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9|回复: 0

“反动”这个词的历史渊源:最初是褒义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7-12-30 06:26:22 |显示全部楼层
“反动”这个词儿现在已经不太流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个进步。回忆第一次碰到这个词儿,我得转身飞奔到小学时代。当时,我从背后看着漂亮的数学女老师 ——她正弯腰捡一只白粉笔呢——于是我说了些比较唯美且早熟的话,就被小朋友打了小报告,然后遭班主任亲切地批评:“宋石男,你扎个年纪小小思想就这么反动呢”?
2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跟“反动”基本没再邂逅,打报告的小朋友也进了国安部,经常提着公文包在重要的大会上听讲,然后跟周围的企业家谈心。而我偶尔遇见他,也只背诵主流新闻网站如强国论坛、新华论坛上的精辟观点,或者《日人民报》头版大刀阔斧的社论。
所以,那天有朋友说到这个久违的词儿时,我忍不住虎躯一震,星目一寒。
他说:你狗植的老写反动文章,迟早被封,就像你以前在上面写博客的反动网站牛博一样。
我说:呵呵,什么是反动?
他说:就是政治不正确。
我说:否,非若是也。且让我追本溯源,跟你讲一讲究竟什么是反动。
维基百科里关于“反动”的词条很简略:1、反动原指物理学上的反向运动。用于历史学上意指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的行为与言论。2、在中国政治学中则被用于负面的政治言论、政治人物或集团以及政治行为,比如反动言论、反动派、反动活动等。
关于“反动”词义的历史演变,维基百科语焉不详,让我来试试拾遗补缺。
“反动”一词,我疑心是外来词,源于晚清那帮翻译“格物”书籍的文人,而根据佩妈——王佩的真名,他身份证上就是王佩妈,王佩其实是笔名——提供的材料,还可能是来自法国19世纪产生的政治术语,后来从日本转送到中国。但这两个猜测一时还都没找到证据。
较早能见到大量使用“反动”一词的,是梁启超1920年所撰《清代学术概论》。是著中,梁启超利用佛学“生、住、异、灭”的概念,将学术思潮划分为四期: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衰落期(灭)。跟着他做出了解说:“启蒙期者,对于旧思潮初起反动之期也。旧思潮经全盛之后,如果之极熟而致烂,如血之凝固而成瘀,则反动不得不起。反动者,凡以求建设新思潮也。”
在这段话中,“反动”得到了颇高评价。所谓反动,不过是对旧有烂熟也烂透了的思潮的一种反叛举动,以求建设自由的新思潮。它的目的不止是破坏,更在于建设——两方面皆备,才是真正优秀的启蒙者。
如梁启超般使用“反动”一词的学者并不鲜见。如1930年代的胡适,在评价《汉学商兑》一书时,就使用了“最激烈的反动”之语,以表彰是书对传统汉学的批判建树。而在1940年钱穆出版的《国史大纲》中,亦有这样的句子:“旧政权必然没落,新政权不能稳定,而作为当时社会中坚的智识份子,……反映在他们思想上者,……反动回惑……因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为循名责实,归於申韩;因尚名节务虚伪,反动而为自然率直,归於老庄”。这是对魏晋学术思想起源的一种推断,其中的“反动”一词,即使不是褒义,至少也属于中性,依旧是“反叛举动”的意思。
那么,“反动”一词是何时被盖上“反动”(反党反社会反人类)的烙印呢?
网友arthurshen曾下功夫查了三个版本的辞海,其发现颇有趣:只在1936年版的《辞海》中,有“反动”词条,而1979年版和1989年版本的《辞海》,很奇怪,均没有“反动”词条。
在1936年版《辞海》中,“反动”释义如下:“本物理学名词,指与原运动相反对之运动;今则凡与正当势力对抗之动作,统称之曰反动”。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至少在1936年前,“反动”一词已有了“反党反社会反人类”的意义。如果对民国史足够熟悉,我们可以发现,“反动”一词拥有建国后流行的词义,最早是国民党作出的贡献。
1929 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一道所谓“保障人权”的命令,其实却是“打着人权反人权”。胡适在《新月》杂志2卷发表《人权与约法》,直接对着命令的鼻子打了一拳:“命令所禁止的只是‘个人或团体’,而不曾提及政府机关。个人或团体固然不得以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及财产,但今日我们最感觉痛苦的是种种政府机关或假借政府与党部的机关侵害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无论什么人,只须贴上‘反动分子’、‘土豪劣绅’、‘反革命’、‘共党嫌疑’等等招牌,便都没有人权的保障。身体可以受侮辱,自由可以完全被剥夺,财产可以任意宰割,都不是‘非法行为’了。无论什么书报,只须贴上‘反动刊物’的字样,都在禁止之列,都不算侵害自由了。无论什么学校,外国人办的只须贴上‘文化侵略’字样,中国人办的只须贴上‘学阀’、‘反动势力’等等字样,也就都可以封禁没收,都不算非法侵害了。……我们今日需要一个约法,需要中山先生说的‘规定人民之权利义务与革命政府之统治权’的一个约法。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过此权限,便是‘非法行为’。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保障:有侵犯这法定的人权的,无论是一百五十二旅的连长或国民政府主席,人民都可以控告,都得受法律的制裁。”
胡适的嗅觉是敏锐的,他对当局对持不同政见者贴上“反动”标签然后任意揉搓的行径大声抗议,认为“反动”的标签太虚,而“法律”的具文方才实在。
关于“反动”,我最后再唠叨一点,那就是当下也有一些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反动”,为“反动”而“反动”,因此摆出一副廉价的悲壮造型。在我看来,这种“反动”不过是一种哗众取宠,每个阵营都有芙蓉姐姐,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不例外。
而真正值得尊敬的“反动”,还是上面所引梁启超、钱穆、胡适等人所述的“反动者”——如果他们的思想“反动”,不过是为了启蒙和建设,所谓“反动言论”,也只是叛逆者热心肠的冷语,而不是出风头者的T台秀,或极端者心怀叵测的露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3 19:36 , Processed in 0.0518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