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iller2all

黄铜 弘治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160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5-29 23:26:14 |显示全部楼层
倭铅那个我是很同意的,所以我是有怀疑浮夸,不过那篇文章说的起码大部分属实,而且还有很多其他人类似的文章~

水坑金壳说了你不信我也没辙,中国的水坑古钱多看看实物吧~

黄铜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普遍使用作为流通币我还是觉得不太可能,共生矿的情形抛开不谈,欧洲发现单质锌这种金属存在的时间和过程也是有记录的,虽然是对西方玩意一窍不通的人,百度一下总是会的~

到此为止吧多说我也露怯, 对中国古钱成分这个问题实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个名字叫做“周卫荣”~

[ 本帖最后由 zd 于 2008-5-29 23:3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1 20:02:54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请教版主了。
如何鉴定水坑金壳,
水坑金壳是不是指外表面生了一层薄薄的金壳啊?如果是青铜钱是不是磨掉表面的金壳,会露出内部的青铜本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60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6-3 09:12:13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yqs.cn/redirect.php?tid=82932&goto=lastpost#lastpost
大致是这样,这里正好有一个现成的教材,可以看下最极端的情况是怎样的~
铜质的划分与命名应该与铜色不无关系,但是最根本还是内部元素的构成,其物理特性也随之而相应改变~
另外就是即使同一类的铜质也会因为内部元素配比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泽,这是让我们认识时常产生误区的根本原因,科学的态度是应该通过化验成分来判定,象我们一般人就看看别人的文章科普一下自娱自乐就好~

[ 本帖最后由 zd 于 2008-6-3 09: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4 05:44:0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ller2all 于 2009-12-11 22:13 编辑

zd版主,谢谢回复,非常赞同版主的科学精神。国外有个电视节目叫 [我也可以做科学]。其实科学也不是什么神秘高深的东西,只要你肯钻研,理性和逻辑。我们也可以做科学。
牺牲一下,把我的弘治磨出本色,做成熟旧。大家再看看。
和别的明钱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照片有的用闪光灯,没用的是自然日光本色。

[ 本帖最后由 killer2all 于 2008-6-4 05: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4 06:13:11 |显示全部楼层
周卫荣的文章略微搜了几篇看看,他的研究方法多是考证国内古籍,考证国内的情况大致属实。 但对世界情况不是很透彻,何况中国古籍上的只语片言都还是要推敲推敲的呢。

平生最讨厌浮夸,是中国第一的当然要赢以为豪(如瓷器,丝绸), 不是第一的千万不要夜郎自大,如“ 太空中肉眼看到的唯一建筑是长城”。。等等就不多举了。到时候被人戳穿了更难堪。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并使用了金属锌(倭铅)的国家。欧洲直到十六世纪才了解到锌是一种金属,十七世纪才知道由炉甘石炼锌。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这种论调我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 本帖最后由 killer2all 于 2008-6-4 06:4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4 06:29:20 |显示全部楼层
略看了一下 倭铅 在国内的情况。想起另一个热门的话题,宣德炉。

《宣德彝器图谱》介绍过宣德炉的铜料。
按重量第一位是 31680 斤的 暹罗国洋铜,泰国进口
第二位便是 13600斤的「倭源白水铅」,日本进口

奇怪的是把这两种料加在一起竟是大致含铜70%的 七三黄铜!? 不知道别的前辈有没有发现,注意这个情况?为什么进口一万多斤的锌?难道宣德炉是黄铜的?

[ 本帖最后由 killer2all 于 2008-6-4 07:1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4 07:13:50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宋應星 天工開物 的原文:
“凡倭鉛,古書本無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質用爐甘石熬煉而成。繁產山西太行山一帶,而荊、衡為次之。每爐甘石十斤,裝載入一泥罐內,封裹泥固,以漸砑幹,勿使見火拆裂。然後,逐層用煤炭餅墊盛,其底鋪薪,發火煆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團。冷定,毀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鉛也。此物無銅收伏,入火即成煙飛去。以其似鉛而性猛,故名之曰“倭”雲。”

