义军在乡一级还设置了知乡官,负责全乡的政务。乡下虽仍设里,但因里正的许多职权被收到知乡官手里,这使里正在基层政权中的作用比以前下降了。在沙洲城内,归义军还恢复了唐前期实行过的城坊制度和坊巷的称谓。与此同时,张义潮还仿照内地的军政体制,设置了与中原藩镇一样的文武官吏,恢复了相应的一套文书、行政制度。其次,废除吐蕃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归义军时期的户籍,除注明人口情况外,还注明了各户土地亩数与分布情况。针对当时沙州荒田闲地较多的特点,张议潮还实行了请田制度,即允许百姓向归义军衙门申请耕种荒田闲地。对于百姓之间自愿对换土地,调整土地位置,官府一般也予以批准。


在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的基础上,张义潮还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根据敦煌出土的文书记载,归义军实行的是据地出税的制度,其地税主要包括地子、官布和柴草三项。地子完全按亩交纳,纳的是粮食。官布、柴草也是按亩交纳的。为什么地税中既有地子,又有官布和柴草呢?这与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河西地区还没有实行货币经济有关。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实行的是部落——将制和突田制,唐王朝的通用货币被废除,主要实行的是原始的物物交换,交换的媒介是实物。归义军政权建立后,由于货币极度缺乏,人们在买卖、雇工、典当、借贷时仍以麦粟、绢帛、布匹等实物计价。从已知的出土敦煌文书看,在交换领域除以麦粟计价者外,以布匹计价者也很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时期货币反而不是普遍的交换媒介,在这种情况下,张义潮的归义军政权才将唐朝赋税制度中应交现钱的那部分税收改为征布或者其他实物,因此在今天出土的敦煌文书中保存了许多征收官布和柴草的记载。


与此同时,张义潮还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河西创复,尤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瑥末,雷威摄伏,训以华风,咸会训良,规俗一变”。另外还恢复唐朝服装,推行汉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内地"。同时,在吐蕃时期被废弛的各项水利设施也被重新运作起来,张义潮在河西诸州开挖沟渠,并设立专职水利管理人员,使得河西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当时世人赞叹道:“三光咋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玉脂。州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沟渠。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归义军政权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已汉化者编入乡里,与汉人杂居。吐蕃化较深者部分继承吐蕃制度,仍用部落的形式进行统治,尊重他们的习俗。同时吸收少数民族头面人物参加政权。对于具有强大政治、经济、社会势力的佛教,他们首先废除了吐蕃时期的僧官制度,恢复唐制。并通过削减寺产限制其依附人口的发展,削弱都僧统的政治经济权力,以后又通过控制僧官的任免权使沙州僧官逐渐依附于世俗政权。寺院依附人口的减少导致寺院经济衰落,一些原由寺户上役时从事的工作逐渐被各种租户和雇工所代替,以沙弥为代表的下层僧徒承担的劳务开始增多。经过张义潮的努力,河西诸州的各族民众开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复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张义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这是张义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唐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张义潮入朝后,唐朝授义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张义潮入京后,他的河西职务交给了他兄长张义潭之子张淮深。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张义潮卒于长安,享年74 岁,从而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公元907年,朱温逼唐末代皇帝哀帝禅位,自登帝位,建国号梁,定都于汴州(开封),唐朝至此宣告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而西域这片苍凉而又雄浑的土地也在默默地等待着下一个大一统的中华帝国的到来。公元1690年,这片充满着黄沙,绿洲,冰山和雪莲的土地上再次出现了中国士兵持戈跃马的身影,而西域也最终被命名为新疆!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明)杨 慎

附录:



由于上次的《大漠孤烟直》里提到了唐朝的横刀和陌刀,在本人在这里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我国的冶炼技术在整个世界的冶炼历史上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青铜时代开始我国人民就掌握了非常高超的青铜制造技术,到了后期制造出来的青铜武器甚至比同时期世界上的铁制武器还要锋锐很多。在制造青铜器的过程中,我国的工匠掌握了先进的鼓风,合金等高端的冶炼技术,这导致了我国的铁器的发展道路跟世界上铁器的发展并不一样。


我们通常说的“铁”分“生铁”和“熟铁”两种,包括“钢”在内,都是以铁(Fe)和碳(C)两种元素为主的一种合金。人们通常把含碳量在百分之○•○五以下的叫熟铁,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的叫钢,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六•六七的叫生铁。


