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9|回复: 3

历史回廊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4 23:37:51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千年的脚步渐近,历史却在远离我们而去,只是对某些人和事的记忆不会随时间湮灭。文明出现了,消亡了,文明崛起了,衰落了,这此起彼伏的历史活剧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没有导演,只有包括我和你在内的演员,没有人告诉人类该怎么做,只知道这一切天天都在上演,其间的是非功过,恩恩怨怨,或令人抚掌击节,或捶胸顿足,或扼腕叹息。这一出出,一幕幕,皆风卷残云俱往矣,作为历史渐行渐远,就像人的面貌愈远愈模糊……回首再前行,人类脚下的路会越走越清晰。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4 23:38:41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与中国之间
■ 摘自《读点历史》 ■题图、附图及说明文字:回廊主人
这位骑射手是装备精良的帕提亚帝国军人。BC53,帕提亚军队在古叙利亚Carrhae战役中打败了罗马军队,杀死2万人,俘虏1万人。来自中国的记录间接证实此事。一说:因为在后来中国与帕提亚的战争中,中国俘虏过罗马战士,他们的部队原是被帕提亚俘虏后派往东部的。二说:BC36,中国打败匈奴的一次战争中,俘虏了145罗马士兵,他们可能是被俘罗马军人后辈,逃离帕提亚后成为匈奴的雇佣军。中国来后将他们安置在甘肃一带。分别见文后资料1、2(周)
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新阶段。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东部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再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力量逐步转向西方和东方。现在两个庞大的帝国支配着整个世界世界,这就是新的罗马帝国和走向复兴的中华帝国。罗马把势力扩张到幼发拉底河,但它一直未能超越那个界限,因为幼发拉底河太遥远。在幼发拉底河的那一边,波斯人和印度人原先在塞琉西严正王朝的领土现在从属于新的主人。汉朝统治下的中国(始皇帝死后,汉朝代替了秦朝)已把势力扩展到西藏以外,它的统治范围越过帕米尔高原高耸的山口,一直到土耳其斯坦(地理名词,即里海以东地域,而实际上此时突厥人还没有形成,当然也没有任何突厥人的政治组织,历史回廊注)西部。
此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地位最重要、组织最严密、文明程度最高的政治体系。它在面积和人口方面超过了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这两个庞大的体系当时有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世界繁荣发展,而彼此间却几乎一无所知。海上及陆地的交通工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组织,因此他们不可能发生直接的冲突。
然而,他们相互作用的程度却不同凡响,他们对于位于两者之间的各个地区,对于中亚和印度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定数量的贸易慢慢地出现了,比如说通过骆驼商队穿越波斯,或者让沿岸航行的船取道印度和红海。公元前66年,庞培(公元前106-前48年,古罗马统帅、政治家,曾两度担任执政官,和恺撒、克拉苏结成前三头同盟)率领的罗马军队沿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踏上了里海的东海岸。不过还要过好几个世纪才有确切的了解和直接的交往,将欧洲与东亚两大并列的世界连接起来。
这两个庞大的帝国的北面都是半开化的荒漠。现在德国的那个地方当时主要是林地,森林一直延伸到遥远的俄罗斯,是巨大的欧洲野牛的生息之地。再说,亚洲巨大山脉的北面是绵延成片的沙漠、干旷草原以及森林和冰封的土地。亚洲高地上有一个向东的洼地,满洲大三角就在这里。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从南俄和突厥斯坦一直延伸到满洲,气候多变,极不稳定,过去如此,现在依然没有什么两样。对人们来说,这些土地真是变幻莫测。
