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95|回复: 32

【好文共赏之二】二丰舍谈屑(作者:邱思达)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42:27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底开始,津门二丰舍邱思达先生开始在天津日报满庭芳上登载“二丰舍谈屑”,当时我在天津读书,但是由于平时不读书看报,所以不曾知道此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几篇,于是就转贴了出来,请大家看看。
津门二丰舍——邱思达先生简介邱思达   1935年生,号津门二丰舍,天津市人。系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天津市钱币学会理事、市民间收藏学会顾问。受家庭熏陶,自幼酷好集研钱币,藏品颇丰。1990年,在天津市举办个人钱币展。对中国最古老的货币贝及两宋钱币有深入研究,为《中国钱币大辞典》撰写两宋词条二百条,并有众多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钱币》、《人民中国》(日文版)、《中国报道》(世界语版)等报刊。出版有《古钱百咏》、《中国近现代铸币图说》、《观古阁泉说注评本》等专著。在《天津日报》开辟“满庭芳·二丰合谈屑”专栏,陆续发表有关钱币知识、掌故三十余篇。曾四次向国家捐献珍贵钱币文物,其中捐献的成套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农村根据地的纸币、布钞,均收入《中国货币大系·革命钞卷》。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44:54 |显示全部楼层
"贞祐"世间几个传
   贞祐元宝是金宣宗(1213—1214年)年间铸,至今还是孤品,它的发现却富有传奇性:发现于印尼巴厘岛.它的发现者是日籍华人平岛春水先生,平岛原名郑添旺,祖籍台湾省台中市,经营集币多年.大约在二十多年前,他听说在巴厘岛上发现大量中国古泉,于是出资购下十余吨,在当地培训6人,专门检选古泉异品,"贞祐元宝"即在其中.津门咸丰大泉室齐宗祐先生,近年曾到日本东京访泉,曾目验了这枚贞祐钱,钱文楷书秀美,与常见的金正隆、大定的规制极相似.齐先生认为此钱曾长期流通过,估计是早年流徙东南亚的华人带去的.此其贞祐钱存世之一.
    在1958年以前,我曾与古泉收藏家罗伯昭先生有过通信.罗伯昭,字沐园,四川籍,是上海泉币学社副社长,他曾寄我金贞祐三年(1215)五地通用的壹拾贯纸币铜版的拓本(铜钞版原物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和"贞祐通宝"(图2,对读)的拓本.他的这枚泉得自开封李峻岭处,罗获此泉,万分惊喜,因赋诗一首:"隆定遗风自一家,簪花格子玉无瑕,无情最是西安使,忍与将军贯作甲."贞祐三年五月废铜钱而行纸钞,西安节度使乌林达·与说:"怀州(今洛阳以北)旧铸钱钜万,今既无用,愿贯为甲,以给战士."(<食货志>)罗先生在诗中对金代铸钱的精美加以赞颂,而对乌林达·与毁钱改作盔甲感到痛惜.此其贞祐钱存世之二.
    宣宗贞祐钱旧谱所遗,自清李竹朋<古泉汇>出,才知有一枚"贞祐通宝"折二(图3,对读)的存在.李竹朋故后,藏泉散出,后由寓居津门的罗振玉所得,后又由方药雨选出数品,贞祐折二钱就是其中之一.方获此珍泉,吟诗一首:"鼓铸未闻泰和后,证诸贞祐岂其然,但凭文字论时代,不信哀宗尚有钱."贞祐钱的出现,说明泰和以后还铸钱,但宣宗以后的哀宗时代,通用的也是纸钞,就不可能有泉了.传世的"天兴通宝"、"天兴宝会"等泉皆属臆造,或是纸钞名称.此其贞祐钱存世之三.
