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4|回复: 1

奇异的墓葬——竖梯坟<zt>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54

积分

从九品文林郎

发表于 2008-5-27 23:48:33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古称西域)是历史上世界几大文明接触、碰撞和相互影响激荡的圣地,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也是诸多种族和民族繁衍生息和活动过的历史大舞台。分布于天山南北,三河沿岸的遗址遗迹和原始岩画,还有随处可见的古墓群及干尸,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向我们倾诉着西域的历史和这片土地曾经有过的繁荣和辉煌。
  西域之称在公元前1世纪就开始流行,对西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以及诸多城郭的记载也自《汉书》开始。然而对西域诸种文明及其遗址遗迹的考古学的调查和研究却始于19世纪末俄罗斯和西方学者在新疆的探险活动,中国考古学家的参与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学者在此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然而按照考古学的传统和新疆特殊的民族文化实际,这项工作仅限于前伊斯兰教时期的时间范围内。伊斯兰教作为最后传入西域的宗教实际上与当地原生的信仰和早先传入的宗教互相影响和彼此渗透,反映在文化遗址遗迹上便是非伊斯兰教的庙宇、建筑、墓葬群被伊斯兰教所利用,成为伊斯兰教的圣迹圣地,成为穆斯林的朝拜中心,沿袭至今;反映在观念上则更复杂,是伊斯兰教掩盖下的原生宗教与后来传入的诸种信仰的复合体。维吾尔地区的古代墓葬和围绕着墓葬所形成的特殊的麻扎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杂糅的文化现象。
  麻扎是阿拉伯语音译,是伊斯兰教素菲神秘主义教徒活动的中心,是伊斯兰教圣徒圣裔的陵墓。分布在天山南北比较著名的麻扎就有大小200多座,大部分集中在南疆地区。通常麻扎有庭院、大门、围墙和墓室等建筑,甚至有清真寺、讲经堂和经文学校等附属部分。有的十分华丽,用琉璃砖瓦作建筑材料,高大雄伟,庄严肃穆;有的却十分简单朴素,仅仅是一座土堆而已。19世纪末的外国探险家虽然对维吾尔地区的麻扎做过考察和报道,后来的考古和历史学家们也做过一些研究,但他们的兴趣点只在于陵墓的建筑风格和它的历史传说以及归属麻扎的宗教财产上,而对它特殊的外观形制和奇特的附属物的观察和文化解释却重视不够。
  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洪鲁库木乡是因该地一个著名的麻扎而得名,距县城47公里,该乡东邻巴楚县,北靠伽师县。该地区四面被大大小小无数个沙丘环抱,交通闭塞,干旱缺水,引叶尔羌河水灌溉,居民为清一色的维吾尔族。阿洪鲁库木麻扎位于该乡西南,距乡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的沙丘之中,由上千座墓葬组成,相传该麻扎始建于公元14世纪。该麻扎建立在古墓群上,分前后两区,前区作为墓地至今仍在使用,整齐地排列着用土坯构建起来的摇篮式墓葬;后区实际上是一片古墓群,几乎都是极普通的沙丘状坟墓,且大部被沙丘掩埋,有些被风吹开,甚至露出墓主人的干尸木乃伊。该古墓群被喀什地区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区,全称是阿洪鲁库木古墓群。据保护区的碑文介绍:大约在两千年前,此地是一望无际的茂盛的原始胡杨林,据考证,当时的胡杨林面积很大,树木茂盛粗壮,林中有许多野鸡、野兔、黄羊等野生动物和原始植物。13世纪,一位从印度来考古的学者名叫毛拉热依姆库里霍加,一天,路过此地,准备前往古城西安,发现此地非常有考古价值,要在此地多住几日,挖掘一些有价值的文物,于是,自己动手撑起帐篷,一边考察,一边亲手组织当地的群众举办木华里买西来浦、叼羊、摔跤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他还积极想办法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好事,人们称他为阿訇(圣人)、伟人。但不到半年,他就去世了,当地的群众将他埋于此,长此于久,就逐渐成为了巴楚、麦盖提、伽师、岳普湖、莎车等县维吾尔族群众的麻扎。