人类早期炼得的熟铁通常叫块炼铁,它是铁矿石在八百到一千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用木炭直接还原得到的。出炉产品是一种含有大量非金属夹杂的海绵状固体块。块炼铁和生铁比较起来,有如下几个缺点:一是它不能从炉里流出,取出铁块时,炉膛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连续生产,生产率比较低,产量比较小。二是成形费工费时。三是所含非金属夹杂比较多,要通过反复锻打才能排除。四是含碳量往往比较低,因而很软。生铁的冶炼温度是一千一百五十到一千三百摄氏度,出炉产品呈液态,可以连续生产,可以浇铸成型,非金属夹杂比较少,质地比较硬,冶炼和成形率比较高,从而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由块炼铁到生铁是炼铁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国外一般是先有块炼铁,经过长期缓慢发展之后才有生铁。欧洲许多地方的块炼铁是公元前1000年前后发明出来的,但是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有生铁。我国却不是这样。我国冶铁术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比欧洲晚,可是它一经发明,不久就出现了生铁,后来者居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即便是这样,可是我国在兵器制造方面当时却并没有大量的使用铁作为材料,而是继续采用了青铜器,铁器基本上是用来制造农业用具。因为拥有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技术,我国的兵器装备由铁过渡到钢的时间极其的短,最晚在西汉我国就有了成熟的炼钢技术,这个时候我国的兵器可以说领袖群伦的,当时拥有这样精锐武器的汉家儿郎一个能敌五个匈奴兵这可不是胡吹乱侃,而是有先进的技术作为后盾的。


汉朝的军刀柄都有环,因此被命名为环首刀,但是到了隋唐,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战刀式样,那就是横刀。横刀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再加上当时的覆土烧刃和包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中国战刀。这里再介绍一下包钢和夹钢的制造兵器的技术:包钢是在V字形的高碳钢中夹入较软的低碳钢;而夹钢则是在两层低碳钢中间夹上一块高碳钢,这两种技术都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口上”这一制作上等刀剑的基本思想。


横刀是步骑两用刀,分为双手握柄以及单手握柄,造型为直刃。不过用于实战的都是单手刀,双手刀一般都是用于仪仗。高级的横刀柄部以木夹裹铁茎,外缠丝绳,刀首包裹金属饰件,刀柄与鞘均镶金刊嵌玉、裹以鲛革,装饰华丽非常。


今天我们再看唐朝的横刀,会发现它的形制跟日本刀极为相似,这清楚地说明了这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自公元六年开始,日本人就自中国江南和朝鲜半岛传入了炼钢的技术,此后的又不断地向中原地区吸取制刀制铁的经验。到了隋唐时期,由于在朝鲜半岛被唐朝击败,为了向唐朝学习先进的知识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留学生。其中就有为数不少的刀匠。这些日本的刀匠从中国学去了覆土烧刃,包钢以及淬火的这些技术,他们将这些技术带回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刀后1200年的基本造刀法。当时从唐朝直接流传到日本的刀叫做唐大刀,而当时日本工匠仿造的则叫做唐样大刀。由于唐朝禁止刀剑陪葬,所以保存到现在的隋唐刀剑数量极为稀少,如今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当属日本正仓院内的唐大刀,非常的珍贵。


不过中国制刀技术在东传日本的时候却发生了一点改变,那就是本来的直刃却变得弯曲了。这是因为“覆土烧刃”的技术极难控制,日本工匠的技术并没有学到家,以至于造出来的刀型严重弯曲,所以现在的日本刀绝大多数都是弯曲的。


当时的横刀不但是军队普遍的装备而且并不属于政府管制的物品,在市场上也有出售,当时的价格是:


1.镔横刀壹口输石铰 上直钱贰阡伍伯文 次贰阡文 下壹阡捌伯文

2.钢横刀壹口由铁铰 上直钱玖伯文 次捌伯文 下柒伯文(出自小田义久:《大谷文书集成》贰,龙谷大学,1990年,第19页,图版13;)



从这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出制造横刀的材质不同,价格也大不一样。这里的“镔”就是“镔铁”也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马士革钢”,这种钢材质极好,极其适合打造刀剑,用这种钢材加上当时先进的技术打造出来的宝刀无怪乎如此的昂贵,就连最次等的也比最好的钢刀贵上一倍。可惜如今大马士革钢的制造技术已经完全失传,即使现在进行仿制的专家制造出来的大马士革钢的花纹与古代传下来的大马士革钢的花纹大不一样,显然已经不是当时的技术了。

附录二



另外唐军的重要装备那就是陌刀,陌刀非常长,约为三米左右,两面都有刃。最先出现在隋末江南的战场上,由于江南少马,所以步兵手持陌刀用来对抗骑兵。后来则被唐帝国发扬光大,手持陌刀的步兵成为了当时战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自古以来军队里面的弓弩手的自卫能力是一个一直解决不了的难题,当骑兵冲近之后弓弩手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可是唐朝用陌刀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通典》里面说:“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军的弓弩手均用陌刀来对抗奔驰而来的骑兵,这样军阵里面最弱的一点也得到了弥补。


