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1|回复: 2

王立军谈文物收藏与鉴定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565

积分

从六品通直郎

发表于 2008-4-3 11:15:22 |显示全部楼层
王立军谈文物收藏与鉴定

                ■ 方书华 晓 宁
                              
《收藏界》2005年第12期  书画摄影-藏界聚焦
               
   




  
                                    
  编者按   
  :(      藏文物,乱世收黄金。自2003年始,我国文物收藏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尤其是新《文物法》的颁布,更给这一繁荣景象增添了动力,使一些本来对文物没有认识的人们把目光投向文物收藏并已进行实践。特别是一些强势媒体的助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收藏已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短短的两年,我国的收藏队伍达3000余万人。从保护和弘扬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角度来看,这是件大好事。但文物收藏不同于其他收藏,有很大的挑战性和风险性。著名鉴赏家王立军先生以其敏锐的目光和独特的见解,阐述了目前鉴藏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读后会有一定的启迪。
  记者:现在文物收藏的队伍在逐年增加,有些人看文物价格攀升得很陕,将购买文物作为一种投资或收藏,就目前的情况请您谈谈您的认识。   
     
  王立军:许多人喜欢文物这是件好事,说明:(      已来临,国泰民安,人们的素质提高了。人的一生有两根支柱支撑着,一是物质,二是精神。文物收藏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作为物质,它可以供人欣赏,转让和买卖,保值增值;作为精神的可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具有双重功效,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国外搞收藏的人与国内的不太一样,国外的许多收藏家,靠的是企业支撑,每年拿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请一些专家到世界各地选购一些藏品搁在自己的博物馆里,既可以欣赏也可保值,老了之后,企业交给了儿孙,自己开始“老有所为”,历年所收藏的文物,也不知道增值多少倍了。而国内这方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搞收藏的大多是工薪阶层,收入较低,靠的是坚强的毅力,知识和眼力,“拾麦子”、“捡漏”,收到了一些藏品。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一些企业家、艺术家投入到这个行当中,他们的眼光主要盯在海内外拍卖会上,偶尔也到古玩市场转转,碰到好东西,也会买它一两件。做为一个收藏者首先要量力而行,我并不赞同大家都拥到拍卖会去。我赞同不管你有钱没钱,常去市场转转,注意发现,注意研究,花100元钱,买个值1000元钱的东西才有乐趣。市场是永远的老师,在那儿你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把握行情,结交朋友,练就“眼力”。不相信市场的人是当不好好的鉴藏家的。收到藏品后不要当“仓库保管员”,或孤芳自赏,同朋友们进行赏析研究,必要时写点心得文章,那才有意思。
  记者:我们了解到,二十年前你就是一位成功的记者和作家,为什么会突然抛弃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与文物打起了交道?   
  王立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的经历很坎坷,插队、当兵、干水手、当警察、做记者,除了苦还是苦,特别是当记者,当的是政法记者,要知道这门记者是不好当的,不是跟白的打交道,就是跟黑的打交道,十多年风风雨雨,解决不完的事事非非,时间长了,觉得太累。因此我总结出一句话“与人打交道事非太多,与古玩打交道只有真假,没有事非!”我的转向,可以说是一种“逃避”……“逃”到了收藏界,因为古代的文化艺术太有魅力了,你们现在不知道,只要搞了收藏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回头的,其中有无穷的乐趣!我喜欢青铜器、金铜佛、古陶瓷,就青铜器而言,全国有这么多的厂家在仿,有的运用了高科技,可总是仿不出那种感觉,关键是心态不健康,急功近利……大家都喜欢文物了,说明人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收藏文物不失是一种陶冶情操的好方法,因为文物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记者: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我也准备收藏,根据你的经验从那方面入手比较科学?   
  王立军:你首先要把文物和古玩及旧货搞清楚,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文物应该是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器物,没有文化价值的东西不能称作文物。文物收藏要有精品意识,不要认为时间越长就越有收藏价值,清末民国也有值得收藏的东西。完整器有收藏价值,一些残品也有收藏价值。
  文物类型有许多种,首先看你喜欢哪一种类型,接着要看看自己的经济实力,你如果是个富翁,自然可以到各大拍卖公司去举牌,你如果并不太富有,可以去跑跑市场,“捡捡摊”。眼睛不能总盯着夏、商、周的青铜重器,几百万、上千万的明清官窑。我可以给你们介绍一点,目前清代中晚期的一些民窑青花和彩瓷,价格还没有上去。这类东西,既有艺术性,又有观赏性,也容易鉴定,虽然增值速度慢一些,但它在增值(这里指的增值速度只是与其他文物相比)。几年前一个清末的花瓶才几百元,现在基本上千元了,好一点的已上万元了。初入此道的朋友不妨试试。也不要眼光总盯在高古瓷上,这类瓷器,不易鉴定,真假难辨,市场也小,没有很深功底的人是不能玩的。另外就是一些明清时期的小铜器,包括一些铜胎珐琅彩,现在价格也没有上去,估计过不了几年也少见了。
