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5|回复: 1

“素读主义”直面文字 领你返璞归真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254

积分

永久社员

发表于 2008-4-12 16:02:23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改变了我们的传统阅读方式,随着媒体多元化和信息数字化,我们进入了“后阅读时代”。在所谓“读图时代”“速读时代”的后阅读时代,花里胡哨的图片与文字混合拼贴,画蛇添足的美术设计辅之以各种充满物欲的消费新主张,令人目不暇接。在这样的时候,“素读主义”让人眼前一亮。

  如今,许多杂志书籍网络等媒介本身就是读图时代的产物,以阅读文字为主的“素读主义”,倡导重新沉静下心来,直面文字,与“速读主义”相反,它主张用想象力去联想文字的行云流水,而无需借助眼花缭乱的图说,它更超脱功利,注重在书籍文字中,求心灵之滋养。

  “素读”乃是一种返璞归真的阅读方式,它回到以文字化为主导的指向,剥离掉书籍华丽的外衣,而不是迷失在图片渲染的各种消费主义里。这种阅读方式,拒绝繁杂的图片堆砌,倡导“原文本”,抛却言之无物的苍白文字,追求耐人寻味的真正思想,摒弃泛滥的抒情和过度的阐释,期待温情的文学化表达。隐藏在“素读主义”后面的,乃是对几千年来读书传统的传承和“新古典”生活的追求。

  在一篇采访《阿城:大家对我有误解》中,又一次看到了“素读”这个词,阿城将“素读”解释为“你不带你的意见去读”,将素读带到一个新的境地。在阅读时,带着空白去读,怀着借鉴之心,与书交流的前提是了解书籍真正、完整的内容,而不是浅尝即止。记得小时读书,总是先看前言、后序以及别人对此书的评论,这种方法形成习惯,就会以别人的看法和思想先入为主,影响了我们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如同在别人走过的小径上又走了一遍,因而没有自己真正的理解和感悟。“素读主义”,留白地读,朴素地读,以一颗坦诚的心直接与书本素面相见。

  还有一种“素读”,即在阅读一些古代经典的时候,最初会觉得经典晦涩难懂,但在没有完全理解之下的“素读”,同样对人有益处。这不仅有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的亲身经历所印证,也被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所证实,这种“素读”对开发右脑功能有着非常微妙的作用。我国古代私塾教学,都是以“素读”启蒙。由台湾大学王财贵教授、著名学者南怀谨、北京大学国学大师季羡林、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有识之士倡导的“经典诵读工程”,由我国港台兴起,惠及内地,以及东南亚、欧美,许多儿童都从中受益。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经典诵读是一项塑造心灵、开发智慧和储存文化底蕴的工程,它将伴随人生的成长而打下坚实的基础。隐藏在“素读主义”后面的,乃是对几千年来读书传统的传承和“新古典”生活的追求。

  现在很多人依赖电脑,久而久之,阅读变成了鼠标浏览,因为快,所以潦草。这与“酒能提高欲望,却降低功能”有相同之处。虽然“鼠览”在速度、信息量以及吸引眼球方面有着优势,但这种阅读不等同于吸收。“素读”就如同饮功夫茶,在慢悠悠的品咂中体会个中意境和韵味: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出社会人生。

主题

听众

210

积分

管理员

发表于 2008-4-17 11:13:43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很认同这种"素读"的方式.跟我们老师要求我们"读诗就读诗,不要去管什么鉴赏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左右你的判断"一样,很有道理.不过,我个人认为,鉴赏跟分析这类东西可以看,但要在自己阅读了后再去看.这样不仅没有先入为主之弊,并且可以结合别人的见解去做更为精确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6 00:17 , Processed in 0.05123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