    如上3枚贞祐钱,一元宝,一通宝,一通宝折二,或是流失海外,或是传世绝少,或是孤品.当今贞祐钱伪品比比皆是,做伪者找不到原泉翻铸,制作粗劣,钱文书体大为减色,一望而知是假泉.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8-12-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46:38 |显示全部楼层
明臣不识天启钱


  我国自汉武帝刘彻始制定年号,名建元元年(一四 年).自此以后,在封建社会世袭相承的历史长河中,凡改朝换代必更年号,已成常规惯例,年号既成了皇帝在位的专用名称,故每逢改年号,不准与以往的任何年号重复.在明代,熹宗朱由校即位改元天启,把人称"一月天子"朱常洛的泰昌年号废除.但天启年号却引起了一段笑话.
    天启年号制定后,发布<大诏令>铸"天启通宝"钱(一六二一至一六二七年),有小平(图一)、折二、折十,背文有纪局、纪地、纪重等.就在铸行期间,忽一日,有人从司钥库(掌收贮制钱以给赏赐官署名)积存历代古钱中检出天启钱,大小数枚,色甚古,与本朝钱迥异.重出年号令人纳闷,于是将钱拿给许多大臣看,皆不知是何时物,终成疑案.朱由校得知此事,问及众臣,众臣结舌皆不能对,便推说是天赐天启,祥瑞之兆,应设筵庆贺.这件君臣难得糊涂的事情,我看未必是坏事,如若当时知晓是过去农民起义军所采用的年号钱,那么拟定明天启年号的明臣下场不堪设想.
    "天启通宝"不是神物,经近人考证,是元末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于天启元年(一三五八年)(图二)铸造的,翌年改年号天定,又铸"天定通宝"钱,徐天启与明天启是不同时代的两种钱币.徐天启受元代"至正通宝"的影响,有元钱遗风,从钱文书体上看,明天启"户"点大多从横作"戸"或从"户",徐天启"户"点从撇作"戶",撇与下一笔相连.明天启"宝"字作方贝短足与徐天启书体相差悬殊,明天启多为黄铜制造而徐天启是青铜制造.徐"天启通宝"、"天定通宝"二钱相比,天启属罕见珍品,七十年代在我国西沙群岛上曾发现过一枚,"天定通宝"较多,明"天启通宝"属常见品.
    在四十年代,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相继问世,丁氏解说这种工具书的实用价值时,对徐天启钱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清末他在北京时,遇有一晋贾重价收购古钱,独天启钱弃而不取,因不知是徐寿辉所铸,丁氏喜而购之,他说:"明臣尚不读书,何况是晋贾?""当时明之廷臣、清之晋贾如果有<古钱大辞典>可以检阅,则皆能知天启之历史,明臣决不会结舌而不能对,晋贾也决不会失之交臂."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47:46 |显示全部楼层
诗钱


诗钱,始于北宋,原来是一种钱形的博彩用具,谓"选仙钱",王王圭<宫词>:"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上筹须占蓬莱岛,一掷乘鸾出洞天.""选仙钱"钱面上都是五言诗,作者无考,很可能是道家和方士所为,诗中幻想一种超出人世的仙境,把大千世界万物皆比喻成仙,诗句很有韵味,读起来不觉凡俗.
    所见"选仙钱"有:诗仙:"价重篇篇玉,声传字字金,江山为我助,无日不高吟."棋仙:"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交采樵客,柯烂不知归."(题图)酒仙:"山中徒命侣,何朔漫飞觞,直把千钟酒,今宵醉一场."醉仙:"笑傲诗千首,沉酣酒百杯,若无诗酒敌,除是谪仙才(仙才指李白)."琴仙:"膝上按焦桐,霄分一曲终,知音有谁是,明月与清风."龟鹤仙:"龟鸣鹤喘息,龟鹤两长生,洞府相随去,丹青画不成."拔擢仙:"一夕玉皇诏,为君功行成,分明五云里,拔擢上三清."(拔擢,提拔解,钱文作"宅",谐音字误.三清是指玉清、上清、太清,道书说此三种神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壶中仙:"有时壶内去,去即一千年,荣辱悲欢外,须知别有天."散仙:"尘分不我留,身计百云浮,欲问真游处,三山与十洲."曼倩:"青琐窗中客,才称世所高,如何向仙苑,三度窃蟠桃."王母:"为种蟠桃树,千年一棵生,是谁来窃去?唯问董双成."双成:"王母叫双成,丁宁意甚频,蟠桃谁窃去,须捉座中人."近读清末藏泉家叶德辉<古泉杂咏>有一诗:"一串铜牌赌选仙,仙家岁月日如年,园中斗大黄金橘,乞与真灵作洞天."可见叶氏还见过橘仙一枚.