  我所讲的是大众收藏。现在一些收藏者喜欢跟风跑,就字画收藏而言,不论此入水平有多高,只要有名就行了,名人字画名在前,这样做是危险的。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艺术功底深厚,人品又好,目前价格还不太高的作品收藏,完全可以保值增值。收藏者本身也要有艺术修养和超前意识,不能跟风跑。
  记者:目前的文物市场,假货十分多,做为一个收藏者如何才能识别假货,减少上当受骗,请你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王立军:每一个收藏家和鉴赏家在这方面都有过深刻的教训。我可以说用惨痛来形容我自己。收藏文物没有买过假货的人几乎没有;搞鉴定的人没有“走眼”的几乎不存在。因为我国的历史太漫长了,文化遗产太丰富了,造假的水平太高了,没有走过眼几乎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水平高的,走眼少一点,反之多一点。我鉴定文物也曾走过眼,买过一些赝品,所以说搞文物收藏和鉴定的人不能狂傲,自以为是,要敢于否定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进步。收藏界有这么一些人,谁都瞧不起,凡是这样的人,是搞不好收藏的。我见过不少家里摆满了赝品的“收藏家”,绝大部分属于此类人。
  记者:你的一席话讲得十分精彩,令我们受益匪浅,你是否能具体说说文物鉴定的一些窍门。   
  王立军:谈不上窍门,搞文物收藏的人首先要有文化,要懂得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这一点看书听课都能学到,关键是实践。要跑市场,跑工厂,也要跑博物馆,要多请教。要请教那些真正有水平的鉴赏家,专家找错了,你会一错再错。我可以直率地说博物馆里不是每个研究员都能鉴定文物的,一些研究员只是研究理论的,要找一些有实战经验的研究员看东西。民间的一些收藏家和古玩商,有些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他们走市场,见过的东西多,感性上比一般专业人员强。因此我说民间的和官方的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的一些文物鉴定机构大都由清一色的研究员组成,这些人对馆藏文物认识还可以,鉴定民间藏品,实在不敢恭维。有些老研究员,观念
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次走眼,眼下还正襟危坐地呆在那儿给人写鉴定证书,因为他头上有头衔。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个问题。
  正因为我国文物鉴定机构比较混乱,所以给制假者有机可乘。我个人的意见是:国家成立三级文物鉴定委员会,即国家、省、市委员会,主要由专业研究人员组成,吸收少部分优秀民间鉴定家,主要负责馆藏文物的研究、鉴定,考古发现和文物征集,因为民间专家见多识广,主要是防止博物馆里征集到赝品;民间收藏的文物由国家各省、市收藏协会成立鉴定委员会,主要面向广大收藏爱好者,以民间鉴定家为主,吸收少部分优秀的官方人士,因为官方人士真品见得多,可以提出指导意见。收藏者对市一级委员会鉴定存在异议可以提请上一级鉴定委员会进行复议,直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各级委员会成立后,应到司法部门备案,鉴定意见和证书受法律保护,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赝品,调整目前混乱局面。
  作为一个收藏者还要坚持三个绝对:一、绝对不要相信地点,荒山老林中都会出现赝品;二、绝对不要相信人物,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也会捧着假货让你买;三、绝对不要相信故事,有的人故事讲得不亚于电视剧!看东西再说话!   
  文物鉴定除了要理论和实践结合外,重要的一点要有灵气。灵气这玩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每件文物的时代特征和必须具备的条件都能仿出来,但感觉、气息仿不出来。为什么一些鉴定高手,眼光一扫就知道你的藏品是真是假,有人不信,我相信。我不是自夸,有一次一个收藏爱好者请我到他家鉴定瓷器,为了考验我,他将他的藏品放了一地让我看,我看了一下,挑出三件放在桌上,说这几件是真的,剩下的全是假的。他夫人听了这话,顿时鼓起掌来。我顿时愣住了,她鼓什么掌?原来那三只罐子是她从娘家带来的,祖传的。其他的全是老公近年来买的。灵气来自哪里?来自多跑、多见、多问,久而久之,你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感性,这种感性与理性一结合,真货假货一看就明了。另外,假的东西也要多看,鉴真也要鉴假,特别是一些没有“标型”的高仿臆造品,许多有多年收藏经验的人都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这几年,我可以说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结识了不少仿制厂厂长,掌握了不少知识,包括瓷器、铜器、佛像、木雕等等,不和这些仿品厂人士打交道,就不能很好鉴别赝品。我这说的不是一般商店和地摊上的仿品,而是一些高仿品,有的仿品是在“专家”指导下仿制的,市面上是见不到的。现在的这些仿品已出现在欧洲、美洲、东南亚、港台等一些地区。(责编:石晓)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08-4-3 18:18:39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8-4-4 15:07:4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0 07:21 , Processed in 0.05418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