其中漏掉最重要的还原剂木炭,已有前辈指出。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两点:
1.“ 凡倭鉛,古書本無之,乃近世所立名色。” 不用多解释了。
2.“以其似鉛而性猛,故名之曰“倭”雲。” 非常有趣,倭字有“ 性猛” 的意思?
倭字原意按《說文解字》釋為:順貌。另外可解作遙遠的意思。没有有“ 性猛” 的意思
在明朝当然是特指日本啦。倭寇 倭緞 倭刀 倭夷 《天工開物》同文里就有不少。
说 倭铅是 “性猛的铅” 令人难以接受。如同解释“美元”是 “美丽的元” 一样。
再结合宣德年间的进口“倭源白水铅”的记载(另:倭铅,白铅,水铅,白水铅,都是指锌),倭铅当然是指 “日本的铅”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820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6-4 07:28:15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我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罗马的币制币材。这才是我的强项。会配合实物的。大家看了实物就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60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6-4 08:58:48 |显示全部楼层
宣德炉使用黄铜是有记录的,一般的说法认为这是中国有意识的最早的黄铜铸器~
而这个其实并不矛盾,就像之前说过的黄铜并不是嘉靖才开始出现,只是到这一时期因为技术的进步使得成本大大降低大规模生产,才会出现用来铸低值流通币这种情形,铜钱的铸造与发行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成本的控制,这一点在明代尤为突出,而在这以前锌黄铜无论是用作元代供养钱还是宣德炉,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当时对其珍视的程度~

[ 本帖最后由 zd 于 2008-6-4 09:3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160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08-6-4 09: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并使用了金属锌(倭铅)的国家。欧洲直到十六世纪才了解到锌是一种金属,十七世纪才知道由炉甘石炼锌。这充分显示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上面这句话不是周说的,出自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何堂坤《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成就》,~

我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开始于明嘉靖年间。    “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所撰的(((}申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日地皇之宫。”这种“黄铜”指的是何种铜合金,待考。《新唐书·食货志》又有‘青铜”、“黄铜”的称谓,分别指矿石颜色和冶炼产品,并非现在的铜锡合金与铜锌合金。宋人洪咨夔撰《大冶赋》中又有“其为黄铜也,坑有殊名,山多众朴”,指的是火法炼制的纯铜。黄铜一词专指铜锌合金,则始于明代,其记载见于《明会典》:“嘉靖中则例,通宝钱六百万文,合用二火黄铜四万七千二百七十二斤……。”通过对明代铜钱成分的分析,发现《明会典》中所说的铸钱种真正意义上的黄铜的出现较其它几种铜合金晚很多,这是因为黄铜中金属锌的获得比较困难。氧化锌在950℃一1000℃的高温下才能较快地被还原成金属锌,而液态锌在906℃时已经沸腾,所以还原得到的金属锌以蒸气状存在。在冷却时反应逆转,蒸气锌为炉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锌,因此要得到金属锌必须有特殊的冷凝装置。这是金属锌的使用比铜、铅、锡、铁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黄铜铸币出现较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出土有含锌量超过20%的黄铜片和黄铜管,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的地层中也曾出土两种黄铜锥。显而易见,这些黄铜器物的出现并不是说人们在史前就掌握了黄铜的冶炼技术,而是人们在利用铜锌共生矿时无意中获得的。商周时期铜器的含锌量都很低,一般在10-z数量级。西汉、新莽的钱中有板个别的铜锌甘金钱,其中有的钱币中锌的含量达到7%,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黄铜铸钱产生于西汉新莽之际。因为这些铜锌合金是极个别现象,其含锌量又普遍较真正意义上的黄铜含锌量15%一40%要小得多。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含锌的铜钱是汉代在“即山铸钱”中使用铜锌共生矿时产生的。据对有关矿山进行调查后发现,山东的昌潍、烟台、临沂及湖北等地都有资源丰富的铜锌共生矿,这就使冶炼后的铜含有一小部分锌。到了唐代,由于铸钱材料的规范化,使所铸行的钱币中锌的含量均为恒量。

锌和铜的合金——黄铜,早被古人利用,黄铜的生产可能是冶金学上最早的偶然发现之一。但是人们取得锌比较晚,碳和锌矿共热时,温度很快高达1000℃,而锌在923℃沸腾,在此温度下成蒸汽状态,随烟散失,不易为古代人们察觉,只有当人们掌握了冷凝气体的方法后,单质锌才有可能被取得。因此,锌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要比铜、锡、铁、铅晚的多。
据国外学者们考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先生产出锌。我国制取锌的方法讲述最清楚的出现在明朝末年宋应星著述的《天工开物》中。西方认为最早讲到锌的是德国贵族政治学家龙涅斯在1617年发表的著述,他叙述在熔铅的炉壁上出现白色的金属,工人们称它为 zinck或conterfeht,这种白色金属像是锡,但比较硬,缺乏延展性,没有太大用途。锌的拉丁名称 zincum和元素符号Zn由此而来。
1737年和1746年德国矿物学家亨克尔和化学家马格拉夫先后将菱锌矿与木炭共置陶制密闭容器中烧,得到金属锌。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元素表中,首先将锌列为元素。

以上部分出自互联网,谁写的不知道,看来这种说法还不能算是国粹~呵呵!

[ 本帖最后由 zd 于 2008-6-4 09:4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5-13 11:12 , Processed in 0.04666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