    清代诗钱较多,大都是两句作对联式,其中如"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另面"与乾坤而永大,共日月以俱升"."明年再有新生笋,十大龙孙绕凤池",另面竹图案."而今未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另面梅花图案."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另面状元骑马图案."莫嫌老圃秋容淡,唯有黄花晚节香",另面菊花图案(下图).
    最近,浙江金石书法家裘梦周先生,读了"二丰舍谈屑"后,寄我篆书对联:"泉中自有千秋景,方孔透视万古明",如果将这诗移植到古泉上去,当是诗钱中的一个新品种.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2-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50:05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通宝"有臆造之嫌


    "建国通宝"篆书小平钱,是1941年上海麒麟泉币社杨成祺得于津门,后转让与罗伯昭,为传世孤品,此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未见有出土记录.当年罗氏曾说:"宋初,太平兴国年间,以首二字铭钱,曰"太平通宝","兴国"二字弃之,迨至大中祥符年间,则取尾二字铭钱,曰"祥符元宝","大中"二字弃之,徽宗嗣位,改元"建中靖国",照例应以建中和靖国铭钱,然唐有建中年号在前,意者,徽宗巧技成性,或以"靖国"二字不足以概括"建中靖国"四字之意,取首尾二字,一度铸钱,理成然欤!"此说多为后人引用,在当今出版的古钱谱中,多采纳这枚钱的拓图置于徽宗铸钱之首,一些古钱版价书标示此钱为"无定价".
    北宋改元以四字为年号凡三次,以前二字或后二字铭钱文意是不变的,"太平兴国","太平"二字谓兆民俾乐于和平;"兴国"谓千官在列,万国来朝,国家兴隆."大中祥符","大中"谓中外荩臣,以辅台德,同底于道;"祥符"谓烛祥辉于寝殿之意,于是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宋真宗赐辅臣新铸御书"祥符元宝"钱时,将"大中"二字弃之.
    宋徽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即位后,改元"建中靖国","建中"谓中和立政;"靖国"谓海内绥靖,如果将四字割裂开来,取首尾二字则成了建国年号,与建中靖国的涵意全然不同,徽宗改元,只能是继哲宗元祐、绍圣、元符以后拟的新年号,即他本人所说的"朕丕承祖宗".他和王莽篡位不同,毫无始建国之意,徽宗无论怎样巧技成性,也不会和他的老祖宗开这样的玩笑.北宋每易新年号,先发布"大诏令",申明改年号的因由,规制谨严,又有谁敢违令将建中靖国年号篡改成建国年号,又以"建国通宝"铭钱呢?
    据<宋史·食货志>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陕西转运使孙杰以铁钱多而铜钱少,请复铸铜钱,候铜铁钱轻重稍均,即听兼铸."但这条史料并没有言明复铸铜钱作何种钱文,我认为是以"圣宋元宝"为钱文,建中靖国年号仅存在一年,越一年改年号崇宁,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始令陕西及江、池、饶、建州,以岁铸小平增料改铸当五大铜钱,以"圣宋通宝"为文"(<宋史·食货志>).建中靖国距崇宁二年仅3年,而目前所见"圣宋元宝"种类版式甚多,依据宋钱元宝先出于通宝的规律,可推定"圣宋元宝"钱在建中靖国元年就已陆续铸行了.以"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铭钱,虽不是年号钱,但避开了建中靖国的年号,是顺理成章的.