AD100年之际欧亚大陆主要文明,标有主要国际陆路海路交通线(点广告后下载精美立体大地图)
这个半开化的北方地区的西半部,是北欧日耳曼各民族和印欧语系语言的发源地。东部的蒙古干旷草原和沙漠则是匈奴人,或蒙古人,或鞑靼人或土耳其人的发源地。因为所有这些民族在语言、人种和生活方式上都相似。北欧日耳曼民族老是人满为患,好象多得连自己国家都容纳不下,不断挤向南部,给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沿岸正在发展的文明国家带来沉重负担;同样,匈奴各部落也把自己过剩人口打发出去,流入中国的居住区。
曾经有一段时间,世界上同时有两个相当引人瞩目的帝国,它们有能力阻挡野蛮人的入侵,甚至强行推进帝国和平秩序的边界。汉帝国从中国北方强行闯入蒙古,他们的猛烈进攻持续不断。中国人络绎不绝地涌过长城这一屏障。在帝国的边疆卫士身后是带着马匹、犁头的农民,他们在草原上耕种,把冬天的牧场圈起来。这些开拓者遭到匈奴人的袭击和杀害,但是中国人的讨伐令他们实在难以抵挡。游牧部落面临选择,要么安定下来从事耕种,成为中国的纳税人;要么继续漂流,寻找新的夏季牧场。有些人采用了前面一种做法,融入中国。有些人则向东北和东方迁移,翻过山口,进入突厥斯坦西部。
蒙古骑手的西进从公元前200年就开始了,它向西对雅利安部落形成了压力,而雅利安部落是罗马边境的沉重负担,一旦出现任何明显的薄弱环节,雅利安人随时准备立即突围。安息人,他们显然是掺杂着某些蒙古血统的锡西厄民族,在公元前1世纪前已南下,到达幼发拉底河。他们抗击东袭的庞培大将,打败并杀死了克拉苏。他们用安息国王统治的阿萨息斯王朝,替代了波斯的塞琉西君主统治。
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忍饥挨饿的游牧部落来说,阻力最小的路线既不在西面,也不在东面,而是经过中亚,然后朝东南方向穿越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在罗马和中国实力雄厚的几个世纪里,印度遭受了蒙古人的大规模进攻。发动突然袭击的一连串征服者汹涌而入,经过旁遮普,来到大平原烧杀抢掠。阿育王的帝国分崩离析,印度一个时期的历史陷入黑暗。公元5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深受以弗泰利特人或者叫做白匈奴的折磨,他们向印度各个小诸侯征收赋税,勒索钱财,使得印度提心吊胆,一片恐怖。
公元2世纪,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在罗马帝国和中国,它可能削弱了抵抗野蛮人入侵的能力。这是一次极其凶险的瘟疫,在中国肆虐的时间竟然长达11年之久,彻底瓦解了它的社会结构。汉朝灭亡,分裂、混乱的新时代从此开始,直到公元7世纪建立强盛的唐朝,中国才算完全恢复过来。
传染病遍及亚洲,最后影响到欧洲。它在整个罗马帝国迅速蔓延,从公元164年至180年。显然它非常严重地破坏了罗马帝国的社会组织。这次瘟疫之后,我们开始听说罗马各省人口减少,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显著衰退。不管怎么说,我们很快发现,边界再也不是什么攻不破的堡垒,而是一会儿这里沦陷,一会儿那儿妥协。一支新的北欧日耳曼民沿岸族——哥特族,跨越俄罗斯,移居伏尔加河地区和黑海沿岸,他们开始爱上大海,并且从事海上抢劫。到2世纪末,他们可能开始感觉到匈奴向西挺进的危险。247年,在一次大规模的陆路进攻中,他们跨过多瑙河,在今日塞尔维亚的一次战斗中击败并杀死德西乌斯皇帝。236年,另一支日耳曼民族——法兰克人,已经突破下莱茵河的界限,而阿勒曼人则涌进了阿尔萨斯。高卢的军团曾经击退过侵略者,可巴尔干半岛的哥特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突然袭击。达西亚省从罗马历史中消失了。
这给颇感自豪、充满信心的罗马吹来一丝寒意,他们未免感到沮丧。公元270年,巩固城防,而在过去长达三个世纪的日子里,罗马是一个开放、安全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4 23:41:30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北京城内部分中央机构位置图

中国翰林院被焚真相一说
