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4|回复: 0

黄埔军校的七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是第三位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4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1-10 21:48:48 |显示全部楼层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
从1924年5月25日成立政治部到1927年4月15日校长蒋介石叛变革命杀害**d人止,将近3年整。政治部主任先后有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等。这几位后来就像臧克家《有的人》诗中写的那样:有的成了反共专家,“他的下场可以看到”;有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一任:戴季陶“不辞而别”
1924年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然而,就在军校开学不到一个月,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不辞而去。戴主任戏剧性地失踪,全校师生甚感莫名,流言蜚语顿时在军校传播开来。一些右派学生乘机造谣,说戴的离职是**d背后捣鬼,想排挤、打击国民党。其实,戴的离职是由国民党右派间的矛盾而引起的,与**d无一丝牵连。
戴季陶,又名传贤。早年他追随孙中山,投身反清革命运动。辛亥首义时,为保卫汉口他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为上海光复,他又积极策划,领头打前锋,并在以后的护法斗争中因口诛笔伐袁世凯而被捕下狱,名噪江南。可以说,在推翻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斗争中,戴季陶是一员革命的干将、马前卒。因而,他深得孙中山的赏识和信任。他将孙中山的一些重要的讲话记录下来,进行精心整理,辑成《民国政治纲领》、《钱币革命要义》两本书。在孙中山去世后,他便以全权解释孙中山的理论权威面目出现,著有《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等书,号称“国民党的理论家”。“五四”时期,戴季陶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时,曾参与由陈独秀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翻译出版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在介绍苏俄政治制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并还代为起草了最初的中国**d党纲草案。然而,最终他的世界观还是未能转到马克思主义这方面来。
1927年,戴季陶积极参加与策划“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1949年2月,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之时,他在广州服毒自杀。
第二任:邵元冲“之乎者也讲三民主义”
戴季陶神秘地失踪后,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原政治部副主任邵元冲代理。此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又赴日本谒见孙中山。辛亥革命后返国,主编上海《民国新闻》。其后他一直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并就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机要秘书,深得孙中山的信任。1923年,受孙中山指派与蒋介石一道代表国民党赴苏俄考察。
邵元冲把政治部主任一职当成一个官来做,既不接近学生,也不接近教官,和党代表廖仲恺很少打交道。每个星期里,邵元冲由小汽艇送到岛上来做几次政治演讲,讲完后夹上公文包便又匆匆离去。他的每次演讲内容,不外乎从孔孟的“忠孝礼义”联系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阐述“三民主义”的基础来自孔孟的仁义、仁爱之道。他所演讲的这一套不仅一般学生十分反感,就连国民党学生也认为他歪曲了总理的“三民主义”之内容,时常起哄,赶他下台。好在邵元冲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并未将这群乳臭未干的黄毛学生的戏言当回事,仍旧摇头晃脑地讲他的孔孟之道,不管学生是否在听,久而久之,以后每当邵主任作政治演讲时,学生们要不就酣然入睡,要不就随意聊天,好不自在。因而大家戏称他为“催眠术主任”。在邵元冲所主持的政治部,其实是个空架子,只有两位担任记录工作的书记,成了实实在在的“聋子的耳朵———摆设”。对此全校师生极为不满,一致强烈要求撤换邵元冲。情况反映到廖党代表那里,廖党代表接受了师生们的强烈要求,经同蒋校长、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会商,决定请中共方面推荐一位适当人选接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12月,邵元冲应蒋介石电召入陕。“西安事变”发生时,被士兵开枪击伤,不久死去。
第三任:周恩来“开革命风尚,除陈腐污垢”
周恩来于1924年8月底从法国回国后,在广州从事工人运动。当廖仲恺提出希望中共方面能推荐一位适当人选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时,中共广东区委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派周恩来去军校接任这一职务,并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任职后,将政治部从广州市迁进军校,并着手建立起一套政治工作制度,开革命风尚,清除陈腐污垢,使军校政治面貌大为改观。他建立和健全了中共党团组织,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积极发展党团员,使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入校,中共党员人数由占学生总数的8%上升到30%左右,并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左派师生。为加强军校的政治工作,周恩来从第一期学生队中选调了李汉藩、杨其纲、蒋先云、李之龙等**d员到政治部工作。
针对蒋介石在军校大搞曾国藩、左宗棠治兵那一套,周恩来重新订立了政治教育计划,加授《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增加了政治教育的分量,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先后请来恽代英、肖楚女、张秋人、熊雄等中共党员任军校政治教官;请来鲁易、聂荣臻等中共党员任政治部秘书教官。一时间,在军校师生中形成了研读政治书刊,注意社会潮流的极其活跃的政治局面。周恩来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敬重与爱戴。
1925年1月下旬,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将组建起的黄埔学生军投入东江战役,彻底消灭陈炯明这股叛匪部队。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周恩来被任命为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协助蒋介石、加伦将军在前线指挥作战。这样,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便由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卜士奇挂名代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第四任:卜士奇“工作繁忙挂名代理”