    据此,我以为宋钱只有多与少之分,这枚"建国通宝"孤品,有后世臆造之嫌.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51:03 |显示全部楼层
洗三和洗儿钱查遍泉谱,找不到洗儿钱.
    中国民间有个古老的习俗,在婴儿出生的第三日洗身、剃胎头,谓洗三,举行庆典时所用的钱叫洗儿钱.洗儿钱盛行于唐宋,宋孟元老<育子篇>中对宋代汴京(今开封)的这种民俗介绍甚详:"洗儿会,亲朋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把铜钱用彩线编成各种花样)、葱、蒜等,用数丈彩线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散钱于水中,谓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兆,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我想民间所用的洗儿钱大概就是流通的方孔铜钱.至于皇家传宗接代、生儿育女洗三的庆典可就和百姓有天壤之别了.
    唐末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皇帝的车驾经过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时,后妃生了皇女,3天后就赐给臣下洗儿果子、金银钱、银叶坐子、金银铤子,可见唐昭宗在流离之中还讲究洗三礼仪.在宋代,遇有宫廷洗三庆典时,备有特制的金、银、犀角、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名贵的钱币,又铸造金银成花果形状,赐给众臣,从宰相到台谏,都能得到这种赏赐,动辄每人送几十盆之多,这是宋代宫廷沿袭唐代的惯例.清王朝对洗三礼仪也很重视,故宫藏有"长命百岁金盆",是清文宗(咸丰)诞生后三日用的洗三盆,器中心有"长命百岁"篆书,两旁刻一龙一凤,宽边有盘肠、团寿纹饰,盆底有一大" 喜"字,这金盆重达17公斤多.查咸丰朱谕:"此盆制于道光十一年辛卯,皇妣孝全皇后诞朕时曾用过一次,朕今年已23岁,追思我生之初曷胜哀痛,况违侍慈颜已十有三年矣!此盆应流传万代永远吉祥,嗣后诞生皇子皇孙,下逮曾元孙均用此盆,凡公主格格俱不准用,特记."皇权继承的垄断性由此可见.
    金灿灿的洗三盆、洗儿钱自然也会不菲,我藏有一枚银钱,一面"长命富贵",另面"江山共老",钱文作瘦金书,制作精美不凡,有别于儿童佩戴的银质长命锁、钱之类,洗儿钱乎?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3-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1:52:48 |显示全部楼层
天策府宝今何在
  早在50年代,津门有个知名的京剧演员小盛春,原名董盛春,他表演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在全国很有名,人称"标准美猴王".但他喜好集泉却不太被人知晓.最近,杨松年前来二丰舍,忆起小盛春和他的父亲杨桂三曾经有过一段泉缘.
    杨桂三,精于津门掌故,而对津门古迹上的对联皆能一一背诵,也喜集泉,有一次他买得"天策府宝",钱面上有一层浮锈,钱文被锈所掩,拿给同好们看皆说是伪品,后来又拿给方药雨看,方却说是一枚真品,杨回家后用清水、牙粉洗刷,浮锈尽退,露出本相,原来这钱是青铜质,通体"黑漆古"色,钱文字体浑厚古朴.据<十国春秋·楚武穆王世家>载:"乾化元年(911年),铸天策钱,文曰"天策府宝"."马殷于开平元年(907年)封为楚王,建都长沙,置署天官幕府,又加封天策上将军,历代的古钱中以封号铭钱,实属罕见.