周镳评曰:自甲午战后,列强掀起抢夺在华利益狂潮。西方宗教团体中不良之徒借本国势力横行中国,图谋个人利益,更利用不平等的“领事裁判权”作奸犯科抗拒中国官府追查,蔑视中国官府权威,还在教民与非教民的纠纷中利用其特权,不管有理无理偏袒教民,而官府也不得不屈服,如此激起民间仇恨最终酿成的“教案”事件。中国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义和拳就是在外国势力的欺压下产生,它以暴易暴为宣泄,其组织还有深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所以其行为就带有种种非理性走极端的作法。由于西后对西方各国保护光绪皇帝强烈不满,便允许义和团合法化,以联手反制列强,但他们的结合则是中国保守昏庸政治力量与民间愚昧盲目力量的结合,这种危险的拍档关系最终酿下了大祸。
     义和团入京后与部署在北京的甘军大闹京华,不但大杀教民,而且大肆奸淫虏掠,整个6月份,北京城内被奸被杀的妇女不计其数。除了奸杀掳掠,被焚被毁的民居房屋更是不计其数,义和团在前门外大栅栏点火焚烧老德记洋货铺和屈臣氏洋药店,结果烈火乘风势迅速蔓延,一把火烧掉了附近的铺户1800余家,民居7000余间。汉朝末年甘肃部队在董卓的率领下进入当时的首都清君侧,则成了中国三百年大乱的导火索。目下董福祥的这支甘肃部队与义和团在一个愚昧妇人的愚昧指令下向11国宣战,攻打驻华使馆,街头击杀外交官与外国侨民,招致八国联军侵华,帝室蒙难,订下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历史的重复有时真是何其相似啊。
     如何审视和叙述这样的历史必须慎之又慎,客观和公正往往不自觉受制于民族立场。其实何止民族立场,党派立场、阶级立场等等……有时都是我们探求事情真相的羁绊啊。
     此文题目《中国翰林院被焚真相一说》中的“一说”为本站所加,既说明了此文不代表本站观点,也可能存在另外关于真相的说法。我对于文中“风从北面强劲吹来”表示怀疑,我不懂气象,不知北京在夏至前后是否有刮北风的可能。
由于找不到清末时期翰林院附近地图,我便以明末北京地图摹绘了此图。明末清末虽隔二百多年,这些机构所在变化不大,图中翰林院南面的会同南馆在明朝为管理外国使节进贡事务的机构,分南北馆九所。到清末,东交民巷(图中东江米巷)一带便是使馆区。此处会同南馆在清末时可能是天主堂或英国使馆,承天门即现在的天安门。盼有详细地图的朋友扫描一份寄来

■ 文章作者:龙歌吟-八月桂花糕

庚子国难前,座落在外国公使馆区的中国翰林院,以巨量藏书著称于世,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被当时西方人比做是中国的牛津、剑桥、海德堡和巴黎。翰林院内藏有卷帙浩繁的各类古版善本,举世罕见的《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底本就珍藏于此。以金黄色丝绸装订而成的万卷册的《永乐大典》,是明代由两千名学者参与编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经明末文渊阁大火,仅存副本;到了清代,这些副本已散佚两千余卷,其余都收藏于翰林院内(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另外,乾隆年间由纪昀、陆锡熊与众多清朝学者合编的七万九千卷的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丛书《四库全书》的各类底本,当时也珍藏于翰林院内。
当时清廷中的官员对攻打外国使馆的态度不一,荣禄(上左)作为西后亲信,不敢不执行西后命令,但也怕事后被追究责任,故在实际行动中阳奉阴违,指令下属朝天放枪,并暗中资助洋人。封疆大吏中反对此事以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右)为代表,他在清廷向十一国宣战后,他提出东南互保,并得到当时比较明白国内国际形势督抚的支持,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都支持刘坤一,实际上是公然抗旨。在中央,总理衙门要员许景澄(下左)、袁旭(下右)两大臣极力反对攻击使馆,同时被弹劾处死。(周镳 文)
1900年间的翰林院大火,不仅将辉煌建筑焚毁,而且数千万卷古籍善本也在大火中烧毁,其中包括当时仅存副本的《永乐大典》。同样惨重而无法弥补的损失是——据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先生考证——从全国各地搜聚的《四库全书》的大量底本,也在那次翰林院大火中被烧成灰烬(参见台北《联合报》副刊,马悦然专栏第45集)。翰林院大火所造成的中国古籍文化方面的损失是永世无法弥补的。