周恩来被任命为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便由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卜士奇挂名代理。卜士奇由于工作忙,一个多月未到职视事,后改由包惠僧代理。
卜士奇,湖南人。留俄甚早,留俄同学都称他为“老大”。曾任加伦将军的翻译,东征陈炯明时,他和加伦将军及邵力子与蒋介石生活在一起。蒋经国在俄,曾得到他的照顾。抗战时,任张冲的副手;张冲逝世后,接任顾问事务处处长。后在台湾去世。
第五任:包惠僧“小心谨慎四平八稳”
卜士奇挂名政治部代理主任期间,由于其他工作繁忙,很少到军校来,军校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松弛下来,军校的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军人联合会对立情绪日趋严重,直到个别人开枪行凶。在此情况下,中共广东区委应廖仲恺请求,派包惠僧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号称“栖梧老人”的包惠僧在1921年7月,曾代表陈独秀出席中共“一大”,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在他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前,曾兼任我党领导的铁甲车队的政治教官。此人工作一向四平八稳,小心谨慎。包惠僧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后,首先极力与当时军校的教育长钱大钧搞好关系,想通过他做好国民党右派师生的工作,劝他们不要在军校内闹事。对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还是照旧。包惠僧把政治课程安排得很紧,每天两次至四次,每次两小时, 这样把学生每日的时间掌握得很紧,使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和军事课程以外,其余的时间都在课堂上听政治课。就这样,在包主任的竭力维持下,军校内这段时间里,既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也没有再闹出大的乱子。表面上看,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倒还相安无事,但双方的仇恨却越积越深,随时都有可能如火山爆发似地再次较量。
随着第二次东征战役的进行,前线急需政治工作人员,经周恩来与蒋介石商量,调包惠僧任东征军第三师党代表,从此,包惠僧离开了黄埔军校。
新中国成立后,包惠僧曾任国务院参事等职。1979年7月,在北京病逝。
第六任:邵力子“中庸之道打‘哈哈’”
包惠僧调任东征军第三师党代表后,军校政治主任一职,便由当时军校秘书长邵力子代理。
邵力子,字仲辉。他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并与柳亚子等人发起组织南社。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10年,并兼编《觉悟》副刊。“五四”运动后,他参与陈独秀倡导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是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邵力子代理政治部主任时,仍还是一名**d员。虽然如此,但他与国民党的关系也很深。邵主任在军校主持政治工作,可说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参政。每天上午,邵力子都要到军校转转,除了作一些非他讲的政治演讲外,其他的一些事情全都推给政治部副主任熊雄去处理。他与军校师生们的关系采用“中庸”之道的方法,打着“哈哈”。邵力子在军校没呆多长时间,随着北伐战争的兴起,便离开了军校。以后,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于1926年11月退出**d,追随蒋介石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力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委员会”,张治中任主任委员,邵力子任第一副主任委员。邵力子以其同国民党的历史关系,经常通过广播、通讯、发表讲话等方式对台湾军政人员进行争取工作,对台湾回归祖国,完成国家统一事业做了不懈的努力。1967年12月25日,邵力子因年事高在北京逝世。
第七任:熊雄“孜孜不倦办校刊”
熊雄原名祖福,早年参加反袁斗争,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后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熊雄于1919年11月赴法勤工俭学,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新路。1922年3月,熊雄又离法赴德留学,并在柏林加入德国**d。后又与周恩来、刘清扬、萧三等人发起筹建旅欧中国少年**d(后正式改名为共青团)。
1925年6月,熊雄奉命回国,就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在广东革命政府举师第二次东征,讨伐叛贼陈炯明时,熊雄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主任周恩来工作。东征胜利后,熊雄调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虽说主任一职由邵力子代理,但实际上,军校政治部工作由熊雄主持。邵力子随蒋北伐后,熊雄接任政治部主任。
熊雄在主持政治部工作期间,先后邀请了毛泽东、刘少奇、张太雷、鲁迅等到军校作报告。与此同时,他孜孜不倦地教导青年要分清敌我,热爱工农,团结群众;要做到不贪钱财,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抛弃个人功名利禄观念,为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和工农的利益而奋斗牺牲。
熊雄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成效,还创办了《黄埔日刊》,并通过定期举行各种讨论会、组织宣传队、参加民众运动等多种形式,对黄埔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革命思想教育。曾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的许光达大将在回忆录中说:“熊雄,不高的身材,和蔼的容颜,刻苦耐劳的精神……他指明了我们瞄准的方向,鼓舞我们沸腾的热情,使我们一直打到武汉、南京,消灭了武器比我们优良、力量比我们强大的吴佩孚、孙传芳,收回了汉口、九江租界,使帝国主义者胆战心惊,这就造成了我们黄埔的光荣,震动了东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大屠杀。广东国民党反动派也于4月15日开始了反革命大屠杀。他们慑于熊雄在广东和军校的威望和影响,不敢公开下手,于是便采取欺骗手法,将熊雄秘密逮捕,然后,在一个深夜里将他杀害。熊雄英勇就义时年仅35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9 02:14 , Processed in 0.05215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