    再说当年北门西有个独一无二的古钱摊儿,是陈鸿声所设,那时爱好此道者不多,古泉中铭心之品屡有所见,价钱也非常便宜,与现今"僧多粥少"大不一样.陈鸿声小本小利,一天赚的钱只够到小酒馆喝上两盅,小摊儿生意虽很冷淡,但也有几个泉好常来光顾.有一次小盛春来到泉摊巧遇杨桂三,杨出示"天策府宝",小盛春为之动心,正是"齐天大圣遇见天策上将军"了.不数日,小盛春来到杨家,要求交换"天策府宝",杨不肯,小盛春说我出多种交换你那天策钱允否?杨便开了一张清单,罗列了历代古钱足有100多种,其中不乏珍品,如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天佑通宝"、"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小盛春把这份清单拿走后杨又后悔,心想不该开这么多枚古钱,恐交换告吹.不料小盛春又来杨家,从衣袋里掏出一包古钱,对杨说你需要的古钱已全部备齐,数了数大小古钱计有200种,杨惊喜异常,遂以1比200种成交,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小盛春故后,"天策府宝"不明下落.惟近来上海博物馆在十几吨钱币中抢救出一枚,还是铜质鎏金的(见题图),更属凤毛麟角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2:06:28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代泉师鲍子年清代鲍子年(康)(1810-1881年),研究古泉60年,结交嘉、道、咸、同、光6朝名宿,以精研泉币负盛名,经验丰富,著述良多,向为泉坛所推重,有泉师和泉学祭酒之誉.鲍氏生于安徽歙县,大半生是在"文物之盛,甲于天下"的陕西度过的,同治十一年(1872年)回北京,隐居臆园,遂号"臆园野人",自此开刻<观古阁泉说>,把他所见、所闻、嗜旧、风流、韵事尽收其中.
    鲍子年的集藏观至为明确,他说:"好古者必好胜,毋以己所有傲人之所无,因而巧偷豪夺,其甚者至交生隙,往往互相诋讠其,泉币也何尝不然?然一人之力,断不能收天下之瑰奇."他对大金石鉴定家潘祖荫说,藏泉者有三弊应戒之,这三种不正之风是矫、痴、诬,"诋讠其前哲,非笑同人,故创一解,戛戛生新,其弊也矫;按图索骥,缺一不可,累百盈千,悉应属我,其弊也痴;好异矜奇,侈为独得,自欺欺人,强同滋惑,其弊也诬."祖荫闻之大笑.
    我国泉币虽有着悠久历史,但对古泉伪仿品的认识和辨析,那是很晚才出现的,乾隆帝命文学词臣所编的<钦定钱录>还沿袭前代谱录的失误,把战国时代的布上推至神农氏、少昊氏钱,连断代都搞错了,更谈不上真假辨伪的问题.自鲍子年始,他在<观古阁泉说>中独辟一栏,专讲伪钱如何辨别,古泉辨伪学才初露曙光.
    有一次,<古泉汇>的作者李竹朋对翁树培、叶志诜、刘青园的后辈不知珍爱古钱、钱品都已失散人间不尽慨叹,便总结出"近代收藏家无过百年者",鲍子年却吟诗一句:"那期后起得钟王",意即想不到后起之人竟有藏泉家钟丽泉和王戟门二人,钟、王二姓正与众所周知的大书法家钟繇、王羲之姓相合,借喻竟如此巧妙!这句诗也意在鼓励藏泉新秀.
    鲍氏晚年,埋头刻书,他集泉累累,从不秘藏,多次将自己的珍藏品借给志趣相投者传拓,李竹朋巨著<古泉汇>,内中许多钱图都是鲍氏提供的.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5-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2:07:31 |显示全部楼层
玉钱
玉钱尚未挤入古钱之列,莫不有沧海遗珠之憾.爱玉、佩玉、藏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曾见过一幅古画,在人物服饰的腰带上系了个玉钱,起初我只认为是一种佩饰物,经考查研究,才发现玉钱原来是汉唐时代的镇库钱.
    1987年,在陕西西安市东郊一座东汉延熹九年(166年)砖室墓中出土了一枚玉"五铢",径2.5厘米,重1.78克,"五"字中间两笔弯曲,字形左右对称,"朱"字头圆折,"金"字呈三角形(右下图),它与同时代的"五铢"铜钱风格一样,区别处只是用玉琢磨而成的,这是我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给钱币史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枚玉"五铢"难能可贵之处是在汉墓中出土的,往昔我也见过类似的玉钱,终因是传世品而无法断代.