  与新疆别处的麻扎和古墓群以及现今仍在使用的维吾尔人的墓地相比,阿洪鲁库木古墓群最大的特点是竖立在坟头上的木梯。木梯上窄下宽,用直径约610厘米的椽木制成,高约2米,45格档,均为卯榫结构,不用铁钉,有些木梯被深深地埋入沙里,可见,其年代是比较久远的;有些则是崭新的,也就是说今天当地人依然在竖梯。这种在坟头上竖立木梯的现象(我们可暂且将它称为竖梯坟)在新疆和全国,乃至整个中亚地区都是十分罕见的,为了能够找到相似的墓葬,我几乎翻遍了所能见到的所有资料,这显然与伊斯兰教是毫无关系的。当地的群众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把他解释为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习惯。
  从文化人类学和宗教人类学的角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理所应当地要与灵魂观念联系起来。灵魂观念是一切宗教观念的核心,萨满教认为灵魂与肉体是不同的两个范畴,但它们又是互为依存的。肉体作为灵魂的居所,而灵魂居于肉体内赋予肉体以生命和活动,灵魂是肉体的主宰。肉体死亡,灵魂就远离肉体,外出飘向天界或寻找另一个居所——肉体,灵魂是不会死亡的。先民认为,灵魂居于人的头部,在新疆阿拉沟东风厂、鄯善苏巴希、洋海以及察吾乎沟等多处古墓葬中所葬之尸,头盖骨上多有钻孔的现象,这无疑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之用。与此相同,阿洪鲁库木古墓群坟头所竖木梯也是基于同样的观念和同样的认识,具有同样的功用。坟头所竖之木梯上通常悬挂有各色旗幡,旗幡上绘有一些特殊的标记,如字、日月形图案、佛教万字符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宗教信仰的典型符号,该古墓群充分体现了维吾尔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体现了作为原生宗教的萨满教和其后传入的诸多宗教的互渗关系。维吾尔萨满做法时所竖起的神幡和锡伯族萨满的刀梯等都是供萨满与神界往来的天梯。除了萨满教之外,创生性的宗教也有天梯的传说,如《圣经·创世记》中第28记载:雅各出了别是巴,向哈兰走去,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块石头枕在头下,在那里躺卧睡了。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上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甜的门。…(见《圣经》灵修版)
  可不可以认为,该墓葬属于当地的维吾尔人,是前伊斯兰教时期的与萨满教或其他宗教有关的葬俗,公元1314世纪统治西域的成吉思汗的后裔中有不少人口维吾尔化,其中除了伊斯兰教徒外,也有一些基督教徒。当地恰好就有被称为MOGOL(蒙兀尔)的维吾尔人群体,为了世不忘本,而竖起木梯,以与当地其他穆斯林相区别呢?因为这种竖梯坟仅仅存在于这片墓地,而相邻的几处墓地却绝无竖梯现象,并且据说相邻几个县也有一些维吾尔人会长途跋涉专葬死者于此,他们或许是突厥化(伊斯兰化)了的蒙古人或契丹人的后裔?
  麻扎是随着伊斯兰教传入突厥语民族中的阿拉伯语词,在维吾尔地区指称围绕着圣人或著名历史文化人物的墓葬及其灵魂崇拜而形成的一系列民俗活动的中心。麻扎一般分布在居民点或距离居民点不远的墓地,也有位于荒滩戈壁或沙漠之中的,根据教派或特殊的历史传说。每个麻扎都有其相对稳定的崇拜群体,甚至,每个麻扎也都有其特殊的功能。人们在这里举行定期的朝拜和祭祀活动,祈福求安,攘病驱灾,慰藉亡灵,求雨祈子,许愿还愿,还举行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摆摊设市,交易物品,吟诗演说,与中原地区的庙会和蒙古的敖包祭祀活动相似。如此看来,麻扎及其崇拜活动的非伊斯兰教起源应该是无疑的了。麻扎和麻扎文化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反映了维吾尔文化的多元性和西域诸种文明相互影响、互动整合的历史事实。在麻扎文化中,后起的伊斯兰文化是其表层,原生的萨满文化为其底层,中间则夹杂着佛教、基督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诸种文明的成分。总之。麻扎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斑斓多彩、神秘复杂的世界。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社会文化人类学所)
  

主题

听众

805

积分

正七品朝请郎

发表于 2008-10-3 19:36:4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古泉文库论坛 ( 陕ICP备2023010790号-1 )

GMT+8, 2024-4-29 10:07 , Processed in 0.05246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moke8love.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