国人历来认为翰林院是八国联军所焚毁。但事实上,当八国联军破京城解救被围攻的公使馆时,翰林院已经在大火中和枪炮声中变为废墟将近两个月了。翰林院毁于1900年6月23日大火,八国联军抵达北京的时间是1900年8月14日。翰林院遭焚的时候,北京外国公使馆正陷于清兵与义和团的围攻之中,除了获清政府许可而先期抵京的340名外国公使馆警卫人员,八国联军尚未进京。一百年过去了,除了翰林院大火罪魁被“张冠李戴”,国人还众口一词认定:“翰林院的数万册经史典籍,包括《永乐大典》……均被(八国联军——引者)洗劫一空”(《国耻事典》296页)。
那场大火是谁放的?翰林院究竟毁于何人之手?那些“被洗劫一空”的古籍经典又是怎么回事?与此相关的西方人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反省历史应当首先弄清真相。【发表看法】
中国兵匪自焚翰林书院
自焚翰林院出乎洋人意料
中国自践神圣,西洋学者愤怒不堪
洋人冒险救火翰林院
严令禁止抢劫书籍
洋人手中残卷保存完好
各国就焚烧翰林院的指责要求更正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4-4 23:42:17 |显示全部楼层


   拿破仑一世皇帝(1804-1815),法兰西帝国缔造者,卓越的军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后多次打垮了欧洲各个封建君主国组织的“反法同盟”,保卫了由法国资产阶级进行的法国大革命胜利果实,并在欧、非、北美各战场上,进行了对欧洲各封建国家的战争,削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重要功绩还有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图:拿破仑帝国(1812年欧洲)
  
    『用法律更新人们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权机构。消除封建残余,保证人的尊严,促进经济繁荣,以稳定联邦形式统一欧洲……』
——摘自拿破仑给儿子罗马王的遗嘱
    拿破仑事略 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 10岁,接受法国教育。 15岁,进入炮兵学校学习指挥。 17岁,以少尉衔毕业,成绩平平。 24岁,参加收复土伦堡战役,显露其军事才能。 26岁,1795年10月,在巴黎平定保王党人的暴乱。 27岁,越过阿尔卑斯山,挥师意大利,打败反法同盟重要国家奥地利。 29岁,1798年5月,远征埃及打击英国势力。不久法国陷于第二次“反法同盟”国家重重包围之中。 30岁,1799年8月,擅离职守,非法潜回国内。10月达巴黎,暗中组织夺权,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共和历雾月18日),任首席执政官,攫取政权。 31岁,1800年5月,开始第二次意大利战役,再次打击奥地利。 33岁,1802年8月,由首席执政变为终身执政,确立独裁统治。 35岁,1804年3月,颁布《拿破仑法典》。5月,强迫元老院封他为帝。12月2日,令教皇为其加冕,即皇帝位,建立第一帝国。 36岁,1805年5月底,成为意大利国王。12月,大败联军,赢得奥斯特里茨大捷。 37岁,1806年横扫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解体,进入普京,颁柏林敕令(即大陆封锁令)。 38岁,1807年弗里德兰之战打败俄国军队。占领葡萄牙国都里斯本。 39岁,1808年,侵入西班牙,占其国都马德里。 40岁,1809年,攻奥国,进入首都维也纳。攻占教皇国,软禁教皇,从此,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年底,废黜皇后约瑟芬。 41岁,1810年4月,立奥地利公主玛丽亚·路易莎为后,吞并荷兰。封贝尔纳多特元帅为瑞典王太子,控制瑞典。
  • 42岁,1811年得子罗马王。加紧对俄战争准备。
(未完,资料搜集中,欢迎提供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6 16:23 , Processed in 0.05413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