    查南宋淳熙敕编<古玉图谱>第四十一册"汉玉镇库钱一"(题图),此页图绘篆书"长乐万年"白玉钱,掌币内侍说:"内库中有钱匣一,长二尺有奇,阔半之,高八寸,内藏诸种玉钱,或汉或唐咸有标志,其不可考者,概以古玉志之.匣以银铸成,旁有淳化年号,盖皇朝太宗平定孟蜀所得志欤."从记载中得知在宋初时尚有一匣汉唐镇库玉钱存世,"或汉或唐咸有标志",适足说明是汉"五铢"玉钱、唐"开通元宝"玉钱,其余无标志的诸如"长乐万年"等吉语玉钱,由于考证不出来是汉还是唐时的镇库玉钱,只有按古玉志之.此书对这银匣中的玉钱考证慎重,解说至为明详,据此知道在汉唐时期的镇库钱应该是玉质钱无疑.
    津门方药雨曾收藏有一枚"大唐镇库"大铜钱,如获至宝,还在<历代古钱大辞典>中引用,后来编写钱币书的也不断采纳录用.既然唐代以玉钱镇库,何需再用铜钱镇库?翻开泉谱,却只有清代咸丰年间有"大清镇库"大铜钱,除此以外,历代皆无镇库钱,怎会贸然出现"大唐镇库"?百思不得其解,"大唐镇库"铜钱似有臆造之嫌,伪造者误以为大清有镇库铜钱,大唐也必有之.
    近几年来,玉钱流于市肆渐多,有"五铢"、"五行大布"、"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天下太平"、"太平天国"多种,我认为无论是传世品还是后仿品,凡玉质温润、硬度大、无杂色、刀工精的,再用手掂一掂,手感沉重,皆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6322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3-24 12:08:21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一枚古钱
   我所见的古钱,最大的莫过于太平天国残半的铜钱(见左下图),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直径为三十三点五厘米,厚零点八厘米,重达两千一百七十克,如果将钱复原,重量可达四千五百克左右,约合九市斤.残半钱的正面仅剩"太平"二字,周边为双龙抢珠图案,钱的背面仅剩"圣"字,穿左右凤形图案,周郭为佛教的八宝,也名八吉祥.
    以"太平天国"铭钱,是"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意思,洪秀全于一八五三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随之开始铸钱,铸行纵横十五个省,至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止.但当时的钱币制度如何?铸钱地望如何?流通数量如何?因史料缺乏记载,尚不能全面了解,今所见"太平天国"钱币,大小参差不一,小钱又薄又小,大钱又厚又大,看来币制终未能统一,似乎在外作战的将领皆有铸钱的权利,且不必经天王核准便可施行.所以研究"太平天国"钱币,可放弃"官铸"、"私铸"、"制度化"、"标准化"等传统观念.在咸丰年间,清廷始铸大钱,太平天国深受影响,也铸大铜钱与之攀比,这枚残半巨型大花钱,非流通品,应是作为赏赐或馈赠用的"礼钱".
    值得一提的是,残半大铜钱正面周边采用的是龙图案,在洪秀全一八四七年写的<原道觉世训>中,首次斥龙为妖,但他在一八五二年底,在汉阳铸金玺,上有金龙头,接着定都南京,又建金龙殿,可见洪秀全对龙的看法是自相矛盾,视龙为妖,毕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也非他本人的一贯认识.
    叹好大一枚古钱,诗云:
    千金难买一铜钱,\想见当年大似盘,\双凤八宝团团饰,\奈何又把龙纹添.
    太平共享意绵绵,\铸造者谁洪秀全,\天国事业成春梦,\留得半璧万年传.


天津日报(专刊副刊)-满庭芳-第15版-1999-06-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6 10:34 , Processed in 0.05681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