当时步兵对抗骑兵主要是用两种兵器,一种是长矛,另外一种则是陌刀。但是这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那就是长矛只是用来坚守,不利于进攻,而陌刀则是完完全全的进攻兵器,它的作用不是立足于“不败”,而是用来“取胜”的。陌刀阵对阵型要求不高,士兵们聚拢在一起固然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如墙而进,所向披靡”,但是即便是阵型散乱了,照样是威力强大。如“(开元十五年)八月,(萧)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弩手四千人,与吐蕃战于祁连城下,自晨至暮,散而复合,贼徒大溃。”这些弓弩手正是手持陌刀与敌血战,虽然阵型被冲散也一样威力不减,最后成功的击溃敌人。此后陌刀在唐朝经营西域的时候发挥了莫大的作用,正文中介绍的李嗣业就是使陌刀的第一把好手,他在与叛军决战之时,独立阵头,手持陌刀瞬杀数十人,陌刀之凶悍可见一斑。


唐代刀虽分为四种,真正在疆场上发挥作用的兵器只有陌刀与横刀,可惜陌刀的形制如今已经失传,也没有实物佐证,只能依据古书中的描述画出它们的样子了。


最后引用一段美国著名的中国古兵器研究家对于中国刀剑的评价:


我们的研究至今为止表明了中国的铸剑师们在过去的20个世纪中精巧地制作了兼有如下特性的刀刃:


一个坚硬而且耐用的刀锋。
一个有弹性,能承受打击而不坏的刀身。


在一把刀上,这些特点是互相排斥的。坚硬的钢易碎。有弹性、有弹力的钢是柔软的,并不能保持刀锋的锐利。中国的铁匠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使坚硬和柔软的钢相结合。有三种基本的方法能做到这一点。其中一种叫“包钢”。以坚硬的、含碳量高的钢制作锐利的刀锋外表,在横断面上,像一个“V”字型的装入一个软钢的核心。作为核心的金属经常被折叠以提高强度,或者用锻造的铁来分层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一个包钢的刀刃必须由相当厚度的硬钢套子做成,不然它将在多次的打磨后失去硬度。


一个更普遍的锻造刀刃的形式是“嵌钢”。一个含碳量高的刀锋作为核心,由两块软钢作成的表皮相夹而成。表皮是由交替叠起的铁和钢做成,从而使刀刃在打磨的时候表面上形成一种图案。一个熟练的铁匠能巧妙地处理分层,除了增加刀的结构上的强度外,还能做出很美丽的图案。


最后一种主要的锻造方法是西方知名的“旋焊”。它是由硬钢和软钢形成的双杠做成,在加热和锤击之下焊接成一个简单个体。当锻打和打磨擦亮的时候,其表面将出现如长着羽毛,星型或者漩涡状的形状排列。


其次,中国的铁匠显示相当独创性的地方是在以液体中加热和淬火的方法锻造刀刃。这种技术几乎遍及所有的刀刃制造地区。中国是少数发明与整个刀刃相区别地加热处置刀锋技术的地方之一。这种方法增加了刀刃的强度和切割能力。日本人利用中国和朝鲜移民铁匠的技术,把它发展到最高的水平。


中国铸剑师美妙的工艺,是一种刚开始在中国或者其他地方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形式。我们生活在一个每日都出现新发明的时代。当我们开始看见来自形式和功能的结合美丽图案,创造出一把由上好的钢材打造的刀刃时,我们仅刚开始我们对中国装甲工艺的研究。从它们的装饰图形及象征性到刀刃美学巧妙地与功能的结合,这里仍然有许多其他的研究地区等待探索。


最后感谢刀剑论坛里面的朋友所提供的各种刀剑资料以及图片!


参考书目:

《新唐书》宋——欧阳修
《旧唐书》后晋——沈昫等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剑桥中国史—隋唐卷》
《关于名刀钢材的一些资料》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何堂坤
《安西与北庭——唐代西陲边政研究》
《中国通史》范文澜
《中国军事通史•第10卷 唐代军事史》
《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郝春文
《九世紀后的西州探讨——兼论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木杵文书年代和沙州回鹘的兴衰》 劳心《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王小甫
《陌刀与大唐帝国的军事》 李锦绣
《安史之乱后的西域历史》
《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杨铭
《孤城遥望玉门关》笨笨狗083 
《混乱年代的复杂人性——“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将军们》赫连勃勃大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48

积分

正九品儒林郎

发表于 2007-4-2 14:36:39 |显示全部楼层
ake 谢谢了,版主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48

积分

正九品儒林郎

发表于 2007-4-2 14:37:26 |显示全部楼层
ake 谢谢,版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4188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17 08:24:0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腾格里 于 2007-4-2 14:37 发表
ake 谢谢,版主辛苦了

拜读了一遍..........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7-10-22 18:55:12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05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10-3 17:08:09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8566

积分

正五品中散大夫

发表于 2009-5-12 16:10:18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3 20:55 , Processed in 0.04541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